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零投诉”恰恰是舆情高危预警关键词 [打印本页]

作者: bj88488848    时间: 2012-5-21 21:47     标题: “零投诉”恰恰是舆情高危预警关键词

“零投诉”恰恰是舆情高危预警关键词


 【KCIS公共观察:“零投诉”恰恰是舆情高危预警关键词】


2012年4月10日 南方都市报 http://gcontent.oeeee.com/c/1e/c1e39d912d21c91d/Blog/280/522a1f.html


   近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包括宁夏青铜峡市、新疆阿勒泰市和浙江慈溪市三地推行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两年多以来的情况,三地有关部门称公示后没有接到任何一起投诉、举报或异议。有官员将财产公示零投诉解读为“效果很好”,网络言论对此则一边倒地嗤之以鼻。用“零投诉”给自己贴金的期望不仅没实现,反倒给负面舆情积聚敲响了警钟。
 


    中纪委官员曾表示官员财产公示目前欠缺两个条件,一是社会诚信体系,二是信息统计体系。“我报的数字你又不相信,有关部门没有办法查询和统计,这项制度很难在实践当中发挥它的作用。”信息公示后公众不相信,解决这问题不必等到“社会诚信体系”完善以后,仅保障“官员诚信”的体系初步形成,大家承认官员诚信就可以了;至于“信息统计体系”,原有体系以及功能已足够强大,问题只是,舍不舍得将体制内信息统计的巨大能量用到调查官员财产这方面。
 

    以《零异议背后是公民沉默的现实写照》为题的南都评论,指出“官员财产的申报和公示制度能否顺利推行,本质上体现了在一个国度里,官员与纳税人之间签订的社会契约是否得到确认”。而网民的自发评论,更直截了当地指出,国民沉默的原因是公民权利缺位。
 

    即便试点经验推开,官员财产公示制度得以出台,前景仍不乐观。其原因不在于政策不配套、法律不配套、体系不健全、方法不得当,而是由于所有的政策、法律、办法,都没有公民权利来配套。官员申报甚至公示的财产,其真实与否,还得由另一部分官员说了算。如果官官相护,财产申报不实的风险并不大。
 

    网民从技术方面提出了见解。“宫会计”说:必须采取调查机构异地委派的形式,公示应该是结果的确认。“白云”给出一招:直接到房产局和车管所查一下他本人及所有近亲的产权情况。“黑豆豆黑”(王寿臣)指出:问题恐怕与申报的方式、申报的内容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申报的内容像香港那样,而且运行几年后是“零举报”,那么这个申报制度就是切实可行的。如果申报的内容和香港申报的完全不一样,或者是仅凭申报者的想当然,那么,“零投诉”就具有了讽刺的意味。结合春节期间三亚市政府急于宣布当地旅游遭受“零投诉”引发的舆情事件,在现有社会诚信体系内,在信息渠道不够透明畅通且公民知情权和监督权缺位的情况下,“零投诉”已成为诱发负面舆情危机的关键词。 
 

    官员财产公示试点收获“零投诉零异议”成果,令不少民众放弃对“试点”的期待心态,其主要“成效”在于让公众丢掉不切实际的幻想。继笔者去年初抛出“出台阳光法案已无意义”观点之后,而今出现了更刺激的说法。自称“曾经实名举报腐败分子而被检察院关了一年多”的“龙师火帝”网友,在凯迪网络发帖,称“要求官员财产公示的人可能都是弱智!” 
 

    黎明 知名网友、凯迪网络KCIS特约研究员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