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以来日本与周边各国之间“领土问题”不断激化。但是,我认为这些所谓的“领土问题”,不是争到底是属于哪一方的“固有领土”的问题,因为近代民族国家的疆域追溯至过去,主张所谓“固有领土”论本身就是虚妄的。这归根结底是如何看待近代日本侵略战争、殖民地统治等历史认识的问题。也就是说日本与周边国家之间的“领土问题”,都应该追溯到近代日本在亚洲的侵略战争所导致的问题群来理解,更重要的是,应拷问日本该如何正视这些问题。
如果思考各个“领土问题”形成的历史过程,就再清楚不过了。比如说“尖阁诸岛”(即钓鱼岛及周边岛屿),及至德川时代,琉球都是作为独立的王朝而存在的。直到18世纪末,德川幕府原本对其也不存在所谓“本国所有”的认识。但是,作出“废琉置县处分”的明治政府,早在1885年就在策划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但当时,对明治政府而言,清朝还是一个大国,且与其在朝鲜半岛上还有对立,此事终究未能达成。到1895年,在取得甲午战争决定性胜利的情况下,明治政府断然将此海域的岛屿编入版图。这在《日本外交文书》《公文类聚》中都有明确记载。而且,此阶段编入的只是“久场岛”(即黄尾屿)和“钓鱼岛”二岛,而不是今天日本政府所主张的“尖阁诸岛”。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日本政府所主张的“尖阁诸岛=固有领土”论,不仅掩盖了近代日本“琉球处分”、侵略中国的历史,甚至将明治政府也未曾主张过的岛屿也纳入了日本领土。
关于“竹岛问题”(即独岛),自德川时代以来,日本确与朝鲜王朝有过多次“交涉”。德川幕府最终认同“竹岛”属于朝鲜王朝的领土这一点是明确的。同时,明治政府当初也承袭这一方针。同“尖阁诸岛”一样,在近代侵略亚洲的过程中,日本对该岛的占有被迅速提上日程。1905年,明治政府重新将现在的“竹岛”(独岛)命名为“竹岛”,从军事目的出发将其纳入日本领土。必须注意1905年是经日俄战争后,正式对韩国保护国化、朝鲜殖民地化的时期。1906年,这一事实在大韩帝国曝光后,《皇城新闻》等立即进行了强烈的抗议,但当时那些抗议声遭到日方封杀。
关于“北方领土”(即南千岛群岛),有意见认为其主权是在1855年德川时代《日俄亲善条约》得到确认的。这应将其与近代日本的亚洲侵略分开对待。但在阿伊努人居住的地区上强行划出分界线,在夺去阿伊努人生存权这一意义上,也应同样将其作为与近代日本帝国化相关联的问题看待。这点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
战败后不久,日本政府就宣称“北纬30度以南的西南诸岛”、“欎陵岛、竹之岛”等为“旧日本占领地区”,与所谓的“固有领土”相区分。这一事实不可忽视。也就是说,今天日本政府所主张的“固有领土”,都是二战后被日本政府本身否定的。这很好地说明了战后经过67年,围绕着战争责任、历史认识问题,日本政府是如何倒退的。
我说上述内容不是要明确领土归属,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重新正视:近代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才是导致今天“领土问题”的根源。因此,如果不明确战争责任、侵略责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历史叙述,那么这一问题的“解决”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实现的。
为了超越“领土问题”,除了对近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进行明确的历史记述外,还有必要再向前进一步,即结合历史上曾不受“国境”所限的东亚、日本列岛上的居民生活、文化等实际情况,确立一种记述这个区域甚或全球的范式。这种范式就是跨国史。跨国史要超越视域只局限在某个国家的近代历史学基本思路,从全球维度重新理解历史的问题意识。跨越国家的历史记述在具体实践上很困难。但“尖阁诸岛”“竹岛”作为东亚人生活、交流的“场所”而存在,这在跨国史中变得重要起来。跨国史长期遭到国家正史的封杀,而通过倾听当地人具体的、活生生的呼声,它的成立才有可能。这点应铭记于心。(作者是日本立命馆大学教授、文学部长,本文由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博士生刘晓军译)
原帖由 傅红雪十三世 于 2013-1-12 02:00 发表
这完全不一样。因为理论上中国没有充分的言论自由,而日本拥有充分的言论自由,所以正常的日本人应该远远多于正常的中国人。只不过结果竟然完全相反。这只能从社会学来寻求其根源。这一定是一个艰巨、繁琐的工程。幸 ...
原帖由 nkpoper 于 2013-1-12 02:12 发表
算了吧。
中共跟日本的领土纠纷是最小的。中共何尝认真过?
如果日本人好欺负,犯傻逼,被中共和你等痛打、痛骂,倒也算他们活该。
日本人不吃这一套,就不正常啦?
要说占领中国领土即为不正常。
我看比起俄国 ...
原帖由 nkpoper 于 2013-1-12 02:16 发表
我记得楼主不喜欢别人重新编辑。
我就再发一贴,改一下:
原文中的”中共跟日本的领土纠纷是最小的“
敲错了。
应该是”中国跟日本的领土纠纷是最小的“
原帖由 傅红雪十三世 于 2013-1-12 02:30 发表
倭奴国永远不可能对汉文明觉醒。
因为倭奴国对汉文明的吸收,就如同平假名、片假名一样,是不完全的。汉文明的真正的精髓,在日本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
原帖由 傅红雪十三世 于 2013-1-12 02:34 发表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既简单,又复杂。过程很复杂,结论却很简单。
中国跟邻国的领土纠纷,大体分三类:
1、战争过程当中产生的领土变更;
2、扩张与收缩过程中产生的领土变更;
3、未明确划界的领土纠纷。
原帖由 傅红雪十三世 于 2013-1-12 02:43 发表
先说“3、未明确划界的领土纠纷。”
这种领土纠纷,正确的解决办法就是各退一步。中国与南方的各邻国之间的领土纠纷,基本属于这种类型。与印度之间的,也属于这种类型。
除印度外,都按照双方各退一步的模式解决了 ...
原帖由 傅红雪十三世 于 2013-1-12 03:05 发表
再说“2、扩张与收缩过程中产生的领土变更”
中国与俄罗斯、某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间的产生在民国之前领土纠纷属于这一类。蒙古的独立基本上也属于这一类。
在世界历史上,不仅仅是中国,几乎每个国家都经历了扩 ...
原帖由 傅红雪十三世 于 2013-1-12 03:05 发表
再说“2、扩张与收缩过程中产生的领土变更”
中国与俄罗斯、某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间的产生在民国之前领土纠纷属于这一类。蒙古的独立基本上也属于这一类。
在世界历史上,不仅仅是中国,几乎每个国家都经历了扩 ...
原帖由 傅红雪十三世 于 2013-1-12 03:05 发表
再说“2、扩张与收缩过程中产生的领土变更”
中国与俄罗斯、某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间的产生在民国之前领土纠纷属于这一类。蒙古的独立基本上也属于这一类。
在世界历史上,不仅仅是中国,几乎每个国家都经历了扩 ...
原帖由 傅红雪十三世 于 2013-1-12 03:22 发表
领土总是随着实力的变化,随着扩张与收缩而变化的。
在当今的国际法准则中,对世界各国领土的界定,基本上是以二战为基准的。
像中俄那样,很少通过战争的方式变更双方的领土范围的事情是少见的,这个世界上,强权 ...
原帖由 傅红雪十三世 于 2013-1-12 03:22 发表
领土总是随着实力的变化,随着扩张与收缩而变化的。
在当今的国际法准则中,对世界各国领土的界定,基本上是以二战为基准的。
像中俄那样,很少通过战争的方式变更双方的领土范围的事情是少见的,这个世界上,强权 ...
原帖由 es112 于 2013-1-14 01:42 发表
是的 没文化真可怕,最怕就是数学老师教历史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5%AB%E5%9B%BD%E8%81%94%E5%86%9B%E4%BE%B5%E5%8D%8E%E6%88%98%E4%BA%89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