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785624 于 2012-1-30 19:45 发表
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贫穷的人吗?如果是,你是否想过改变自己的现状,从现在起积累自己的财富,迈向富人的行列?读读以下的这些理财哲学,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A、将生 ...
D、对自身能力的投资
有一位伟人的话,大意是一个人的价值大小,不是看他向社会索取多少,而是看他贡献多少。
...
G、知本向资本靠拢
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国王要感谢一个大臣,就让他提一个条件。大臣说:"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装1粒米,第二个格子里装2粒,第三个格子里装4粒,第四个格子里装8粒,以此类推,直到把64个格子装完。"国王一听,暗暗发笑,要求太低了,照此办理。不久,棋盘就装不下了,改用麻袋,麻袋也不行了,改用小车,小车也不行了,粮仓很快告罄。数米的人累昏无数,那格子却像个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国王终于发现,他上当了,因为他会变成没有一粒米的穷者。一个东西哪怕基数很小,一旦以几何级倍数增长,最后的结果也会很惊人的。
贫穷者的发展难,起步难,坚持更难。就那么几粒米,你自己都没了胃口。可一件事情的成功,往往就在于最后一步。当基数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只需要跳一下格子,你就立地成佛了。这之前的一切都是铺垫,没有第一粒米,就没有后面的小车大车,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是艰难的。但是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有知识的人遍地都是,但真正能发大财的却少,要把知识变为知本,只有和资本联姻才行。
财智哲学:富人靠资本生钱,贫穷者靠知本致富。以知本作为资本,赤手空拳打天下,可能是现代贫穷者们最后也最辉煌的梦想。但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很难有俯瞰的眼光和轩昂的气度,贫穷者内心最缺乏的其实就是这种自信
对于这种扯淡的“成功学”,我实在不想再多说些啥了
总之,只要你成功,说什么都是真理;反之,屁都不是
我这辈子很没出息,唯一值得骄傲的是书看得比常人多(书呆子
)
以前曾经在外资企业里工作,老板组织大家上“励志课”,
人家都听得津津有味,就我问题多(历史地理都懂点皮毛)
引用:
1 珠穆朗玛峰 亚洲 喜马拉雅山脉
2 乔戈里峰(K2) 亚洲 喀喇昆仑山脉
3 干城章嘉峰 亚洲 喜马拉雅山脉
4 洛子I峰 亚洲 喜马拉雅山脉
5 马卡鲁I峰 亚洲 喜马拉雅山脉
6 卓奥友峰 亚洲 喜马拉雅山脉
7 道拉吉里峰 亚洲 喜马拉雅山脉
8 马拉斯卢I峰 亚洲 喜马拉雅山脉
9 南伽峰 亚洲 喜马拉雅山脉
10 安纳布尔纳I峰 亚洲 喜马拉雅山脉
导师,您怎么吐血了
所以,后来导师都拒绝我进场听课……
“D 对自身能力的投资”,那段话出自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说
引用:
同胞们: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全世界的公民:不要问美国愿为你们做些什么,而应问我们在一起能为人类的自由做些什么
看明白没,原话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民主自由,跟“按劳分配”有个毛关系!
所以就最后一个案例:“G 知本向资本靠拢”我可以讲讲
我阅读到的故事原型出自George.Gamow在《ONE, TWO, THREE, …INFINITY》中讲的古老传说
印度的舍罕王(Shirham)打算重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和进贡者,宰相西萨·班·达依尔(Sissa Ben Dahir)。 宰相对于赏赐的要求确实如同案例中所说,但是,麦粒数一格接一格地增长得那样迅速,很快就可以看出,即便拿来全印度的粮食,国王也兑现不了他对西萨·班·达依尔许下的诺言了,因为这需要有18 446 744 073 709 551 615 颗麦粒!
计算公式为:1+2+2^2+2^3+2^4+……2^62+2^63=2^64-1(差不多是全世界在2000年内所生产的全部小麦)
这么一来,舍罕王发觉自己欠了宰相好大一笔债。怎么办?
要么是忍受西萨·班·达依尔没完没了的讨债,要么是干脆砍掉他的脑袋。
还“知识变资本”呢,所谓“智慧”的宰相也不过是只会“耍小聪明”的杨修
无止尽的贪欲最终会让人走向毁灭……看来我还是太认真了,纠结于这些旁支末梢
当然也可以说性格决定命运,天性谨小慎微的我,
既不懂“财富定律”,也没有“经营知识、理财性格与资本思想的大脑”
“不为失败找理由, 只为成功找方法”,想法太多的我注定永远成不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