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12
发新话题
打印

这回我为什么相信方舟子

这回我为什么相信方舟子

几年前郭抄事发,我花了一个晚上看帖子,主要是看了两篇小说的文字对比,综合其他因素,得出抄袭的结论。后来打官司,印证了我的判断。官司之后,人们看到真相,郭抄低调了很多,媒体的报道也很谨慎,少有以往那样的赞美之词。这就是舆论的作用,纸包不住火的正义。
方韩大战开始之后,我兴趣不大,因为这种争论很烦琐,看起来费劲,不过我对方舟子的一贯作为是支持的,他可能有失误,也可能输官司,但中国需要他这样的人。所以韩二悬赏两千万出来后,我还觉得方舟子这回遇上硬骨头了。不过事情很快有戏剧性变化,韩二怂了,各方面的怂,我开始感觉奇怪,又花了一晚上看帖子,然后得出和方舟子一样的结论。
其他因素不多说了,主要谈谈三重门。这是最核心的部分。各位可以试一试,回家写一部还过得去的20万字的小说,写完后如果有人说是代笔,跟人拼命的心都有。当然用不着拼命,坐下来谈几个小时,每一章每一页都能说得明明白白,构思怎么来的,材料的舍取,细节怎么安排,背后的故事,文字的修改和斟酌,这都是劳动的心血,几个月或几年时间浸在里面,入肌入髓,挥之不去。写作过的人都知道其中的艰辛,都对这种劳动有敬畏之心,可在韩二那里看到的却是无所谓与记不得。大家为什么恨骗子,因为骗子骗人钱财,而且不尊重劳动。每一段每一章都有生命的痕迹,不是空穴来风,曹文轩为什么对这本书感到疑惑,因为他写得多,知道这有违常识。照理,韩二就三重门的写作过程谈3小时很轻松,但他不谈这事,即便别人要求他也不谈。
还有初稿和修改,这世上有一气呵成的作文,没有一气呵成的只改错别字的长篇小说,一部长篇的初稿和终稿差别会很大,因为写作是一个逐渐清晰和成熟的过程,即便完全打好腹稿再写,那种文字的枝杈需要修饰,这是人的思维特性决定的,细节的连贯与补充需要修改,才能达到出版的基本要求。对写作者来说,这些是常识,常识胜于奇迹。好比有人说一个三岁小孩参加高考,分数线上了北大,我说不信,他说你拿证据出来,我说对不起没有证据,但我就不信。
 要自证清白很简单,比悬赏2千万划算得多,找几个作家批评家坐下来谈,三个小时好五个小时也好,谈完我就服气,因为这个世上只有一个人是这本书的作者。

TOP

回复 5# liweiwei12 的帖子

谁是新的民主自由论?一个假货,一个骗子?还别说这些,1945年后新花日报那些民主自由论后来怎么样了?
我关注的是真相。我上街买一个二手手机,不是看它东西好不好,关注的是它是偷来的还是自用的,偷来的再好也不买。

TOP

转帖:

公众人物有自证清白的义务
许锡良
……
举例来说,如果某个歌星被质疑是假唱包装出来的,那么,他可以举办一个清唱的个人演唱会,与观众对唱,中间穿插与观众的短时对话,都可以让人释疑。如果某作家的作品被质疑是枪手所作,是包装出来的,那么,他可以通过出示能够证明原著创作过程的手稿,发表演讲谈自己的创作过程与创作心得体会,与自己作品的读者交流阅读心得体会,参加作家笔会之类的公开活动,达到令人释疑的效果。一个意见领袖如果被人怀疑是枪手代作的作品,那么,自证清白的方式就更为简单,他只要就最近发生的一系列公共事件,发表一场演讲,然后现场即兴回答听众的提问,就可以达到完全释疑的效果。因为现场即兴回答问题,是无法请人代为准备,也无法请枪手代作的。

TOP

回复 20# paldier 的帖子

质疑小四的波涛已经过去了,官司输掉后他就和粉丝们偏安一隅相依为命。如果没有那场官司,不定会包装成什么样子。
大众需要韩二做的,就是一场针对三重门原创与代笔的官司,不过,他虚晃一枪跑了。

TOP

转:

方舟子对韩寒的质疑是否侵入了韩寒的私人空间呢?从目前方舟子的质疑文章来看,他都是就韩寒已经发表的作品展开文本分析,他的论域全是已经发表的天下公言,他的质疑文章全都指向同一个中心论旨:韩寒早期获奖作品和代表作品,其生活情趣、审美特征、语言技巧、知识广度、个人生活乃至疾病症状,都非一个青少年所能具备,而是出自一个中年男人,而且这些“都符合他爸的特征”,质疑这些作品可能由他人——特别是他爸爸代笔。方舟子的分析全是从署名韩寒的作品中寻找内证,再在这些内证的基础上展开分析推理,并进而得出他的判断结论。从一个文学研究者的角度看,方舟子没有超出学术探讨的范围,而且他基本上还停留在“就事论事”的阶段。
……如果法律保护一个人拥有不该拥有的名誉,那些抄袭作伪的懒汉无赖,那些代笔剽窃的名利之徒,不仅可以在人间胡作非为,还可以在天堂招摇撞骗。——戴建业

TOP

回复 27# lonely516 的帖子

楼上这位可是韩二的女粉丝,平时茶馆里没见过。能否谈谈自己的粉丝历程?

TOP

回复 30# lonely516 的帖子

好的,你不愿说就算了。
另:这不是跑题,是闲笔。

TOP

转:

对一个有才华的人而言,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永远没有机会在万众瞩目的环境中,自由自在的去展示自己的才华。
  对一个欺世盗名的人而言,人生最大的痛苦却莫过于:在万众瞩目的环境中,竟然也需要去展示自己的才华。——网民。

TOP

转帖:

我有个上初中的女儿,以前经常看郭敬明的什么《小时代》,我翻看了几页,看到好几个名牌名称,卡迪亚、GUCCI...,觉得小孩子受这些影响不好,三个月前推荐她看韩寒的作品。我也不知道韩寒写过什么,只是从网络和其它媒体上看过一些零星的报道:少年作家、赛车手、公共知识分子...,女儿倒也听话的,没几天就买了好几部韩寒的书,《三重门》、《长安乱》...我蹲在马桶上看了大概十多页的《长安乱》,感觉小说影射社会现状明显。一个没几岁的年轻人,有这样的思想高度,令人吃惊的,我对自己给女儿的推荐感到相当的满意!
年后上网,铺天盖地的方韩PK报道,我本就是方舟子的读者,他的博客我在我收藏夹里,我只看了两篇,常识告诉我,韩寒的竞赛作文《求医》《杯中窥人》绝不是16岁的韩寒能写出的,《三重门》更不必说了。悲催啊,后悔啊!怎么跟孩子交代啊!没招,赶紧短信通知女儿上网看曹华青(美国、名字可能有误)的质疑韩寒的文章,女儿(初二)看后基本上也明白了,那些小说不是韩寒写的。但是,她说,谁写的让它去,小说写的好,也值得读,我又花了一翻口舌。
有朋友说了:韩寒和那些奸商、无良学者、公知之所以能骗了十三年,骗了十多亿人,一是因为孩子的青年偶像,我们这些成年人并不太在意,关注的少,二是因为孩子的辨别能力还不强。
现在,韩寒以及他的帮凶是什么样的货色已经大白于天下,他们仍在利用话语权造谣,妄图蒙蔽那些仍不明真相的孩子,我们每一个知道真相的有良知的人,都应该为彻底倒掉韩寒尽一份微薄之力,救救我们的孩子,救救我们的未来!

TOP

转帖: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玩古董的,从那我得知在收藏界,有一个原则:一件古董,9个特征符合真品的标准,一个特征存疑,那么这件古董就是存疑的。
    从所谓韩寒的新概念竞赛作文到《三重门》、从他回应质疑的博客文章到家信复印件、从他往年回避谈论自己作品的创作和内容到如今不正面回答方舟子和大量网民的质疑、从他在各类媒体上多年的弱智表现到受到质疑后气急败坏打赌发誓并扬言告官的丑态,一个弱智者都可以看出,这个十三年的“古董”必假无疑!——网友

TOP

作为本帖楼主,不建议倒韩挺韩双方进行争论,争论总是被拉回低水平,翻来覆去的那些话,浪费网络资源及大家精力。

TOP

转帖:


       从教育者的角度发表下浅薄的看法。
  如果说方舟子是情商不高、智商较高的中国标准理科生。
  那么韩寒是个智商一般,情商较高的的中国教育牺牲品、半成品。
  我是中学老师,对他这类初中叛逆的学生见的多了。
  韩寒本来就是个初中普通的问题学生、体育特长生。
  韩寒这类学生也是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根据我的了解,他的家庭教育相当失败,否则有这样一个老爸,学校里不可能挂7课红灯。中国的学校教育本身问题重重,但说把一个好人教育成脑残是不会的。
  “天才”学生我是见过几个的,也亲手辅导过几个。
  只能说这些学生真的比较普通,但思维能力好于一般学生。
  都很勤奋,善于学习,自学能力相当强,老师的作用只是引导而已。
  有些学生高一就保送清华、北大了,但这些学生都是理科生。
  正所谓"高徒出名师“,老师也就沾点学生的光。
  文学天才可能有吗?虽然我没见过,但历史上有。
  不喜欢理科的文学天才可能有吗?可能有吧,本来我以为hh就是这类学生。
  不喜欢读书的文学天才可能有吗?没有!!!!!违背人的成长规律了。
  那个什么新概念作文大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现在社会上比比皆是,韩老爸就是潜了下规则。潜了就潜了嘛,但韩寒被包装成了反学校教育的典型,这个就是误导教育了。你当教育界都是傻子吗?
  这事没被曝光前,大家姑且相信hh是个偏科的学生,热爱文学而已。
  现在嘛,皇帝的新装被方舟子揭露了。
  但也揭露了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现状-----昧着良心说话,或者不愿意说真话,揭露了普通民众的认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者利益相关管你真的假的。
  造假早就是中国最大的产业了。
  不管方舟子动机如何,打假对广大民众来讲都是有益的,有意义的。
  教育真的是任重而道远,如果不加强批评性思维教育,国将不国。
  不好意思的说,现在那么多韩粉、玉米都是我们教育的功劳。

TOP

在那个房间里,少年韩寒纹丝不动地写了一个多小时,既没喝水,也没上厕所。林青将房门关好,坐在房间里盯着韩寒,一个多小时也纹丝不动。——2月16日《南方周末》头版《差生韩寒》
----------------------------------------------------------------------------
这篇文章是对韩寒被质疑处查漏补缺的大全,《杯中窥人》的出台过程也有描写,这段话就是补赛的描写。可惜记者在这里使用了小说似的全知视角,失去了客观。两个“纹丝不动”看上去像古龙的风格。这里我也拿不出证据,还是按常识来说,一个考生一个监考老师,在一个多小时都不可能纹丝不动,韩寒果真是纹丝不动的话,我怀疑是默写而不是写作,写作的基本过程都被消灭了。监考老师纹丝不动,我想到的可能是心智暂时性失常,痴呆了。因为监考老师在这种环境下不会盯着韩寒纹丝不动,而是保持一种随和自然的状态,以便让考生安心写作。记者的笔法,和文中其他地方一样,都是有目的的,此段是想表明韩寒没有上厕所没有夹带,因为监考老师一直盯着的。只是用力过猛,看了反而让人生疑。

TOP

但是这与2000年12月韩仁均的《儿子韩寒》一书(2008年修订出版),有矛盾之处:“(李其纲把纸放入杯中)这与其说是考题,还不如说是谜语。面对"谜语",我(韩仁均)在一旁为韩寒担忧:这样一个‘题目’,能发挥出一篇什么文章呢?韩寒思考了一会后,在稿纸上写下了标题《杯中窥人》,显然他已经思考好了这‘谜语’怎么去‘猜’。此后,评委和《萌芽》的工作人员吃中饭去了,留下一位叫林青的编辑监考。我则出去给韩寒买点心。”
很明显,出题以后。韩仁均一直站在韩寒身边,而且能够看到韩寒往纸上写了“杯中窥人”几个字。从李其纲出题,到韩寒写下“杯中窥人”,怎么也得五到十分钟吧。而这期间,韩仁均竟然一直站在韩寒身边。这也太假了!
不知林青是什么时候把韩仁均赶出房间的!也不知韩仁均是什么时候把考卷替换的!——诗人小郑

----------------------------------------------------------
《差生韩寒》没有提到当时韩仁均也在场,也看到了考题,还“出去给韩寒”买点心“。这么关键的人物为什么没提到呢,人们质疑的不正是他代笔吗?韩仁均买完点心应该送到韩寒那里了吧,没办法,作弊链条出来了。

TOP

复赛的时候,韩寒没有来!“他一定是抄袭别人的文章,所以不敢来参加复赛!”当时几乎所有的评委都认为韩寒是个“文抄公”。
   韩寒的文章真是很不错,如果真是他写的,那没获奖真的太可惜了,要不我打个电话再确认一下?”新概念作文颁奖大会召开前的几个小时,爱才心切的赵长天这样对几个评委说。评委们同意让他给韩寒挂个电话。
——“新概念作文之父”赵长天做客晋江
-------------------------------------
赵应该是知情人。此后复赛的那些过场都是幌子,程序和行为上失去了信义、原则。

[ 本帖最后由 zzz132 于 2012-2-18 09:26 编辑 ]

TOP

正说着,见韩寒开着“雪铁龙”回来了,想必是什么地方换了车。他风尘仆仆,依然一头长发,穿着黑色羊毛衫,外面罩着件深蓝色风衣。我习惯地摸摸他的后背——不再受六门考试不及格的折磨——却还是那么瘦。坐定后,谈起他新写的小说,他说书名叫《一个流氓的青春年华》,出版社说不行要换。他笑着说就暂定为《记一件难忘的事》,让它像一篇小学生的作文题。当然,后来出版时的书名叫《像少年啦飞驰》。——2007-12-28 作者:李天靖 来源:文学报
-------------------------------
还是觉得《一个流氓的青春年华》贴切。

TOP

转帖:

麦田:不是。其实是“韩三篇”之后,我在微博说根本没必要讨论,因为你可能都不知道这三篇文章的真正作者是谁;结果一个网友说,韩寒绝对是天才,他16岁参赛写过《杯中窥人》。我一搜索那篇文章,由此开始了后面的质疑。//@madmadmadmad: 正是这篇报道启发了麦田的怀疑吧?

@郭冠英:韩寒代笔证据已经找到,人证物证具在。请韩寒范冰冰2人兑现2000万+2000万悬赏诺言。视频在16分12秒。http://t.cn/zOLAjtN

@不加V:韩寒说被指控有代笔时,作家无法自证。但是我们看到了,韩寒最后自证了有代笔。感谢他。

仙人指路010:确实是大结局!//@彭晓芸: 大结局了吧,最后一分钟,主持人问你写到赛车哭了,韩寒大惊,赶紧拿书出来翻阅,然后立即掉头:下一个问题。一条证据可无视,当所有证据都指向同一个结论时,真相已呼之欲出了。悬赏闹剧就罢了吧,韩寒道歉,从此开启自由人生。感谢麦田,感谢方舟子,感谢所有参与者。

彭晓芸:18岁以前的韩寒是受害者,绑架他成为天才文学少年的人欠他一个道歉;18岁以后的韩寒已经在怂恿之下享受虚妄之名、不实之利了,他欠公众一个道歉。只要韩寒愿意诚挚地道歉,我会立即呼吁宽恕及互不羞辱原则。如若坚持欺瞒公众,玩弄公共舆论,韩寒未来的任何转型,都将成为笑料,欺人者终自弃。

薛涌微博:我觉得给钱就行,未必要道歉。还有那个范冰冰小姐。当然,向韩粉和挺韩公知表示沉痛哀悼。希望大家化悲痛为力量,下次小心点。中国这地方,奶粉、鸡蛋,啥不是假的?挺个自己不认识的人,买保险了吗?

yaxueyu:重大发现,刚才在用谷歌拼音输入法的时候,无意间按到cbh三个字母的时候,出现的第一个提示语就是“草包韩”!(之前本人没有设置到快捷语)。大家可以试试。。。有点意思。谷歌看来是倒韩的

我与大象  韩寒82年,老徐74年,为什么曾经他俩打得火热呢,因为躲在后面和老徐隔空打情骂俏的,不是韩2,而是他爹,这就很好理解了。老徐如果知道真相后,会不会也吐?
  -----------------------------
  @星苍夜茫 老徐不会吐,韩爹估计会吐的一地都是。。。因为对面是老王。

TOP

转帖:

 @无俗韵:搞倒韩寒,中国至少前进20年。世界上的事,怕就怕认真二字,中国人如果踏实认真地发展,将远胜于现在的水平。就是韩寒这种假神太多,误导了很多人不切实际地想入非非,到头来无所成就。社会如果盛行虚假,国家就不可能真正强大
       
方舟子:在上海录了一天节目,其中有一个节目在录制前主持人问观众;“支持方舟子质疑韩寒的请举手!”几十名观众齐齐举手,没有一个支持韩寒的,让我大感意外,我原以为在韩寒的地盘,观众应该偏向韩寒才对。

彭晓芸 :南方周末的那篇《差生韩寒》,作者是我老同事,看这事闹的,还是我私交很不错的朋友,但是很遗憾,这篇报道并不合格,可说犯了几个大毛病:1、未区分究竟是在写事件调查报道还是艺术人生人物特写;2、采访对象单一,信息源交代模糊;3、采用全知全能视角的特稿写作方式是大忌;4、文艺腔、黑屋子效应

梦雪2012:将南都周刊的那篇《差生韩寒》读了一遍,发现天才的逻辑与一般人确实不一样。一般人听说自己崇拜的偶像死了,都会非常难过,但我们韩天才听说自己的偶像钱钟书死了,竟然很高兴,很激动。。。果然是天才啊

huqiujintong:我听说韩寒吧沦陷了,就去扫描了一眼,结果差点被一个女韩粉说的一句话给笑死了。女韩粉:“那请那些支持方舟子的人想一想,你们不要这样去找韩寒抄袭的证据。你们去找韩寒没有抄袭的证据,我相信你们也能找出很多。”

小李1980飞刀:我觉得这事到现在,真的有种高潮后的空虚感。脑残的人还会继续狡辩。跟这样的人,无论是打着公知牌的名人,还是打着名人牌的成功人士,或者论坛上分不清的水军还是脑残粉丝,继续辩论下去没有任何意义了。
只剩下胡搅蛮缠了。累吗?跟这样的人说话一定很累。所以,我选择远离这种人。我选择心中的宁静去了。

TOP

转帖:

yaobao123:我特别想问一句,谁是《像少年啦飞驰》和《1988》的作者?这是我很喜欢很喜欢的两本书,我希望能够读到作者更多的文字。哎。

大唐盛世的妖僧:昨晚弟兄们聚会喝酒,我表示不能再喝,竟然被骂:做人不能太HH。这句话估计即将闪亮全中国。

马克坚挺:校长在教师大会上说,网络里方韩大战大家关注了没有?我认为呀,这次大战,方胜对民族发展有利,对学校发展有利,因为可以让那些聪明的孩子更能埋头于学习,成为民族真正的有用之材.万一韩寒胜出,大家也可以积极地看待,至少对现在的学校有利,让许多学校多了一条培养特殊学生特殊途径.(下面笑声四起)

zodder:继续贴韩寒的老博文,让大家笑一笑:《恨雨水》“老家的房子快要盖好。盖好以后打桌球就不必每次出去。今天去原来拍东西的老地方看了一些地方,用手机拍了些照片。过了五一长假还要用这些地方,突然间大雨,就走了。
路过一个窗口,觉得好看,拍了下来,然后就大雨。无论照片还是电影,我都喜欢对比明显的色调明亮的,世界充满黑暗,留下视觉光明。”

木匠:方韩之战是一个无形的大舞台,折射出当今社会林林总总的色彩。
  各种利益团体,一批批“叫兽”、“公蜘”、“戏子”轮番表演,你方唱罢我登台……
  我们众多草根为“真相”而执着地聚集在这里,为揭露骗子贡献微薄的力量。
  我们相信:再狡猾的骗子总有穿帮的一刻,再好的演员总有谢幕的时候,历史将会忠实地记录下眼前发生的一切!

不加V:李承鹏肯定是知道内幕的人,在麦田质疑开始时,他就对路金波说:“韩寒有麻烦了。”接着,他没有再提这事,也没有以铁哥们的关系发表挺韩言论。他知道韩寒这个麻烦是多大。

TOP

转帖:

上帝要其灭亡:昨日和朋友聊一80后天才,拥有上千万狂热的粉丝,谁胆敢对他有丝毫质疑就会被围攻。他学贯古今,精通多门外语,而且是体育特长生,精通球类,车开得特别好,世间一流。一些成年人都很难想像的事,他十几岁就会,这不是神吗?哥们大怒!你敢说韩少,这不是质疑,是诽谤!!……我 我 我说的是金正恩

@子卿先生: 《差生韩寒》说,韩寒的手稿每写完一部分,都要在同学中传看的。传看过的手稿难免要起皱发卷的。可后来韩寒展示出的手稿崭新如初,毫无传阅痕迹。

亲我就咬你哈:方韩大战,颇像阿凡达里最后的决战,伊娃显灵,各路人等一起出击,将韩2摸的一清二楚,想想看,韩2集团其实就几个脑袋,(那些NC韩粉都没脑子的),而倒韩派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算算是多少个大脑?
  周老虎是如此倒下,韩2也是如此倒下

//@madmadmadmad: 你们老总是谁呀?//@胖掌柜2012: 连我们老总都知道!我们老总说09年六月说韩寒的文章是他父亲写的,当时我还不信,现在看肯定是他父亲写的了,李承鹏当然知道得更多了!

zkb3132:近年来在把韩寒包装成“当代鲁迅”“青年意见领袖”的过程中南方报系起到了关键作用(看看它们轮流发过多少关于韩寒的封面报道),试图让他作为自己政治利益集团的代言人。韩寒一人不足挂齿,其背后势力更值得注意。//@爽不加v:方舟子有没有分析过为何南方周末支持韩寒?

chenweizongtong:韩寒如果真是一个勤奋的人,有起码道德标准的人,他其实可以在1999年到现的13年中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韩寒”,这场骗局就会掩盖了。遗憾的事韩寒本是一个顽劣不思进取的人,这场戏最后成了他父亲最不愿意看到的悲剧。这场悲剧的最后的受益者只有《萌芽》、出版商,受伤害是那些崇拜韩寒的韩粉,受伤害的是我们的社会。韩寒及他父亲尽管得到了一些金钱,一生可以衣食无忧,但是,他们已经是小丑,一个人格低下的小丑。这种羞辱将伴随韩氏父子一生,他们得到的金钱对比伴随一生的羞辱将是微不足道。

TOP

转帖:

潘慕:对韩寒我现在很难像方舟子那样怀有悲悯之心,一个打小不学好不上进勤于爬墙泡妞的学习障碍者、小混混,一路洋洋自得牛皮轰天张牙舞爪地走向神坛,骂天骂地反智反学习毒害广大青少年的时候从不见有半丝愧疚半分收敛,如今要被哄下来的时候,还需要我们帮他怪爹怪娘怪社会吗。。。17岁时还勉强有身不由己可言,20岁呢。27岁呢?

chenweizongtong:很多网友都想用一个类似于“秋雨含泪”、“兆山羡鬼”及“正龙拍虎”等新编成语,来形象、生动和精炼地描绘“韩寒神话”,却又一时不可得?
  不就在“冰洞三尺非一日之寒”嘛。
———————————
   诚亡耻韩,这个不错。
   正龙拍虎,韩寒抄书

neao2530:
  今天我外公八十大寿
  亲戚中好多都是老师
  我挨个向他们介绍骗子韩寒的光荣事迹
  希望他们能够向自己的学生说明情况
  但愿现在的孩子们都能知道
  七门红灯无法照亮任何前程
  交白卷也不会成为任何英雄
  希望孩子们不要上当受骗才好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把骗子的事迹四处传播吧!

亲我就咬你哈:当我老了,我会在火炉边告诉孙子:2012年,爷爷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吃饭睡觉,没事就打打韩2

染香:▲ 先透露一个内部消息:韩寒和韩仁均叔叔有可能会被上海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这里已经落伍了:韩寒要是道了歉就原谅韩寒,就等于告诉全世界:在中国,骗子只要道了歉,就啥事也没有了!这对中国的骗子,对不劳而获巧取豪夺的人是什么影响?
  还有韩仁均,造假他也全程有份,别因为他念过书,年纪大就网开一面。造假就是造假,造假就是违法,就要受惩罚,其他的,不关心也没必要关心。
  张铁生交白卷15年,周正龙也进了监狱,人家是农民就要进监狱受处罚,韩寒等人就啥也没有?

TOP

回复 72# dlgz66 的帖子

不算蹊跷。据透露,韩爹通过赵长天拿了两篇文章给评委,评委看出破绽,故韩寒没有参加复赛。颁奖前赵长天又提了一句,评委们没再反对,赵开始操办复赛的事。题目也是他出的。至于韩爹以何种方式说服找“合作”,还得下回分解。
三重门最先也是拿给赵长天看的,赵没有沾边。后来三重门大赚,他也没说什么。

TOP

转帖:

中国作协成员 阎延文女士 在倒韩战争中扮演体制内知情人的角色,曾发文章揭露作协捧韩内幕如下:
韩寒从一开始登上文坛,就被异化成了作家社的一张博弈彩票。应该说,这张“彩票”很赚钱。2000年《三重门》出版后,作家出版社一跃成为出版界大鳄:该书责编袁敏一年获得80多万元奖金,而张胜友本人则在《三重门》出版的第二年,2001年升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2003年6月2日,《经济观察报》以《作家出版社社长张胜友:“推手”在新旧之间》为题报道说:被媒体称为转型中的“官与商”的张胜友,“要保持自己的位置和权力,经济与政治这两张牌,他都不能出错”。应该说,张胜友借韩寒为自己出了一张“官商双赢”的好牌,由作家社刻意打造的“韩寒牌”彩票巨大利益,使韩寒神话瞬间爆炸;而韩寒这个颇有天赋的文学少年,也从此蜕变成利益链条上使无数人升迁获利的商业彩票。
《阎延文:谁制造了“韩寒神话”? 》2012.2.6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33c4a0100z5zh.html
2月20日,阎女士连发微博,再次批判作协企图掩盖事实的卑劣行径,微博内容如下
  请作协主席铁凝解释,作为大赛评委,是什么理由评选韩寒的《杯中窥人》作为一等奖。现在你认为他有代笔吗?韩寒神话作协本身就是推手,铁凝主席应该给大家一个可以支撑的理由:文学天才韩寒不是人造。韩寒的书大部分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作协就更不应该缺席。

TOP

转帖:
蒋泥:我收回赞美韩寒的所有言词
这是我去年在《南方周末》发表的文章,赞扬韩寒。
现在,经过大量的文本分析后,我确信韩寒出道时的作文和《三重门》,都不是他写的,应该是他爸爸代行。
不知者不罪,读者当谅解。我收回赞美他的所有言词。蒋泥

好的大学与好的文学——假如我是蔡元培,我会请韩寒当教授 作者: 蒋泥
按:本文发表于今天的《南方周末》。发表时有改动,此处仍是报纸上的文章,改动部分将来再传上。
2010年第一期《亚洲周刊》,推出“2009风云人物”韩寒,老少学人欣喜相传,让我无比感慨。这位非科班出身、高一就辍学的“叛逆”,堪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自陈读书杂,多是“钱锺书、胡适、梁实秋、林语堂”那脉“民国”人。这脉人都有些什么样的精神底色呢?明眼人一望而知。我思考的落脚点则在好的大学和好的文学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上面。因为韩寒口中的“民国”那帮人都是文学家,都是那个时期大学教育的受惠者与施惠者,都是时代的“风云人物”。而韩寒作为一位作家和“风云人物”,却站在“今天的大学”门外。这意味着什么?……
我有过一个假设,如果我是蔡元培,如果我是老北大校长,那么我现在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说服校董会,给韩寒送聘书,请他来北大做教授、办报刊,而不是海内海外网罗那些莫名其妙的“博士”。这对北大和韩寒来说,自然互利。

TOP

转帖:

@查立 :我不再是韩寒粉丝。仔细读了求医,杯中窥人,三重门,确信无疑都是韩爸写的。韩三篇字里行间说的都是“有钱就有一切”:没钱就没自由、没钱就别想买到选票、革命就是为钱。这个世界被你蒙尽了,公知没脸,媒体没脸,粉丝没脸,韩寒现象是这个社会的无奈:假的可以比真的还真,假的破灭,我们一无所有。

李敖:很多媒体朋友问我对方韩争吵的最近看法,我顺便说几句吧。一,方舟子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已经取得成效,应该鼓励他们走的更远;二,16岁的韩寒没有错,现在的韩寒如公开道歉,还有崭新的未来。三,南方的一些媒体丧失基本辨别能力,令人忧虑。四,不可忽视民间力量,他们将改变未来中国的走势。

先放米还是先放水:谁需要巫婆神棍的道歉?骗子说什么(包括“道歉”。韩氏言行之不靠谱,上下几千年少有)并不重要,欺世是手段、盗名其实也是假象,是骗钱才是目的;道歉,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问题,只是承认装神弄鬼之后,涉及到偿还非法所得和未来的生计,才是死扛的关键。认错道歉?--------试问,骗子的道歉,如何能被相信、被接受?

wbkcr:本来在博客上给韩寒代笔的是路金波负责的团队,熟悉网络套路。春节期间,是因为韩父要自己亲自坐镇,结果因为不熟悉网络笔战的套路,就彻底露马脚了,捅了马蜂窝了然后路金波再想回来找补,都没有办法补漏洞了,最后只能自己承认是猪,撤离了事。

@方玄昌:《韩粉们的“群体性癔症”》:一篇得罪同行的文章:从众心理加上追星心态,演变到一定程度,到了“他是天才”就可以解释一切、可以无视最基本的逻辑之时,韩粉们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种非医学意义上的癔症状态;一些媒体人也在病中,他们的作为更严重地助长了这个癔症群体。

某妞:你答应我,不要再写帖子质疑韩寒好不好?
老夫:为啥?
某妞:听说只要支持韩寒反对方舟子去牛排店享受八折优惠。
老夫:就为了这么点蝇头小利你至于吗?我要是不答应呢?
某妞:不答应就不给你干。
老夫:那算了,我穿衣服了啊。
某妞:别啊,这次就算了。
一个多小时后
老夫:哎,你不知道吧,那牛排店的店长告诉我说凡是质疑方韩的人可以打五折,内部价,不能告诉别人。
某妞:啊,那我还想来一次,我要我要我要……
老夫:苍天啊……

TOP

 31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