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陈光诚事件:美国护北京面子
[打印本页]
作者:
红灯记
时间:
2012-5-2 17:14
标题:
陈光诚事件:美国护北京面子
苹果日报2012年05月02日
尽论中国:逃家的悲哀 逃国的无奈
历尽艰辛才逃出家门的陈光诚,可能正面对是否要逃离国门的艰难抉择。美国高官迄今未企硬挺陈光诚,显示幕后的中美外交磋商对让陈光诚一家赴美有一定的默契,问题只在于北京如何挽回面子,华府如何避免中国爆发闯美使领馆求庇潮。无奈的是,陈光诚希望留在中国的心愿,何时能得到尊重?
花6000万构筑特殊牢狱
一个失明人士的家,本应是他最不想离开的避风港,但竟然成了囚禁陈光诚及其家人的牢狱,当局一年要花 6,000万元维稳费去构筑这座特殊的牢狱。这样的情节,岂是作家、编剧所能构思出来的?岂是《月黑高飞》中那座真正的鲨堡监狱所能比拟?
从王立军到陈光诚,两个政治地位、背景完全不同的人物,都将美国的使领馆作为生命安全的保障地,是对中共政制最大的讽刺。但是,如果将美国使领馆作为自由的庇护港,未免太过理想化。尽管华府不会公然放弃人道及人权原则,但受制于中美国际合作的需要,受制于北京纵容求庇潮的担心,就不能不向北京妥协、不能不给北京面子。
美方维护北京面子
陈光诚成功逃离山东后曾表示,他希望留在中国,“要在中国为自己家庭的自由抗争到底,为获得作为一名公民的基本自由和正常生活抗争到底”。他显然不希望像刘宾雁、方励之那样,走上流亡美国、客死他乡之途。但是,无论奥巴马还是希拉莉,在回应陈光诚事件时只强调维护人权的原则,并未公开支持陈光诚,支持他为争取自由而抗争。
可以说,美方迄今的表态仍倾向于维护北京的面子和感受,有利于外交磋商,但或多或少伤害了中国维权人士。由于担心家人的健康和安全,由于美方的游说,陈光诚必然感受到压力,最终可能不得不改变初衷,同意逃国。只是,《月黑高飞》的主角逃往墨西哥之际,仍能令鲨堡监狱的狱警队长、典狱长被拘捕或饮弹自尽,陈光诚如果不得不流亡异乡,是否能换取迫害他的一众官员受到制裁呢?
[
本帖最后由 红灯记 于 2012-5-2 17:55 编辑
]
作者:
斯莱普尼尔
时间:
2012-5-2 17:32
民主党人果然靠不住
作者:
SOOOK
时间:
2012-5-2 17:37
标题:
胡适博士在司徒雷登校长回忆录上的序言
最后,我愿意真诚地说出我由衷同意对我的老朋友司徒博士对中国“白皮书”、和他那伟大的国家应该遵循哪种对华政策的深思意见。由于这是一个引言,是一个旧脑筋、不信上帝的中国人为一位伟大的基督教领袖的回忆录写的引言,我愿意用他所喜爱的圣经新约的一段来做个结束。一九四九年,当我读到国务卿艾奇逊的转发函“白皮书”,我看到了这些字句:“……中国内战不详的结局超出了我国(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在我国能力所及的合理的范围之内,我们所作的以及可能做的一切事情,都无法改变这种结局;它并不是由于美国少作了什么而造成的。”当我读到这些时,我在页边上写到:“马太福音二十七章二十四节。”下面就是那段经文:
比拉多见说也无济于事,反要生乱,就拿水在众人面前洗手,说:“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承担吧。”
由于美国在雅尔答对中国的背叛,由于在关键时刻,美国停止了对中国有效的援助,更重要的是,由于美国的巨大威力并且有勿庸置疑的世界领导地位,美国对于中国的陷落,并不是“这血,罪不在我”。
作者:
SOOOK
时间:
2012-5-2 17:38
标题:
他为自由人权这个伟大传统做了什么?
对比下,他三代的远亲还在为一日的基本生活而苦苦挣扎。这个伟大国家给了他成长的最好环境,今天让他成为自己的最高代表。今天一个伟大先驱,一个值得同情的受害者,向他发出援助的请求。他却连这一事实都不敢承认。天哪,伟大的人民你们都选了谁?!他为自由人权这个伟大传统做了什么?他无疑让你们陷入耻辱的境地。一个崇高的职位并不自然让身处其位的人值得尊敬。奥巴马先生的表现很好说明了这点。袁世凯总统、皇帝都当过呢。
作者:
lowd
时间:
2012-5-2 17:40
奥巴马不靠谱,凡是无关于美国经济复苏的都不管。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2-5-2 17:46
标题:
回复 3# SOOOK 的帖子
是的。正是美国给了苏联以浩如烟海物质援助。才让苏军有了充分的实力打败纳粹德国,深入欧洲的心脏,奴役广大地区的欧洲人民,并有实力侵入中国东北,决定性地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而且,苏联侵入东北一事也是美国怂恿下进行的。要知道,1945年的时候,日苏互不侵犯条约根本没到期。这是一种视条约为废纸的精神。
例如:到战争末期,美国汽车占苏军所有汽车的一半。正是这类物质援助,给了苏军以远远超过德军的机动性,使得战争后期苏军每每以大纵深地突破德军的防御。
[
本帖最后由 nkpoper 于 2012-5-2 17:48 编辑
]
作者:
httpy
时间:
2012-5-2 17:51
美国也靠不住
作者:
SOOOK
时间:
2012-5-2 17:51
读读晚年陈独秀吧。豁然开朗
作者:
duanmu2000
时间:
2012-5-2 17: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OOOK
时间:
2012-5-2 17:56
过去,“美国对于中国的陷落,并不是“这血,罪不在我”;今天,美国对于中国迟迟看不到希望的觉醒和融入,也并不是“这血,罪不在我”。奥巴马先生!
[
本帖最后由 SOOOK 于 2012-5-2 17:58 编辑
]
作者:
273566639
时间:
2012-5-2 19:42
我早说过中国民主如果指望美国那就完了,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希望中国民主的,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对内疯狂掠夺然后拼命往外输血,对外要钱给钱要地给地打了左脸还贴上右脸的国家有谁会不喜欢呢?相反一个民主自由的中国必然是强大的必然是处处要争利益的没有谁有希望这个世界多出一个美国来的。
作者:
shihong
时间:
2012-5-2 20:20
标题:
我觉得还有后续的故事
除了幕后交易,我想以后陈可以在第三国定居,顺便写写回忆录,给更多的受压迫无处伸冤的国人以启迪,这样比在国内被禁声产生的效应要好多了,期待我们用那么多声援换来的一点希望,不要因为美国领导的一点失误,错失转机。不要对现在的那些“秀”才抱有任何希望,生命是最重要的,象他这样生命力强的人绝对是中国的希望,中国的脊梁!
作者:
sagmire
时间:
2012-5-2 23:34
标题:
回复 9# duanmu2000 的帖子
滚,石原的走狗,去日本呆着去,你不配使用汉字!你是真正的支那人,你们全家都是支那人!
作者:
64memo
时间:
2012-5-3 00:05
标题:
回复 14# sagmire 的帖子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zwmiao
时间:
2012-5-3 01:05
标题:
回复 14# sagmire 的帖子
楼上为何这般敏感?这样的反应让人感觉是极端自卑所至,现在都叫拆了国了,那听了这个称呼后会茶饭不思撞墙解气不成?这样对外事激粪天朝们从来就是想要的结果,你可知他们都是米国人家属,口说抗议是激发民族行为,实际是服从米国指示嘀。
作者:
谢勇森
时间:
2012-5-3 10:35
铁骨铮铮的汉子,像刘晓波一样。
作者:
chengshilaji
时间:
2012-5-3 11:28
陈光诚这么快的走出美驻华使馆,颇感意外。这应该和前一阵“美特使”来华磋商有关。其后就是希拉里访华,应该此行达成了某种协议,也应该有相互的妥协。例如今日各门户网站头条 “中美战略对话开幕 希拉里将谈人权问题”和关联新闻“美国务卿希拉里就陈光诚事件发表声明 中方回应”等等,说明政治局常委对“陈光诚事件”做出了无可奈何的妥协------7年以来,陈光诚终于以“非正常的方式”走进了全国民众的视野。由此可以相信,陈光诚在华境遇必为大大改善,之前的集中营式的监视居住一去不复返了。
两个多月前的王立军出走“美使馆”是以“正常的方式”?
,刘为民怎么没有色厉内荏的叫嚣:“美方应以负责任的态度,从这次事件中认真汲取教训,真正反思自己的政策和做法,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再次发生此类事件,以实际行动维护中美关系大局。”他重申,“中国是法治国家,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受宪法和法律保护,同时任何公民都有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画外音:不要拿法律当挡箭牌
)
看来是,当官的可以作“美狗”,p民没有资格;看来当官的“不受宪法和法律保护”,所以没有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只好合乎情理的可以勇闯大使馆,p民们如此则是大逆不道了。
王立军事件猛扇tg的大耳光,至今响亮之声余音缭绕;陈光诚事件接踵而至的耳光扇到另一边,又是脆生生的响亮
(tg为了解决这两件事情做了怎样的妥协呢?至少“人民币”又该升值了吧?美债还要多买点儿:lol ...........)
总的来说,陈光诚还是留在国内的好,跑到了国外,不出几年就从国人的脑海里消失了。既然美大使陪同“礼送医院”,陈的境遇改善也是商谈的内容之一,tg必须承诺和兑现承诺。
以后可以有好戏看了,陈光诚虽是小人物,就似那一根细针可以让tg时不时的感受到“刺痛”!:lol
作者:
kill9999
时间:
2012-5-3 12:39
中国真正的民主再有100年也完成不了!
中国人被统治的太久,习惯了这种模式了,现在偶有反对的声音,也只不过是背后的抱怨罢了!就算把民主交到人民手中,人民也不会用!我们该去恨谁?
作者:
gjmwde123
时间:
2012-5-3 16:18
希望有志之士多探讨救国之良策,但绝不崇洋媚外
作者:
爱慕屁三
时间:
2012-5-3 16:20
美国这么做,让我寒心不已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