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转]繁體字应改称日文字

[转]繁體字应改称日文字

[转贴]把繁體字改称为日本字
文章提交者:闲云野鹤也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我建议:把繁體字改称为日本字

最近政府又開始整頓繁體字了,各種令人歡欣鼓舞的報導消息也源源不斷:

  
溫州:

全市總動員,對街頭繁體字發出“追緝令” ,據說還在溫州日報上天天連載,照片曝光街頭的繁體字。
  
北京:工商部門對於繁體字不規範用字要大力打擊。
  
重慶:亂用兩個繁體字,賓館多花十萬元。
  
學校教學生學習繁體字 教委要求整改。
  
學校課外讀本使用繁體字,家長怒斥學校誤人子弟。
  
整頓繁體字被封店八天
  
  我認為整頓力度還不夠,應當明確下令:讓繁體字滾出中國!最好可以讓他定性成為日本文字。外國文字。本身日本字裡面也就有這些字嘛。
  
  在我國,各種地方的店面招牌可以堂而皇之的使用英文日文韓文等各種外文。使用傳統漢字卻是違法行為,要被封店罰款,如果說我用的是日本文字,那麼豈不是就可以“合法使用“了?
  
  在電視電影上,韓劇日劇歐美大片,可以正大光明的在片子各種字幕上打出外文,但港臺的片子如果在電視臺播放,會被要求重新製作簡化字的片頭片尾和字幕。如果繁體字可以徹底定性為日本文字,那麼豈不是就可以省卻許多時間人力?
  
  在教育上,教學生使用認識繁體字,要被罵作“誤人子弟“,被勒令整改檢查。天天月月年年無休無止的學習英文就叫上進用功。如果繁體字可以徹底定性為日本文字,那麼家長教委豈不是就可以大加讚賞,認為學生有出息,老師業務能力強,教育素質高?
  
  在法律上,明確規定人人平等,沒有特權階級。可偏偏領導人,書法家、名家等可以使用繁體,其他人不准使用。這不是自相矛盾,大搞特權嗎?如果那是日本文字,豈不是人人都有使用學習外語的權利了.法律也不用去開一個視窗,讓他們單獨搞特殊了。
  
  所以,我建議,繁體字,請滾出中國!!那些街上使用了繁體字,要被工商部門拆店罰款的商家,大可以理直氣壯的說,我沒有違法,我用的是日本字!

TOP

引用:
原帖由 incoming 于 2009-3-10 07:02 AM 发表
呵呵,建议楼主把天涯论坛上面贴的简繁争论的帖子好好看看,别在这儿丢人了!


一个毁坏文化的汉字简化运动有什么好争论的,一伙文贼带一帮工农兵文盲就开始造字了,争这个不丢人么?

TOP

引用:
简化自古就是汉字发展的主流——与徐晋如先生商榷


 


别把一篇官养的马屁文人的文章当成圭皋,什么是主流,什么是末流,自己标榜的就是?


 


甲骨文更简,为什么不发展比甲骨文更简的文字?,从来就没有人说对汉字进行简化是错误的,汉字几千年的发展过过程里从来没有这样由几个写小说的带一帮工农兵大学的人仅数年就完成了的,而且理由是“扫盲的需要”,这个过程里,汉字的美学,汉字的逻辑,汉字蕴含的文化都荡然无存,这种文化破坏行为几十年来屡次需要通过政令来强制推行,否则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生正体字回归的潮流,这就是你们家的“主流”?,一个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强制用政令来维持的“主流”?。


 


 


举个例子,简化字专家偏爱用简单的符号代替繁体字的偏旁。
  
  比如说“又”字旁的简体字,鸡、观、戏、邓、难、欢,他们的繁体分别是雞、觀、戲、鄧、難、歡。
  
  谁能看不出这种简化,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如果我来简化,这个“雞”字,肯定不会简化成(又鸟)。可以用(鸟几),几字形声,鸟字表意,是不是比简化“鸡”好一百倍?(鸟几)的叫声为叽,这样字 与字之间才有联系。简体字里用“几”做声旁的字有“机”、“肌”、“饥”等。雞变为(鸟几),如此才能体现出汉字的规律性。
    
  还有“觀”字,为什么是(又见),或许简化字专家认为这是又见到一次的意思。简化成(关见)是不是更好。还有“戲”字简化成(夕戈),都是形声字。
    
  还有“鄧”字简化成邓之后,形声的功能就丢失了,同样的“燈”字简化成灯也无形声功能了。而且同样的“登”字部首一个简成又,一个简成丁,是什么道理?
    
  難字简成难字是什么道理?
  
  回想当年,一大批专家、学者们简化汉字,拿屁股当脑袋使。他们坐在马扎上搞简化汉字,跟头顶着一样,这个“又”字旁的灵感一个接着一个。
  
  当然在繁体字中也有又字部的字,下面我们来看看繁体字是如何使用又字偏旁的。
  
  又(本意手,後來借作虛詞)
  
  叔—菽(用手摘一枝豆苗,現在分繁化寫作“菽”)
  
  取(用手揪住對方耳朵,比喻拿人)
  
  友(手拉手,好朋友)
  
  隻(用手拿著一隻小鳥)
  
  雙(用手拿著兩隻小鳥)
  
  双(兩隻手)
  
  受(上頭的手交一個托盤給下面的手)
  
  馭(用手持馬鞭役使馬匹,古代右半邊寫作攴)
  
  叟—搜(用手舉火把在屋裏找東西,後來分繁化為“搜”
  
  及(上“人”下“又”:用手抓住前面的人,引申為踫到,捕獲,趕上)
  
  支(手持竹竿,用以支撐)
  
  反(形聲字,用手將東西翻轉,是否可能和翻字也有語言學上的關聯?)
  
  敍(形聲字,用手按次序排列)
  
  侵(用手拿掃把趕人)
  
  曼(形聲字,用手延展,用手延長,蔓延,漫延)
  
  度(形聲字,用手量長度)
  
  亂(形聲字,右邊一拐是又字的省略,意為用手整理亂絲)
  
  報(上執下手、用手執行判決刑罰)
  
  亟(了一代表天地人,人生在天地之間又要動口又要動手,表示盡心盡力)。
  
   从这些字的出台来看,当初的简化字制定者应该是一群没有多深文化功底的人。他们无力整合汉字体系内字与字之间的联系。他任意使用“又”字旁裁剪汉字的时 候,根本不了解“又”字旁的本意,所以简化出许多搞笑字,比如说繁体字轟,会意字,从三车。本义是群车行驶声音,简化之后成了轰,这就成了双手推车发出的 声音。
  
  还有我们漢族的漢给简化成汉,这又是什么意思,一只手在拨水吗?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