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诗人”李小平的“三个绝招”
何亚福
最近,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的李小平(网名“半个诗人”)在网络上发表了很多篇人口文章,提出了如下的观点:“中国长远的人口数量控制目标应大致定为:1) 在2100年将人口总量降到8-10亿,力求8亿;2) 在2200年将人口降到3-5亿,力求3亿。”为了论证大量减少中国人口的“好处”,他运用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论证手法。下面归纳一下他在文章中比较常用的“三个绝招”:
第一招:精心选择国家。本来,世界各国中,富裕的国家既有人口密度大的,也有人口密度小的;贫穷的国家既有人口密度小的,也有人口密度大的。然而,在“半个诗人”文章中所举的例子中,凡是富裕国家,就选人口密度小的;凡是贫穷国家,就选人口密度大的。他把人口密度小的富国(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与人口密度大的穷国(例如印度、孟加拉国)进行比较,于是他就得出结论说:人口少才容易富裕起来。他举例说:“孟加拉人口1.35亿,澳大利亚不到2千万,其国土和耕地面积分别是孟加拉的53倍和7.2倍。孟加拉人均收入只有几百美元,澳大利亚则上万美元;按平价购买力计算,也只及澳大利亚的五分之一,人多何益?”
这一招是很拙劣的,只能骗一些对世界地理知识一窍不通的人。要反驳“半个诗人”的这一招其实也很容易,按照“半个诗人”的逻辑,我们可以假设:有另一位“半个人口学家”把人口密度大的富国(例如日本、德国)与人口密度小的穷国(例如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进行比较,能不能得出结论说:人口多才容易富裕起来?
第二招:地里能自动长出钞票来。李小平说:“与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人口经济情况相比,日本人口从长远看应该至少减半。即便日本经济不再有任何增长,人口减半也可使人均GDP提高一倍”。按照李小平的“人口减半可使人均GDP提高一倍”的逻辑,如果美国人口减少一半,是不是人均GDP也可以提高一倍?如果美国人口减少到原来的1/4,是不是人均GDP继续提高?如果美国人口减少到原来的1/10,人均GDP是不是比原来提高很多倍了?然而,假如美国人口真的减少到现在的十分之一,美国不过是另一个加拿大而已。而加拿大的人均GDP还比不上美国。
我们来看一下世界上七个主要发达国家(简称“西方七国”)的人口数量和国土面积,按国土面积的排列次序为:加拿大、美国、法国、日本、德国、意大利、英国。按人口数量的排列次序为: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其中法国、英国、意大利这三国的人口数量很接近,都是六千万左右。而西方七国的经济总量基本上也是按照人口数量排列的,而不是按国土面积排列的。西方七国之中,加拿大面积最大,但人口排在末尾,所以经济总量也排在末尾。
有人说:“中国的人口数量比美国多几倍,为什么经济总量还比不上美国?”其实,决定一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制度和人口素质,而与人口密度或人口数量没有多大关系。西方七国的经济制度和人口素质相差不大,所以人均收入也相差不大。而中国的经济制度和人口素质与美国相差很大,没有可比性。在人均收入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人口数量越多,经济总量越大。我们从上述的事实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论:假如现在日本人口减少一半,而其它条件保持不变,那么日本经济总量也会减少一半,人均GDP仍然不变。
第三招:说梦话。李小平说:“有些国家可以在老龄人口比例高达40-50%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劳动力真实短缺的问题。”他说这种话有什么根据呢?现在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老龄人口比例也没有超过22%,就已经出现劳动力短缺问题了。当然,现在中国的老龄人口比例还没有达到40-50%,所以你并没有100%的事实来反驳他,权当他这句话是梦话而已。
李小平的另一句梦话是:“就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资本对劳动力的潜在替代能力来说,未来100年绝对不会存在劳动力的真实短缺。” 100年以后,现在活着的人基本上都不在人世了,劳动力再短缺,又关“半个诗人”什么事?路易十五早就说过了:“我死后,那管它洪水滔天!”所以,“半个诗人”是很精明的,他说一些“老龄人口比例高达40-50%”以及“未来100年”之类的梦话,让你现在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而“半个诗人”则把这些梦话当成真理,来论述把中国人口减少到3亿的“好处”。就算将来的事实证明“半个诗人”是彻头彻尾错误的,但他都不知到哪里去了,你能奈他何?
第一届诺贝尔人口学奖推荐名单
何亚福
众所周知,诺贝尔奖只有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平奖和经济学奖这几个奖项,没有人口学奖。然而,鉴于中国人口专家对人口学理论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中国计划生育对世界人民作出的重大贡献(正如计生委官员所指出的:“正是由于中国的不懈努力,‘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被推迟了四年”),笔者认为诺贝尔奖应增设人口学奖;笔者并郑重推荐以下人口专家作为第一届诺贝尔人口学奖的候选人:
推荐候选人1: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研究员李小平(网名“半个诗人”)
推荐理由:李小平主张继续实行“一胎化”政策,把中国人口减少到3亿,以达到他臆想中的“最佳的数量模式”。他在一次搜狐访谈中对网民们说:“我从美国回来跟我的家人说不想要孩子,因为我养孩子是死赔到底,养一个孩子一辆豪华车没有了,而且我要一生为孩子操责任。”他说出了一个简单的真理:养孩子是死赔到底,是亏本生意。所以,他宁要车子不要孩子。
推荐候选人2: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
推荐理由:2009年5月,翟教授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抚养比下降约1/3,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4,为社会和国家节约抚养费约17万亿元。”不过,笔者还有几个小小的疑问想请教翟教授:难道实行计划生育少生的孩子都是废物吗?难道孩子长大之后不会创造出比抚养费更大的价值吗?如果少生孩子就是“节约抚养费”,那么一个孩子都不生,岂不是节约更多的抚养费?
推荐候选人3: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
推荐理由:2006年11月,程院长在华南师范大学演讲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高论:“丁克家庭对祖国发展有贡献,应该享受高保”!2009年3月,他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提出“城乡一胎、特殊二胎、严禁三胎、奖励无胎”的建议。不过,笔者还有一个小小的疑问想请教程院长:假设绝大部分夫妇都想“对祖国发展有贡献”而响应程院长的号召当丁克,那么几十年之后,这个国家绝大部分人都是老人了,没有多少人能工作,这应该享受的“高保”又如何兑现呢?
推荐候选人4: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建民
推荐理由:李建民在《生育的外部性与生育权利的部分渡让》一文中认为:“多生育可以比其他人占用更多的公共资源,即所谓‘搭便车’,进而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不过,笔者还有一个小小的疑问想请教李所长:难道现在中国的公共资源是按人头平均分配给每一个人的吗?
推荐候选人5: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郑志国
推荐理由:郑教授认为:“鉴于控制人口规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些严重超生和其他破坏人口控制工作的行为对社会危害很大,而经济和行政处罚的作用有限,建议国家在刑法中增设相应条款,对这类行为追究刑事责任。”他写了《某农民生十个孩子后累死》和《大老板生9孩,怎么办?》等文章来论证“超生追究刑事责任”的必要性。不过,郑教授在文章中并没有说明这些极端的特例究竟占人口的多大比例?另外,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妇女尼科拉•普里德汉姆从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中,她一共生下了20名儿女,是不是说英国更加应该实行“超生追究刑事责任”?
隆重推荐人口专家“半个诗人”李小平的高论!
何亚福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的研究员李小平(网名“半个诗人”)是我国当代最著名的人口学家之一,他主张继续实行“一胎化”政策,把中国人口减少到3亿,以达到他臆想中的“最佳的数量模式”。近年来,他频频有人口学文章和诗歌发表于报刊和网络上,并频频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提出了一系列极为高深莫测的人口理论,下面仅举几例:
其一,宁要车子不要孩子。在一次搜狐访谈中,他对网民们说:“我从美国回来跟我的家人说不想要孩子,因为我养孩子是死赔到底,养一个孩子一辆豪华车没有了,而且我要一生为孩子操责任。”他说出了一个简单的真理:养孩子是死赔到底,是亏本生意。既然一般人都不愿意做亏本生意,因此,如果有社会养老保障,那么即使不实行计划生育,大多数人也不愿意多生孩子,人口减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的人口发展历史证明了这一真理。按照日本和德国现在的生育率发展下去,在一百年之内,如果没有外来移民,人口就会减少一半。然而,李小平的另一段话又与这种观点自相矛盾了:“一个人口从一个数量减到一半,恐怕一百年都不行,如果没有强制力,自发是不可能的。”
其二,珍稀动物的知音。李小平在一篇文章中说:“如果从今日起100年内有一半的城市家庭不要孩子,那无疑是农民的福音,也是中国的福音:农村孩子得以到城里读书,剩余劳动力就可以更大规模地定居城镇,补充劳动力的短缺,而许多穷山恶水可以退耕还林,留在农村的家庭就经营机械化大农场。如果熊猫和老虎出没地区的农民优先迁出来,则熊猫老虎等珍稀动物的稀缺状况就可以大大改变了。”可见,李小平实在是“大慈大悲”,为了能让熊猫和老虎有更多的生存空间,他希望有一半的城市家庭不要孩子。
其三,唐朝诗人孟郊写了一首传诵千古的诗篇《游子吟》来歌颂母爱,最后两句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然而,李小平反其道而行之,写了一首诗《妈妈,我并不感谢你》,在这首诗中,李小平说:“妈妈,我并不感谢你,因为你是为了你自己,才把我送到这个世界里。妈妈,我并不想来到这个世界里,因为这个世界,使我沉重和忧郁。妈妈,我很怜悯你,因为我和你一样,看透了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可见,李小平不但是杰出的人口学家,而且还是伟大的哲学家,因为他“看透了人生,本没有什么意义”。
其四,李小平一举解决了老龄化问题和生死问题。世界上步入老龄化的国家都在鼓励生育以缓解老龄化问题。李小平反其道而行之,写了一篇大作断言道:“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和世界的福音”。那么,李小平有何妙法解决世界各国都头痛的老龄化问题呢?他写了一首题为《笑迎人口老龄化,老来我自有安排》的诗:“车到山前必有路,无路我就跳大江。反正早晚是一死,人生不过梦一场。”原来如此!李小平果然不愧是杰出的人口学家和哲学家,他讲出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只要认识到“人生不过梦一场”,还怕什么老龄化呢?人总是要死的嘛!“无路我就跳大江”,不就可以彻底解决老龄化问题了吗?
不过,半个诗人后来写了两首诗,一首是《善意的劝告:真话应少说》:“既生在中国,真话应少说。须知碗中肉,常赖嘴定夺。”另一首是《理直气壮说假话》:“志新因言割喉管,罗克因语脑开花。苟且偷生真要义,理直气壮说假话。”这两首诗又令我大惑不解了:究竟李小平的人口理论是他的真心话还是“理直气壮的假话”?这要问李小平自己才知道了。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