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封建社会”是指周朝时的“分封而建”的制度的话,那用“古代专制制度”形容辛亥革命之前的中国可能更恰当一些。由于古代专制制度历时太久,尤其是异族统治对人民压迫太深,遗毒甚巨,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没有马上进入到现代社会,而是出于一种半古代半现代的状态,各地的宛如土皇帝一样的军阀割据,也是这种状态的一种体现。长期受异族摧残人性的制度高压统治,广大人民还是相当的愚昧,具有现代思想的人不多,如果国家不能实质统一,民众不具有很多的优良品质,那么强国将无从谈起,这也是被称为“军事强人”的蒋中正发动内战,统一的初衷。孙中山与蒋中正都力求大力提升中国人的精神品质,例如孙中山把武术尊为“国术”,在各地开办“国术馆”,尊崇尚武精神,改变“东亚病夫”的形象,蒋中正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礼义廉耻”来引导中国人进入到更文明的方向(一直到现在),只有人民的整体文明程度提高了,国家才有富强的可能。
强国,除了发展经济外,必须要强军。观察下来,蒋中正发现,纳粹军队的尚武精神和军队面貌是首屈一指的(当时希特勒可能是欧洲的政治明星呢),因此新军队的建设都学习德国的模式,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希特勒可能还应该是朋友。
可惜当时世界充斥了帝国主义弱肉强食,没有正义可言,中国成为俄国、日本欺凌和预谋侵占的对象,如果再多10年的时间,相信日本鬼子不能得逞,共匪更不得猖狂,中国虽然弱小,但毕竟是具文化积淀的古国,如能在现代化之路上行走得长久,潜力是巨大的,中国就差那10年左右的时间。
至于“民主”,非独裁、非“军政、宪政”不能实现民主,这是孙中山、蒋中正从中华民国初见国的乱像中得到的结论,也是国民政府大力推行“以党治国”,以党的纲领(三民主义)推行上升而国家的纲领,才能让三民主义深入到广大中国人的心中,将来才实现全面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