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任华 胡星斗:中国上访维-权公民现状调查及建议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任华 胡星斗:中国上访维-权公民现状调查及建议

前言:上访维权是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也不敢触碰的“敏感”的雷区,也是新闻媒体的禁区,但胡耀邦说:“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

调查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但政治体制改革一直踟躇不前。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没有受到有效的约束,滋生了严重的腐败,形成了庞大的特权利益集团,一部分工人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地方政府行政侵权和司法侵权的现象日益严重,官商勾结圈占农民土地,强拆民宅,致使数千万民众失去土地和房屋;国企改革排除了工人的话语权、知情权和参与权,造成数千万工人下岗失业。

    近十年以来,中国数以千万计的上-访群体,不断地进京、进省城上-访,形成了罕见的上-访“洪峰”。目前,这个群体在社会上已经完全边缘化、底层化和极度弱势化、贫困化[见附件1],有人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十七个民族。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主体是失地农民、拆迁户、失业工人和受到司法侵害的当事人。其人员的结构特点是妇女多,老人多,残疾人多。

    进京上访者在北京市南区东庄社区周边形成了“上访村”,那里最多时居住几万人。他们的生存状况极其悲惨,也是目前中国民权受损的重灾区。

    由于现行的信-访制度存在着典型的官民之间权力失衡的问题,所以,上访公民反映的问题和诉求大多数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成千上万的冤民漂泊在北京街巷,露宿马路桥洞,饥寒交迫。一些地方当局为了保持病态的社会稳定和零上访的政绩,不择手段地打击迫害上访公民,冀望通过高压来达到息事宁人的目的。地方政府派出大量人员进京截访[见附件2],暴力殴打、绑架访民,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打伤致残,有的女性访民被侮辱,有的被关进地方政府在京非法设立的“黑监牢”。访民被截回地方后,有的被拘留,有的被判刑、劳-教,有的被关进精神病院。

    我们对进京上访群体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调查,通过访谈,调查取证,问卷调查,以独立的立场和实事求是的方法,了解上访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及诉权、人身权、公民权和政治权受到侵害的情况,尤其是深入调查了地方政府有关机关如何在各种公共场所和截访场所等对访民施以毒打、刑讯逼供等酷刑和侮辱人格、非人道的待遇。

    在此期间,我们对上千名进京上访的公民进行了访谈,对500余名访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了20个典型的上访公民在上访期遭受酷刑、判刑、劳教、关精神病院、暴力殴打、暴力绑架、关黑监牢的案例,保留了书面材料、照片、录音等证据,并编写了案例册。

    2007年3月,我们对进京上访的1000名公民进行了调查、访问,调查结果是:上-访期最长51年,最短1年,上访者最大年龄87岁,最小年龄11岁,被毒打关押人数457人,占比例45%;被拘留劳教人数428人,占比例42%;被关精神病院人数31人,占比例3%。

    我们调查了2006年4月-2007年4月,河南省焦作市李玉凤、姬桂芳、辛素琴、张长生、张翠荣、郭建中、张小红、王合祥、王变琴、张合平、梁玉英、李玉兰、张习英、毕凤兰等14名访民被判一至二年有期徒刑的事件。

    2007年8月至10月,我们又对进京上访的500名访民进行访问座谈,并且分九大项目和47个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地方各级政府对进京上访公民的打压是强劲的,甚至是残酷的。特别是地方政府进京截-访人员对访民暴力殴打、暴力绑架,被关进各省市驻京办事处所设的黑监狱的情况非常严重,而上访公民对中央政权仍然抱有很大的希望(尽管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微小),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百姓寻找青天官吏的情结依然很深。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1、有51%的人(257人)进京控告公、检、法机关违法渎职,凸现了各地司法侵权的严重。

    2、有84%的人(421人)认为自2005年5月1日新信访条例实施后各级政府对上-访公民的打击更加严重了。

    3、有66%的人(332人)认为进京上访的主要目的是引起中央机关的重视,从而可以直接解决问题。

    4、有34%的人(170人)认为通过上访对中央的信心提高了。

    5、因上访受到打击报复的情况如下:

(1)有45%的人(229人)被关押、拘留过。
(2)有13%的人(63人)被劳-教或判刑。
(3)有6%的人(31人)被关进精神病院。
(4)有20%的人(101人)连累了家里人被干部殴打。
(5)有30%的人(152人)被干部指使黑社会打击报复。
(6)有3%的人(19人)被游街挂牌示众。
(7)有20%的人(100人)被绑架戴刑具受酷刑。
(8)有14%的人(72人)被强制进入学习班。
(9)有22%的人(109人)被抄家,被没收财物,东西被抢走。
(10)有13%的人(65人)房子被拆或被破坏。
(11)有8%的人(43人)被政府罚款。

  6、进京上-访人员遭到地方政府截-访人员迫害的情况如下:

(1)有27%的人(139人)被暴力殴打致伤、致残。
(2)有32%的人(164人)遭到暴力绑架。
(3)有20%的人(101人)被关进驻京办设立的黑监狱。
(4)有6%的人(30人)被截-访人员在食物中下毒、打毒针。
(5)有22%的人(112人)被截-访人员谩骂、性侮辱。

  7、通过进京上访有45%的人认为中央真心实意欢迎上访,17%的人认为中央怕民众上访。

   8、面对上访结果的不满意,有80%的人表示要继续上访,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有41%的人要跟贪官污吏拼个鱼死网破;还有11%的人要做点让干部们“害怕”的事。

   9、有5%的上访者的部分问题得到了解决。

    我们的调查是独立的、客观的和实事求是的,我们的目的是想通过调查,用事实证明中国上-访维权公民基本生存权及诉权、人身权、公民权和政治权遭受侵害的严重性和灾难性,以此敦促中央政府重视上访问题的严重性,切实采取措施遏制地方政府对访民的迫害,着手进行国家制度的改革。

TOP

苦难的上访人

在中国北京有一个上访村,一个贫穷上访人聚居的村落。所谓“上访村”,也就是北京凉冰河以南、铁路和开阳路之间的一片小平房,2003年至2005年成千上万的上-访人居住在这片小平房里,“上访村”名闻遐迩。

    2005年底,政府将大多数小平房拆除,如今只留下几间平房,一些上访人随之就散居在北京火车站、最高人民法院信访接待室附近的冬庄社区的一些私人出租房、南站周边棚户区、陶然桥洞、开阳桥洞,以及幸福里胡同的路边树下。

    由于国家信访局、全国人大信访接待处、最高人民法院信访接待室等几个信访量较大的国家机关信访机构都设在永定门附近,这里自然形成了访民集中的地方,距离这些信访机构最近的、能够找到的便宜住处就是东庄,于是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东庄及其周边就成了访民们集中的地方。

    上访,民间的通俗说法是告状。到北京上访,就是传说中的进京告状,一些有冤情或者自认为有冤情的人对此满怀希望,以至于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到北京上访,平时约有二万人,最多时达到十多万人。人数如此之多,并聚集成村落,这是当今世界空前绝后、绝无仅有的奇观。

    现今住在上访村的访民,以来自全国各地的失地农民、丧房居民、下岗工人、退转军人、反复举报人、受到司法侵害的当事人等为主体,他们都是被生活逼到绝境的人。访-民结构的特点是:老人多,妇女多,残疾人多。他们是一群生活在边缘以外的人。

他们生活在恐惧中

    白天,他们早晨三、四点钟就奔向国家机关信访部门窗口去排队领表、填表、交登记表,反映自己的冤情。事实上,他们大多会被堵在信-访门口的地方政府截访人员劫持,有的遭到地方截访人员的暴力殴打(有的打伤致残,有的被打死),有的遭到绑架,他们被遣回地方,有的被判刑、劳-教,有的被送进精神病院,有的在地方上被监控。他们中的少数人能进信访窗口,也时常遭到接待人员的训斥、辱骂,有的遭到治安人员的殴打。他们白天出门,不知晚上能否回来,所以出门大都提着大包小包。

    晚上,他们睡在桥洞下、简陋的自搭棚子里、树下及马路边。他们饥寒交迫,还时常遭到治安人员的围堵、袭击、抓捕。

他们生活在苦难中

    来自政府的压力:地方政府对待访-民的态度是打压、打压再打压。手段是抓、关、判。访民的态度是申冤、申冤再申冤,行动是前仆后继,丈夫抓了妻子告,妻子抓了儿子告,儿子抓了媳妇告。

    来自社会的压力:社会对他们是冷漠的、歧视的,北京市民歧视他们,就连公交车上的乘务员也辱骂他们,街坊邻居对他们冷嘲热讽,新闻媒体对他们的苦难熟视无睹。笔者曾经对一个在校大学生谈起上访人的悲惨遭遇,这位学生很不高兴地说:“老兄别说这些反胃的事了”,我说:“假如你明天变成上访人,你怎么办?或者是你的爹妈,你又怎么办?你要知道,在这个国度里生存每个人都是不安全的,我们每个人随时都可能变成上访人”。他很不耐烦地说:“等明天我变成上访人了再说吧”。 

    来自冤案的压力:上访的冤案长期得不到解决,因为中央不可能解决这些个案,地方又不去解决,而且地方也不可能解决,因为地方政府本身就是侵权的当事人,是被告,秦香莲的案子转由陈世美审理,怎么可能解决呢?但中央又给地方下达控制进京上-访人数的指标,因此,地方政府只能不择手段打压上访者了。

    上访村流传一首民谣:相信政府相信党,千里迢迢来上访,信访接待不像样,全部打发回地方。地方政府更无赖,冤深似海向谁说,地方官员告诉我,请你告到联合国!

    来自生活的压力:上访人多数没有生活来源,且老、弱、病、残居多,他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每年饿死、冻死、病死的不少。他们有的一天只吃一块钱食物(因为北京南站一块钱能买五个劣质馒头),有的在街上捡着吃,有的到菜市场捡烂菜充饥。在北京南站笔者曾经遇到一位北京居民牵着一条狗在街上“遛弯”,我便对他说:“您养的这条狗真漂亮”,他回答我说:“当然了,我这条狗吃的比这些他妈的上访的好多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