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学习是一种信仰

学习是一种信仰











   《学习是一种信仰———犹太人教育和创造力的奇迹》,贺雄飞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6月版,28.00元。








    贺雄飞


    □出版人,北京


    2009年的春天,由美籍华人学者薛涌先生撰写的一部教育随笔《一岁就上常青藤》,成为许多老师和家长的必读书。薛涌先生以自己对美国教育的亲身体验和对女儿的教育现身说法,阐述了美国著名的“常青藤法则”。一时间,“常青藤”教育法则成为许多中国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理想。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是权威主义式的:讲究满堂灌、死记硬背,上课很少给学生留出提问和讨论的时间。孩子的教育起点,常常是从背古诗开始。有关研究显示,这种方式对孩子的创造性、人格培养有严重的负面作用。“常青藤原则”则是从美国大学的常青藤盟校的教育中总结出来的。它强调教育的对话性和互动性,要求父母或老师尽可能把自己摆在和孩子或学生平等的位置上,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品格和社会能力;帮助他们吸收知识,让他们自发地提高理解力、分析力、感受力和表达力。在5岁以前,孩子基本可以不读书识字,但这几年却是形成人格的重要阶段,需要父母格外当心。


    很显然,薛涌先生这部书拉开了中国人真正认识美国教育的序幕。而《学习是一种信仰———犹太人教育和创造力的奇迹》一书,则不仅揭示了犹太人教育和创造力的奇迹,而且还对美国“常青藤”教育的真正精髓作了系统的剖析。


    常青藤大学的历史发人深省。在这些高校以基督教精神为指引的那个年代,美国的教育普及率高达96%,而今天美国的文盲比例竟然是10%。对一些美国人来说,犹太人所说的“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这一古老箴言成为美国精英教育的基础。


    所谓的“常青藤”,最初是美国8所名校的体育联盟的名字,这些学校彼此之间有固定的体育(特别是球类)联赛。也就是说,如果单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常青藤”讲的是体育,但体育恰恰是西方精英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领袖的必修课。体育不仅塑造孩子们一个强健的体魄,同时从小就教给孩子们要遵守规则的法律意识,以及和队友合作的“团队精神”,激励和团结全队的领袖才能、必胜的决心和竞争的勇气、坦然面对失败、尊重对手的平等思想等等。一个人从小就沐浴在上帝、书本和道德的阳光里,又懂得遵守上述市场经济社会的基本游戏规则,能不成功吗


    因此,常青藤的理想,就是要培养一个完美而健康的人,一个有理想、有信仰的人,并成为下一代人中的领袖。这代领袖的价值观念、远见和能力,都关乎到人类未来的命运。用犹太人的话说,就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在犹太人的心目中,成功不应以一个人获得财富的多少来衡量,而应以他在成功的路上克服的困难来衡量,以及真正成功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来衡量。成功意味着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能使自己幸福也能给别人带来幸福,并利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善和修复残缺的世界,从而实现道德的完善和精神的超越。

革命不是至高无上的,在此之上还有人道主义——列宁
那里有自由,那里就是我的祖国-------------------富兰克林
爱国主义是无赖最后的避难所-------------塞缪尔·约翰逊
有这么一群人,在日本叫法西斯,在德国叫纳粹,
在中国叫爱国者------------------------------------------王朔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