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共匪“卫生部”鼓动往面粉里添加致癌物

价格过高普通市民不买账

“零增白剂”面粉潍坊遇冷

来源:齐鲁晚报   日期:2009-03-20   作者:记者 盖幸福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        【发表评论】【打印本文】【收藏本页】 【查看PDF版】
  □见习记者 盖幸福
   本报潍坊3月19日讯 对面粉增白剂禁用问题的讨论引发更多市民对面粉质量的关注。19日,记者在超市及粮店的调查中发现,尽管面粉生产厂家和商场大打“零增白剂”牌,不含增白剂的面粉在潍坊市场上销售依然平淡。
   19日上午,在福寿街利群超市米面区,记者看到名为“华麟”牌的面粉展区,上面悬挂的大牌子上用醒目的字体写着“坚持多年,拒绝增白”。旁边“风筝”牌面粉外包装上,直接印着“绝不含任何增白剂”字样。超市里正好有几位顾客在购买面粉。记者注意到,顾客对这些带有相关“不含增白剂”承诺的面粉并没有产生特别的青睐。大部分顾客在挑选过程中,虽然也讨论面粉的增白剂问题,但相对注重价格。
   记者看到,每袋25千克的面粉,明示不含增白剂的“风筝”牌精白粉和华麟国麦粉分别为72.6元、67.4元;一种普通的“特二粉”每袋仅58.2元。商场的一名售货员称,价格较低的“特二粉”日售量达四五十袋,而前两者相对售量较少。
  随后,记者走访了丰华超市民生店等商店,发现“零增白剂”面粉销售不同程度“受冷”。在农贸市场及零散的粮油店调查中发现,明示不含增白剂面粉遭受“冷遇”,而一些相比价格较低的面粉销量却很好。“不知道是否真不含增白剂,只能选些价格适中、吃着感觉还不错的面粉。”

TOP

学总是充满争议,对于“面粉增白剂”,学界内出现支持和反对之声实属正常,未有十足把握,我们不可拿公众的健康做赌注。整治食品添加剂不仅要瞄准合法名单之外,对于许多行之多年、存在质疑的合法添加剂,也应该重新加以评估。

    是否禁用“面粉增白剂”,这一话题在去年曾热极一时。2001年
至今8年来,从国内粮油龙头企业到众多专家学者、代表委员,以及农业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质检总局等部门,都力主全面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去年12月10日,卫生部表示是否禁用,将提请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委员会讨论,3月12日,卫生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目前相关评估工作仍处在讨论过程中,最终是否禁用还未做出决定(据3月16日《经济参考报》)。

    “面粉增白剂”是否禁用,公众等待了三个多月,却仍无法得到一个确切答案。

    按照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毒理学》一书的观点,成分为过氧化苯甲酰或过氧化钙的“面粉增白剂”,不单纯有致癌作用,同时也具有引发作用,因此被称为完全致癌物。营养学专家也认为,“面粉增白剂”作为过氧化物,会破坏面粉中的营养素,我国新颁布的《营养强化面粉标准》就要求,在营养强化面粉的卫生指标中不得检出“面粉增白剂”。在国际上,“面粉增白剂”源于欧洲,可现在所有欧盟成员国都已禁止“面粉增白剂”,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批准在面粉中使用过氧化钙的国家。美国和加拿大批准过氧化钙仅限于面包中使用。

    “面粉增白剂”只不过用于改善面粉和面制品的色泽,对于人体健康没有任何益处,只会有潜在的损害。既然如此,禁止使用或更严格地限制使用理所当然。何况,禁用“面粉增白剂”不仅是政府部门、粮油企业在极力推动,背后更有强大的民意推力,2006年,国家粮食局在其网站上进行消费者调查,87%的被调查者不愿意接受添加化学增白剂的小麦粉,而去年,“面粉增白剂”再次激起了巨大的舆论波澜。因此,是否禁止“面粉增白剂”,不应再拖下去,卫生部门当早日作出决断。

    不可否认,对于禁用“面粉增白剂”,目前有一些反对意见,有食品业知名专家就表示,按照世卫组织所属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的结论,一定剂量的“面粉增白剂”是安全的。不过,既然JECFA给予了认可,那为什么许多国家仍然主禁。JECFA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例如JECFA认为猪肉中的瘦肉精残留只要在一定范围内,对人体是安全的,不过,我国早已全面禁止瘦肉精。

    科学总是充满争议,对于“面粉增白剂”,学界内出现支持和反对之声实属正常,未有十足把握,我们不可拿公众的健康做赌注。食品安全监管理当秉持一种“莫须有”的原则,也就是说,如果一种成分对人体没有已知的好处,那么对它的判决不需要“罪证确凿”,宁可失之严格,也不可掉以轻心。

    如果禁用“面粉增白剂”,利益受损的可能是食品添加剂行业,不过与几百亿产值的食品添加剂产业相比,13亿人的健康更至关重要。三聚氰胺之后,国家已启动整治食品添加剂的行动,然而,这种整治不仅要瞄准合法名单之外,对于许多行之多年、存在质疑的合法添加剂,也应该重新加以评估。毕竟,科学总在不断发展,以前被认定无害的物质,以前制定的安全剂量,现在未必仍然经得起拷问。食品安全监管若能树立这种灵活、积极、审慎的心态,那么改善食品安全必然指日可待。(韩涵 北京 媒体从业者)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