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逃离中国》,写点感想,强烈推荐这本书!
昨晚辗转得到cyx1210朋友的《逃离中国》,在逛了一圈论坛后,无聊就翻了起来。这一翻就丢不下了,看了一个通宵,一边喝水,一边慢慢地读。
我知道为什么我在2006-2010的大学里,生活为什么总是觉得不对劲了。也知道为什么我自己虽然在学校里有流连的教室、知心要好的友人、尊敬的几位老师、甚至难忘的回忆,但总也找不到那种:“我是@@人”的感觉,也没有在毕业典礼时,那种很多人都有的“归属感”。
我们没有共同的理想,我们20多岁的年轻人在一起,互相对视着,除了一起玩、吃,只看到对方的成绩好么?社交好么?人好么?他以后怎样:要出国,有的要考研,有的要工作。也有过抵制家乐福的风潮,同学也有骂GD的,也有激烈赞毛的,但这是小插曲,正经事是:好工作、好前途、好老婆。
我们也和学校常常发生冲突,甚至有过平安夜掀翻撞人的轿车,校领导出来安抚做承诺~不过事后带头的同学还是被狠狠教训了——出尔反尔,一贯作风。甚至连毕业证也有一番风波,才真正拿到。有很多事被校方和谐,我们无能为力,慢慢也淡忘,开始为自己的事奔走,无暇顾及那些“大事”,以无能为力、事不关己来安慰偶尔出现的羞惭和遗憾。
国家在淡化意识形态,让我们只看重物质生活的富足,然而真的全民富足也成啊!但如此之多的农民、农民工、底层民众……沿海的繁荣,是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我们对那些贫穷的地方眼不见为净,自己有好日子过,就成了。大学生,也慢慢地被潮流所裹挟,焦头烂额于投简历、读研、出国,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找个好工作,赚钱,成名,风光。国家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如果我们真的没有国家的概念,也好,那我们是自由人,所有人都是自由人,但这个国家还这么不尽如人意,导致那么多人不自由,受痛苦,怎么能就把她忘了呢?
我是沿海城市的,在高中有段时间真的很觉得政府了不起,从小学到高中,就完成了腾飞,我周围的同学、亲戚日子过得都很富足,吃穿不愁,小康得很。诶,后来看到这许多事,看到这许多人,我们这个地区的富足,我觉得都有一种罪恶的成分……
很怕以后流入身边的潮流,对那些事开始麻木,不关心,不去关注,不去动一动感情。
用书上的话自勉:“遗忘和不能遗忘是统治者和人民群众知识份子长期的持久战。”——米兰·昆德拉
PS:书很好,前半段,对我是历史文化扫盲。六四部分——毕竟作者是运动的领袖之一,以在场者的身份去看,和我以前读的其他资料的角度很不一样。以后作者的逃亡经历不愧“鲁宾孙漂流记”的称呼,而这又是发生在祖国大陆,一个个熟悉的地名、熟悉的职业、熟悉的情景更觉扣人心弦,而作者的感情,几次我忍不住流了泪!同是男人啊,有些时候能理解到作者的感情……虽然那个时代离我慢慢远去,但又怎能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