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过去二十年了,二十年的时间太长,当年摇旗呐喊的小毛头,现在一个个儿子都可以打酱油了。如果不查阅那时的文字和照片,很多细节都已经模糊了。尽管记忆模糊,我们仍然忍不住时常去回想。对于每一个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那都是一个重要的经历。
89学潮经过很怪,学生为胡耀帮的去世上街,从纪念中共的一个前总书记,到最后树起美国的自由女神,与共产党不共戴天;一开始老赵是众矢之的,因为据说他有个官倒的儿子,最后是李鸟出头,做了靶子,学生没有放倒老赵,共产党自己把他解决了。邓小平更是差点借6.4全盘否定了自己的改革开放。现在已想不起当时的主张了,我觉得六四的坏菜,就坏在学生运动后面确实有一些躲在后面的人,他们的才力和勇气有限,而高自联的领袖们,又都是战斗中逐渐成长的角色,一开始还觉得自己是个人物,后来渐渐力不从心,最后变成鸭子死了嘴硬。广大学生就在高层的政治角力和学运领袖们的瞎子摸象过程中忽东忽西。那些体改委纸上谈兵的专家,他们更有阅历,更有经验,更有煽动性和号召力,他们应该走上前台,充当领军人物,而不是缩在背后,做狗头军师。
中国从来不乏热血青年和死士,所以绝食是最容易想到的方法。世界上从来没有靠几个人的不吃饭就能达到的社会变革,从那时起开始有了民运的革命特色:把宝押在西方社会的干预上。
广场上的学生树起了自由女神,像当年红卫兵聆听最高指示一样虔诚地收听美国之音。局势逐渐变得严峻,军师和领袖们开始怀揣护照,设计退路。有人为广大静坐学生想过吗?5.20到6.4有半个月的时间,6.4有没有可能不以这么残烈的方式发生?当年谭嗣同横刀仰天笑,流自己的血以警国人,6.4呢? 5.20以后这些领导者期望学潮以什么方式结束,可以让大家知道吗?
中国知识分子重名节,最害怕自己的行为被否定。4.26把学运定义为动乱,打中了参加者心中的节。大多数参与者后来所争的,也就是一个说法:学运是爱国民主运动,怎么是动乱?争辩了40天,争辩成了反革命暴乱。
共军进城是必然结果。在任何一个国家只要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就不可能不发生冲突。学生不可能在5.20以后就收兵回校,也不可能顺利地让共军从广场赶走。现在大家记得89学潮,因为最后出了个6.4,如果没有6.4,89和86有什么不同?那些流亡者流亡的资本又在那里?
部队已经进城了,其中的士兵和广场上的学生都是同龄人。高考成功的静坐绝食堵军车,落榜的兵临城下。我不相信6.4是有组织的屠杀。因为没有人事先会想到全副武装的军人会在和平年代遭遇学生和平民大规模的抵抗和袭击,如果一开始就有“格杀勿论”的命令,死亡的人数当不可想象,更不可能有最后的广场大撤退。此外,死亡的人平凡得无辜,从中学生到普通市民,说明没有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枪,否则为什么当时没有一个头头或著名人士当场被捕或就地处决?在军队进城之初,学生和市民对军队的仇视应该要大于军队对学生和市民的敌意,到后来局势益演益烈,军队开枪负主要责任,但当时的民众也并非完全正确。我在上海经历了一场荒诞的堵军车行动,我个人观点堵军车尤如唐吉呵德战风车一样充满了荒唐和不切实际的想象。
当年的死难者不管是学生平民和共军战士,都死得不明不白。没有人会料到事情会是这样一个结局,没有人事先准备为什么信仰去死。说当年的死难者是为民主自由而死只是活着的脱逃者为自己脸上贴的金,只有活着的人才在乎什么称号。我觉得平反6.4是很困难的事,不信你拟个平反结论看看?
无论如何,6.4对中国而言是个悲剧,中国的发展不再需要青年无谓的流血,但我们不妨记住当年死难者曾留过的血。我觉得纪念他们的最好方法,是在天安门广场辟一块地,地上用黑色大理石刻上所有死者的名字,包括学生平民和共军士兵,用中性平和的文字,告诉后人曾经发生过一场悲剧,有许多年轻的生命从此离我们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