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史说20120602】这样的中国,多一个孩子不是多一个奴隶吗

《参谋助手论》曾在94年发行过,今年又原封不动再版了

 



(在三联韬奋书店3月的学术类图书销售排行榜上,《参谋助手论》排在第五位,有意思的是更多人并没有把这本书当做学术类图书,而是官场厚黑学来阅读和分析,因为对于很多人而言,即便是十几年前出版的书,这本书的内容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 · · · · ·


  王怀志,1950年11月出生,辽宁沈阳人,大学本科文化。1968年2月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报道员、干事、宣传股长等职,在部队政治机关工作10年。1983年调入共军西安政治学院,先后任党史教研室教员,第三政工室教员、副主任,秘书群联室讲师,军队政治机关工作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系陕西党史人物学会、统战学会、档案学会、政治学会和西北军事心理学会会员,中国秘书学会会员。
  郭政,1961年入伍,现为西安政治学院政工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专著教材22部,发表论文180余篇,9部著作和26篇文章在军内外获奖;曾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两次荣立三等功。(西安政治学院的第一个博士生导师

 

  郭政长时间在部队基层,从一名战士干到通讯员、文书、班长、排长、再到团机关政治处干事、师部、军政治部,
  他说自己是“特殊的勤快”,所有的荣誉全得过。”当年在连队时,他为连长、指导员叠被子、挤牙膏、洗袜子,写讲话。 “我写的讲话稿和总结,包括大型材料,首长很放心,觉得离不开我。” 郭政说他直接服务过团以上首长26个,“首长遇到艰难险的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带上我。”他写过20几本书,“300篇论文都渗透着做人的道理。”

   在“忍让首长弱点的艺术”中,一个案例就来自郭政的真实经历,有一年他陪首长下部队抓试点,首长感慨,“人生,不管别人怎么评价你,自己首先应该为别人多办好事。记得诗人郭小川写过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但他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活着,这诗写得多好啊。”郭政没有当场指出错误,而是去买了一本臧克家诗选,翻到《有的人》那一页,然后与好几本书一起拿给首长,“让领导自己发现。” 首长看到诗后骂他,“你这个宣传科长,这样的名言都不知道是谁写的,怎么当的。”他也只是嘿嘿一笑。“虽然骂了我,但首长很高兴。”郭政说,这种对现实没有立即性威胁、但又必须防止首长再次出错的情况,他就采取这种巧妙的方法,处理地皆大欢喜。

  书交给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接手的编辑叫王红岩。当南方周末记者辗转找到王红岩时,她也几乎已经忘记自己编过这么一本书。她回忆,1990年代,西北大学出版社的审核程序至少分为三步:责编审阅、编辑室主任审阅、总编审阅。但在这三重审核中,没有任何人感到《参谋助手论》有什么不适于出版的地方:假设有,编辑部都会开会讨论,她也不可能毫无印象。
  
  《参谋助手论》留给王红岩最大的印象是,在自己所熟悉的秘书岗位上,还有那么多不为人知的学问。她觉得两位作者写得很好:“为领导服务的艺术免不了要投领导所好,这也是中国长期以来官本位思想影响的产物,这本书确实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这种文化现象。”

 

强烈建议大家看看下面这段《南方周末》访谈

引用:

  “慰问团长,途跋涉来到这里”
  
  18岁那年,王怀志应征入伍。因为文化水平不错,他多次被借调到团、师、军政治机关工作。珍宝岛战事发生的时候,王怀志在编的部队上了前线,从前线撤下来后一段时间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还是帮助做宣传工作。真正在机关当起干部,是1974年的事了。一干就是十来年,从文化干事干到股长,“小秘书”干成了“大秘书”。
  
  那时候还没有“秘书学”。老干事偶尔会提醒新干事几句,但多数工作还得自己摸索。摸索的过程中,总有人闹笑话。
  
  珍宝岛战后那段时间,很多慰问团到王怀志所在的部队演出,接待方每次要致辞感谢。有一次,团长和政委都出去开会了,讲话的任务就落到了一个副团长身上。副团长参加过抗日战争,就是识字儿不多。
  
  干事写讲话稿时就特别注意,在一些笔画复杂的字旁边打个括号,写上一个读音相同的常见字。比如“衷”字旁边,就写上(中)。谁知讲话时,副团长拿着讲稿便念道:“让我们对慰问团表示哀——括弧,中——心的感谢!”
  
  讲稿中写道“慰问团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副团长张口断句:“慰问团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坐在下面的人笑作一团:“怎么团长叫这名啊?”慰问团的人忙在一旁解释:“我们团长姓李。”副团长听了赶紧纠正:“哦,李跋涉——这是谁写的稿子,怎么连团长姓什么都没搞清楚?”
  
  稿子读到第一页末尾,副团长念到“慰问团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鼓”,翻过来看到没完,继续念:“哦,还有一个舞!”
  
  这些笑话,就成了王怀志的经验,他从那时候就开始琢磨,秘书该怎么写讲话稿。到了机关,王怀志发现这样的事情也还不少。一次,有首长的讲话稿里引用了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首长念到这里觉得有发挥的必要,就开始说:“说到雷锋塔倒,我要多说几句。不论花多少钱,我们还是要把这个塔再修起来。我们还是要继续学雷锋的嘛。”
  
  王怀志觉得这些也和秘书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有关——首长文化水平不高,秘书就该写得简短通俗;首长文化水平高,秘书就可以引经据典,提高讲话水平。
  
  后来,两位作者就把后一个故事和这些经验一起写进了《参谋助手论》里:“(什么样的讲话稿是‘好’的呢?)关键是取决于秘书对首长性格、爱好、习惯、经历、年龄、学识等个性特征的了解和掌握,并使自己写的讲话稿与首长的个性特征吻合。”

 

引用:

  “秘书人员本身是正直的。”王怀志解释说,“这里不是阿谀奉承、不是讨好,而是秘书人员要从大局、整体来考虑——首长玩球下棋,不过是图个消遣,调整情绪。如果你老赢他,把情绪调节坏了,那还不如不玩了。虽然似乎是迎合首长,但如果首长心情好,工作起来也好。首长心情不好,对秘书人员也不好。”

 

引用:

  说假话也是有分别的:有些假话非说不可,但恶意说假话、搞名堂,就有问题了。“这样的假话现在多了。”王怀志感慨道,“河南的宋庆龄基金会,建了一个24米的宋庆龄纪念雕塑,引起了争议之后,他们改口说是黄河女儿,想掩盖背后的很多东西。结果人家一调查,他们跟广州美院签的协议里,说的就是建宋庆龄雕像。这样的假话你能说、能做吗?”
  
  送礼收礼是在中国少不了的事情。他们就把首长收礼的习惯也直白地写了出来——首长下连队视察,在宴席上吃到新疆特产的骆蹄,说:“老张啊,你们这里的骆蹄很不错”,这是明拿;在某单位看到一本珍本古籍,问秘书:“真是本好书,咱们那儿能买到吗?”就是暗索。
  
  王怀志写这本书的时候,贪污腐败还远没有今天这么严重。他觉得在一般情理上,不影响决策的“小收”是可以接受的:“毕竟现实中,这样的不正之风是存在的。中国讲究人情往来,家里来个客人,不还得加两个菜吗?首长是老乡,送点土特产,首长好喝酒,送两瓶酒,不足为怪。但很多人在此之上开始发挥了,那就有很多其他问题了。”王怀志说“收”也是有限度的:“你要是替首长收礼收了十万块钱,这就是个事了。一旦首长出了事,对你自己也是个事。”

 

  1978年,党委中心组搞理论学习,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团长讲话说:“毛主席的话就是对的,过去,现在,以后都要照办。”政委纠正:毛主席的话过去是对的,现在和将来不全适应。王怀志心想,这么一个观点,那还讨论什么呢?于是当场站起来反驳:“毛主席的话不全是对的,毛主席说‘邓小平代表资产阶级’,那我们现在还要邓小平出来吗?”
  
  王怀志记得,当年部队、机关里开会,不同意见还是很多的。从战争年代过来的老同志们简单、直接,开会时瞪眼睛,拍桌子,都是常有的事儿。不过争吵过后各不记仇,开完会就拉倒了。
  
  但现在,王怀志觉得很难这么干了。“对有些人,用什么方式都不合适,你只要服从他就行了。”王怀志感慨,“这种情况,主要就是对权力的制约有限。”
  
  他发现,虽然现在法规多,程序完善,但人们却越来越把原则运用得非常圆滑:“机关里选拔年轻干部,很多单位设条件——你得有什么学历,一定得是什么重点大学毕业,年龄要多少岁,工作经历多少年,还必须得是女性。最终这些条件全部拿出来,只有一个人符合,是某某领导的侄女。你说程序走了没有?走了。但还是一个人说了算。”
  
  王怀志认为,腐败的本质是权力没能得到有效的制约:“你可以规定一次吃饭几个菜、几个汤,但能解决实际问题吗?一个鲍鱼、一个龙虾,两个菜就够了。就算我点了四个小菜,假装吃一下子,回头大笔一挥,又批了五千块钱,还是可以吃龙虾,关键是这大笔一挥的五千块钱受不受制约。”
  
  在王怀志和郭政之后,学校再没有开过这门课程,而他们自己也不愿再讲这门课程了。


 


 


《机关干部素质系列谈》文章




引用:


  《机关干部素质系列谈》文章机关是党委首长的参谋部和智囊团,是连接上下级之间、本级党委与基层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也是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组织各项工作落实,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总开关。机关的这一地位和性质,决定了机关的组成人员,也就是机关干部,使命特殊、岗位光荣、责任重大,也决定了一名机关干部必须精明强干、文武兼备、素质过硬。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称职合格的机关干部队伍,就不可能有参谋有力、协调有方、运转高效、有所作为的机关。那么,怎样才能做一名称职合格的机关干部呢?本刊自今日起推出由海军某支队政委汪光鑫同志撰写的一组《机关干部素质系列谈》文章,与读者共同探讨这个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位领导同志讲,机关干部分三种:一种是既能理解领会首长意图,又能表达首长意图;一种是能够理解首长意图,但表达不出来,反映不出来;还有一种是不能理解、甚至曲解首长意图。每个机关干部要当好首长的参谋和助手,就要力争做第一种类型的人。


机关干部作为党委和首长的参谋,无论是起草讲话、拟制公文,还是完成首长交办的事情,完整准确地理解、领会首长意图是首要的问题。所谓首长意图,是指首长在布置工作、下达任务、发出指令时的本意或精神实质,以及提出的工作意见、工作标准和工作目的。如果对首长的意图理解不透,把握不准,体现不好,或者曲解了首长的意思,就很难按照首长指示完成任务,甚至出现“出力不讨好”、落实结果与首长意图南辕北辙的难堪局面。因此,正确理解领会和把握首长意图,是机关干部的基本素质,也是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前提。


机关干部在首长身边工作,有的甚至很长时间跟随首长,有条件也应该用心把握首长的思想、积累首长的思想。要“善闻其言”,注意收集领导经常讲什么,从平时言谈中捕捉首长思想,无论跟随首长下部队检查工作、参加会议,还是在处理日常事务中,对领导每一点闪光思想火花,都要记录下来,揣摩领会,特别是首长反复强调的思想一定熟记于心。要“善观其行”,行为是思想的客观反映,首长意图往往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有心者应该从首长的点滴行为表现中发现其思想和主张,并细心观察对比。要“善观其文”,无论是首长亲自撰写的文稿,发表的文章和各种批示,还是给草拟材料提出的修改意见,无不反映首长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只要机关干部悉心研究首长这些批文批示,就能从中把握其思想本质,洞察其意图。


机关干部要经常面对首长受领任务,领受任务的过程实际也是理解首长意图的过程,这个关键点极其重要,有经验的机关干部都会认真倾听,主动询问,对领导布置工作、下达任务、发出指令的本意,对工作的标准、要求和时限,做到吃透弄懂,心中有数。如果没有弄清楚,或没有完全理解,不要怕首长责怪和批评,一定要大胆主动询问首长的考虑和想法,甚至可以与首长一起讨论,在交流中深化对首长意图的理解,在理解中进行综合、整理、归纳、判断,了解首长最关注什么、最想表达什么、最想用力抓什么,使自己始终围绕首长意图进行思考。


机关干部虽然职务不高,工作范围有限,但要正确理解首长意图,必须做到不在其位学谋其政,看问题的立足点同首长保持一致,站在同一高度、同一立场、同一方向,沿着同一思路、同一目标来思考问题,决不能只从自己分管业务工作的局部看问题,这样难以准确理解首长意图,甚至还会曲解。这就要求,机关干部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在正确理解和把握首长意图的基础上,联系首长交代意图的背景条件,弄清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联系背景条件进行分析、综合、提炼、概括,力求得出符合首长意图的结论,不断完善首长意图,发展首长意图,使首长意图系统化、具体化,确保首长意图落于实处,产生实效。



PS:回头再看看本期标题《这样的中国,多一个孩子不是多一个奴隶吗》,彻底无语了!


[ 本帖最后由 qdpan 于 2012-6-2 09:48 编辑 ]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回复 8# 斯莱普尼尔 的帖子

引用:
原帖由 斯莱普尼尔 于 2012-6-2 12:31 发表 《参谋助手论》有电子版吗?这种书以后看就会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如果不注意保存就会流失


PDF扫描版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0275376.html


精编文字版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1151230.html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