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chen20058 于 2011-8-18 18:43 发表
这是个老骗子。47年是用民国纪年滴,公元纪年是共和国成立后开始滴;看看有多少简体字哈,举例一下‘据’不是这样写的吧;折痕很深哈,笔迹怎没毛呢,有此经验的来说下哈;当时钢笔写的字没有这么细的,鼻尖工艺达不 ...
朋友,说话请不要太过于想当然
关于‘据’字我来作一下简要说明
“据”是多音字
四声的“据”(jùㄐㄩˋ)是“據”的异体字
引用:
憑證,可作為證明的事物。如:「借據」、「收據」、「真憑實據」、「無憑無據」。
金史.卷五十五.百官志一:「中選者試官給據,以名報有司。」
一声的“据”(jūㄐㄩ)是“拮据”
引用:
※拮据:
辛勞操持。詩經.豳風.鴟鴞:「予手拮据,予所捋荼。」
境況窘迫,尤指經濟困難而言。紅樓夢.第一一四回:
「手頭不濟,諸事拮据。」
所谓“简化”并非只是简单地字形笔画删减,同时也有多个正体字用其中一个字取代
你现在知道的所谓“据”是由“據”(jù)和“据”(jū)两个字“简化”而来
另外,就是你所谓的“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问题
莫非你以为“解放前”的民国时期,都是用“民国纪年”???
“民国纪年”又不是强制使用,而是国民政府官方通行而已
“公元纪年”也就是“西元纪年”其实一直都同时在使用
举个典型的例子:毛泽东《为徐特立六十岁生日写的贺信》
http://www.wxyjs.org.cn/GB/186508/186513/186634/186636/11349705.html
落款为
引用:
此致
革命的敬礼!
毛泽东
一九三七年一月三十日于延安
关于“折痕没有造成笔迹发毛”,我对其所使用的纸张及墨水不清楚,就不好轻易发表意见了。
关于钢笔,说不定是派克金笔呢?游击队长嘛,可以“打土豪分田地”,对于“土匪”没什么不可能……
以上,供商榷。
对于“借枪借粮”整个过程,这个地主后代讲述得实在太“教科书”了(可以理解)
推荐大家看看
淮海战役征用民工是得民心还是压榨人民?
地址 https://72.52.124.208/viewthread.php?tid=334135
[
本帖最后由 qdpan 于 2011-8-19 07:4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