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东德运动员从女孩变男人:类固醇带来的变性 [打印本页]
作者: cst590 时间: 2012-8-3 12:08 标题: 东德运动员从女孩变男人:类固醇带来的变性
南方都市报
第11届全运会上,有三名运动员被查出使用兴奋剂,其中赛艇和短跑项目的两位女运动员,用的是类固醇类禁药。尽管现在还有“被陷害”之说,如果她们真是长期使用兴奋剂“从女孩到男人”的可怕变化就会落到她们身上。
下面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悲剧:东德(前民主德国)铅球运动员海蒂·克里格的出生证明上写着“1966年,柏林,女”,可是现在新的身份证明上却写着“安德里斯·克里格,男”。
12年前,克里格做了变性手术,让他产生这种可怕变化的是兴奋剂———类固醇。更可怕的是,克里格的故事,只是上万名运动员悲剧里的一个小节。
德国小镇马格德堡,风景秀丽。街角的一家军用品专卖店门口,安德里斯·克里格满怀心事的表情与这份景色格格不入。圆脸、大块头,不仅手臂肌肉发达,就连那双手都比常人厚实不少。克里格摸摸自己的山羊胡,走进那间不算宽敞的小店。跨过堆在地上的货物走向水槽边的一个小橱柜,然后他从里面捧出一个红色的纸板箱。箱子里摆满了奖牌、照片、纪念品,还有一本黑白照片的剪贴簿,这里隐藏着克里格的过去……
剪贴簿里的克里格留着齐耳短发,笑容温暖,甚至还有几张穿着花裙子的黑白照片。没错,这就是欧洲铅球冠军的过去。1966年生于柏林,出生证明上明确写着,这个名为“海蒂·克里格”的婴儿性别为“女”。
13岁那年,海蒂·克里格成为一名铅球运动员,同时也成为东德体育悲剧中的受害者之一。18岁时,被迫服用激素的克里格体重超过220磅。走在柏林大街上,人们开始用异样的眼光打量这个“巨人症”女孩。曾经还有路人直呼她为“异装癖”,当时海蒂的母亲就在身边,她眼看着女儿飞奔回家,然后撕掉身上的裙子,再也没有穿过。
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让克里格和男人几乎没有任何区别,他唯一缺少的不过是男性生殖器。1994年的某一天,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让克里格坐进了浴缸,手里握着一把刀片。他曾用它刮掉脸上过于明显的胡子,而那一次他选择将刀口对准自己的手腕。终究放弃自杀念头的克里格在一年后,终于决定放弃“海蒂”这个身份,为变性手术做起了准备。先是切除掉了乳房,随后又摘掉了子宫。不过,让人感到悲哀的是,出现在整形医生面前,克里格听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现在想从一个男人变成女人?
1997年,克里格接受变性手术,并且为自己改了一个男性化的名字———安德里斯。
如今家庭生活美满,安心地经营着自己的专卖店,克里格将“海蒂”深深地埋藏起来。他甚至刻意去回避铅球比赛,可但凡看到女子运动员的铅球成绩超过65英尺,他都会表示怀疑,“我很清楚,这成绩光靠喝白开水是出不来的。”合上手中的剪贴簿,克里格觉得这就像是为海蒂的人生画上了句号,“我从来不愿意去否认她的存在,海蒂永远都是我的一部分。要学会去面对她,我才能够面对我未来的人生。”
一堆废品!这是禁药金牌不是竞技金牌
1979年7月,海蒂·克里格收到了一封她梦寐以求的来信,东柏林的一所体育俱乐部愿意征召她入队,这个13岁小女孩怀揣许久的铅球梦终于能够如愿。
克里格的进步非常快,入学第二年她就成为重点培养对象,因为教练开始给她服用一种蓝色的小药丸。“他们告诉我这是维他命药片,是帮助我保持健康避免感冒。”与此同时,克里格的身体开始发生变化,肌肉迅速增长,脸庞、鼻子还有双手完全可以用疯长来形容,毛发变得浓密而声音却越来越低沉。更可怕的是,她的情绪变得起伏不定,前一秒还因为情绪低落而郁郁寡欢,一眨眼却又变得极富攻击性。
与克里格一同训练的姑娘们有着相似的变化,很快队员们都有些心神不宁。但是俱乐部的相关规定让这些十多岁的孩子们继续选择沉默与服从。因为一旦有人对于训练方式提出质疑,那就是质疑教练,必将受到惩罚。身体上的变化越来越明显,而蓝色药丸的数量同时也在增加。除了一天五六粒的“维他命”,克里格开始接受针剂注射,而这一次教练们给出的解释是“葡萄糖”。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类固醇开始在克里格体内产生副作用,她变得暴躁、易怒并且出现抑郁症的状况。但是,克里格还是找到了自己坚持下去的理由,她的铅球成绩在这短短的几年内突飞猛进。1986年,刚满20岁的克里格在斯图加特欧洲田径锦赛上崭露头角,她以21.10米的成绩赢得金牌。苦练七年换来的冠军,克里格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她意识到站在冠军领奖台上的自己,与当年那个满怀梦想的小女孩已经不是同一个人。
“所有的这些,都是废品。这是禁药金牌,而不是竞技金牌,这还有意思吗?”克里格指指面前的一堆奖牌,然后摸摸了无名指上的金戒指,“只有这个,比所有的金牌加在一块儿成色更足。”这个戒指,是他变性后的结婚戒指。
他和妻子都是“类固醇杀手”受害者
2000年5月2日,前东德体育部、国家安全局以及一部分科研人员因涉嫌运动员服药案面临指控,其中直接涉案人600多名,间接涉案人3000多名。经调查,许多受害的运动员在退役后没多久就出现癌症、肝病变、不孕以及一系列心理问题。当时,超过140名受害运动员当庭作证,指控这些“类固醇杀手”。
对于克里格来说,那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刻。那次庭审不仅让他与不堪回首的记忆彻底告别,同时也邂逅了生活中的伴侣。在法院的休息室里,克里格遇到了比自己年长三岁的游泳运动员尤特·克劳斯。在游泳队6年,克劳斯一直被迫服用类固醇药物。共同的遭遇让他们很快就热络起来。庭审结束后,克里格就搬去了柏林,与克劳斯以及她的女儿生活在一起。
“我和安德里斯找到了共同语言,我们有着相同的过去,这让我很肯定他就是我想要找的那个共度余生的人。”因为摄入激素过多,克劳斯在20年内始终受到暴食症的折磨。她曾在一周之内胖了15公斤,“根本停不下来,永远都处于饥饿的状态,那种感觉就好像自己活在另一副驱壳里。”用安眠药和伏特加自杀未果,克劳斯下决心离开游泳队。成为一名实习护士之后,她才真正明白蓝色小药丸到底是怎么回事。
与克里格生活在一起后,克劳斯的情绪逐渐稳定,两人的婚姻生活也相当美满。如今,克里格每隔三个星期就要通过针剂补充雄性激素,以帮助他的身体维持男性特征。当然,现在他不用再通过那些蓝色小药丸,而是妻子克劳斯亲自为他注射。
我们就是实验室里的老鼠
1989年,柏林墙倒塌,东德体育走下了神坛。那一时期的高度机密文件逐一曝光,人们终于明白是什么缔造了一个辉煌的体育帝国。
根据东德体育部的文档记录,当时运动员服用最多的蓝色小药丸其实是一种含有雄性激素的类固醇———这个计划也被称作“国家计划14·25”。据统计,服用过此药的东德运动员多达1万人,而时间跨度长达20年。研究人员发现,这一合成代谢类固醇对于女运动员特别有效。据当时东德首席体育医疗研究员马弗雷德·霍普纳回忆,实验室还曾研制出另一种激发女性体内雄性激素生长的药物,取名为STS646.由于它的药效是普通药物的16倍,因此霍普纳也曾向东德体育部门质疑过是否有必要使用这一新产品。最终他得到的回答是超过6万粒的批量生产。
1968年到1988年,短短二十年内东德代表团在奥运会上共获得519枚奥运奖牌,如果以人口平均数计算,他们的奖牌数量是前苏联的10倍,是美国的13倍。而创造出这一惊人成绩的运动员却被蒙在鼓里,他们付出了损害身体、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据统计,在东德体育俱乐部训练的那段时间,像克里格这样的女运动员平均每天被迫摄入30毫克合成代谢类固醇,而那个年纪的女孩每天体内自产的雄性激素不过才半毫克。除了安抚运动员的情绪消除质疑,几乎所有的运动队都有硬性规定,禁止女运动员接受电视台或广播台采访,生怕她们过于魁梧的体型以及男性化的嗓音露了馅。
克里格至今都无法原谅那些欺骗自己的教练,“为了成绩,他们根本不会在乎我们受到的伤害。为了各自的利益,我们就像是实验室里的小老鼠,是他们杀死了海蒂。”(《东方体育日报》)
主持人柳七发言:对于历届全运会出现的兴奋剂事件,死去数年的东德体育可以冷笑了,他们做得彻底,甚至可以用壮观来形容。短短20年获得的519枚奥运奖牌,足以对得起《在废墟上升起》这首东德国歌。
一个幽灵,在体育版图的上空游荡。集体服药计划的背后,直接指向东德的国家意识形态。对竞技体育的掌控,甚至曾经写入东德的宪法中———在人类国家的历史上,第一次通过宪法把体育规定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一个天才辈出、各种思潮包括纳粹在内层出不穷的民族,出现这样的体育,符合历史的逻辑。
从某种角度,相比东德体育,全运会直接指向个人利益的兴奋剂事件,倒显得符合历史进化的规律,当然,其中涉及官员、政治利益的那部分,仍肮脏不堪,令人作呕。
至于德国人自己,怎样看待这种畸形繁荣的体育?借用《铁皮鼓》的作者、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人君特·格拉斯在今年法兰克福书展上所说的话,“所有东西,只要是东德创造的,包括在艺术领域,都应当扔进垃圾桶。”
作者: ttinfo209 时间: 2012-8-3 14:59
借用《铁皮鼓》的作者、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人君特·格拉斯在今年法兰克福书展上所说的话,“所有东西,只要是东德创造的,包括在艺术领域,都应当扔进垃圾桶。”
呵呵,我们的很多东西跟东德没什么两样!很多人还在当宝贝!!!
作者: 自由自在风 时间: 2012-8-3 15:03
作者: =Era= 时间: 2012-8-4 18:59
类固醇果然是个可怕的东西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