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为什么说“孝”是一个伪概念? [打印本页]

作者: WWW008    时间: 2012-10-9 00:15     标题: 为什么说“孝”是一个伪概念?

 1、孝字在甲骨文中原意为一个孩子跪在一个老人面前。如果孝是专指亲人之间这种以下对上的屈服,以上对下的威压,或者以幼对老的驯服,以老对幼的施压,则这种状况存在有何积极意义?

  2、如果解释为亲情之间的尊老爱幼,则是人之自然感情,为何要以如此大德大义去推进?显然,以人之亲情而言,虎毒尚且不食子,作为动物的母性,为生命的延续,保护幼小实在是再自然不过了。而幼小动物对母之依赖,也是天然的。为何到人这里就变得一种需要教育的道德,而且是首要的道德呢?

  3、显然,中国人提出的孝,是有违人之本性的。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图》,其实都是变态的故事,是完全扭曲人性的。那些关于孝的故事,几乎是没有一个可以真正去做的。倘若真做了,则是严重违背人性的。比如《郭巨埋儿》的故事,为了省点粮食供给年迈的母亲,竟然亲手埋掉自己的年仅三岁的儿子。即使真的省出了粮食,作为母亲能够吃得下吗?即使再贪婪好吃的母亲,也不会忍心看着自己未成年的儿子去卧在零下几十度的冰上融出窟窿来捕鱼给生病的母亲吃。如果真能够这样做,那么,真能够吃得下这样的鱼吗?因为违背人性,自然是不容易的。因为不容易,因此,才需要用这种极端的办法去鼓励。还因为有难度,才使得这种高难度的变态行为具有升官发财的诱惑力。

  4、为什么中国孝道唱了数千年,但是家庭暴力不断?那是因为孝的后面其实掩盖的就是将家庭暴力与虐待行为的合法化。所谓的《二十四孝图》其实就是充满家庭暴力的虐待。但是,这显然是被美化了的故事。这种被美化了的故事,常常让中国的父母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在子女面前,可以为所欲为。事实上也是这样,孝的权威发展到“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时候,家庭暴力与虐杀就不仅合法化了,而且成为固定的道德模式。因此,中国传统式的父母,常常就是蛮不讲理,胡搅蛮缠的。

  5、既然父母可以这样做,那么为子女的又能够怎样呢?只能够一边表演孝道,一边虐待自己的双亲。我们可以看看晚清小说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中的描写:“往里面偷看:原来符老爷和符太太对坐在上面,那一个到我们家里讨饭的老头儿坐在下面,两口子正骂那老头子呢。那老头子低着头哭,只不做声。符太太骂得最出奇,说道,‘一个人活到五六十岁,就应该死的了,从来没有见过八十多岁人还活着的。’符老爷道,‘活着倒也罢了,无论是粥是饭,有得吃吃点,安分守已也罢了;今天嫌粥了,明天嫌饭了,你可知道要吃的好,喝的好,穿的好,是要自己本事挣来的呢。’那老头子道,‘可怜我并不求好吃好喝,只求一点儿咸菜罢了。’符老爷听了,便直跳起来,说道,‘今日要咸菜,明日便要咸肉,后日便要鸡鹅鱼鸭,再过些时,便燕窝鱼翅都要起来了。我是个没有补缺的穷官儿,供应不起!’说到那里,拍桌子打板凳的大骂。......骂够了一回,老妈子开上酒菜来,摆在当中一张独脚圆桌上。符老爷两口子对坐着喝酒,却是有说有笑的。那老头子坐在底下,只管抽抽咽咽的哭。符老爷喝两杯,骂两句;符太太只管拿骨头来逗叭儿狗玩。那老头子哭丧着脸,不知说了一句甚么话,符老爷登时大发雷霆,把那独脚桌子一掀,匉訇一声,桌上的东西翻了满地,大声喝道,‘你便吃去!’那老头子也太不要脸,认真地爬在地下拾来吃。符老爷忽的站了起来,提起坐的凳子,对准了那老头摔去。幸亏站着的老妈子抢着过来接了一接,虽然接不住,却挡去势子不少。那凳子虽然还摔在那老头子的头上,却只摔破了一点头皮。倘不是那一挡,只怕脑子也磕出来了。(第七十四回)。”我在中学时第一次读到这部小说,就感觉那孝道文化实在是虚伪而血腥。

  6、有一次与某高僧谈及中国人的一个奇怪现象,即在中国数千年来,人们一边大谈孝道,一边殴打双亲或者虐待孩子的恶性事件不断在中国上演。高僧说,这都是孝文化惹的祸。孝文化不仅将家庭暴力合法化,而且将家庭暴力大大地美化。但凡孩子打父母,都有该打之因。事情都常常出在父母本身,而不是孩子的过错。那些被自己孩子殴打的父母,如果从因果报应来说都是该打的。因为,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不外乎有二:一是以暴易暴,小时候,父母打孩子,孩子长大了反过来打父母;二是溺爱成性,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度保护或者无情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那些与孩子一起健康成长,分享生命的快乐,平等对话,协商处理问题,互相尊重,充满温馨与爱意的家庭,怎么可能出现家庭暴力?

  7、佛家以慈悲之心,基督以博爱胸怀,都不可能演绎出如此频繁、持久而恶劣的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的问题也许在各种文化中都是存在的,但是像中国孝文化中如此普遍,如此严重的确实还是绝无仅有的。因为,孝文化有多变态,家庭暴力就有多猛烈。佛家的慈,即给人以幸福与快乐,悲,即帮助人脱离痛苦。小慈悲即以家庭为中心的有缘人为限,大慈悲即以无缘之天下人为对象,即普度众生。以佛家理念来说,做到父慈子爱,以小慈悲的情怀就足够了。以基督的博爱而言,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自由、平等、博爱。家庭成员不是上下级的等级关系,更不是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每个家庭成员都是上帝面前的一员。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不仅有血肉之亲的人要如此,即使是天下之人,也是兄弟姐妹。基督文化里,孩子从小获得自由与自主活动的空间与机会。孩子的成长是快乐的、自由的,他的生命自出生之日起就属于他自己。作为父母帮助孩子获得自由、幸福与快乐,帮助孩子去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是其责无傍贷的神圣职责。只有中国的家庭,孩子自出生之日起就成为父母的私有财产。成为家庭中接宗接代,光宗耀祖的工具。孩子成为父母可以任意暴打、虐杀与买卖的对象。中国文化中,人的生命不能够得到尊重、敬畏与保护,中国文化中没有被毁弃的东西,唯一被废弃的只是人的生命,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孝,在现代商业文明与普世价值中,不仅是一个伪概念,而且简直就是一个邪恶的观念。中国人脱离不了苦海,万恶之源在于孝。


作者: 斯吉·利兹    时间: 2012-10-9 09:22

借地方打广告:推自己的书,见签名
 2、如果解释为亲情之间的尊老爱幼,则是人之自然感情, 
——最初的时候,人们是遗弃老人和孩童的,尊老爱幼可能还真不是人的自然感情。见拙著:第一章:2.4        文明前进的假象        8
 


至于道德的问题,我提出了质疑,人类的道德标准是从哪里来的?第一章 5.4        道德        42  

有一些家庭暴力,其实不属于暴力,本质上是等级冲突。




[ 本帖最后由 斯吉·利兹 于 2012-10-9 09:24 编辑 ]
作者: free.tiger    时间: 2012-10-9 10:58


才是罪魁祸首!!!

是必须被坚决批判推翻的

孝 跟爱跟亲情是完全两码事

西方人也有很强的家庭观念
也会关心老人
但是跟愚孝无关

儒家的孝 其实就是一种赤裸裸的交易。一种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工具之一。

把生养后代这个必须的繁衍人类的责任包装成了一种投资,孝就成了一种道德契约。

要么就不生,生了就必须抚养和提供教育,而不是说我生是为了以后的养老。

养老是社会责任,是国家责任(当然这跟当下独裁体制下国家逃避养老也有关系),不是单个家庭的责任
单个家庭的责任只能建立在爱,亲情,温情的基础上的关怀,而不是道德契约,
所以孝本质上就是冷血的,反爱的,反亲情的一种封建残余,
但是孝又有很强的迷惑性,不像忠那样,涉及君臣,因此在辛亥反帝时被批判的较彻底,而孝就逃过了批判,荼毒至今。

最重要的是:
孝是要对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的愚忠,这就必然对社会对他人生出自私冷漠的态度甚至不惜残害,那些做毒食品的人做假货的人大贪官们以及暴力城管们其实在家都是好家长好老公,他们天经地义的为了自己和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家人亲属的利益堂而皇之的伤害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并肆无忌惮的侵犯他人的利益,回到家在血缘关系的愚孝小圈子里洋洋自得获得尊重和景仰……这就无法建立现代的“公民”社会,跟世界大势完全背道而驰。

从这个角度,中国还是封建落后的农耕恶习下的伪工业化社会。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采取氏族化的超级大家庭的方式来集体抵御自然和野兽来维持族群的生存繁衍,后来生产力发展了,于是封建时期,就瓦解为单个家庭或家族的形势,而这种情况在中国却一直延续至今,悖论是,当今单个个体在社会上生存是可能的也是自由的(当然我们的情况很特殊,不方便细说,因为在规则不透明的情况下,还是要拼爹或找熟人拉关系的,这种情况只有我们和北朝鲜了),而一个个单个的个体就必须有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维权意识。

所以孝道才是建立现代化公民社会的最大的绊脚石和精神羁绊!

不难得出,孝道造成了被撞女孩路人不理的现象,原因太简单了,因为没有血缘关系,不是自己的孩子。 (所以网上一下出现很多卫道士说现在怎么世风日下了,我反而纳闷了,就跟我们以前一直很好很“公民”似的,然而可悲的事实就是我们一直就是这样自私冷漠,所以这种事在当下的中国实在是必然的,正常的,常见的……)


所以国人的道德底线从来就没高到哪里去,详见:http://seanhoo.blog.163.com/blog/static/1237678320119202582923/

再加上拜金主义,才有了现在的愈来愈低贱的乱象!!!

------------
下面段落摘自几年前网上很火的外籍学者对国人的客观评价,感觉都说对了!    全文见:http://seanhoo.blog.163.com/blog/static/12376783200842643931495/


中国人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而不是建立在一个理性的社会基础之上。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毫无疑问,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势必导致自私,冷酷,这种自私和冷酷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中国从来就没有成为一个法制社会,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守法行为格格不入。中国人老想走捷径。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即成就来自于与努力工作和牺牲。中国人倾向于索取而不给予。他们需要明白一个道理:生活的真蒂不在于你你索取多少而在于你能给予社会和你的人类同胞多少。
作者: lbk5257    时间: 2012-10-9 12:34

感谢分享,二楼的拓展阅读也受益颇多,谢谢。
作者: 西来    时间: 2012-10-9 12:53

专制国家单靠武力很难管理,需要对皇帝忠心,忠心的广大民众基础就是孝心,从小灌输孝,等大了再依靠几个榜样,一句自古忠孝不两全,将忠君推至台前,构建家天下。
作者: pig927    时间: 2012-10-9 13:52

二十四孝,确实很变态,估计都是编排出来的
亲情是完全自然的是每个人的天性,被夸大和演化成了孝,感觉是社会在推托养老的责任。
别愚孝愚忠就行。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2-10-9 13:53     标题: 3楼给的链接里指出:所谓的外籍学者......

<<<<<<
老外的评价,出处不清,也有说本文观点来自兰德公司亚太政策中心,但也有说是某外籍华裔教授的力作,具体不详,但是观点非常非常正确!!!
>>>>>>
中国人之毛病,我看主要还不是体现在“孝”上,而是体现在这种敢于以讹传讹的精神上。
(兰德公司,一向是中国人冒充外国人发表种种言论的由头)

实际上,诋毁中国文化最厉害的,就是中国人,而非外国人。外国殖民者,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尊重本地文化。只有中国人,例如洪秀全、毛泽东等人,才会对中国文化恨之入骨。
虽然说“孝”这个概念确实不怎么样,但也没必要跟古人找茬儿啊!儒家文化影响范围很大,真正造孽的,还不是共产党统治区?至于说除了被共产党统治过的中国人,其它中国人也不是特别优秀......那就说远了。明摆着那都是小问题,是不能揪出来替大陆和大陆人的现实负责的。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2-10-9 14:18

要是就事论事,中国人讲孝,无论多么声嘶力竭,终究以道德宣传为主,这玩意儿意义不大。
法律对父权规定最狠的,是古罗马法的相关法律,后来的《拿破仑法典》又重申了其理念。直到一、两前,还有一法国人援引《拿破仑法典》阻止他的子女结婚,不知道最后怎么判的。
古罗马父权的至高无上,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去。
我只说一条:古罗马为了吸引人参军,给出了这样一个优惠条件,只要你参军,即便父亲还未去世,你也可以获得自由支配自己财产的权力。

孝道的可气之处,在于它把家庭关系和专制社会相联系。所谓君臣父子。但那是题外话。因为中国早就没君了,现在都是公仆。公仆硬要当君,这靠孝道是不行的,必须先打烂包括孝道在内的儒家文化,才能巩固其统治。至于以后再回来拿孝道买好,那是不能因为这个开骂的。这就像共产党拿市场经济来买好,你也骂市场经济?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2-10-9 14:28     标题: 贴段罗马法关于父权的规定

http://club.topsage.com/thread-1285034-1-1.html
3.家父权
  罗马法根据人们在家庭中的地位不同,把人分为家父和家子。家父权的产生是父系氏族高度发达后的产物。由于家庭在古代社会形成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家父被承认为是家庭的唯一代表,对家庭内部享有绝对的财产处置权和人身决定权。 一般而言,“家父”是指那些在罗马家庭中不再有活着的男性尊亲属的人。
  笔者认为,在理解罗马法的主体制度时,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家父权的理解。因为,家父权是罗马人获得主体地位的最后一道关卡,一个拥有自由权和市民权和罗马人仍然可能因为家父权的缺乏而不能成为法律上的主体。然而反过来说,一个具有家父权的人不可能是一个奴隶或一个外国人,换言之,获得家父权必然意味着其已经获得自由权和市民权,将肯定被法律赋予人格。从这个角度而言,或许可以说家父权是罗马法上人格的根本要素。
作者: bj88488848    时间: 2012-10-9 23:26

孝是上面对下面的教育加要求,在家庭称为孝,在朝廷称为忠,这是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所以会大力宣传和传播。所以说,孝是被要求做的,不是发自内心自愿的!
而爱却是自愿奉献的,它是不求回报的,这才是发展的真正方向!

再分析一下父母为何要生下我们?他们是爱我们才生下我们的吗?我看未必,分析得越透彻,做了父母的人群我估计大部分都不会同意我的观点,为什么?因为他们被我们的祖先洗脑了,连基本的事实摆在面前,做父母的他们都不敢去承认这个事实!

有人留言想看我再写。不想看就拉倒!我还懒得写了。呵呵
作者: yuyucaocao    时间: 2012-10-10 13:51

很少看到这样的文章 值得我们思考啊
作者: 生活的艺术    时间: 2012-10-10 14:46     标题: 孝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概念

孝不是伪概念而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概念。但是,今天孝的概念已经被儒家狭义化了,这才是要害。孝字原是会意字,由老字和子字构成,原意指两代人之间的文化传承。具有同样意义的字还有敎与學字。传承的文化是什么?学与教的这个文化就是我们的爻字,爻表示易经,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是所有中华文化的起始点。后辈要承接上辈的文化遗产是必须恭恭敬敬的,这是基本的礼仪。根本就不是什么威压,如果不尊师重道何以能承担继往开来传播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呢?所以,更让人明白中国人为什么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试想如果没有后人谁去承担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呢?也能更好地让人了解为什么中华文明能延续至今,而世界四大文明中的另外三大文明已经中断甚至湮灭了。就是因为我们有孝的概念,文化一直有后人去承传。而且,中华文化的概念从来都是相关相联的,比如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一切都各当其位所有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清清楚楚。当然,后世的儒家以及统治者为了自己的统治目的,篡改了很多传统的概念,狭义了原来孝的概念,把孝由会意借为对长辈的绝对服从以及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把好端端的文化传承变为对后代的威压,这读不是孝的过。故古大德们说:“望文生义三世佛怨。”

[ 本帖最后由 生活的艺术 于 2012-10-10 15:00 编辑 ]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