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帝国的最后盛宴——浅析中共十八大 [打印本页]

作者: 菜鸟搬家    时间: 2012-10-10 21:30     标题: 帝国的最后盛宴——浅析中共十八大

作者:刘劭夫

毛泽东一手创建的共产党帝国,经邓小平代际相传,到了江泽民这一代,已经由个人独裁演变为寡头独裁。中共十八大,将由胡锦涛传递给习近平新一代的寡头统治。由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共统治已五代矣!古语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中共的十八大,很有可能是帝国众神的最后盛宴。十年之后,中共还会有可能召开十九大吗?

1,        寡头独裁不可克服的内在危机

如何解决领袖独裁和终身制,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难题。痛感于毛泽东的个人终身独裁给中共带来的危害,邓小平在其后半生的政治生涯中,致力于解决领袖独裁和终身制。

目前中共的集体领导体制和规定任期、以年龄划线的退休制度,是邓小平的政治遗产。邓小平晚年说过,只要常委班子不出问题,国家就不会出问题。邓小平以为,由领袖的个人独裁演变为寡头独裁这一中共的领导体制,可以避免个人独裁,确保中共领导集团的团结稳定,达到长治久安。从江泽民开始,历经胡锦涛到即将在十八大继任大统的习近平,这一制度已经确立。

作为实用主义政客的邓小平,他不可能预见到中共集体领导这样的权力架构本身所具有先天的,不可克服的内在缺陷和危机。

简而言之,首先,寡头独裁体制难以形成决策权威。邓小平以集体领导制衡第一把手的个人独裁,防止第一把手乾纲独断。中共的九常委,实际上是一个董事会,没有一个人具有拍板权,但是每一个人都有否决权。在党国重大的决策面前,没有人能一言九鼎,同样也就无人敢于承担决策风险。其结果是,决策迟缓,推诿和规避责任,决议难以贯彻。中国是一个一党专制的国家,政治制度决定了治理党国依然需要具有权威的政治强人,而集体领导体制不可能提供这样的权威。

其次,寡头们资望相埒,没有谁能具有服众的人格魅力,这样寡头之间势必互不服气,各自为政,分庭抗礼,甚至引发权力斗争,破坏彼此脆弱的平衡,不可避免地走向分裂。

中共的寡头独裁体制可能会朝两个方向演变。一个方向是形势逼迫启动党内民主,通过民主的程序遴选和产生众望所归的决策权威。一个方向是党内野心家觊觎最高权柄,企图成为新的政治强人,引发最高权力层的权斗。

薄熙来的所谓唱红打黑,他的民粹主义施政风格,要害就是叫板中南海,叫板胡锦涛的和谐发展观,妄图树立自己的权威,成为类似毛泽东的政治强人。只要中共的寡头独裁体制不改变,薄熙来之后,一定会有人做着强人之梦。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共制度化了的集体领导体制的决策权威将会代际递减。具体地说,胡锦涛不及江泽民,习近平不及胡锦涛。可以预测,习近平将会是一个弱主。
2,        最高决策层的平庸化

胡温体制十年,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平庸。造成最高决策层的平庸,是中共的选储制度,是这个选储制度把胡锦涛等平庸的人送上最高领导地位。

当初邓小平隔代指定胡锦涛,现在习近平由江泽民、曾庆红等元老选定,同样不可避免造成习近平这一代寡头的平庸。因为,习近平入局是依靠父荫,是各派政治利益的平衡,并不是习近平本人出类拔萃,众望所归。再有,依赖年龄划线硬性退休来实现新老交替,可能舍弃优秀的治国人才,同样造成最高决策层的平庸化。胡温十年,外表看起来光鲜,可是内囊早已腐败。面对百病丛生的中国,胡温领导集体应该开创政治改革的新局面,才能挽狂澜于既倒。可惜由于胡温一班人的平庸无能,因循守旧,任由整个社会滑向溃败和解体。

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习李体制是否能一改胡温萎靡颓丧的风气而呈现出革旧鼎新、锐意进取的的新气象呢?没有理由叫人乐观。因为这个班子的产生,不是因为这些人以其出色的政绩异军突起而受到拔擢,他们不过是利益平衡的产物,或者是因为政治可靠而受到青睐。再者,即使其中出现一两位具有历史责任感而志存改革的人物,也会因为制度而束缚其手脚,难以施展。比如温家宝,可以视作是最具民主意识,最具普世价值的中共领导人,尽管他屡次呼吁开启政改,可是毕竟孤掌难鸣,自己也受制于这个制度,注定了他终将落寞的离去。

即将在十一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大,比较以往的党代会有新的看点。第一,新的习李领导班子基本上都是1949年之后出生的,缺少面对重大危机的政治历练。他们不象毛泽东邓小平这些草莽出身的职业革命家,在残酷的政治军事斗争中经受历练和考验,有着钢铁般意志和丰富的政治经验,更有着领袖魅力,足可以应对重大危机。更无江、胡两代人的运气,有着元老的庇护,经济处于发展期,尽管危机四伏,倒也坐住了江山。第二,习李执政团队比他们的前辈有较高的学历,处理军国大事有知识优势和国际视野。但是中共政治制度是一个另类,书生意气反倒是治国之累。第三,新一代的领导集体接过的是一个危机深重的摊子。现在的中国颇似晚清,内忧外患,甚至可能会触发危机共振,可谓国势危殆。如今,帝国已经进入垂暮时代,大厦将倾,十八大接过最高权力的习李新寡头们能否应对国家重大危机,不免令人担忧。

3,        没有习李新政

十年前,当胡温团队接过中国的最高权力的时候,许多中国观察家乐观的预测,胡温这两位平民出身的中共新领袖将会启动政治改革,这些预言家把想象中的胡温改革叫做“胡温新政”。十年过去了,胡温已经任期届满,所有的政治改革的期望都落空了。即将卸任的胡温体制,至今还关押着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刘晓波,吴邦国在人大向全世界声称“五个绝不”!

目前,中国正处于权力交替的阵痛之中。为了稳定人心,避免拖延日久生变,中共宣布十八大召开的日期,宣布对薄熙来的处理决定,表明中共在人事布局和薄熙来的问题上取得了共识。假如没有突发事件的话,习近平李克强等人将要接过政权。那么,即将到来的习李时代,是否会启动政改呢?是否会出现“习李新政”呢?有些论者看好习近平,认为他有乃父的政治品德,会给中共带来党内民主。还有人认为,惩办薄熙来是习近平启动政改的祭旗。我的看法是,不会有习李新政。因为在习近平、李克强主政一方的时候,政绩平平,并没显露出思想开明,勇于开拓的个人风格。中共建政以来的历史旧案,可以成为习李新班子的政治资源,也可以成为中共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我看习李寡头们绝无这般雄才大略和历史责任感,重新评价毛泽东以及平反建政以来的一系列冤假错案。

退一步讲,即使习近平、李克强等人具有民主的人文关怀精神,并且想做成一番伟业,实现中国的和平转型,他们也受到各种因素的掣肘,所拥有的改革空间已经很小,今日中国的社会现实,实际上已经封死了通向和平转型的道路。六四以来,中国社会已经全面分化。目前的官民对立,阶层对立,贫富对立,势同水火。朝野之间,社群之间,很难达成共识,也很难达成妥协。在中国,每一个公共事件,都会出现观点完全对立的现象,每一种观点绝不容许其他观点的存在。试想,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还有可能各个阶层牺牲自己的利益而推动社会前进吗?

即使在中共统治集团内部,也绝不容许习近平启动政治改革。出于自身的利益,出于对失去江山的恐惧,或者出于对自己历史的维护,这些平时互相争斗的各个利益集团,在反对中国民主化上会空前一致,习李还没开始政改,恐怕已经下台了。

薄熙来事件是六四以来中共党内最严重的权力斗争。尽管最高当局有意掩盖了他们跟薄熙来斗争的实质,仅仅以腐败和经济犯罪来惩办薄熙来,可是薄熙来的势力心知肚明。这些年来,由于胡锦涛的纵容,由于对改革感到失望,人们开始怀念毛泽东,左倾思潮隐然坐大,如今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薄熙来是这股势力的政治代表。当局提出保卫十八大,也就是保卫习李体制顺利接班。执政当局跟薄熙来的斗争可能还有反复。

2012年注定是多事之秋。中共目前正在大张旗鼓的为十八大营造声势。“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中共的十八大,很有可能是帝国权贵们最后的饕餮盛宴。中国局势的演变给中国民间民主力量提出了一个新课题,那就是如何壮大自己的力量,在中国未来变局中介入中国的转型,以减少转型所带来的权力真空引发的社会震荡。未来十年是中国大变革的时代,中华民族将会迎来自由民主的新纪元。

(本文为在匈牙利《全球支持中国及亚洲民主化大会》上的演讲)
——《纵览中国》首发 ——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刊登日期: Tuesday, October 09, 2012
关键词: 十八大
作者: 孤帆沧海    时间: 2012-10-10 22:11

坐沙发看好文章
作者: gjggjg213    时间: 2012-10-10 22:15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作者: 56321383    时间: 2012-10-10 22:41

十年之后肯定不会召开19大的,20大
作者: nows    时间: 2012-10-10 22:58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作者: free.tiger    时间: 2012-10-11 00:45

好文
分析的有看点
作者: 大胖屌    时间: 2012-10-11 09:06

辛弃疾《摸鱼儿》鉴赏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上片第二句“匆匆春又归去”的“春”字,当是这首词中的“词眼”。接下去作者以春去作为这首词的主题和总线,精密地安排上、下片的内容把他心中感慨心绪曲折地表达出来。他写“风雨” ,写“落红”, 写“草迷归路”,..对照当时的政治现实,金军多次进犯,南宋朝廷在外交、军事各方面都遭到了失败,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朝政昏暗,奸侫当权,蔽塞贤路,志士无路请缨,上述春事阑珊的诸种描写件件都是喻指时政且无一不贴切?蜘蛛是微小的动物,它为了要挽留春光,施展出全部力量。在“画檐蛛网”句上,加“算只有殷勤”一句,意义更加突出。作者实有意自拟为蜘蛛。尤其是“殷勤”二字,突出地表达作者对国家的耿耿忠心。这里作者表达了虽然位微权轻,但为报图,仍然“殷勤”而为。
上片以写惜春为主。下片则都是写古代的历史事实。两者看起来好象不相关联,其实不然,作者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来比自己的遭遇,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妒”的感慨。这不只是个人仕途得失。更重要的是志士仁人都如“娥眉见妒”关系到宋室兴衰的前途,它和春去的主题并未脱节,而是相辅相成的。作者在过片处推开来写,在艺术技巧上说,正起峰断云连的作用。
下片的结句甩开咏史,又回到写景抒怀上来。“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二句,以景语作结,含有不尽的韵味。除此之外,这两句结语还有以下的作用:
第一,刻画出暮春景色的特点。李清照曾用“绿肥红瘦”四字刻画它的特色, “红瘦” ,是说花谢; “绿肥”,是说树荫浓密。辛弃疾在这首词里,他不说斜阳正照在花枝上,却说正照在烟柳上,这是从另一角度描暮春景色写有着与绿肥红瘦不同的意味。而且“烟柳断肠”,还和上片的“落红无数”、春意阑珊相呼应。如果说,上片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开篇,那么下片的“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结尾。两相对映,显得结构严密,章法井然。第二“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是暮色苍茫中的景象。这是作者在词的结尾处饱含韵味的一笔,旨在点出南宋朝廷日薄西山、前途暗淡的趋势也抒发自己尚未见用的郁闷。这和这首词春去的主题紧密相联的。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辛幼安晚春词:‘更能消几番风雨’云云,词意殊怨。‘斜阳烟柳’之句,其与‘未须愁日暮,天际乍轻阴’者异矣。..闻寿皇(指宋孝宗)见此词颇不悦。”可见这首词流露出来的对国事、对朝廷的耽忧怨望之情是何等强烈感人。
辛弃疾另一首代表作《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是抒发作者对抗战的理想与向往。和这首《摸鱼儿》比较,两者内容相似,而在表现手法上,又有区别。《破阵子》比较显,《摸儿》比较隐;《破阵子》比较直,《摸鱼儿》比较曲。《摸鱼儿》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婉约派。它完全运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词的内容。但在读这首《摸鱼儿》时,感觉到在那一层婉约含蓄之外,有一股沉郁之情,这就是辛弃疾学蜘蛛那样,为国家殷勤织网的一颗耿耿忠心,以及对国势的担忧。似乎可以用“肝肠似火,色貌如花”八个字,来作为这首词的评语
作者: haoyu0929    时间: 2012-10-11 10:32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作者: 5haha    时间: 2012-10-11 20:48

十年之后,中共还会有可能召开十九大吗?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般每五年召开一次,我们通常简称为“XX大”。
作者: 春秋不爽    时间: 2012-10-12 12:17

确实是好文章!
作者: badnn    时间: 2012-10-12 16:59

好文章
作者: BORERTOR    时间: 2012-10-15 11: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