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自行车捐赠门: “临时工”再度重创红会形象 [打印本页]

作者: bj88488848    时间: 2012-5-21 22:00     标题: 自行车捐赠门: “临时工”再度重创红会形象

自行车捐赠门: “临时工”再度重创红会形象


 KCIS公共观察 

自行车捐赠门:
“临时工”再度重创红会形象

2012年4月30日 南方都市报 http://epaper.oeeee.com/A/html/2012-04/30/content_1621750.htm


 


426日上午,华商报一篇题为《红基会仁爱基金向陕西机关国企捐赠万辆自行车》的报道引发了舆论热潮。报道称,主要为了助学、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专项公益基金———“仁爱基金,通过其下属的志愿者工作办陆续向陕西捐赠了上万辆自行车,这批自行车大多捐赠给了大型国企和老干部局,捐助对象与红基会自我定义的救助群体在身份上相去甚远。其中大部分自行车在质量上大有问题,连“许多配件都是仿冒品”。

>>


> 这条新闻当天早晨便出现在各大门户网站首页,同时通过各大媒体微博账号进行传播,截至上午10点,这则报道几乎已经覆盖了整个华文网络。上午1120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针对该事件的回应,称对此事非常重视,已就反映的有关情况展开调查,会严肃认真进行查处,并将通报查处结果。1206分,中国红十字总会官方微博转发了这条微博,称红基会已就反映情况展开调查。同时,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官网也及时刊登了这一声明,相比于去年“郭美美事件”之初的拙劣表现,如此迅速的应对虽被网友指出“大话空话一箩筐”,但也博得部分网友一定好感。但谁也没想到,中国红十字会在第二天的新闻回应中又结结实实抽了自己一嘴巴。
 



     红会回应敷衍  公众放弃围观


 



 427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吴昂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首先,自己以前从不知道“仁爱基金”下属“志愿者工作办”在陕大肆捐车一事;其次,作为仁爱基金志愿者办主任的时进龙,如今已是一名“到期临时工”;最后,捐车乱相无人管理,主要是因为没人举报,让红十字会事业发展中心无法调查。此新闻迅速在微博和论坛社区中相继扩散开来后,仅针对“捐赠者系临时工”一说法,就让不少网友感慨万千:“临时工果然是万能的”、“就不能找一个比较用心的借口”、“黑锅太多,临时工明显不够用了”……



 在百度以“中红会”、“ 临时工”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所得到的结果为51500条。由于近年来“临时工堵抢眼”的事件层出不穷,中红会此次在事后抛出“临时工”的说法,早已被部分网友所预测到。中红会并未对之前报道中针对“自行车捐赠门”提出的四大质疑给出回应,而是尽力用“临时工”这把刀去将“仁爱基金志愿者工作办”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关系切割开来,为自己卸责。


  


 毫无疑问,“临时工”将再次重创中红会的公共形象——这与长期以来“临时工”一词的社会语境进化有关——它等同于单方宣布之前回应中与网友之间结成的信用合同就此结束,网友们也只能通过激烈文字和嘲讽内容来回复,并将渐渐丧失对与此有关事件的围观热情。可以说,中国红十字品牌就此在大部分网友眼中基本已定型:当网友失去耐性时,他们对某一事物的描述会带有一种标签化的调侃倾向,而这种取得共识的标签则会在传播过程中被放大化和去理性化。面对中国红十字会如此回应,大多数网友的态度也相当明确:你敷衍我,那我也只能敷衍你了。
 



 更不用说其他两点所呈现出来的中国红十字会内部管理混乱、权责不明的问题,如果说在“郭美美事件”后中红会在重塑形象上还有退路,那么此时则恰恰已经从山崖上一脚踩滑跌至谷底。
 



 4272209分,中国红十字总会在其官网和官微上发布了《赵白鸽常务副会长就媒体报道仁爱基金西部志愿办捐赠自行车有关情况答新华网记者问》一文,但相对于之前的迅速围观,这一条围脖的转发量较之前寥寥,可见已没有多少人再有围观的热情和信任的精力了。截至428日上午1030分,此条微博的只有60的转发量。不知道这能否让已在谷底的中国红十字总会明白:最可怕的事情,既不是七嘴八舌的聒噪,也不是众口一辞的统一,而是最后鸦雀无声的安静。



张弛 凯迪网络KCIS舆情数据分析师


作者: jjyy1971    时间: 2012-5-21 23:58

我都懒得看了
作者: wzkryq    时间: 2012-5-22 00:36

搞到最后国家主席都会有零时工滴
作者: woniu9193    时间: 2012-5-22 01:59

我都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有钱了还是出国吧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