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抗战时期的河南民众真的帮助过日本鬼子消灭国军队伍吗?

抗战时期的河南民众真的帮助过日本鬼子消灭国军队伍吗?

转贴


 


几年前就在网上看过一些贴子说日本鬼子在四四年打通大陆交通线大作战的时候在河南得到了河南民众广泛的支援和帮助,甚至还有大量的民众消灭了大量的国军部队,缴他们的枪,活埋了他们,等等。


    这些事情我以前是从没有听说过,也没有看到过相关的资料。当然我没看到相关的资料并不等于这个事情就不存在,因为我毕竟不是专业的历史学者,孤陋寡闻是正常的。所以看到这样的内容的时候,我多数是保持沉默,因为我不知道事情的真伪也就没有发言权。


    但是现在不同了。从我看到这个贴子之后就留意向当事人了解,向河南老乡们了解。现在我就把我这几年的调查了解的情况下广大网友们做个汇报,希望以正视听。


    老者一,王先生,今年八十一岁,祖籍河南洛阳东部距洛阳一百多里偃师黄河边某村人。他家是在一九四五年日本鬼子投降前全家迁居西安,直到二十多年前,儿子到广州做生意,又从西安迁居广州。


    据他讲,当年他们村子里就住有国军,军民关系还不错,国军不时会帮着村里的老百姓干点活做些事情,还到村子里的小学给学生们上过课。领头的是个连长,至于他们是不是汤恩伯的兵就不清楚了。不记得是那一年,连里出了个逃兵。其实有逃兵是经常的事情,但是这个逃兵有点特殊,他还是个司务长,也是当地人。当年附近部队里很多当兵的都是当地人。


    这个司务长据说为人仗义,经常帮村子里解决点困难,有些兵想跑了,就来找他说,他也有胆子给人家放假,让人家回家。所以这人不论在部队里还是村子里都很有人缘。


    他自己逃跑也不是一次两次,前两次都给抓了回来。抓回来后,连长训斥一顿,打几鞭子就算了。但是他这回又逃了,而且又给抓回来了。这回连长说不能饶了他,要枪毙。


    听说要枪毙他,村子里好多老太太去连长那里给他求情。这人为什么逃呢?据说是家里人给他说了个媳妇。那情是求了一天一夜。老太太们跪在那里给连长说情。开始人们想有这么多人求情,而且已经饶了他两回了,再饶一回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人们想错了。


    非要枪毙他不可,而且手段还非常残忍。


    他们在地上挖了坑,坑还挺深,把他埋下去,但只埋了半截,还不到肚子那里,然后朝他后背打了一枪,一枪也没把人打死,再从枪口那里往里头灌冷水。这样折磨了一夜,第二天那人才死。等人死了,才把坑给填上。


    那时经常看到有逃兵,就他们村子的这个连队,前前后后一共大概逃了二三十人。大多也都抓回来了,那些逃兵一般都是跑回家,很容易就能抓回来。但是枪杀逃兵就这一起,这样残忍地折磨他,恐怕是为了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他的三叔叔都当过逃兵,回到家就不敢出来见人,在地洞里躲了几个月,村里人也帮着掩护,后来实在没办法只好逃到洛阳那边投靠亲戚去了。


    那个时候,他们和日本鬼子隔着黄河对恃,平时双方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相安无事。


    那时候黄河因为干旱,没有多少水,真正的河面不宽。有一回日本鬼子有过河的企图,那个连长就下令开枪把他们打了回去。


    开始听说那个连长是没有听上面的命令擅自开枪要处分他,后来却看到他受到表扬得了奖赏。他们虽然在同一个村子,这里头到底是怎么回事王先生他们也不太清楚。反正那个连长受到奖励,那是他们都看到的。


    因为灾荒,很多人外出逃荒。他们家也曾经打算去西安,后来却没有去。没去是因为那年家里的地里收了点红薯,部队也救济了点粮食,也就是一些高粱米玉米面一类的杂粮。有了这些东西,再拌点芝麻叶,余树叶子,(这是河南口音,我搞不清楚这到底是什么树,问过王老先生,是不是槐树,他说不是,按他的讲法就是余树)也够吃了,他们就没走。


    那时候洛阳城里,洛阳附近都有粥场给灾民施粥。不过僧多粥少,去晚了就没了,打架的事情常有。据王先生讲,那么大的灾荒,应该有人饿死,但是王先生自己没有看到有人饿死。


    至于说他们那里的人帮着日本鬼子打国军,王先生就是从来没听说更没有看到。他们家是在四四年,也就是民国三十三年日本进攻的时候,跟着逃难的人群,里头也有国军,他们在逃难的时候国军还帮他们抱过妹妹背过行李。也正因为如此,他一直认为国军还不错。一起逃到洛阳以西的地方,至于是什么地方,王先生自己都说不清楚,后来是日本鬼子走了,他们才回家。他原来一共有七兄弟姐妹,他是老二,在逃难的路上,大哥被日本飞机炸死,死得也很惨,炸伤了没法治疗,就这样流血死掉了。他就成了老大。后来是逃到西安的亲戚写信来,说在西安生活不错,他们一家就去了西安,不记得是在去西安的路上还是到西安之后,日本鬼子就投降了。


    以上是王老先生的口述,由我整理。下面是刘老先生的口述,也是由我整理。


    刘先生比王先生小两岁,河南登封人。他的口述和王先生有些类似,他们一家因为灾荒向南逃了。他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当地老百姓帮着日本鬼子打国军的事情,但因为他比王先生小两岁,而且在日本打通交通线作战时他们家已经逃到了信阳,他对这个事情的见证自然也就没有王先生权威。


    他们家因为灾荒无法生活就给在信阳做小生意的父亲去信。父亲接到信就赶回老家接他们到信阳。


    那时信阳在日本鬼子的占领下,信阳以北就是国统区。从信阳进入北方的国统区要经过一个叫东双河的地方,那里就是两军的分界线。


    他们的父亲到家的第二天一早,全家就跟着父亲踏上了南下逃荒的路。父亲不敢在家停留休息就是怕土匪知道有人从外面回来来抢钱,要乘消息还没传播开前就走。


    他们一路有钱也不敢公开的花,一路都可以看到饥民,这些饥民常常抢别人手上的食物和钱财,除了抢人家手上的食物,再就是往人家手上的食物吐口水,让人家没法吃让给他们吃。


    他们一路因为父亲带了不少钱,馒头包子大饼甚至是米饭都能吃饱,但是吃饭时候要特别小心,买东西象做贼,吃东西更要象做贼,不能让人家看见,看见了恐怕就吃不成了。


    在一些大的市镇看到过一些施粥的粥场,这些粥场看来有由政府办的,也有一些可能是当地的有钱人办的,在粥场还看到过洋人。不过都是僧多粥少,没有看到过有大规模的救济行动,所谓的粥场也就是一口两口小锅。一路上饥民到处都是,但是饿死的人确实没有见到。


    他们没有看到饿死的人,不等于就没有人饿死。据一位台湾企业家讲,他就看到过饿死的人。


    在东双河,在国军和日本兵的中间地带有个茶馆。茶馆由一个女人开设,她除了给客人们卖茶之外就是帮客人兑换两边的钱币。在国统区,流通的是法币,在日占区流通的是汪伪政府发行的储备券。父亲来回都是找她兑换的钱币,还有通行证一类的东西都是找她办的。


    信阳可能在灾区之外,另外日本鬼子高压统治,他们是可以随便开枪杀人的,所以没人敢抢东西往人家的食物上吐口水,社会秩序相反显得比较好。当然也有不少的灾民,但他们都是逃难路过,手上多少也有点钱,没钱的逃不到这里,很少有饥民在那里逗留。刘老先生的父亲就在城里摆了个小摊蒸馒头包子还有玉米饼,全部资产就是一口大锅。


    在寻访过多位老人之后,我对那个河南四大害“水旱黄汤”的说法产生了浓厚的怀疑。我寻访过的老人没有一个在解放前听说过“水旱黄汤”这回事。有的人甚至说是在文革后才听说“水旱黄汤”,才知道当年在河南的国民党的大官叫汤恩伯,从前那里知道河南的国民党官叫什么。


    在过去,我也看到过一些关于河南这场大旱的资料。


    这场大旱不但震惊了中国,还引起了世界的注意。盟国在中国的记者,还有一些国际救济机构纷纷深入到河南灾区报道情况,进行救济。


    汤恩伯的老婆在河南还搞了个儿童救济院,在国内外的报纸上还多有报道,当然也多有批评与讽刺。讲实话,我都相信她是在做秀,因为她搞的那点东西对灾民来讲,华而不实,杯水车薪,而且她搞的很多事情就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也不是真心为民众解困。记得那些汇总的资料,这一篇是表扬他们夫妻为赈济灾民做事,另一篇就批评讽刺他们利用灾民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


    我记得国民政府向国际救济机构报告的救灾情况也是有夸大的。记得报告中说,政府建立了多少千个的施粥场,一天向灾民们发放了多少万顿饭,救济了多少百万人次的灾民。


    这些数字不见得是假的,光看这些数字,如果不细想,人们可能会觉得这个国民政府做得还真不错,救济了这么多的灾民,好象所有的灾民都让他们救济完了。其实深入的一想,也并非是这么回事。


    一个灾民到粥场挤到了一碗粥就是被救济了一人次,下一顿他再来,就再被救济一人次,后天他挤不上,饿死了,他也被救济过两人次。


    那场大旱,要说国民政府不闻不问任其民众自生自灭恐怕是不公允,但是要说他们如何尽到了全部的责任救济了灾民避免了死亡恐怕也不合事实。



[ 本帖最后由 wusb168 于 2010-11-23 19:53 编辑 ]
剿灭共匪,恢复中华!建立民国,还我人权!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