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这些恶心的语录是谁家的文化? [打印本页]

作者: lmm1999    时间: 2012-7-31 18:48     标题: 这些恶心的语录是谁家的文化?

这些恶心的语录是谁家的文化?
从小到大,我们学到了许多格言, 古今中外, 东西南北.当然,对我们影响最大的还是我们本民族的先人们口耳相传,流行至今的中国语录.

从孩提时代起, 就有这样的语录再教训这个民族的儿童: “只有错的小辈,没有错的长辈.” "不能没大没小" "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要变坏.""棍棒底下出孝子"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大人都是为孩子好."“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 “百行孝为先”诸如此类,等等等等.在这些语录的告诫下,孩子被训练得把大人看成是永远正确不可违抗的权威.因为家长生了孩子,所以家长就爱孩子,因为家长爱孩子,所以,家长就有权支配孩子,管教孩子,打和骂也是家长爱孩子的手段和权利.怎么样能够避免皮肉之苦呢?必须乖,必须听话,一切按照长辈的意思办,就会被欢喜,就不会招来爱的暴力.讨长辈欢喜成了一个孩子必修的功课.修得好,就可以比别的孩子获得家长更多的宠爱.独立的自由的天真的单纯的心灵,在人生旅途的出发点家庭中,就被公开而合法地扼杀泯灭了.一个一个本应该活泼好动、好奇探索、性格各异的儿童,就被这样的语录和语录的实践者制造成了家长的小奴隶,或懦弱依赖,或狡猾虚伪,或郁闷变态,或逆来顺受 。或满怀愤怒,或暴力叛逆,总之,快乐很少,迷惑很多。哪些家庭实践这些语录越严格越卖力,这些家庭的孩子就越不快乐。相反的家庭,孩子则快乐较多。

当这些孩子长大成为年轻人,又开始面对在这样的语录:“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言多必失” “祸从口出”,“好死不如赖活着。”“胳膊拧不过大腿” “民不和官斗”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忍得一时辱,终身无烦恼” “枪打出头鸟” ,“好汉不吃眼前亏”“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一日为奴,终身为奴”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看破别说破,说破就是祸” “话到嘴边留三分”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家丑不可外扬"等.本应该满腔热情,追求正义和公平的个体,在这样的熏陶下,只能是变得自私狡猾,软弱卑贱,容忍罪恶,羡慕强权,不敢认真,逆来顺受,只能苟活。

当他们面对婚姻和生育的时候,也不能自己去选择,要看他们父母的意思,要接受父母指定给他们的任何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门当户对”“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嫁除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好马不配二鞍,好女不嫁二男” “三从四德” “从一而终”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所有的欢悦,所有的渴望,都服从于父母的意愿。违抗父母的意思,就是不孝. 夫妻相处,也是男权至上:"我的媳妇我的马,任我骑来任我打""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


面对争斗的时候,又有这样的语录告诫他们要残忍狠毒:"杀人要杀死""斩草要除根""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一山容不得二虎" "一朝天子一朝臣""无毒不丈夫,恨小非君子""杀鸡给猴看""成则诸侯败则寇"等等,让争斗的双方都不能给失败的一方留一条后路,一定要将对方的存在彻底消灭才是最高的原则。

我不知道这些语录是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这些语录教给人们的是怎样的生活方式、是非观念?这些语录是谁家的文化教化的成果?这样生活的祖先,难道是我们的榜样吗?
作者: 黄河水    时间: 2012-7-31 18:53

总结的不错哦,赞一个。
作者: yao_er    时间: 2012-7-31 19:12

是啊,这些说法非常可气
可悲的是当我们意识到这些不对的时候
我们自己已经被塑造得差不多了,可以改变的余地已经不大
我们正在一条被规定好的道路上行进着
作者: =Era=    时间: 2012-7-31 19:55

赞一个,讲得透彻
作者: wzhx    时间: 2012-7-31 20:26

总结的不错,赞。
作者: webmastersm    时间: 2012-7-31 21:01

没有国教的中国,自汉董仲舒选择了儒家,就为中国人埋下了被奴役的宿命!操操操!
作者: xdxsolo73    时间: 2012-7-31 21:27

百善孝为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吾曰行一善
作者: wtict    时间: 2012-7-31 21:47

我认为楼主有点偏激,人在小的时候还是需要老人还带领,“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就是因为社会经验不足,但老人社会经历的事情多,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只有遇到的事情多了,才会在社会上增长经验。至于楼主的文章内很大一部份是中国的孺家思想,我认为如果把孺家思想传承下去,中国也就有了信仰。现在中国比较悲哀的没有信仰,老一辈信仰共产主义,但现在年青一代都知道共产主义是无望了,只剩下对金钱的崇拜
作者: 我反对    时间: 2012-7-31 22:2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huangweiwei    时间: 2012-8-1 14:13

很多话是极而言之。比如说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不是还有句话叫虎毒不食子吗。只是告诫要孝敬父母,听父母话。还有些是经验之谈,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并无倚老卖老的意思,我的理解是借鉴过来人的经验,避免犯低级错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类似俏皮话,意思上年长之人比较稳重,后生小子做事容易毛躁。
作者: huangweiwei    时间: 2012-8-1 14:28

俗话说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辨证法嘛,你可以说有奶就是娘,也可以说,良禽择木而栖。可以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也可以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英雄无用武之地。天生我才必有用。兔子不吃窝边草。近水楼台先得月。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文字游戏而已,何必跟文化穿凿附会,伤及无辜。

[ 本帖最后由 huangweiwei 于 2012-8-1 14:35 编辑 ]
作者: shrek1981    时间: 2012-8-1 15:24

我是来围观霉女的
作者: fsykj    时间: 2012-8-1 19:23

古时的老百姓很少读正史和子书,经学著作,就把"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句在旧戏里,说书人口中出现率极为频繁的根本违仁而悖义的邪说当做是孔孟思想,而且居然流传至今。殊不知"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那根本不是孔孟儒学的本来面目。《孔子家语·六本》篇里记载着一个事例,大致是说:曾子犯了小过,斩断了他父亲曾皙以从吴国觅来的瓜种,曾皙一怒之下用锄柄将曾子打昏了。曾子苏醒后问父亲:"刚才我犯了过错,您老教训我,没累着您吧?"之后回房弹琴而歌,好让父亲听见,表示他挨打后没有不适。孔子知道后批评说:"一点小事,曾皙不该暴怒杖罚,而曾子不该委身以待杖罚,如果万一为父打死,死的没有道理,人们就会指责曾皙的不义,这是大不孝!"这段显然是对所谓的"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说法的不攻之击。
作者: =Era=    时间: 2012-8-4 18:59

传统的教育小孩的方式
作者: xixialong    时间: 2012-8-8 13:36

楼主几岁了!哦?两岁!恶心的断章取义,不会说,没人把尔当哑子,才两岁怄!
作者: xp1999    时间: 2012-8-8 15:10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5千年文化槽粕,社会又处于封建人治的国家,这些叫人不齿的“语录”还是很有道理的东西,事实上我们不按照这样的逻辑,就生存不下去。中国人之所以到了任何一个国度都能如鱼得水的生存下去也是因为这些文化的关系,他们就像入水的食人鱼,为了生存无孔不入。
作者: playboyeee    时间: 2012-8-8 15:17

客观地讲,也是辩证统一的
作者: 电驴下载鸡地    时间: 2012-8-8 22:09

你家的,我家的,他家的!
作者: wenming123    时间: 2012-8-8 23:16

中华的文化精华和糟粕并存,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一个重大课题。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