走到穷途末路的我大清,首先遇到的西方强敌是英国,它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和意义,不用我细说。为什么打成那样?因为“ 我们“ ——从皇上、钦差、督抚、守将,直至士兵与平民,太不了解对手了。英国是个怎样的国家,欧洲又是怎么回事,有谁知道?魏源的《海国图志》还得两年以后才出版呢。而魏源写作出版该书的直接动因,正是打败了鸦片战争,深恨我们没能预先知己知彼。事情过去了一百六十多年,“ 我们“ 对当时英国的了解增加了多少呢?难说。关于鸦片战争的电影、电视剧拍了不知多少部,历史教科书更出了不知多少版本,请想想看,对“ 我们“ 当时的对手,究竟有过几笔象样、真实的描写。我们在电影、电视剧中看到的英国鸦片贩子及侵略者,与当年我大清的钦差大臣林则徐、琦善、裕谦眼中的英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反正是一伙蛮横无理、恃强凌弱、虚伪狡诈的强盗和骗子,用民间俗语叫做:鬼子。而只要做了鬼子,那就不是人,是人面兽心、披着人皮的狼了,尽可以妖魔化、脸谱化。英国鬼子和法国鬼子,美国鬼子和德国鬼子,俄国鬼子和日本鬼子……有什么两样,都差不多,连性格语言思维逻辑都一样。
最后一段真他妈的精彩(此处非人身攻击,实乃内心激动澎拜之激情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