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官贵人还是别提倡“常回家看看”的好:中秋话正气
达官贵人还是别提倡“常回家看看”的好!——中秋话正气
今天是中秋节,外面阴雨绵绵,正是艺星低唱《常回家看看》歌的好氛围。
清晨,我与友出门去菜馆就餐,路过菜市场,见其附近所有的烤鸭店门庭若市。
菜馆内也是顾客盈门,且大多数是来外卖烤鸭的。我友见之,感慨说:“今天好像是烤鸭馈赠日吧!”
我们坐定后,才隐隐约约听到菜馆内播放着《常回家看看》的歌。此歌在“春晚”(我已经忘记了是哪年了)首次唱出时,不知让多少个白领和达官贵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当然,此歌对尚未富裕起来的人们,尤其是农民工,也是有触动的,不然,也不会出现春节“家政断档”的现象嘛!因此,我非常佩服此歌作者——毕竟创作出纯人性的艺术品嘛!
餐毕,我友也要去排队购鸭了,说是给其家中的百岁“活祖”尽孝。我知道:其“活祖”已是“坐睡就是生活”的百岁老人,便劝他说:“他怎么能咀嚼烤鸭?还不如送些果汁!”他固执己见说:“中秋送鸭是老规矩嘛!”我估计:我友也被《常回家看看》歌曲所感染。
其实,社会也不能让所有人常回家看看。比如:胡锦涛、温家宝等全身心投入事业的国家领导人,就不能常回家看看,就连春节也得祖国边陲和山区渡过。又比如:家政嫂大都是农家的主妇。我问过一位家政:“你们为什么总在春节回家看看?”她说:“谁说我们总想在春节回家?如果我们像你们城里人一样,春节加班可以拿几倍的工资,那么,我就不回家了。不过,平时让家中的老少受些苦,也就算了,春节让他们过得清贫,总有些心酸。当然,能多赚也一些钱,也就乐意忍下了。”其实,有事业心的人,已经把事业当作了家,因此,他们把工作视为了为家操劳。胡锦涛、温家宝等全身心投入事业的国家领导人是这样的人;袁隆平等科学家也是这样的人;一切忠诚社会主义事业的劳动者都这样的人!而拼命赚钱养家糊口的人,则把自己赚钱视为了为家尽职的行为,因此,他们把劳动赚钱当作家庭责任。广大尚未富裕起来的劳动者就是这样的人。由此可见,对于热爱事业的人和拼命赚钱养家糊口的人来说,“常常回家看看”是多余和奢侈。然而,他们正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真正栋梁!
“常回家看看”并非是什么好事。根据《清实录》等官方书籍档案的记载,乾隆皇帝弘历的父亲是雍正帝胤禛,母亲是四品典仪凌柱之女钮祜禄氏。弘历即位为帝以后,知道了真相,便六下江南,探望亲生父母,并且六次南巡之时,有四次住在陈阁老家的安澜园,以便和父母相聚。这就是“常回家看看”,而这“常回家看看”不仅劳民伤财,而且也让一些地方贪官污吏有了肆虐的机会。事实上,清政府就是自此后从昌盛走向没落了。现在,也有一些贪官污吏为了光宗耀祖,也会常回家看看,并借机让其家“特殊”起来,或者让其乡“特殊”了起来,树起了“先富典型”。相比之下,那些靠赚黑心钱的奸商,则更卑鄙无耻了,他们不仅光宗耀祖,还要骗一把乡里亲人。
当然,“常回家看看”也是人之常情嘛!问题在于我们怎么去看待这样一个家?怎么去为这家而奉献!一个父母官把儿女情看得如此重,那又何必去人民的父母官呢?把人民给予的厚禄,去为自己小家添金,这样的人能算是人民公仆吗?因此,达官贵人还是不要提倡常回家看看,援贫的干部也要拒绝“常回家看看”的煽情——除非把这“家”视为是“人民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