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求台湾的历史书

(1944年春日军以12万人发起“一号作战”进攻中原的40万国民党军时,汤恩伯指挥各部在一个月内便溃不成军。在危急时刻,河南许多民众竟群起攻击败逃的国民党军,将其数万人缴械,这更加剧了中原崩溃。花园口决堤十年后,当年黄泛区附近爆发了规模宏大的淮海战役,当地几百万民众用双腿和手推车更清楚表达了自己对蒋介石抗战时作为的看法──那就是全力支援共军打倒他们切齿痛恨的国民党政权!
抗战期间正面战场共有22次会战,除了为取得外援反攻滇缅是主动进攻,其余都是被动防御。到了抗战后期,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党国要人在大后方发国难财,孔宋两家将包括美援在内的大量财富搜入私囊,民怨沸腾已不可遏制。国民党军装备好的部队又多数放在后方,明显是保存实力准备内战,对此国民党政权的主要支持者美国都不讳言。1949年7月美国国务院公布的白皮书便解释说:“美国参战后,国民党显然就认定日本最后必将战败,以为可以有机会来改进它的地位,和中共作最后的决斗。……战争后期中国抵抗力的部分瘫痪,主要就是这种争权造成的。”
当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曾感叹,政府视民众如草芥,民众便视政府如仇雠。抗战胜利后仅四年,不可避免的历史事件终于发生了,那便是刚享受过胜利者荣耀的国民党政府被人民推翻。 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全国新闻俱乐部发表的讲话也承认:“蒋介石并不是为军事优势所击败,而是为中国人民所抛弃。”看看抗战期间正面战场和大后方的情况,便可知道被“抛弃”的原因是什么。)
以上是自己摘的,字太多懒得打。比较同意观点
无论国共将士,凡抗日皆为华夏之英烈。
至于功绩大小这事好办,等小湾统一了核对下就得了。说实在蒋抗日这一篇儿不怎么出彩,他老人
的理想还是伟大的“复兴我中华”。虽然毛实现了这第一步(我承认有缺陷)。咳!都是一个目
标,谁实现都一样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