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凌晨两点,黄石港分局寻访民警在市区一网吧检查时发现,角落一名少年神色慌张,形迹可疑。
经查,少年姓熊,刚满16周岁。他交代了自今年春节以来,先后在黄石港区、西塞山区入室盗窃16起,盗窃现金、手机、电脑等总价值约6万余元的犯罪事实。
同时,警方记录显示,去年年底,熊某跟随徐某一起在黄石市区作案60余起,涉案金额40余万元。当时因熊某只有14岁,遂将其治安拘留15天。没想到他“出来”以后继续靠偷盗为生。
昨日下午,记者在看守所见到了熊某。通过交谈,记者试图还原这位花样少年的“失足轨迹”。
仅上几天学单亲少年误入歧途
熊某出生于1995年11月11日,黄冈市团风县人,今年刚满16周岁。
熊某介绍,父母在他3岁时离异,自己跟着父亲住在黄冈。不久,因父亲没钱养活他,便将其寄养在朋友家。直到5岁时,才被父亲重新接回家。
父亲常年嗜赌,经常打熊某。在他眼里,家庭是一个他很想逃避的地方。“我曾经也读过书,但只读了三四天就没去学校了。”熊某说,当时他在学校读一年级。去学校的第一天,他的心里很兴奋。可没想到,当他来到教室才发现,一切都与他的想法不一样。“其他同学都有课本,而我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只有一张课桌一把椅子。当他们上课读书的时候,我却什么都没有,只有傻傻坐在那里。”说到这里,熊某眼里闪烁着泪光。
因为父亲交不起书本费,学校没给熊某发书,而且三天两头找他父亲催钱。因此,在同学和老师异样的眼光中,熊某越来越讨厌走进学校,走进教室,慢慢地走上了逃学的道路。
六七岁时,熊某迷恋上了上网。刚好老家附近新开了一家网吧,从此那个网吧就成了熊某的“避难所”。7岁时,他跟着几个玩伴在老家偷西瓜、偷铜铁,卖了钱就钻到网吧里呆几天。但一旦被父亲知道自己偷东西,就换来一顿毒打。
沉迷玩游戏结识同伴合伙作案
2009年,熊某离开黄冈老家来黄石投靠姑姑。但才呆了两个多月,熊某就离开了姑姑家。熊某表示:“我感觉姑姑家就像一个牢笼,整天把我关在家里,我一点自由也没有,而且姑姑家还有个哥哥,老是欺负我。我不喜欢那样的生活环境,我还是喜欢自由自在的,所以就离开姑姑家了。”
无依无靠的熊某从此踏上了流浪的日子。去年的一天,熊某在网吧玩游戏时认识了徐某,两人很快玩到了一起。自此,徐某带着熊某在黄石作案60余起。
偷完东西后马上拿去换东西吃
去年年底,徐某被黄石港分局抓获,熊某因为年龄小未被处理。“可能因为我年龄小,他们没有处理我,让我觉得偷东西被警察抓到也没有什么关系。”谈及此事,熊某解释道。
熊某没读过书,但通过在网吧玩游戏,认识了字却不会写。“我也想过去打工什么的,但除了偷东西什么都不会。你们没尝试过饥饿的滋味,你们试过了就知道了。”熊某说,他曾经4天没吃过任何东西,当时感觉整个人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除了靠偷,没有别的办法。”“每次偷了东西,我就马上卖了去换吃的,有钱就找个小旅馆好好睡几天,没钱就在网吧过夜。”熊某告诉记者,这两年来,他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度过的。
单亲少年误入歧途,谁之过?
单亲、寄养、网络……16岁的年龄,本可以编织最美的青春年华,却因为各种因素一步步陷入歧途。
人们常说家是最温馨的港湾,从小父母离异的熊某却认为,那是一个他很想逃避的地方。这其中,家庭教育的缺失、网络游戏的吸引、社会人员的蛊惑等,都是导致悲剧发生的不良引子。
在缺少道德和法制教育的熊某眼中,法律似乎离他还很遥远,他全然不知自己盗窃的性质。如今,当我们为他扼腕叹息时不禁要追问,家庭、学校、社会,谁该为他的无知与盲从“买单”?
倘若父亲是个有担当的人,用恰当的方式掐灭孩子走歪路的苗头;倘若所有网吧严格遵守规定,不放任未成年人进入;倘若社会及时救助引导,16岁的少年熊某,是否还会游走在犯罪的边缘?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