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是当下GDP高增长异军突起的区域。曾经的草原黄金羊绒成为这个经济链条的核心所在,但因为羊绒大战导致价格下降,致使鄂尔多斯的牧民们开始更多地养羊,过多的放牧,终于让脆弱的草原生态遇到了无法承受之重,昏黄弥漫的沙尘之下。(4月4日《中国经营报》)
如果我们的记性在这个海量的信息海洋中,还算是比较强的话,应该能够想起,在上周的新闻:耗资50多亿打造、面积达32平方公里的内蒙古康巴什是一座豪华新城,但同时也成了一座无人居住的“空城”。花5年时间建设的康巴什,原意要成为鄂尔多斯对外炫耀的市中心,但如今却是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最佳展示品。
以及更早之前的:去年12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内蒙古大学的校长连辑在第八届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中表示,中国已出现了内蒙古现象,出现了鄂尔多斯现象。在改革开放30年,中国总结了18个改革开放的综合发展典型,其中有鄂尔多斯。在科学发展观中国总结了5个典型,仍然有鄂尔多斯。今年,鄂尔多斯的人均GDP超香港。
当时这个新闻出来时,很多人站在了“不信派”的一边,但是说实在的,却并没有找到太多的证据直接去否定这种沾沾自喜的“典型”。不过,在刚刚过去的席卷大把半个中国的昏黄弥漫的沙尘之下,鄂尔多斯有别于财富与富翁之外的并不光鲜的一面,却变得清晰起来,它作为北京乃至华北沙尘天气主要“贡献者”之一的真面目,也显露出来了。
“现象”终于“现像”了,但是,这却是以一种所有人都能以承受之重的方式出现,连海峡对岸台湾也奇迹般地被影响到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以此可以看到这种 “科学发展观中国的典型”发展,是何等的“不科学”啊。
任何发展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任何发展都不能以牺牲环境和人的最终生存与发展为代价的,因为这种教训已经是越来越多了,但是我们依然没有看到这种发展思路的转变。对照前些日子的一个新闻,它从侧面给了我们这种中国式发展一些反思。据广州媒体报道,按照2006年规划,2010年东莞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广东省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按照当年设定的指标,都是可以达到的,只是一些指标很可能已经落后。另一方面,指标偏重经济,对于人的发展关注不足,所以实现现代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这里点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路就是关注人的发展。知名学者秦晖有个理论说,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低人权优势”的惊人竞争力,以此来压低四大要素(人力、土地、资金和非再生资源)价格,以不许讨价还价、限制乃至取消许多交易权利的办法“降低交易成本”,以拒绝民主、压抑参与、漠视思想、鄙视信仰、蔑视公正、刺激物欲来促使人的能量集中于海市蜃楼式的单纯求富冲动,从而显示出无论自由市场国家还是福利国家都罕见的惊人竞争力,也使得无论采用“渐进”的还是“休克疗法”的民主转轨国家都瞠乎其后。
在鄂尔多斯的发展路径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理论的被验证,看到这种的发展思路,依旧根深蒂固。因此,高人均GDP和豪华新城(海市蜃楼式),与民众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它仅仅一种脱离民众的“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的发展,出来当做政绩以外,并无多少红利到民众手中。而且代价却可能会更高,比如牧民们这种自杀式的放牧,作为牧民,难道他们就不知道没有草原,就没有了家园吗?
而且我们在新闻中还看到,在“傍上”煤炭、电力、冶金等之前,鄂尔多斯只有羊绒出名,发迹之后,鄂尔多斯成了重工业的代名词,不过富裕起来的鄂尔多斯在资源行业容纳不多就业人口,羊绒业依然是消化就业人口的大户。还有,记得因在网上替朋友发帖曝光违法征地被“跨省抓捕”的吴保全吗?追捕他的,就是鄂尔多斯警方。
如今鄂尔多斯褪去光环的另一面,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发展的沉重代价,同时也给了我们启发:没有人的发展,就绝对算不上科学的、真正的发展!如果这种发展没有得到有效的反思,那么下一个成为“空城”的,就是有可能成为荒漠之地的鄂尔多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