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拥军
我们社会经常进行个人修养的教育,所谓“修齐治平”是也;经常进行强化党性和提高人的思想觉悟的教育,比如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教育之类。但是我们就是没有认真分析研究过现行政治活动体制规则是不是与我们倡导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相矛盾相对立,而这会不会是一些社会弊端产生的根源呢?
以人们深恶痛绝的讲假话为例,为什么我们社会讲假话的风气行为屡禁不止、愈来愈盛呢?笔者以为,至少就官场假话或者与官员相关的假话而言,它与现行的干部选拔评价体制有直接关系。作家莫言说:“在欧美发达国家,政务部门的人员不敢讲假话,只要向公众讲一句假话,轻者遭遇全民声讨,重者下台向民众道歉。他们讲真话比较容易,既不需要勇气,也不需要牺牲,不讲反而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牺牲。可我们正好相反,讲假话很容易,张口就来,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讲,因为他没有任何风险。如果他讲真话,可能要被停职撤职。所以说,讲真话比讲假话需要更大的勇气”【1】。
我们社会的干部选拔评价规则究竟如何,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评判,但说它是个人说了算或一两个人说了算的选拔评价体制,应该没有太大的疑义。
在这个体制下,一个人要想获得提拔或者好的工作政绩评价,必须要使任命你的官员或你的顶头上司对你有好的印象、好的感觉、好的认识。做到这一点,在当下特殊的政治竞争条件下,或者说在现有官员评价选拔制度下,其路数不外如下几端:
(1)经常接触领导,使领导对你有印象、有好感。不接触领导,不在领导面前显示自己的品格作风、行为能力,怎么可能让领导对你有好感!认都不认识你,如何会对你有感觉;只有一面之交或几面之交,又怎么会对你产生深刻的印象。
都想见领导,而领导又有自己的生活工作,时间精力有限,怎么见得上呢?这就要有一些特殊的手段方法:比如领导经常在出现在什么地方,你就要经常出现在什么地方;领导有什么兴趣爱好,你也要有什么兴趣爱好;领导喜欢跟什么人讲话,你也要经常跟什么人讲话。
如此一来,自然会有许多假话出现,而且还会有许多“假人假事”。比如领导喜欢去学校,而你并不喜欢,但是为了见领导或者为了博得领导好感,你要装着喜欢去学校,说自己喜欢教育;领导喜欢喝两盅,你不喜欢,但为了与领导打成一片,你就要说自己也喜欢喝,并且喜欢喝白的;领导喜欢去夜总会,你不喜欢,但为了和领导多接触,你要说喜欢并且还要经常去。
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领导喜欢的东西,喜欢去的场所,并不是你想有就能有,想去就能去的,你得做贡献。就是某场晚会你想出钱,某次酒席你想申办,你也必须知道领导明天去哪?去干什么?如此你就需要同领导身边的人员,如领导的秘书、司机、老婆、孩子搞熟悉,建立起超乎寻常的关系,久而久之,这里就不仅有假话假事,而且还有腐败啦。“我从小就很关心孩子教育问题,做领导以来,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学校”;“我家小舅子刚刚开了家歌厅,一切条件都好,就是太清静,还请领导赏光;你老去是给他扩大影响,怎么能收钱!”
(2)经常让领导听到有关你的工作情况、工作成绩、工作作风、道德品质等方面好的消息,全面完整的信息。你的工作干得怎样,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你平时汇报得怎么样:领导布置的工作任务完成了没有,要汇报;有哪些突出的成绩和创新,所管单位地方GDP完成了多少也要汇报;新能源发展了多少,人均收入多少,医疗经费投入了多少,这些都要通过定期的汇报谈话讲出来,通过定期的书面材料、统计报表报上去。
你干了工作,不会汇报或汇报不及时,使领导对你的工作没有印象;你做了100%的努力,获得了120%的成绩,你的汇报总结却只反映了90%的努力,99.99%的成绩;明明你管辖地方的老百姓人均收入4000元差一点,你却死脑筋,实打实的上报人均收入3988元,结果人家上报人均收入4000元以上的单位获得了奖励,得到了表彰,你却没有,这又能怨谁呢。久而久之,三个代表思想的宣传一定是深入人心的,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必定是广泛细致的,GDP的增长一定是惊人不已的,当地群众的评价必定是人人称道的等等说辞,就成了公认的汇报范例。在这样的情况下,假话就不是一句两句,而是成箱成筐、系统全面的。
要想让领导得到自己工作生活方面好的评价与好的信息,以便领导对自己产生好的印象。除了自己汇报外,还要尽可能管理好领导获取信息的各种渠道。比如领导下来视察,作为地方官的你,显然要把最好的单位、最会说话的人、最好看的街景山景,呈现在领导面前。怎么呈现?无非是“这个地方原来如何如何落后,现在有了巨大的变化”;“这是我们随机抽取的乡镇或生产队,您随便看看”,“这个地方上次您来过,现在大变样了”。实在没有理想的的参观道路、参观乡镇、参观工厂,干脆拨款建,组织力量现修。这样的过程,自然免不了出现许多假人假事假话,比如领导看到的中学生原来是演员,领导见到的喷灌设施,根本就不能用,领导见到的群众说的是假话。
为了让领导听到的信息尽可能对自己的评价选拔有利,让领导听到的反映与自己平时的汇报相一致,还要力争让领导经常接触的人说同样的话,这就需要经常给领导的秘书、家人、亲戚、朋友宣灌一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地方主管官员经常给一些不相干的人汇报工作表明心迹的原因。有关自己各个方面好的情况、耳音灌多了,领导的印象自然会好起来。此外,领导经常接触的工作部门和人员,也不能放松,比如组织部门、监察部门、领导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等等,更要定期给他们灌输一些正面的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这样一来,上级领导无论调用那个渠道的信息,获得的都是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和反映。
(3)时刻注意新闻信息的传播与影响。新闻记者往往自由散漫,而且不同的媒体管理部门级别也不一样。如果忽视了,哪一天某个记者心血来潮到自己管辖的单位一猎奇,或者哪一个“精神病人”跑到报社报个料,新闻记者大笔一挥,把个实实在在的治下情况悉数曝光,我在领导者眼中的好评价好印象岂不毁于一旦!所以,在高水平的主管官员那里,记者媒体这个关系网也是经常需要时时打造、织密的。有了各方面的关系,不仅可以将反映真实问题的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公关掉,还可以让媒体朋友帮自己在报纸电视上打扮打扮,说点不太真实的好话大话甚至假话。
要想改变官场说假话,继而各方面帮着说假话的风气,首要的一条是要改变时下官员评价选拔一个人或两个人说了算这条体制规则。因为,一个人领导或两个领导获得的信息毕竟有限、毕竟不全面。对一个官员的评价,仅仅依靠上司一个人或两个人的印象,往往靠不住。假若我们让全乡的党员来评价选拔乡长、乡党委书记,让一个市的市民来评价市长的人品、能力、政绩,来决定他们能否再次连任,这样的干部评价和干部遴选就会比前一种方法全面得多、科学得多。
退一步说,即使不搞官员选举,我们的主要领导和主管干部评价任命的机构,多多通过严格的民意测验、民众评价,听取各方面群众对某个官员的评价与印象,以此决定官员的评价选拔。相信我们社会的假话就会少很多,假话流行的风气就会受到相当程度的遏制。
备注:
【1】《莫言:心怀责任 莫不敢言》,见《演讲与口才》2012年12期,第60页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