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游行 人数16年新高司徒华:曾荫权惹怒港人【明报专讯】今年是六四事件20周年,昨午参加六四游行的人数激增,港岛马路上再次挤满黑压压的人群,支联会称共有8000人参加,较去年激增7倍,警方提供的起点人数约有4700名,两组数字均打破近16年来的纪录。
支联会主席司徒华称数字令人振奋,数字创新高相信是因为特首曾荫权早前的“我的六四观代表全体香港人”言论,惹怒港人,其他人的言论亦刺激很多人踊跃参与游行。
至于周四的六四烛光晚会,司徒华说难以估计出席人数,需视乎当日天气及新型流感疫情;支联会成员张文光则担心当天有雷暴,会降低出席的人数。
支联会:8000人 警方:4700人
昨天的游行历时约两小时,龙头约于3时20分离开维园,至5时半到达政府总部。游行队伍前方除了有支联会司徒华、李卓人和蔡耀昌等人外,更由一班生于 1989年的年轻人拉起横额带头,代表薪火相传。此外,成功入境、当年被通缉的八九学运领袖熊焱,被拒入境、《国殇之柱》创作者高志活的两名儿子,亦获邀走在队伍的最前方。
熊焱对港人坚持感动
熊焱称感谢司徒华和“我要回家”发起人朱耀明,将他由美国接回来,现在有回家的感觉,并对港人多年坚持六四游行和烛光集会很感动。他指自己代表流亡在美国的其他学运领袖王丹和封从德出席游行。
生于89年、站在队伍前方的两名彭同学齐指出,中国政府应面对和承担自己杀了人的事实,他们指自己是从家人口中和新闻中认识六四,过去的中学课程没有半点提及,他们又对曾荫权的“代表论”感到反感,声言他的言论并不能代表他们。
20 年来,游行诉求依然如一,游行人士高举“平反六四、追究屠城责任”的黑白横额,今年较特别的是部分人士穿上“曾荫权不代表我”的T恤,有人亦针对早前发表 “港人当年派钱,令六四事件变质”的青年发展网络召集人吕智伟,特意制作横额讽刺他。游行期间,大会不断播放《自由花》、《爱自由》、《血染的风采》等当年六四热播的歌曲。
“我要回家”发起人朱耀明表示,游行人士数目创16年新高,反映了市民不同意曾荫权的言论,市民希望政府知道,纵使国家经济如何发展,六四也一定要平反,来抚平受难者的伤口。
由于警方只开放西行一条行车线,因此游行队伍速度缓慢,用了逾两小时方到达政府总部,警方则在游行队尾经过后,即时将路面逐段解封,但其间东、西行的电车及巴士线皆受影响。有司机因为不满游行人士阻塞交通,下车与游行人士对骂(详见A4)。
在游行尾声时,四五行动10多名成员抬了一副黑棺材由政府总部游行至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警方多次警告及阻止他们前行,但最终也放行。他们在公署门外宣读及焚烧声明后和平离去。
明报记者
-------------------------
六四游行 92年来首达八千人
创新高
2009年06月01日
(14人)
浏览人次:5,400
回应:8
转寄朋友
文章回应
【本报讯】打从天安门枪声响起那刻,你我霎眼抗战 20年;世界怎变,我都答应你一点:不会变!
20年不想回忆的路, 8,000颗未能忘记的心;六四 20周年大游行,有 8,000人响应,创下 1992年以来六四游行人数新高。还有一项纪录,流亡海外的八九学运领袖熊焱今年加入带领游行,是香港首次有学运领袖参与的六四大游行。
大会宣言说:“我们要再一次向世界展示,在中国大地上仍然有香港这一片自由地方,是不会令真相被埋没,不会令歪理得逞的。 20年了,我们走的这条民主路,仍然是崎岖而漫长的。假如六四一日未平反,我们必定会继续以坚定、沉实的步伐,咬紧牙根,一步一脚印的走下去,直至平反六四的到来,直至民主中国的到来。”
在经济发展成就骄人的国度里, 8,000人高呼:“平反八九民运!建设民主中国!民主万岁!人民力量万岁!”在六四史实一再被涂鸦篡改的时代里, 8,000人高举标语:“平反六四”、“我心不死”。那怕再去抗战 20年!去到多远,我也铭记我起点,不会变。
记者 蔡元贵
----------------------
曾荫权扮代表 激发市民上街
冲着曾言论而来者为数不少
2009年06月01日
(5人)
浏览人次:2,667
回应:2
转寄朋友
文章回应
【本报讯】多得特首曾荫权谈论六四事件时一句“我代表香港人整体意见”,令许多一向只将平反六四愿望放在心底的港人,今年纷纷站出来。有人想曾荫权明白,港人不像他“冇良心”;有人气愤不平,教训他不应见利忘义,掩盖历史真相。更有人想点醒他:仅仅以 800票当选的人,何以能代表全港 700万市民?
记者:许伟贤 莫剑弦
这一年有不少人首次上街,而且大多冲着曾荫权而来。自制“曾荫权无权代表我!”纸牌游行的朱先生是其中一人,他受到曾荫权的言论触怒而挺身而出,“佢冇资格做特首,更加冇资格代表我讲六四。就算我人微言轻都要企出嚟。”
资讯科技界的林先生从未参与六四活动,今年献出第一次,一方面因为曾荫权“冇良心”,“点可以用经济发达取代杀人事实?”另一方面源于港大学生会前会长陈一谔与曾在城市论坛发表谬论的吕智伟歪曲历史,“系佢哋令我更加支持平反六四。”带着 8岁的女儿首次参加游行的吴太过往“老公叫极都唔去”,今次却“唔使叫都主动去”,因为她“忍无可忍”,反对曾荫权声称代表她。
学生加深认识六四
放大图片
关先生(右)自制手推滚地轮,以“代你个头!滚!”来讽刺曾荫权。
张志华摄
年轻一代争相上街,也拜曾荫权所赐。“我哋学生会主席都有 800几票当选,仲多过曾荫权。”基督教香港信义会心诚中学的中六生潘浚智与弟弟浚仁双双上街。浚智指曾荫权言论激发其游行意欲,“佢表达都好清楚,我冇误解。但系就算国家繁荣 100年,都冇理由杀人,呢啲问题只有民主可以解决。游行至少出咗一分力,对得住自己。”
本身是学生会干事的浚智早前邀请多名老师撰写回忆文章,印制六四特刊,又鼓励同学出席六四烛光集会。弟弟浚仁听到曾荫权的言论后也特意上网寻找六四新闻片段,“拜曾荫权所赐,六四成为同学至 hit话题,我对六四认识加深好多。”
自制“愿主赐你辞职的勇气”标语的梁先生今年冲着曾荫权而来,大骂“曾荫权不代表我”。 89年时为中学生的张先生更为曾荫权言论兴移民念头,“连香港领导人都咁讲嘢喎,我真系好嬲。”
---------------------------
拆局
料多于八万人维园见
2009年06月01日
(8人)
浏览人次:2,200
回应:2
转寄朋友
文章回应
8,000 人参加六四游行,创 92年来新高,令支联会喜出望外,该会中人认为,除了今年是六四 20周年以及“曾荫权效应”,近日社会不断出现歪曲六四历史的言论,直接刺激一班过去多年没有参加六四活动的港人,希望以行动说明港人支持平反六四的态度。支联会预计,周四参加六四烛光集会人数,较原预算的八万人更多,唯一变数是当日天气预测有大雨及雷暴,或影响部份市民参与意欲。
支联会副主席李卓人表示,单靠“曾荫权效应”,以及六四事件 20周年这两个元素,未必能动员较以往多数倍的市民参加游行,他估计,不少市民担心港人过去 20年支持平反六四的努力和坚持,可能逐步流失,所以才会纷纷挺身上街表态。
有支联会常委指出,不少市民对他们说,眼见近日不少人公开大谈一些歪曲六四历史的说话,刺激不少过去多年没有参加支联会活动、支持平反六四的港人再次走上街头,以行动反驳企图歪曲六四的言论。
六四料有大雨雷暴
自回归以来的维园烛光集会,除了 99年 10周年的 7万人,以及 04年 15周年的 8.2万人外,每年集会人数介乎 4万至 5万人。昨日游行后李卓人评估,今年参加烛光集会人数可能较预算多,但由于维园所有足球场加起上来只能容纳 7万至 8万人,故此支联会将与当局商讨,要求有需要时开放维园草地,容纳更多市民进场。
不过,六四集会人数仍存变数,特别是天文台预测当天大雨及雷暴,或影响市民参加意欲。支联会另一副主席蔡耀昌相信,支持平反六四的市民仍会风雨不改参加集会,他以 98年为例,当年下着倾盆大雨,但仍有数万市民参加集会。
本报记者
无线采访 途人狂呼“ CCTVB”2009年06月01日
(6人)
浏览人次:2,967
回应:2
转寄朋友
文章回应
【本报讯】被网民谑称 CCTVB(即中央台)的无线电视,昨日亦有派员采访六四游行,当记者访问游行人士时,途人狂呼“ CCTVB”,令记者相当尴尬。早前无线六时半新闻没有播赵紫阳回忆录面世,被网民狠批;该台昨晚终于播出跟六四有关的《星期日档案》,访问了新一代对六四的看法、年轻老师如何向学生讲述六四、夫妇怎样让子女认识六四等。
内地记者感动落泪
2009年06月01日
(6人)
浏览人次:2,167
回应:0
转寄朋友
文章回应
【本报讯】六四是内地最敏感的数字,不过内地人偏偏想知道更多六四事件背后的真相;无论是来采访六四游行的内地记者,或是观光购物的内地游客,虽因种种原因不能名正言顺参加游行,但他们在工作、消费之余,不少人在游行队伍外,默默悼念当年在天安门广场的死难同胞。
游行人士昨午从维园出发,在维园出口旁的一名内地记者,双眼通红,“希望我的报道可以让中国人知道,让他们知道更多六四的事实……”他是在一份法国报章任职、被派驻北京工作的内地记者,昨来港采访六四游行,目睹港人 20年来不减的热诚,加上听到民运人士熊焱发表的言论、台上年轻人唱出民运歌曲《自由花》,他开始按捺不住流下男儿泪。职责在身,他不愿意透露名字,也不能参加游行,但希望自己的报道,能让内地人知道更多六四事件的真相,“我的职责就是将真相告诉别人!”
在铜锣湾崇光百货外,聚了不少看游行的人。来自广州的张先生称:“我都想游行,但惊俾人影到个样,所以都系喺侧边睇好啲。”从事贸易生意的张先生对于六四事件过了 20年,还有港人参加六四游行,表示感谢,“内地都无可能悼念六四,香港人要继续做落去。”
为悼念六四,也有不惜游“飞机河”,从其他地方来港参加游行的例子。在新加坡工作的内地人翁先生,昨花了 2,000元买即日来回机票到港,“好兴奋、高兴,仲有咁多人记住(六四)。”他说,是曾荫权的妄言令他更坚决来港,如不是有工作在身,他也会参加六四当晚的烛光集会。
拟来港游行者 被禁出境
此外,内地边防人员加强堵截企图来港参加游行的内地人。 20年前在北京参加学生绝食行动的深圳市民张津郡,昨从罗湖过境欲参加六四游行,但被内地边检人员禁止出境。他接受本报电话访问时称,因早前向本港传媒透露来港参加游行,相信是内地禁止他出境原因,他忿忿不平地说:“他们不让我去香港纪念(六四),我就在深圳纪念,我不信他们能拦得住我!”
自由之花萌芽 游行多年轻人
“知道六四嘅事实 要正面面对”
2009年06月01日
(3人)
浏览人次:833
回应:0
转寄朋友
文章回应
【本报讯】前人以血和泪栽下的种子,今天在维多利亚公园萌芽。那年那夕的种种他们本来不知道,是父母老师身教言教,在没有教科书的日子,透过口耳相传,让他们知道六四真相,有生之年看不到的,希望孩子可以见得到;走在游行道上, 11个月大的、 8岁的、 12岁的、 19岁的、 21岁的他们和她们,怀着前人的理想,以脚步继续栽种自由花。
记者:张嘉雯 袁慧妍 王智君
任职金融界的任先生带着 11个月大的儿子参加游行,对事件至今未能平反感到痛心,已买了赵紫阳回忆录的中、英文版,希望儿子认识历史,“想教科书有多啲篇幅讲六四,就算讲得少,都起码要讲真相,唔好歪曲,唔好抹黑,唔好涂脂抹粉。”
“想个女大个知道乜嘢事”
几乎每年六四都有参与游行的梁先生,今年跟太太和 12岁儿子 Tommy一起来,“系一种身教,因为香港好多报纸都自我审查,唔再提六四,如果家长都唔提,呢件事就会俾独裁者淹没咗。” Tommy说,觉得死难者的父母很可怜,“佢哋只系做一啲正确嘅嘢,都要咁对佢哋。”爸爸把当年的录影带及相关书籍留给他,他会把赵紫阳的《改革历程》送给爸爸作父亲节礼物。
只有中学毕业的何先生今年 27岁,昨日带同岁半的女儿游行,认为陈一谔和皇仁学生等天子门生的言论反映六四的教育非常不足,“唔可以因为荷包胀咗,睇法就唔同咗,我想个女大个知道发生乜嘢事,奥运我会讲,六四同豆腐渣工程我都会讲。”
人群中有 8岁的尹孝华首次参加游行,平反六四的直幡比他还要高,“自己都系中国人, 89年系政府唔啱,镇压学生,觉得好唔开心。”豆大的汗水流过他胖胖的脸,他却说不辛苦,因为“平反六四,人人有责”。比他年长一岁的黄子成叉着腰接受访问,“点解咁残酷?中国政府利用军力将大学生压死。”他希望可以参加烛光集会。
正在港大文学院念三年级的王小姐,八九民运发生时只有四岁,她昨日首次参与六四游行,跟前会长陈一谔有关,“我作为港大学生,好应该企出嚟表达立场,我有留意时事,知道六四嘅事实,觉得要正面面对。”
着紧中国民主就不应忘记
生于 88年的陈咏珊昨日担任游行龙头旗手,来自浸会大学社会学系的她察觉香港很多年轻人都不谈六四,觉得这件事与他们无关,她有点气愤:“六四镇压阻碍咗中国民主发展,如果香港人对中国民主进程着紧嘅话,就唔应该忘记呢件事。”
首次参与游行的玫瑰岗中学应届会考生万学贤和秦凯欣,拿着写有“德先生,你好!”的纸牌游行。万同学说,老师课余时间跟他们谈六四,因此才有认识,“但有啲同学同五四事件捞乱”。秦凯欣也说,有些理科同学更完全不知道有六四事件。
游行队伍中出现一幅写着“曾暗权孽国谦吕至秽不知丑”的纸牌,制造它的是首次参加六四游行的保良局胡忠中学应届会考生严小姐,她狠批曾荫权“唔系灵长类动物,系甲壳类,因为佢系河蟹(与国语和谐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