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因强行拆迁和强行征地引发的暴力事情此起彼伏,且血腥程度越来越严重。以各种名义将土地从农民手中收回的对立事件越来越多,冲突也越来越疯狂。甚至已经达到不择手段、不顾舆论、不顾后果的地步了。
“强拆”了十年,自焚、跳楼、暴乱等事件不断发生,引发了如此尖锐的社会矛盾,为何还在不断发生又不断扩展呢?土地问题,是中国历史上关系到治乱兴亡的严重问题。这个问题处置得好,则黎民安居乐业,国富民安;这个问题处置得不好,则百姓流离失所,天下骚动。考诸中国历史,土地兼并总是引发社会矛盾激化进而骚动迭生的紧要缘由。当下,有人把各地强拆强征和历代王朝的土地兼并做对比,而论述其危害性。在我看来,强拆强征之害有甚于土地兼并。
从强制拆迁开始说起
所谓“强拆”,就是中国大小城市中的拆迁行动。更直白地说,是地方政府画地予地产商,地产商在专政机关卫护或默许下,自行或雇请类黑社会组织,强行拆除居民的房子,然后开发成商业性房地产。具有中国特色的“强拆”,由于涉及官方力挺的暴力,被叫做“暴力拆迁”,由于屡屡出现强拆中的死伤事件,最新的叫法已转为“血拆”。
2004年湖南嘉禾县拆迁过程中,当地县委县政府打出“谁影响嘉禾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的横幅,发起连坐株连式的“四包两停”政策。陆水德等3名拆迁户以“暴力抗法”和“妨害公务”罪名被逮捕。2006年6月5日,山东菏泽,被拆迁户李民生上吊自尽,死前留下遗书:“逼着找不倒(到)房子就抢(强)拆,我没钱,咱不着(找)房子,没路走了,我死去了,你们娘俩别怨我,只怪是人家逼的,对不起你娘俩了。”而拆迁指挥部领导知道这一情况后,当众说:“哪个地方拆迁不死几个人啊?气死的、吓死的、逼死的……”2010年03月03日,湖北武汉黄陂区。69岁的老妇王翠云,被一拆迁歹徒打倒在地(也有说是老太太自己跳进坑里),跌进坑里。接着,一大铲车就把土倒了下来,把老太太掩埋了,老人窒息死亡。
强制拆迁之乱,早已不是新闻,但今日走势确实已乱至人心。江西宜黄自焚事件之后,伤亡者尚未善后妥当,便有当地官员抛出“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之高论,为被问责的当地领导鸣冤叫屈。江西万载县县委书记对著名的社会学家、中国官方维权研究者于建嵘说:不强拆,你们知识分子吃什么?长春市高新区一位官员对前来采访强拆的记者说,你们应该报道被拆迁的居民如何刁难政府,不配合拆迁等等。
中国式新圈地运动
“强拆”还在进行时,“圈地”又已现身。“新圈地运动”,也被叫做“拆村运动”,就是有的地方政府,其中小到县,大到直辖市,以城乡改革试验、以土地换户籍等五花八门的名头,叫农民放弃自己所住的宅基地和所耕的农田,去住保障房,去“上楼”做城里人,由之“置换”大量的土地,供当局发展。
15世纪(中国大明朝时期)英国的养羊业利润丰厚,一些有钱的贵族开始投资养羊业。养羊需要大片的土地。贵族们纷纷把原来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走,甚至把他们的房屋拆除,把可以养羊的土地圈占起来。一时间,在英国到处可以看到被木栅栏、篱笆、沟渠和围墙分成一块块的草地。被赶出家园的农民,则变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今天中国的圈地运动与英国相比,同样为了追逐利益,前者,为了追逐毛纺织业的高额利润,而后者,则为了追逐短期的房地产收益。英国的圈地运动叫“羊吃人”,中国愈演愈烈的圈地运动,不能叫“人吃人”,也能叫“以地吃人”,而且是两头吃的:低征购吃农民,高房价吃市民。从不断酿出人命的强征强拆中,我们越来越多地闻到了权力转化为资本的血腥味。
恐怕要出大事
一则《中国农业统计资料》5年前的数据是,本世纪初的几年里,中国每天消失着53个村落,近几年虽没有公开的数据,但相信在更加疯狂的“圈地运动”中,今天消失的村庄数要高于此。如今,一场“农民被上楼”运动正在各地发生———无数的村庄正在“被消失”,无数的农民失去庭院,农民“被”住进集中建设的楼房。在许多地方,这场打着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小城镇化等名头的“消灭农村”运动的目的很明确:增加建设用地,扩大土地财政。
山东诸城“整建制”地将一个县的村落“消灭”,河北廊坊未获审批就先“挂钩”大搞撤村复耕,乱象不一而足。撤村运动既包含了地方政府与农民的利益冲突,实际上也包含了地方政府跟中央政府的利益冲突。在财政大头被中央政府拿走,地方政府吃小头,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严重不对等的情况下,财政一旦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地方政府肯定要理直气壮地把手伸进老百姓的腰包里,由此引爆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则以维稳之名一概高压处置。此种状况蕴含巨大政治社会风险。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指出,和平时期大规模的村庄撤并运动“古今中外,史无前例”。在土地财政推动下的这场圈地大跃进如果不能得到及时遏制,必然会酿成悲剧。正如陈锡文指出的,这场让农民上楼运动,如不有效遏制,“恐怕要出大事。”
历史上关于土地兼并启示
中国2000年的帝制社会里,土地兼并一直是社会分化,王朝更迭的重要原因。汉朝、唐朝和明朝是我国的三个大一统王朝,它们都是有着辉煌历史的帝国。三者立国的时间都比较长,汉朝四百余年,唐朝近三百年,明朝270多年。都可谓是封建时期中长治久安的朝代了。三朝都曾不可一世过,但可惜转瞬即逝,很快就走向衰落,直至灭亡。为什么会这样呢?综观三朝衰落的背后都有着一条共同的规律:土地高度集中,土地兼并日益恶化。
重拾史书,阅读历史,就可以观察到这样的一个现象:我们发现朝代更替往往和末期的土地兼并密切相关,土地集中在少数大地主手里,农民没有土地只能沦为地主的佃农,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农民没有活路只能揭竿而起。中国历代王朝的中晚期总伴有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秦之陈胜、吴广,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唐之黄巢,明之李自成、张献忠等。而这些农民军的主力几乎都是流民。什么是流民?流民就是衣食无着,土地被兼并后只能被迫流亡的人。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在变成“流民”后,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之下,偶发事件也会兴起型星燎原之态势,“流民”必然站立于统治阶层的对立面,引发社会动荡,进而影响统治的稳定。(文/风青杨)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