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前中国人的灵魂被陆地束缚,六百年后中国人的灵魂不能再被地球引力束缚。
六百年前,正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时代。然而,中国人的大航海时代如此之短——下西洋行动尚在进行中,就被传统官僚们指责为劳民伤财、毫无益处,甚至有“忠贞之士”大肆破坏海图资料,以阻止后人继承航海事业。在重重压力下,中国重新退回到了陆地,朝廷一次又一次发布海禁的命令,甚至清代还发生灭绝人性的“迁海令”。
六百年前,中国传统官僚和清流人士“海禁”思想的由来,就是惧怕航海的各种代价,以及航海效益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对封建社会造成的经济、社会冲击。然而,西方的大航海时代最终证明,走向海洋才能带来国家的强大和富裕,以及各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明代开始的“闭关锁国”,最终造成了科技、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严重停滞。
六百年后,中国“神舟”、“天宫”、“北斗”不断走向太空,社会上也出现了各种非议,理由无非是“成本高昂”、“劳民伤财”、“应更多关注内部民生”,和六百年前的历史极其相似,所提出的论据也同样荒唐可笑。
人类的发展,就是不断突破自我的极限,迈向更高层次的科技、生产力、经济、文化领域。近代西方国家走向海洋,突破的就是封建国家生产、资源、市场的局限,开拓全球的资源和市场。进入21世纪后,人类发展资源的有限性不断凸显,如果停留在目前的生产方式和能源利用方式上,几百年后就只有崩溃的下场,而突破这个极限的关键领域就是太空。
当前人类走向太空的竞赛,和数百年前的大航海时代非常相似。哪个国家更快更好地掌握开发太空的能力,哪个国家就能更多掌握未来的优势。走向太空的能力和技术,统统不是免费和别国赠送的,只有自己去争取。
而且事实证明,无论大航海时代,还是太空时代,开拓进取的代价成本相对整个社会都是出人意料的少,效益都是出人意料的高,所谓“劳民伤财”的立论基础就是没根据的。
如果仍效仿明清时代的“海禁”思想,只顾及陆地上的有限利益,而不能放眼看到广大无限的空间,中国人乃至人类的未来都只会在一个封闭落后的领域等待死亡。
指责“神九劳民伤财”的言论,实际是明清海禁思想的一种翻版。无论是旧“海禁思想”,还是新“海禁思想”,成因非常复杂,但陈腐保守的思维方式是关键。
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就是只看眼前,不看发展,只谈理学经义,毫无科学意识。有了钱财,只想到囤积或私分,而不是投资于实业,更谈不上发展科学技术。即使说到发展,也总是试图走捷径,干等他人的成果白送给自己,不肯自己花力气投入和冒险。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几百年来中国人的灵魂牢牢被束缚在土地上,直到西方人的军舰从海上开了过来。
新旧“海禁思想”在很多方面都如出一辙,不仅思维方式可笑,所依赖的理论基础也非常幼稚陈腐。
第一,声称空间站等技术都是美俄弄过的旧东西,太平洋岛国都看不上,中国可以直接跳过。
第二,声称美俄在太空开发的一系列技术,国际上都可以共享了,中国自己研究纯属浪费。
第三,声称中国每年人均三元钱的载人航天投资太多了,应该发给每个人改善福利。
第四,以为可耐心等待美国开拓月球资源,然后给全世界各国包括中国送过来。
第五,以为呆在地球上继续埋头于“民生”,就能继续存活一千年甚至永远。
第六,大量论据来自于酸腐文人的辞藻,经不起数学的推敲,例如“每千克火箭燃料造价2万美元”。
秉持“新海禁思想”的人们,不管动机如何,其腐朽的灵魂早已被地球重力牢牢地束缚,眼睛无法看到更加广阔的领域,也谈不上如何解决当前发展中的大量问题,只会空口清谈,拿不出实际措施,尤其是长远措施。
中国是当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工业品产量最大的国家,消耗能源和各种矿产都已达到天文数字,如果不按目就班发展太空技术,寻求在太空领域开拓能源和矿产资源,早晚会在地球上“坐吃山空”,而且“坐吃山空”的时间肯定比任何国家都会更早。
数百年前,中国人被陆地所困,同时在科技领域固步自封,自我放弃了无数次进步的机遇。研究过去的历史,就是给今天的人类提供思想的借鉴。如果不能吸取历史教训,不停重复历史的覆辙,那中国根本谈不上真正的民族复兴。( 陶慕剑)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