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难兄难弟】可怕的朝鲜大饥荒——转自shedabenji的博客

【难兄难弟】可怕的朝鲜大饥荒——转自shedabenji的博客

http://laoyang710415.blog.163.com/blog/static/80081820200842914131430/


 


2001年4月我去日本出差时在日本书店看到了刚刚出版的日文版黄长烨回忆录,便马上买下,该书由日本著名的文艺春秋出版社于2001年4月10日出版。书名叫《向金正日宣战书:黄长烨回忆录》,回来后翻了几页便放下了,这一放就是7年。今年5月10日-13日去朝鲜旅游回来后重新勾起了我读书的欲望,这几天正在读。


提起黄长烨可能30岁以下的人没有任何印象,实际上他可是赫赫有名的人物,1997年2月12日上午,正在中国访问的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局书记黄长烨和他的助手金德弘二人逃入北京的韩国大使馆,申请政治避难。经多方协商,最后中国政府按照国际惯例让黄长烨经第三国去韩国,3月18日黄长烨离开北京去了菲律宾,一个月后来到了韩国。当时成了轰动一时的大新闻,中央电视台也做了报道。下面是黄长烨的简历:


黄长烨,1923年生于朝鲜平安南道,曾在日本中央大学就读,1949年去莫斯科综合大学留学。很快成为朝鲜的理论专家,1965年,年仅42岁就被金日成任命为金日成综合大学总长。1972-1983年连任三届最高人们会议议长(相当于我国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现担任该职务的是金永南),1980年起担任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局书记,主管意识形态工作,是“主体思想”的主要执笔者(黄在自传中称自己是主体思想的创立者)。是朝鲜在金日成死后仅次于金正日的第二号人物。


逃亡到韩国后,他写了自己的回忆录,披露了大量北朝鲜的内幕,尤其他说到朝鲜从1995年开始的饥荒的惨状,更是令人震惊。现我将日文版的该部分内容用蓝色字翻译如下,译文的内容在原书的349-352页。我的译文完全忠实于原文。


 


进入秋天(注:指1996年秋天 译者)国家经济日趋恶化,人民陷入了苦难和不幸的悲惨处境。秘书们将汇集起来的1996年度的谷物产量综合统计后只有210万吨。这还没有把因为夏天已经断粮,提前收割并已经消费了的玉米的产量剔除出去。210万吨的粮食连军粮都不够。


按此推算,到年底军粮就要告罄,尽管农民手头也没有余粮,仍规定每人必须无条件上缴3个月定量的粮食作为军粮。连我们这些秘书们也都要到市场上去每人购买200公斤的粮食交给军队。


随着粮荒的加剧人们大量饿死。即使在平壤稍微离开市中心的地方就可看到成群结队的饿得只剩骨头的人们背着背囊,为找粮食涌向郊外的黑市,黑压压把通往黑市的道路完全淹没。山脚下到处是拔草的人,有水的地方捕捞贝类抓鱼的人们络绎不绝。


尽管如此,和外地比起来平壤仍是天堂。据到外地出差的同志们的讲,每个火车站里快饿死的孩子都是一片片的,在海边挖贝类的人实在太多,近海一带连幼贝都被挖光,到深处挖贝壳的人们一个大浪涌来,瞬间几百人就被卷走淹死了。


家里父母实在没有东西给孩子们吃,把孩子赶出去要饭的事情比比皆是。我的三女儿家和我家离得很近,有一天她听到有人敲门,出去一看是两个幼小的儿童伸着乌黑的小手喊着“给我点饭吃吧”。女儿让他们进来先洗干净手,问他们从哪来的。


“我的爸爸妈妈已经饿得在床上起不来了,他们让我们俩自己去外面要饭活下去,我们是从南浦走着来的”(读到这里,我禁不住泪水长流 译者)


听到女儿的这番话后,我赶紧让金德弘去找负责向金正日汇报饿死者统计数的组织部的干部,把详细内容做了调查。


“据组织部的干部讲,95年包括党员在内有50万人饿死。96年到目前的11月中旬为止已经有100万人饿死了。”


金德弘一边告诉我这些,一边咬牙切齿地说金正日是个不可饶恕的人。军需工业部的担当秘书也告诉过我类似的话,他说军需工厂的工人约有五十万,其中仅仅是技术水平最高象宝贝一样的技术工人在95年就有2000人饿死。此外有半数以上的工人因饥饿没法走到上班的地方,只能在家中躺着。


朝鲜的统治者把这种情况宣传为是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如果是自然灾害的话为什么工业陷入瘫痪状态?我想这种旷古未闻的民生之苦正是领袖绝对主义的产物,金正日的个人独裁把国家的生活毁灭到了这种程度。看到人民大批饿死的惨状,我更加切实地体会到这种领袖绝对主义正是彻底的利己主义。


金正日对于百姓大批饿死,在寒冷中瑟瑟发抖的惨状仿佛浑然不知,把精力都放在保存金日成遗体宫殿的装潢上,毫不吝惜地把巨额资金和贵重材料投进去。而且不断驱使已经被无休无止的痛苦和疲劳折磨得疲惫不堪的人民去为了宣扬金氏父子个人崇拜而兴建的建筑工地上劳作。粗略计算即使只把花费在保存金日成遗体的宫殿装潢上的资金节约三分之一,就足够购买200万吨玉米。有了这200万吨玉米马上就可以把饿死人的粮食问题解决了。


1996年夏天发生的造草地运动可以如实地反映金正日如何对人民的生活毫不关心。


当时朝鲜驻瑞士大使报告说在瑞士人不给牛羊吃饲料只让牛羊吃草就可以把牛羊养好。并提议学习这种经验。


金正日指示秘书们按照驻瑞士大使的提议去开展工作。我觉得能说出这种笑掉大牙的话的驻瑞士大使根本不值一提,对那些高呼金正日的指示无比贤明的秘书们也觉得他们神经不正常。


当前的情况下我们理应发动人民在每一寸可耕种的土地上都种上哪怕一棵玉米。在粮食都没有的情况下却要开展什么让老百姓吃上肉的全民造草地运动,再想不出比这更让人目瞪口呆的事情了。


这让我不由想起法国王后说的没面包可以吃点心嘛,还有俄罗斯沙皇在听到因饥荒有百姓饿死的报告后说的:“他们为什么不吃蜂蜜?”


我无论如何也不赞成全民造草地运动,便提议先进行试点,积累了经验后再全面推广。但是其他的秘书们却主张说这是伟大将军的指示,应该马上在每个道


指导造草地运动。我没有办法只能接受利用我外交秘书的职位通过各国大使馆要求提供草种子的任务。


 


以上是黄长烨回忆录的译文。在读本书前,我是知道朝鲜发生了严重饥荒,出现了饿死人的情况。在朝鲜旅游时导游也讲过这段历史,他说在最严重的时候平壤市民每天的粮食定量是50克!也就是1两。他也说到有很多人饿死了。可当我看到黄长烨的回忆录的记载时,仍然被这恐怖的景象震惊坏了。在韩国黄长烨说在95-98年期间朝鲜饿死了350万人。本书最后附有日文版译者荻原辽对黄长烨采访的记录,内中详细解释了350万的数字是如何来的。按黄长烨的身份,他说的数字应是十分可信的。350万!仅仅是4年间。要知道朝鲜的人口只有2200万人,350万就是七分之一的人口啊!而这只是到1998年年底的数字。据朝鲜的导游讲朝鲜的饥荒从1995年一直持续到2000年前后。在20世纪末期在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有这么多人被活活饿死!


在朝鲜把350万人饿死的惨剧并不被称为饥荒,而是套用当年金日成在中朝边境打游击时为躲避日军追剿进行的所谓“艰难行军”的典故,把饥荒称作“艰难行军时期”。我们国家同样经历过1960年的大饥荒,后来一直称作:“三年自然灾害”。这都是逃避责任的称呼。是国家的耻辱!只是我国还有刘少奇敢于说“三年自然灾害”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话。朝鲜呢?领导人民经受住了“艰难行军时期’的考验,无疑又成了这位21世纪的太阳金正日将军的伟大功绩了!夫复何言!


最后在给大家讲讲我在朝鲜看到的独特的风景:


我在朝鲜没见到过一条狗、一只猫。


我在朝鲜见到的所有的牛都是骨瘦如柴,从未见过这么瘦的牛。


朝鲜人都特别爱蹲着,到处都可以看到蹲在地上的人。就连身穿制服的警察也不管什么警容警貌照样蹲在地上。不知是不是艰难行军时期养成的节省体力的好习惯。


在朝鲜我没见到一个胖男人。


在朝鲜除了参观彰德小学时看到和蔼可亲的女校长有些胖外,再未见到一个胖的女人。


 


先说到这里吧。


以下是日文版黄长烨回忆录的书影



 


译书 黄长烨回忆录 [全文下载]


 


https://cmule8.info/viewthread.php?tid=293697&page=1#pid7825841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先看看一下北朝鲜的现状


 


【杯具进行式】饥荒阴影再次笼罩朝鲜——居然让外媒参观!撑不下去了吗?╭(╯^╰)╮
地址
https://72.52.124.209/viewthread.php?tid=340670


 


再回顾一下他们前几年所吹的牛皮


 


引用:


朝鲜底气十足叫停明年粮食援助 百万大军下农田


 


时间:2005年12月27日11:32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 
  
  
  人们不禁好奇,朝鲜哪来这么足的底气拒绝国际援助?这个经受了长达10年经济困难的国度是否真的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饥饿?
  
  国际先驱导报驻平壤记者陈怡、姬新龙报道 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执行干事詹姆斯·莫里斯12月13日至15日造访平壤。
  
  由于朝鲜今年8月底表示从2006年开始将不再接受WFP等国际救援机构的粮食援助,要求撤离救援机构的有关人员,因而外界普遍关注莫里斯此行。
  
  WFP作为最主要的国际粮援机构,最近十年来每年向朝鲜提供了650万人份(相当于朝鲜人口三分之一)、总计约400万吨的紧急粮食援助。
  
  
  2006:粮援叫停
  
  据此间媒体报道,莫里斯在访问期间会见了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外相白南舜、副外相崔寿宪和农业相李景植等多位朝方高官,并就有关工作人员的人数和对未来援助计划的监督等事宜进行了谈判。
  
  经过两天的谈判,关于未来该机构在朝鲜工作人员团队的人数和监督WFP未来计划的执行情况等所有议题都尚无最终结果,未来的开发计划会采取怎样的形式也尚不清楚,但世界粮食计划署将压缩在朝鲜的粮食援助计划确定无疑,并将于下月1日也就是2006年新年开始正式停止粮援。
  
  分析人士认为,朝鲜拒绝继续接受粮援,一方面是出于对国际粮援组织近乎苛刻的发放监督制度感到不满,要求国际社会将注意力集中到农业基础设施等长期的开发援助上来。另一方面则是考虑了美国等敌对势力可能利用粮食问题与“人权问题”挂钩、以此攻击朝鲜的社会制度。
  
  最关键的原因,还是朝鲜对今年粮食形势感到乐观。尽管到目前为止,朝鲜官方仍未正式宣布今年粮食丰产丰收,但无论外界还是朝鲜内部普遍均看好朝鲜今年粮食收成。




引用:


中国记者走进朝鲜式社会主义“试验田”(图)


 


2006年06月27日 17:00 国际先驱导报 字体:大 中 小


【提要】青山里合作农场既是朝鲜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也是朝鲜式社会主义的一个缩影。朝鲜有句话说,“只有青山里的春天来了,朝鲜的春天才会来”

国际先驱导报驻平壤记者夏宇、高浩荣报道 初夏六月,漫步在青山里的农田间,四下全都是绿油油的水稻田。时下朝鲜已进入了农忙季节,而位于首都平壤西南20多公里的青山里合作农场,是朝鲜农业建设的一面旗帜,也是全国家喻户晓的地方。

在青山里农场第三作业班的一块田边,竖着一块一米多高的石碑,上面刻着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曾于1971年5月12日在此插秧的字样。这块田里也立着一块醒目的木牌,上面写着“忠诚田”的字样。农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说,由于伟大的领导者金正日曾在这块田里插秧,带头支援农业,因此,这块田就被命名为“忠诚田”。

【小题】十天计算一次工分

据青山里合作农场管理委员会副委员长崔泳浩介绍,青山里合作农场实行的是集体所有制,农场有5个自然村,2500多人,其中农场员600多人,耕作着1000町步的土地(1町步约合15市亩)。农场分为19个作业班,每个作业班里有3至5个作业分组,每个分组8至10人,比以前15人的规模有所缩小。种植的作物以单季水稻为主,此外还种植玉米、大麦、小麦以及各类果树等。农场员集体劳动,按劳动量计工分,多劳多得,年终根据工分进行分配。

当问及记工分这一在中国人看来“得罪人”的工作由谁来做时,陪同记者采访的农场人员都笑了起来。崔永浩解释说:“青山里的每个作业分组根据人数的多少,约有3到5个评委来评估,当日每个农场员的工作量经过集体评估,工分十天综合一次,张榜公布,一个月再公示一次。”

朝鲜农村的“里”相当于中国的乡,和中国乡级建制比起来,青山里的人口不算多,但这里的人均机械化水平却很高,据崔泳浩介绍,青山里合作农场共有50多种1000多台(套)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基本都由机械完成。与其他地区相比,由于机械化程度比较高,生产进度都走在全国的前列。今年插秧从5月22日开始,仅用了十天就完成了,秋收从9月20日左右开始,也只需10天就可结束。青山里合作农场每年的粮食产量由于气候的差异,从5000吨到6000吨不等,每町步的产量在8.5吨至9吨之间,在全国名列前茅。崔泳浩说,前些年朝鲜经济困难,全国进行“艰难的行军”时,青山里虽然也受到了影响,但情况比别的地方要好些,就是因为青山里的基础比较好。

 


描述:一位青山里农户家的男主人
图片:


【小题】家家户户都有自留地

当记者问及今年的农业情况时,崔泳浩望着田间整齐划一的一排排稻苗,神情有些严肃地向《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说:“今年朝鲜的天气不算太好,温度偏低,4月中旬还下了场雪,对于播种很不利,但经过努力,插秧总算还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但要保证稳产高产,还得下大力气。”近些年来,解决粮食问题和吃饭问题一直是朝鲜党和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农忙季节,全国军民都动员起来支援农村。但是崔泳浩很自豪地告诉记者,青山里不需要城市来的支援者,因为这里的机械化程度高,没有必要接受城市的支援。这样的情况在朝鲜农村还是比较罕见的。

据了解,从2002年7月朝鲜实行“经济管理管理措施”后,国家收购粮食的价格大幅提升,各类农贸市场纷纷出现。崔泳浩说,国家的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农场员的生产积极性。近年来农场的粮食产量相比以往有所增加,农场员的收入也显著增加。现在,朝鲜农村家家户户都有30坪(约100平方米)自留地。这些自留地都在每个农户的门前屋后。自留地上收获的农产品,各农户既可自用,也可以拿到市场上交换,作为收入的补充。青山里合作农场也是如此。

 


描述:青山里的一家普通农户门前的自留地
图片:

 

【小题】农家小院充满生活气息

时近中午,青山里的农田间响起一阵“当当”的钟声,原来休息时间到了。崔泳浩说:“我们再到农场员家里看看。”在他的带领下,记者走进农场商店边的一条小路,还未走进院落,就听见看家狗儿响亮的吠声。白墙褐瓦下,一对老夫妇站在门口迎接我们。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两个房间和厨房连在一起。房屋周围是自留地,密密麻麻地种着玉米、生菜、西红柿、大葱等,房屋的旁边有鸡窝、猪圈,几只鸡在悠闲地觅食。自留地旁是个两平米见方的刚刚砌成地沼气池。

在主人的热情招呼下,大家脱鞋进房,在约10平米的正屋里,墙上挂着金日成和金正日的大幅画像,屋子的一侧并排摆放着三台电视机。朝鲜共有三个电视台,看来正好一台电视机可以看一个台,家里人可以各取所需。女主人告诉记者,这些电视机都是国家所发,一台旧了,就发新的,但旧的都还能用,于是就放在一起。屋里还摆放着卡式录音机、电饭煲、饮水机等。整个房间虽然东西不少,但却整齐有序。

 


描述:一家农户的10平米多的正屋客厅里并排摆放着三台电视机
图片:



一家农户的10平米多的正屋客厅里并排摆放着三台电视机。

 
【小题】金日成在此蹲点调研
青山里的名字在朝鲜之所以如雷贯耳,主要是已故国家主席金日成1946年至1989年曾先后85次来此调查研究,尤其是1960年2月,金日成在此蹲点调研,提出了著名的“青山里精神”和“青山里方法”。至今为止,“青山里精神”和“青山里方法”依然是指导全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本方针之一。


在青山里革命史迹馆,崔泳浩指着当年的一幅幅历史照片和金日成主席曾经用过的铁锹、坐过的椅子等物品,详细介绍了金日成主席当年提出“青山里精神”和“青山里方法”并在日后发展推广的过程。

“忠诚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生活负责;改造所有社会成员的思想,使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党要对每个人的命运负责到底;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解决革命和建设中出现的所有问题”,这就是“青山里精神”。“贯彻群众路线、政治思想工作先行、干部深入实际、上级帮助下级,调动群众的自觉热情和创造性完成革命任务”,这就是“青山里方法”。经过几十年的精心建设,青山里已是建筑林立、道路整齐、绿树成荫。在农场中心广场周围,分布着革命史迹馆、文化会馆、青山里农业大学等建筑,尤其是长约30米的大型纪念碑,分别印刻着金日成、金正日和金正淑(金正日的生母)三人的头像及他们在青山里所作的指示。

 


描述:青山里的金日成铜像
图片:

告别青山里时,自然而然地想起“朝鲜式社会主义”道路。青山里合作农场既是朝鲜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也是朝鲜式社会主义的一个缩影。

☆ 不要去盼什么英明之主,而要去争一个可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
  不要跪什么青天官员,而要去争一个可监督问责官员的制度
  不要歌颂什么伟大领袖,而要去争一个可选举弹劾权者的制度
  不要说什么拥护感谢,而要去争一个可言论迁徙自由的制度
  不要等什么英雄勇士,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墙的力量


★ 史上最强最热血“爱国者”手册——“五毛党”“美分党”禁入╭(╯^╰)╮
  地址 https://cmule.net/viewthread.php?tid=285861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