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转帖】南京大屠杀究竟死了多少人?

有一些观点还是可以的,不过整体的态度比较偏激,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而且一些历史事实也不太扎实,容易落人口实。影响了整体文章的可信度。而南京抗战部分资料与事实的差距实在太大了。是全篇最大的漏洞……
虽在花间柳下,不忘精忠报国。

TOP

南京保卫战双方兵力对比:


 


大致的作战过程:12月1日,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南京保卫战开始。12月9日,当攻占市郊及要求投降(被拒绝)后,日军在朝香宫鸠彦王指挥下(从属于松井石根)向南京发起大规模进攻。唐生智擅自脱逃后,国军指挥官命令国军在12月12日晚上渡过长江撤退。12月13日,日军第6师团及第114师团首先入城,同时间,日军第9师团进入附近的广化门,而日军的第16师团则进入中山及太平门,同日下午,2支日本海军小型舰队到达长江两岸,南京在当日日落时落入日军手中。

中国方面
刚从上海前线撤退下来的36师、87师和88师,加上从他处抽调来的10个师,总共13个师,再加上由军事学院学生组成的教导总队(共计1万2千余人)。同时也配合了其他军种作战。因此中国方面号称十万人。

南京卫戍司令官:唐生智
副司令官:罗卓英,刘兴
参战共13个师:

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
江防军——军长:刘兴。下辖两个师:112师(师长:霍守义),103师(师长:何知重)
第2军团——军团长:徐源泉。下辖两个师:41师(师长:丁治磐),48师(师长:徐继武)
66军——军长:叶肇。下辖两个师:159师(师长:谭邃),160师(叶肇)
71军——军长:王敬久。下辖一个师:87师(师长:沈发藻)
72军——军长:孙元良。下辖一个师:88师(师长:孙元良)
74军——军长:俞济时。下辖两个师:51师(师长:王耀武),58师(师长:冯圣法)
78军——军长:宋希濂。下辖一个师:36师(师长:宋希濂)
83军——军长:邓龙光。下辖两个师:154师(师长:巫剑雄),156师(师长:李江)
日本方面
日本军队由华中方面军任主力,主要由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构成。此外,还有通信部队、鉄道部队、航空部队、工兵部队、兵站部队等。共8个师团240000人

中支那方面军 - 司令官:陆军大将 松井石根
上海派遣军 - 司令官:陆军中将 朝香宫鸠彦王
第3师团先遣队 - 联队长:陆军大佐 鹰森孝
第9师团 - 师团长:陆军中将 吉住良辅
第16师团 - 师团长:陆军中将 中岛今朝吾
山田支队(第13师团一部) - 歩兵第103旅团长:陆军少将 山田栴二
第10军 - 司令官:陆军中将 柳川平助
第6师团 - 师团长:陆军中将 谷寿夫
第18师团 - 师团长:陆军中将 牛岛贞雄
第114师团 - 师团长:陆军中将 末松茂治
国崎支队(第5师团歩兵第九旅团) - 支队长:陆军少将 国崎登


此役殉国之国民革命军将领


萧山令(1892年-1937年)宪兵司令部副司令兼代理首都警察厅厅长、南京市长(1937年12月担任)。湖南益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南京保卫战时负责防守上新河,雨花台,光华门等阵地。12月12日上午,萧山令率部与日军激战杀伤当日全部进攻日军,准备同日军巷战时,接上级命令撤退。该日夜于仪凤门外又指挥宪警与追敌激战,渡江时为日军汽艇机枪扫射中弹受伤,拔枪以最后一弹自戕,壮烈殉国。后追晋中将。
朱赤(1900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少将旅长 。江西修水人。1925年7月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37年11月奉命率部保卫南京。12月10日,日军第六师团在光华门攻击失败。逐以两个师团三万兵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协同下猛烈攻击二六二旅防守阵地。守军奋勇死战,阵地也逐渐被破。12月12日下午,朱赤所率残部一百余人因弹尽力竭全部壮烈殉国。
高致嵩(1898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二六四旅少将旅长 。广西岑溪人。1925年7月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37年12月与八十八师二六二旅死守雨花台,光华门重要阵地。12月12日下午,杀伤日军数千后,因弹尽与全旅大部官兵壮烈殉国。追赠为陆军中将。
易安华(1900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七师二五九旅少将旅长 。江西宜春人。1925年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宪兵科。11月奉命率部保卫南京。12月参加战斗。与八十八师二六二,二六四旅死守雨花台,光华门重要阵地。1937年12月12日在光华门附近力战殉国。
罗策群(1893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六军一五九师少将副师长 。广东兴宁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工科毕业。1937年12月参加战斗。率部与日军在汤山激战。 1937年12月12日夜,为掩护来自广东的八十三军,亲自率整师残部在紫金山冲锋的时候和全师两千将士壮烈殉国。
姚中英(1896年-1937年) 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三军一五六师少将参谋长。广东平远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1937年12月奉命率部保卫南京。1937年12月12日,日军用一个师团兵力攻入紫金山东的青龙山。为掩护其他友军。率整师在紫金山东冲锋,杀出一条血路。身先士卒,壮烈殉国。
司徒非(1893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六军一六O师少将参谋长。广东开平人。1917年入保定军校第六期,1919年毕业。1937年11月上海沦陷,随军退守南京。1937年12月6日汤山阻击战开始,12月10日奉命突围。随部经太平门突围至句容撤至大水关与日军大部相遇,激战三日,1937年12月13日,因弹尽身中数弹后与数千将士全部壮烈殉国。
李兰池(1899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七军一一二师少将副师长 。辽宁锦西人。1926年冬,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七期步兵科。1937年12月12日,南京城破,奉命突围,激战中率部与日军于太平门肉博战中,不幸中弹,壮烈殉国。
刘国用(1898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五十八师一七四旅少将副旅长 。广东梅县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1937年11月率部奉命保卫南京,12月9日于牛首山一带与日军激战,1937年12月13日因弹尽与数千将士于水西门外殉国。
蓝运东(1899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预备第十师少将参谋长 。湖南醴陵人。1924年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12月于南京殉国。
万全策(1902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教导总队第一旅少将参谋长 。广西苍梧人。入广东西江讲武堂,后进过中训团研究班。1937年12月第一旅防守紫金山工兵学校左侧、孝陵卫、西山、中山门一带,万全策自12月8日起协助旅长周振强与敌交战,主阵地始终未失。至12月11日战事最激烈时阵亡,英勇殉国。
雷震(1901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教导总队第三旅上校副旅长。四川蒲江人。1937年12月12日率孤军与日军近卫师团遭遇,血战殉国。追赠少将。
谢承瑞(1905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教导总队第一旅二团上校团长。江西南康人。法国里昂中法大学陆军专业毕业。南 京保卫战之初所部与八十七师二六O旅防守工兵学校。12月9日,防守淳化的五十一师败退回城,在尾追的日军第九师团的猛攻下阵地 失守,遂退入光华门与八十七师、一五六师、宪兵教导二团等坚守城垣,并迫退城外日军。12月10日于光华门两度击退破城日军,歼灭残敌,但亦在战 事中为火焰伤,12月13日凌晨奉命向下关方向撤退,于挹江门因身体虚弱被拥挤失控的人群踩倒身亡。追赠少将。
华品章(1902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上校副旅长。于1937年12月12日下午,与旅长朱赤率残部一百余人杀伤大量日军后因弹尽全部壮烈殉国。追赠少将。
韩宪元(1902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上校团长。广东文昌人。于1937年12月12日下午,与旅长朱赤率残部一百余人杀伤大量日军后因弹尽全部壮烈殉国。追赠少将。
黄纪福(1902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六军一五九师四七七旅上校副旅长。广东梅县人。1937年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拒敌于汤山。汤山失守后经麒麟门退至大水关集 结待命。12月10日随一五九师调驻明故宫,策应增援光华门的一五六师。1937年12月12日,南京 失守,随六十六军经太平门突围,沿途战斗中壮烈牺牲。追赠少将。
蔡如柏(?-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六军一六O师九五六团上校团长。广西陆军干部养成所毕业。1937年12月13日在汤山与日军第十六师团激战中壮烈殉国。追赠少将。


[ 本帖最后由 总书记 于 2009-12-5 15:08 编辑 ]
虽在花间柳下,不忘精忠报国。

TOP

南京保卫战,日军直接进攻南京的兵力近10万,包括外围部队达到了15万,光化学炮弹就带去10万发。南京之役,日军死了超过2700人,伤亡超过10000人。仅南京城内,日军死800,伤4000人。南京只有“防衛軍戦闘兵49000人、雑兵32000人、総兵力81000人的残兵”。能指望他们能打成什么样子?毕竟包括87、88的德械师的中央军精锐在内的部队都是刚刚打完松沪会战撤下来的,还没有经过任何休整呢。连休息都没有就直接投入战斗,再加上最高指挥官临阵脱逃。战局的结果是没有悬念的,作为军人他们真的尽力了。即使如此,在南京失陷以后数月,部分国军依然在坚持巷战,谈不到战斗意志不坚决之说。打到这个份上,谈不到过分丢人吧?所谓的国军穿便服潜入百姓家也不太确实,因为当时南京的平民基本集中在“安全区”内。

再提供一个资料给大家,大家看看战俘是不是如电影中那么老实的等着被屠杀:

1972年,采访到了山田少将,山田说一开始对俘虏不知如何处置,最后决定押到八卦洲释放,将近到达目的地时,发生暴乱,约1000名俘虏被打死,日军也有伤亡。

1994本多胜一的书出版以后,又采访了65联队炮兵小队长平林贞治,说法基本一致。

俘虏14000人后,山田少将对处置感到为难,将非战斗人员(约半数)就地释放,第二天黄昏(15日?)火起,约有一半的俘虏趁混乱逃跑了。

剩下的约4000名俘虏被用绑腿捆绑,17日下午4点后押到江边,左边是长江支流,右边是悬崖,突然有枪响,然后是混乱,俘虏认为将被杀掉,开始反抗,日军开枪射击,5点半平静下来,12月18日处理尸体时,估计有1000-3000俘虏被杀,其余躲到芦苇中幸免。

一个日本将校被俘虏夺去佩刀刺杀,6名士兵被杀,十余人受伤。

这是日本方面的说法。

附上台湾一份关于南京保卫战伤亡国军部分军官名单。希望大家能理解他们,作为军人,他们已经尽力了。

姓名      级别      籍贯     阵亡殉国地点       备注
谢程瑞   上校团长            殉难(南京)
秦士铨   上校团长            殉难(南京)       军校
李义伯   中校军需   安徽     殉难(南京)
罗玉峰   少校营长   湖南     紫金山三峰阵亡     军训一期
周士泉   少校营长            白骨坟阵亡
欧阳俊   少校营长   湖南     紫金山二峰负伤
傅守开   少校营长   山西     殉难(南京)
申博施   少校参谋   河北     南京被俘杀害       军校九期
温秉铎   少校团副            明故宫机场阵亡
刘南溪   少校营副   安徽     殉难(南京)       军校六期
李维州   上尉营副            孝陵卫西山阵亡
王锷千   上尉连长            孝陵卫西山阵亡
汤国俊   上尉连长            孝陵卫西山重伤
胡英     上尉连长            紫金山三峰阵亡     军校八期
张仲羡   上尉连长   河北     中山陵园阵亡       军校九期
戴鸿钧   上尉排长   安徽     江中负伤           军校九期
乔梦鹤   上尉台长   辽宁     殉难(南京)       军校九期
施国藩   上尉连长   福建     殉难(南京)       军校九期
施振强   上尉连副   河北     殉难(南京)       军校九期
李承业   上尉排长   浙江     殉难(南京)       军校九期
贾维输   上尉排长   陕西     殉难(南京)       军校九期
刘冠军   上尉排长   陕西     阵亡(南京)       军校九期
刘效吾   上尉连长   绥远     阵亡(南京)       军校九期
徐干英   上尉连长   山东     阵亡(南京)       军校九期
华有睿   上尉排长   陕西     阵亡(南京)       军校八期
崔光明   上尉排长   河北     阵亡(南京)
陈斯健   上尉连长   福建     殉难(南京)       军校八期
郭懋德   上尉排长   陕西     阵亡(南京)       军校九期
吕鹤年   上尉连长   山西     负伤(南京)       军校九期
于祥生   准尉排副   河北     阵亡(南京)       总队
王俊     上尉连长            阵亡(南京)

附注︰
1、上述阵亡、负伤姓名、级职仅就个人认识所知而言。
2、表内所谓“殉国”系指撤退时不能过江而被敌人杀害,以及投江自杀以死报国者而言。
虽在花间柳下,不忘精忠报国。

TOP

引用:
原帖由 big_jackass 于 2009-12-6 15:22 发表 就事论事,不要做人身攻击的假设,别让我瞧不起你。 这篇文章是有点偏激,我转这篇文章只是让大家看看其中正确的观点。 共产党每年都哭喊:30万啊,30万,有意义吗?参加四川地震死去几千学生调查的艾未未 ...


杀中国人最多的其实是中国人自己。然后是蒙古人、清朝人、日本人、俄国人(排名有先后)。关于日俄直接屠杀中国人数量多少的问题,学术界是有结论的。以现有资料来看,还是日本更多一点。因为俄国毕竟没有和中国爆发过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战争。不过以屠杀的手段、范围和程度来看,俄国人要高于日本人。

虽在花间柳下,不忘精忠报国。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