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有无人提供几篇重量级的,证据相对充分的倒韩文章? [打印本页]

作者: 基地一哥    时间: 2012-4-13 10:00     标题: 有无人提供几篇重量级的,证据相对充分的倒韩文章?

有感于封杀“韩寒”
连老大都出马了
勾起了我的兴趣
说实话,我对韩寒蛮有好感的
文章幽默犀利
现在却搞得风雨飘摇,好不狼狈
舟子也打假这么久了,很多文章我并没有关注
现在看老大的态度是确信韩寒有鬼

因此,为了看清真相,请大家给我推荐几篇能够确证韩寒造假或者代笔的文章
让不明真相的我眼睛能够更明亮一些
先谢过了!

想辩论的
请移步
https://72.52.124.213/viewthread.php?tid=361079&extra=page%3D1&frombbs=1



[ 本帖最后由 基地一哥 于 2012-4-13 12:47 编辑 ]
作者: 基地一哥    时间: 2012-4-13 10:01

重复了
请管理员删掉一篇
谢谢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2-4-13 10:19

http://tieba.baidu.com/p/1418224970

这个是韩寒亲口承认“不是我写的”。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2-4-13 10:23

我以为:能在刑事法庭上被认可的,韩寒代笔的证据,大约是没有的。
因为但凡韩寒有什么自相矛盾之处,都可以拿“口误”“吹牛”“装B”之类当托词。

问题是:普通人认为韩寒是否代笔,也无须刑事法庭那种严密程度。就像辛普森杀妻案,他确实无罪,但美国人多数还是认为他杀妻的(当年有过民意调查)。
作者: bluefull22    时间: 2012-4-13 10:26     标题: 回复 3# nkpoper 的帖子

那又怎么样?要是找几句话问三少和番茄是不是他们写的,他们这些写了几千万字小白文的作者不是要疯掉?
作者: shockman    时间: 2012-4-13 10:30

引用:
原帖由 nkpoper 于 2012-4-13 10:19 发表
http://tieba.baidu.com/p/1418224970

这个是韩寒亲口承认“不是我写的”。

还记得自己的高中作文么?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2-4-13 10:31     标题: 回复 5# bluefull22 的帖子

第一,我不知道三少和番茄是谁。
第二,不管他们是谁,他们说不是自己写的,那就只能算是承认代笔。说了哪句不是自己写的,就是承认哪句代笔。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2-4-13 10:32

引用:
原帖由 shockman 于 2012-4-13 10:30 发表
还记得自己的高中作文么?
拿你一篇作文来,就是你写的,签名笔迹之类的客观要件无误。你会说:不是我写的?
作者: shockman    时间: 2012-4-13 10:52

引用:
原帖由 nkpoper 于 2012-4-13 10:32 发表

拿你一篇作文来,就是你写的,签名笔迹之类的客观要件无误。你会说:不是我写的?

那个视频是这样的么?主持人给他签名笔迹之类的客观要件了么?



[ 本帖最后由 shockman 于 2012-4-13 10:53 编辑 ]
作者: ClutchBear    时间: 2012-4-13 11:01

楼主可以看这一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fc0caa010109ek.html

忽悠的原理和技巧——以对韩寒《求医》一文的分析为例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2-4-13 11:19

引用:
原帖由 shockman 于 2012-4-13 10:52 发表
那个视频是这样的么?主持人给他签名笔迹之类的客观要件了么?
主持人说的就是韩寒出版的书。这还不够么?
试问:
明明是你的书,别人问你里面某句话怎么回事,你说“我不记得了”,当然也可以接受。说“不是我写的”。这算什么?

作者: shockman    时间: 2012-4-13 11:26

引用:
原帖由 nkpoper 于 2012-4-13 11:19 发表 主持人说的就是韩寒出版的书。这还不够么?试问:明明是你的书,别人问你里面某句话怎么回事,你说“我不记得了”,当然也可以接受。说“不是我写的”。这算什么?

你以为出版社不改?韩寒是什么大腕?
韩寒的杯里窥人发表出来变成了杯中窥人.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2-4-13 11:27     标题: 回复 12# shockman 的帖子

出版社可以改啊!出版社代笔呗。
谁知道韩寒的话有多少被出版社改了?
作者: shockman    时间: 2012-4-13 11:31

引用:
原帖由 nkpoper 于 2012-4-13 11:27 发表
出版社可以改啊!出版社代笔呗。
谁知道韩寒的话有多少被出版社改了?

对,所有的作家都是出版社代笔,好吧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2-4-13 11:32     标题: 回复 14# shockman 的帖子

就算所有作家都是出版社代笔,说韩寒代笔也没错吧。
这就跟无官不贪一样,岂能不许说官贪?
作者: ClutchBear    时间: 2012-4-13 11:45

引用:
原帖由 nkpoper 于 2012-4-13 11:32 发表
就算所有作家都是出版社代笔,说韩寒代笔也没错吧。
这就跟无官不贪一样,岂能不许说官贪?
这个就看怎么理解代笔了。
你或许认为出版社修改过的作品叫代笔。
我认为作家送给出版社的原稿没有其他人帮忙写不能叫代笔,至于出版社改不改是国内出版制度的问题,不是作家自己的问题。
作者: shockman    时间: 2012-4-13 11:49

引用:
原帖由 nkpoper 于 2012-4-13 11:32 发表
就算所有作家都是出版社代笔,说韩寒代笔也没错吧。
这就跟无官不贪一样,岂能不许说官贪?

没错,韩寒有代笔,好了吧.

你要话说全,因为出版社改书稿,所以韩寒是代笔.

当然,你非要话说半句留半句还认为没错,那么你继续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2-4-13 11:56     标题: 回复 16# ClutchBear 的帖子

对,就是这个国家制度有问题。官员的问题又岂能不是国家制度的问题?
作者: ClutchBear    时间: 2012-4-13 11:58

引用:
原帖由 nkpoper 于 2012-4-13 11:56 发表
对,就是这个国家制度有问题。官员的问题又岂能不是国家制度的问题?
官员有问题和韩寒有没有代笔没有关系?
这个帖子里面,我对官员有问题没有任何的兴趣。
我们讨论的是韩寒是否有代笔。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2-4-13 11:58     标题: 回复 17# shockman 的帖子

因为出版社改稿,所以韩寒代笔。这个话是你说的。
真正的事实是:因为韩寒代笔,所以你就要说出版社改稿。反正不是他自己写的,至于是不是出版社改稿,那无从证明。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2-4-13 12:02

引用:
原帖由 ClutchBear 于 2012-4-13 11:58 发表

官员有问题和韩寒有没有代笔没有关系?
这个帖子里面,我对官员有问题没有任何的兴趣。
我们讨论的是韩寒是否有代笔。
不是他写的,那就是代笔。这还不够么?非要在代笔的各种可能性中,硬找出一个韩寒责任最小的,很有意思?
作者: ClutchBear    时间: 2012-4-13 12:05

引用:
原帖由 nkpoper 于 2012-4-13 12:02 发表

不是他写的,那就是代笔。这还不够么?非要在代笔的各种可能性中,硬找出一个韩寒责任最小的,很有意思?
前面说过了,我不认为出版社的修改是代笔。
这种你所谓的代笔,韩寒也没有责任。
作者: shockman    时间: 2012-4-13 12:08

引用:
原帖由 nkpoper 于 2012-4-13 12:02 发表

不是他写的,那就是代笔。这还不够么?非要在代笔的各种可能性中,硬找出一个韩寒责任最小的,很有意思?

大家都这样,你只揪着韩寒,很有意思?



[ 本帖最后由 shockman 于 2012-4-13 12:09 编辑 ]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2-4-13 12:09     标题: 回复 22# ClutchBear 的帖子

出版社修改,而且还是很重要的一句话,按那个链接的说法,扉页封底都出现,有图为证,其中一个图上还有韩寒的签名。这他妈的算谁写的书?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2-4-13 12:10

引用:
原帖由 shockman 于 2012-4-13 12:08 发表
大家都这样,你只揪着韩寒,很有意思?
第一,韩寒有名。
第二,韩寒写《韩三篇》骂民众的时候,他就该掂量一下自己是不是没短。
作者: ClutchBear    时间: 2012-4-13 12:14

引用:
原帖由 nkpoper 于 2012-4-13 12:09 发表
出版社修改,而且还是很重要的一句话,按那个链接的说法,扉页封底都出现,有图为证,其中一个图上还有韩寒的签名。这他妈的算谁写的书?
这个重要不重要是怎么确定的?
是韩寒定义的,还是出版社定义的?还是你我定义的?

你可以认为这句话重要,我认为这句话完全是败笔呢。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2-4-13 12:15

《韩三篇》的逻辑就是:因为民众素质不高,所以中国不能急于民主。而实际上,民众素质不高,恰恰是没有民主制度的结果。
没有民主制度,民众的素质就高不了。韩寒自己也一样。不能说论及民众,就抛开制度论民众;论及韩寒,就抛开韩寒论制度。你韩寒就没短?
作者: shockman    时间: 2012-4-13 12:16

引用:
原帖由 nkpoper 于 2012-4-13 12:09 发表
出版社修改,而且还是很重要的一句话,按那个链接的说法,扉页封底都出现,有图为证,其中一个图上还有韩寒的签名。这他妈的算谁写的书?

那你以后说别人不好的时候,能把事说全不?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2-4-13 12:17

引用:
原帖由 ClutchBear 于 2012-4-13 12:14 发表

这个重要不重要是怎么确定的?
是韩寒定义的,还是出版社定义的?还是你我定义的?

你可以认为这句话重要,我认为这句话完全是败笔呢。
写扉页上,还不重要?败笔也是重要的败笔。写扉页和封底上,下面就是韩寒的签名,结果根本不是他写的,他就没看一眼?看了也认可出版?
作者: 基地一哥    时间: 2012-4-13 12:19

引用:
原帖由 ClutchBear 于 2012-4-13 11:01 发表
楼主可以看这一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fc0caa010109ek.html

忽悠的原理和技巧——以对韩寒《求医》一文的分析为例
文章好长
粗略看了一下
但这不是倒韩的,貌似还是挺韩的

不管怎样,如果认真关注这件事,对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还是很有帮助的
这种事是不是应该属于开启民智的范畴?
原来方韩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2-4-13 12:19

引用:
原帖由 shockman 于 2012-4-13 12:16 发表
那你以后说别人不好的时候,能把事说全不?
有证据的是:韩寒没写。你猜测的是:出版社修改。
我凭什么一定把你猜的给写出来。
作者: ClutchBear    时间: 2012-4-13 12:19

引用:
原帖由 nkpoper 于 2012-4-13 12:17 发表

写扉页上,还不重要?败笔也是重要的败笔。写扉页和封底上,下面就是韩寒的签名,结果根本不是他写的,他就没看一眼?看了也认可出版?
算了,不跟这种认为出版社修改就算代笔的人辩论了。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2-4-13 12:19     标题: 回复 30# 基地一哥 的帖子

那个就是挺韩的。你上他当了。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2-4-13 12:20

引用:
原帖由 ClutchBear 于 2012-4-13 12:19 发表


算了,不跟这种认为出版社修改就算代笔的人辩论了。
出版社修改,也只是猜测而已。
作者: ClutchBear    时间: 2012-4-13 12:22

引用:
原帖由 nkpoper 于 2012-4-13 12:20 发表

出版社修改,也只是猜测而已。
如果你认为不是出版社修改的话,可以讨论。
请问如何确定是韩寒不知道的呢?
也有可能是韩寒知道但是不愿意在公共场合说出来啊。
作者: 基地一哥    时间: 2012-4-13 12:28


我一直忙着看那篇文章,你们也可以去看看有多长
结果一回头怎么变成战场了
你们要辩论的话另开一贴好不好
我都说的很清楚了
请大家帮忙提供一些特别有力的质疑文章


你们要辩论自开一贴去玩
多谢!


[ 本帖最后由 基地一哥 于 2012-4-13 12:29 编辑 ]
作者: liang0124    时间: 2012-4-13 12:33

各人有各人的判断。个人认为在无证据只是推理的情况下,纠结于这个问题没多大必要,如果不认同他说的某件事某个观点,为何不直接辩论而转向攻击个人?这很可怕,LS直接反驳他就是,谁没有个短的?
作者: shockman    时间: 2012-4-13 12:34

引用:
原帖由 ClutchBear 于 2012-4-13 12:22 发表

如果你认为不是出版社修改的话,可以讨论。
请问如何确定是韩寒不知道的呢?
也有可能是韩寒知道但是不愿意在公共场合说出来啊。

韩寒肯定知道,在出版界混了这么多年,会不知道?但他没有能力改变,因为他不是大腕,而且这个事在出版界根本就不是个事,在出版界,如果有人拿这个说事,只能被认为是SB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2-4-13 12:39

首先,是不是出版社修改,根本没证据。有证据的是:这么重要的一句话,放在扉页封底上,有韩寒签名在下面的话,不是韩寒写的。
其次,如果是出版社写的,这就是胡来。韩寒应该抵制,他抵制不了,那也有责任。既然《韩三篇》吹毛求疵谩骂民众,那韩寒作为一个公众人物被人吹毛求疵,就更正常了。
还是那段话:
《韩三篇》的逻辑就是:因为民众素质不高,所以中国不能急于民主。而实际上,民众素质不高,恰恰是没有民主制度的结果。
没有民主制度,民众的素质就高不了。韩寒自己也一样。不能说论及民众,就抛开制度论民众;论及韩寒,就抛开韩寒论制度。你韩寒就没短?

[ 本帖最后由 nkpoper 于 2012-4-13 12:41 编辑 ]
作者: 基地一哥    时间: 2012-4-13 12:43

我勒个擦
大家能不能给发帖人一点尊重
别在这里说这些了
我就是不能删帖,要不就把你们全删了

作者: shockman    时间: 2012-4-13 12:59

引用:
原帖由 nkpoper 于 2012-4-13 12:39 发表
首先,是不是出版社修改,根本没证据。有证据的是:这么重要的一句话,放在扉页封底上,有韩寒签名在下面的话,不是韩寒写的。
其次,如果是出版社写的,这就是胡来。韩寒应该抵制,他抵制不了,那也有责任。既然《 ...

真没在社会上混过?真把自己当颗葱了?拜托,那不是什么译文论文,出版社不懂不敢改.和出版社叫板?你装B不代表韩寒要去装B。怎么着,借着别人的渠道挣钱还要和别人耍大牌儿?

扉页和封底就更好理解了,出版社花了大头,这书就是出版社的,出版社让书有个卖相怎么了?



[ 本帖最后由 shockman 于 2012-4-13 13:23 编辑 ]
作者: victoruss80    时间: 2012-4-13 15:30

让出过书的给nk解释一下,作者只管写,责编有时会要求某几处重写或修改。然后会有定稿发回,编辑标出改动的地方。大多数是错别字或病句。让后要作者自己写个自我介绍。等着吧。再后,就是发个封面和封底,jpg格式,这个和作者无关,除非你在和出版社签合同是具体要求,否则作者只负责瓤,不负责皮。皮上的东西,是封面设计们干的,属市场行为,作者无权发表意见。

当然咱的书和韩寒没得比,也不是小说类,销量小。但道理应该是一样的。随便拿出一句话来还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写的。有时美编还会搞些读者评价或专家推荐之类的话语。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2-4-13 16:01     标题: 回复 42# victoruss80 的帖子

那些话,书里有,封皮上也有。不是出版社编出来写封皮上的。
韩寒可以说,出版社要冒充他,他没办法。这当然可以理解。但是,那又怎么样?反正是你没写,别人冒你的名字写的,你还同意了。
还是那句话:不能说论及民众,就抛开制度论民众;论及韩寒,就抛开韩寒论制度。
你写《韩三篇》贬低民众的时候,就没想到自己有短?

更何况,到底是怎么回事,都是猜测。唯一有证据的是:那些话不是韩寒写的。

[ 本帖最后由 nkpoper 于 2012-4-13 16:02 编辑 ]
作者: shockman    时间: 2012-4-13 16:33

引用:
原帖由 dlgz66 于 2012-4-13 16:17 发表
韩寒自己赌咒发誓说,“我的每一个字都是我亲手写下的,我无法证明,又特别不想回应那些人,所以我觉得非常困扰。”“任何人可以证明自己为我代笔写文章,或者曾经为我代笔,哪怕只代笔过一行字,…………均奖励人民 ...

想细抠是不是?

"我的每一个字都是我亲手写下的"虽然书是署了韩寒的名,但也署了出版社的名,出版社加的是出版社的,不是韩寒的.

没有人能证明自己给韩寒代笔了,韩寒怎么兑现?



[ 本帖最后由 shockman 于 2012-4-13 16:36 编辑 ]
作者: victoruss80    时间: 2012-4-13 16:35     标题: 回复 44# dlgz66 的帖子

你要钱要错地方啦。找韩寒去要。
作者: shockman    时间: 2012-4-13 16:52

引用:
原帖由 nkpoper 于 2012-4-13 16:01 发表
那些话,书里有,封皮上也有。不是出版社编出来写封皮上的。
韩寒可以说,出版社要冒充他,他没办法。这当然可以理解。但是,那又怎么样?反正是你没写,别人冒你的名字写的,你还同意了。
还是那句话:不能说论及 ...

那你应该质疑作家这个群体,为什么只揪着一个?


作者: victoruss80    时间: 2012-4-13 16:57     标题: 回复 43# nkpoper 的帖子

韩寒写的书一本也没看过,代笔与否不关心。他的博客都用不着去,茶馆每篇必转。以后是转不过来啦。他有多大的影响力不知道,反正没影响我,一,我不买斯巴鲁,二,我不买凡客,三,新浪博客、邮箱啥的都不用。也不明白你们干嘛非得说他是神马民意领袖。上个time杂志封面还是亚洲版的吧,票选影响力第二还当得真?姚明还年年全明星呢。中国人多,一搞这种虚拟投票想当选什么都行。要让网投人代表,李承鹏估计今年就能到会啦。

只是你们所谓的证据,和证明方法,以及逻辑推理我都不能认同,所以挺韩寒不如说是反对你们的这种方式方法。至于韩三篇啥的没觉得怎么着啊,一种意见罢了,说出来,立马变走狗?在三篇之前有谁敢在公共媒体上讨论这类话题?连狗的蛋和胆都没有。都是看脸色的鼠辈。

当然,在茶馆咱是客人,客随主便。主人说是便,就是便。
作者: lbk5257    时间: 2012-4-13 17:00

早期真韩粉的心路历程
尊重民意,尊重民智,从尊重质疑开始——推心置腹致韩寒

作者:爱伦坡的安娜贝

【写在前面】

这是一封长信,也是我的心路历程。
我想写给跟我一样的质疑派,也想写给挺韩但不盲目挺韩的人
我想写给保持审慎中立的骑墙派,也想写给那些认为“质疑是一场构陷”的公知们。
而我最想写给的,是韩寒。

韩寒:

你好。最近有不少人给你写信,有支持的信,亦有质疑的信。本来不想再趟这个浑水,但想来想去,除了以信的方式,似乎别无他法。

在大部分人眼里,我是一个比较铁的质疑派,但我并不“倒韩”,我的终极目的,就是想知道“你到底有没有写作这些作品的能力”,至于你倒不倒,我不关心。

看了你的《写给每一个自己》,突然觉得有很多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写下这封信。可能你永远不会回应,这不要紧,但如果你有机会看到这封信,我希望你能读完。我只想推心置腹地跟你谈谈。

【一】 2012年1月16日之前——我是绝对的“挺韩派”

我与你年龄相仿,同为上海人,年少时虽然只看过小半本《三重门》,但一直觉得你很有个性,文章也写得成熟老辣,算是上海年轻一代的骄傲。

后来你笑骂江湖,向文坛、作协开战,我断断续续地观战,觉得你说的很多话,话糙理不糙。

再后来,你开始以公知形象出现在博客,2008年~2011年,我经常会看你的博客,大多数博文都仔细读过,还曾向周边朋友推荐过。我觉得这是你出道以来最成熟也最成功的形象。我觉得你长大了。

我身边的几个最亲密的人,比如我当时的男友,如今的先生,我先生的弟弟,他们都可以算作你的粉丝,会买你书的那种。他们经常会在吃饭、闲聊时说起:“韩寒今天又发新博文了。”

唯有我的父亲一直不喜欢你,觉得你太过张扬,不符合他那个年龄的“审美”。我们还曾一起给他老人家洗脑,说你现在越来越成熟了,你的文章也不再是简单的骂战,你开始关注民生,关注社会。

以上这些人,他们都有微博,也都可以作证我所言非虚。

如今,以上4个人中,我开始质疑你,我的先生亦然,我父亲还是不喜欢你,还得意的对我们说你看我当年说的没错吧,我先生的弟弟,他在美国读书,就你的事未发一言,只是默默关注着这场论战,我不知道他现在是怎样的态度。

尽管你仍可以自我催眠,认为质疑你的人都是想要“搞臭”你,是“讨厌”你,你也尽可以在文章中说,你将“绝不向厌恶我的人解释这是个什么东西”,你甚至可以对全世界说,一切质疑,其实只是你“年少轻狂、不设城府”的代价,但我必须告诉你,你错了!

你错了!无论你承认或者不承认,无论你在意还是不在意。这场论战确实改变了很多人。这些人,他们曾经支持你,他们绝不是讨厌你,更从未想过要搞臭你。

【二】 2012年1月25日之前——我依然站在你这一边

2012年4月7日的今天,我开始回顾与反思自己这三个月的心路历程。

我翻看着2个多月前的微博,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心路变化。

1月18日,我发了下面这条帖,这是我的第一篇关于“质疑韩寒”的微博——

【 我欣赏韩寒。但很奇怪的,我对这个质疑韩寒的家伙@麦田,也不讨厌。他的文字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在于,他的极度较真。比起肤浅的“诋毁”,这样的“质疑”在中国文坛其实并不多见。 1月18日13:50 来自新浪微博 】

这是我第一次就此事发表看法,2天前的1月16日,我读了麦田的《人造韩寒》,读完后一笑了之。一方面,我不相信你是人造的,另一方面,我又觉得麦田这个人不简单,他的质疑有其价值,因为这不是简单的骂战,他是做了功课的。接下来,便是你1月16日的“悬赏贴”以及麦田的“再回应”。我上面这条微博,就是在麦田“再回应”之后写下的。

1月19日,我发了第二条关于“质疑韩寒”的微博——

【#麦田向韩寒道歉# 在这场论战里,麦田立场偏激但适时收场,范冰冰拔刀相助但疑似炒作,路金波板砖横飞但失之偏颇,方舟子趁虚而入但火上浇油,韩寒应对得体但微失风度。没有赢家,也都是赢家。1月19日13:53 来自微话题 】

当时适逢麦田道歉,方舟子加入,可以看出来,除了对你的两篇回应稍有微词外,我完全站在你这一边。而对于方先生,我用了“火上浇油”和“趁虚而入”两个贬义词。

接下来就是春节,我一边看着春晚,一边刷着微博,还不忘跟家人逗趣:“你看方舟子连春节都不过,大年三十还在质疑韩寒呢。”

那时候,你在我心目中没有任何改变,而方舟子,显得偏执而可笑。在春节走亲访友的日子里,你的博客没什么动静,而方舟子还在一条条发着“质疑”,我有一茬没一茬的看着,只看了看短微博,长篇大论的都没有点开看过。

说个插曲。在我成为一个质疑派后,你的粉丝总在我的微博里用最难听的污言秽语辱骂方舟子,仿佛质疑你的人,都是受了他的蛊惑和影响。我要说方舟子先生的不少文章确实在日后对我产生影响,我慢慢开始觉得他的很多说法不无道理,他的执拗,在如今这个浮躁社会实属难得,但这是后话。

韩寒,你知道我对你第一次产生怀疑,是什么时候吗?我的“不疑”,是从何时开始动摇的吗?我最初的“转变”其实无关麦田,也无关方舟子,真正导致我开始怀疑的人,正是你自己!

因为这个转变太突然,太深刻,太莫名,以至于我至今回忆起来,还“清晰的可怕”!

【三】 2012年1月25日——你的博文,我质疑的逻辑起点

1月25日,你发表了博文《<光明和磊落>——我的手稿集》。一得知这个消息,我立刻就去你的博客看了。而在此之前,方舟子质疑你早期作品的长微博《“天才”韩寒系列》已经发了3篇,但就像前面所说的,因为太长,也因为对你的信任,我一篇也没读过。

你在《<光明和磊落>——我的手稿集》中写下了这么一段:“这次麦田给他们指明了一条可以攻击任意作家的道路,原来只要看一个作家不顺眼,就可以说,这个作家的书不是他自己写的,并列举出大量的‘证据’……那么这个作家就完蛋了。……这招太好用了,因为这招作家是无法自证的……”

我得说,你这篇文章我读了几遍,其他内容都没什么问题,但每每读到这一段,我就觉得特别别扭,特别不对劲,总也绕不过去。我想说服自己,可怎么都说服不了。我是一个对文字逻辑性有着偏执喜好的人,也写作,做过编辑和记者。你的所有辩白、所有解释、所有愤怒,我都可以理解,可我就是不能理解,到现在都不能理解,为什么作家无法自证,为什么只要发几个帖子说一个作家有代笔,这个作家就完蛋了。你说“这招太好用了”,可我怎么就觉得,这招对大部分作家根本不管用呢?

韩寒,我对你的怀疑,就从这段话开始。

【四】你的新概念,我质疑的程序起点

依然是清晰记得,看了你的这篇博文之后,我这才回过头来,把方舟子微博上的三篇“天才韩寒”系列长文,仔细看了一遍。看完之后,我又搜索了你《三重门》之前的很多文章仔细研读,包括你中学时代的《求医》、《书店》及《零下一度》里的很多文字。这不看不要紧,一看,我心中的疑窦开始呈几何数倍上升了。

坦白说,14岁~16岁的你能写出如此老辣、掉书袋的中年人文风,真得是吓到我了。这并非是说你的文笔有多么好,而是说你的心态得有多么灰色!我在想,这到底需要怎样的心态啊?在我眼里,这和一个小孩“装”大人的心态完全不同,这根本就是一个灰暗的大人心态!

也许看到这里,你的眉头要皱起来了。所以我要立刻声明一下,以上想法并非我先入为主,和我持同样观点的早就大有人在,比如《萌芽》的编辑们。他们当年看到你的新概念投稿作品《书店》、《求医》时,和我持的是一模一样的想法。赵长天、胡伟莳等人都觉得这两篇文章应有中年人代笔,甚至你没有参加复赛的举动,也让他们觉得你是不敢来了。

而后,你补赛的那篇著名的《杯中窥人》让你洗脱了怀疑,成为一个真正的少年天才。

如今的我,再次面对十三年前的那场大赛,当十三年的迷雾被逐渐揭开,我发现,事情并非那么简单、神奇、一蹴而就。新概念大赛,就像一坛深不见底的井水,越挖越觉得可怕。

韩寒,你不要责怪我们对这场比赛的质疑,因为它实在是漏洞太多,让人无法不疑!连大赛主办人,你的“伯乐”赵长天先生,都承认了当年规则的各种不健全、不完备,在微博中写下“如果我是一个局外人,现在来看这个不够严密的过程,也很可能产生怀疑”的话。

我给你列举一些关于“新概念”的程序疑点吧:

1、你的两篇初赛文章《书店》、《求医》是投稿的,这就存在着代笔的可能。你依靠这两篇文章获得了复赛资格。

2、然而,可以证明你写作能力的复赛,你没有参加,理由是邮路不通,没有接到复赛通知。可后来的报道显示,明明很多复赛选手既接到邮件通知,也接到了电话通知。

3、据当年报道,有三名入围选手因为缺席复赛而被取消资格,而你也缺席,却拥有了唯一一个补赛资格,甚至可以在3月28日颁奖典礼的当天赶到现场进行补赛。

4、你的补赛只有一个人出题,一个人监考,而你的父亲当时也在现场。

5、宋静茹也是第一届新概念比赛一等奖,她的回忆文章告诉我们,一共有140人参加复赛,作文时间为3小时,宋静茹提前45分钟第一个交卷,乃140人之冠,耗时2小时15分。而你,仅用了不到1小时,就完成审题、架构、成文全过程,轻松交卷。你简直是天才中的天才,天才到超出我等凡人想象!

6、3月28日,你明明中午就补赛完毕,可却没有出现在下午的颁奖典礼上,也没有出现在一等奖合影照片中。

7、1999年5月《萌芽》获奖名单中,你被“神奇”的排在了C组,而非后来所说的B组。C组是30岁以下成人组,这一组连你一共只有2名获奖者,而这一组,无需复赛即可获奖。这是个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出现的失误,居然出现在《萌芽》上,而且之后也没有勘误。

你看,如果你是个局外人,看到上面这些疑点,你还会如此坚持认为这个叫韩寒的少年一点问题都没有?这所有的“不合理”,都是“巧合”,都是为了衬托这个少年韩寒的“天才”?

至少我不会了。在如此多的疑点之下,我对你究竟有无代笔这个话题,越来越感兴趣,而我这个人呢,一旦感兴趣的事情,就一定要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五】你的官司,我质疑的再度加深

我简单说一说你的官司给我带来的疑惑。

2012年1月29日,你在博文中第一次对外宣布,等春节7天长假一过,你便要以侵犯名誉权起诉方舟子。对于你的官司,我最初的想法是“何必呢”。我一直认为,笔墨官司笔墨断,既然有人质疑你的文章不是你写,那就直面质疑,跟他们谈文章,谈创作不就结了?何必告上法庭呢?就算法院验证了你的手稿确为你的笔迹又如何?正如方舟子所说,就算是有代笔,投稿时也会誊抄一份的。

后来我转念一想,也许你有自己的考虑,通过起诉,通过人证、物证,也许你觉得这样能够最快捷的证明清白,这也是人之常情。

你把诉状递交到了上海市金山区法院,但很多天过去了,似乎没有任何关于官司的消息,直到有一天,网友们发现普陀区法院的网站公告上出现一条奇怪信息——除了方舟子,你还将一位家住普陀区的普通网友刘明泽,作为共同被告一起起诉。有人分析你的这一举动,可能是为了更便捷地在普陀区立案,可为了官司,去为难一个只是转了几条质疑帖的普通网友,有这个必要吗?

又过了几天,应该是在2月10日,你的律师陶鑫良发布微博,你再次从普陀法院撤诉,又将整理好的诉状撤换至金山法院。

总之,你的官司至今扑朔迷离、让人不辨所以,据说,你最后还是撤诉了。

韩寒,当我觉得打官司“实在没必要”时,你义正词严地说服了我;当我觉得那就让法院介入呗,把所有证据都铺设在阳光下,也许能查清不少问题时,你又不干了。

你请了上海滩那么多名律师,你还邀请数家律所组成了强大的律师团队,你一会儿普陀,一会儿金山,还用了“共同被告”这个挺“绝”的招儿……难道这一切,真的像传闻说的,只是为了“虚张声势”?只是为了让方舟子等质疑派停止再写分析你作品的文章?

韩寒,请别怪我想太多,我并不是一个“阴谋主义者”,可我真的禁不住会这么想。

【六】 你的各类采访——我从墙上下来的根本原因

说了那么多,可在那个时候,我还是打心底里不想成为铁杆质疑派的,因为那对我来说,是一次太大的信任坍塌。于是我依然骑在墙上,看着各种材料和证据。

抱着对你半信半疑的态度,我开始仔细阅读你的早期作品,甚至,我找到了你几乎所有的采访视频,有空就看上几段,到2月底,我基本上看完了你接受采访的所有视频。我不是那种看到几个疑点立刻高喊“打倒”的人,甚至,每当看到你的疑点,我会先在心中试图说服自己相信你,这种“怀疑”与“说服”交织的心理斗争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直到“怀疑”的内容已经多到我无法再“说服”自己。

韩寒,你在《写给每一个自己》中说自己“面对生人腼腆拘谨”,我要说你真的是过谦了。在看过你的所有视频后,我觉得除了你永远避谈文学,避谈自己的作品之外,完全可以算是一个开朗,健谈甚至有些话唠的小伙子。
我看的第一个关于你的采访,也是你接受过的最长时间的采访,是凤凰卫视的《非常道》。该采访时长2个多小时,其中超过一多半的时间,你眉飞色舞地说着赛车及驾驶的乐趣,甚至当何东问你赛车和写作分别给你带来什么美妙感受时,你回答了很多关于赛车的,说到最后竟忘记回答写作。何东提醒你后,你才表示,你其实抗拒写作,但不写作,今年的收入就不会有。

为了采访你,何东特意做了功课,看了你的《长安乱》和《一座城池》,为此,他在采访过程中经常有意识的问你这两部作品,以示对你的尊重。可你却每每回避。

以下是你接受何东采访时,仅有的四次提及自己作品,我希望你以及所有看这篇文章的朋友,仔细读一读这四段内容——

1、何东:有人说《一座城池》里描写的,看来看去就着了三场火,是不是韩寒你不这样就表达不了这种状况。
韩寒:我觉得写着火挺好玩的,写三次着火?我真的觉得这真的是一件挺荒诞的事,我印象当中只着了两次,那可能是我自己忘了。

2、何东:《零下一度》做了一个合集,第一篇就是《第三个人》,里面讲你当时对独立做一个人的想法,其中还举个例子,四个人在那儿讲话的状态……
韩寒:其实我已经完全忘了这篇文章写的什么意思了,我也没有记忆我要渴望表达过一些什么东西,完全不记得这篇文章。

3、何东:还有一个人说,我想问问韩寒的《一座城池》,他到底想表达什么?
韩寒:我觉得你去问你们的语文老师比较靠谱一点,因为他们的语文老师肯定能回答这个问题。

4、何东:有传说《长安乱》会写续集,这个事有没有打算?
韩寒:我以前是这么想,但现在我都忘了《长安乱》写的是什么了。我其实安排的是可以续集,我做过字数统计,写一半,我觉得字数到了10万字左右,我就结了,就出书了。

是的,这就是你唯一的四段谈自己作品的内容,而这些内容,竟然都和两个字有关,这两个字就是——忘了。

你曾经解释说,在2000年CCTV“对话韩寒”节目中,当主持人问你为什么起了《三重门》这个书名时,你回答“我忘了”,这是因为当时采访的气氛不好。可是看完了《非常道》之后我开始纳闷,这么好的气氛,这么洒脱的你,为什么还是不谈文学不谈作品呢?

我生怕错怪你,于是我又看了《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可凡倾听》、《对话陈丹青》,甚至你在网易、搜狐等的售书宣传访问……

好吧,就算这次是气氛不好,可在何东、杨澜、陈丹青、王朔、鲁豫等访谈中,在那么多温磬的气氛中,你为什么依旧回避了绝大多数关于自己作品的问题?

2001年,你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当被问到:“为什么把第二部作品命名为《零下一度》时?”你回答:“我也在想这个问题,我当初到底是怎么想的,谁知道呢?我也不知道。”

2005年,你做客网易谈论新书《就这么漂来漂去》,新书刚刚发布,你就显示出对这部作品的极度不熟悉。比如对印在封底的那段宣传语,你说“不知道出版社哪摘的,不是我的风格,不是我写的”,你却没想到,这段话其实就摘自《就这么漂来漂去》正文第五页。

再比如这段对话——
记者:书名为什么叫《就这么漂来漂去》
韩寒:“我朋友给我想的,我觉得好就用了,不是我自己想的。”
记者:什么朋友?
韩寒:一个比较好的朋友。
记者:那他建议你用这个名字的时候有没有说用哪个“飘”,“飘零”的“飘”,还是三点水的“漂”?
韩寒:没有,我自己就电脑上面随便打的,我…我都不在意用哪个“漂”。
记者:哦,我还以为三点水是“漂移”的“漂”。
韩寒:没有,可能是电脑自己默认的吧。

2008年,你做客“鲁豫有约”,鲁豫多次试图问你关于作品的问题,可你总能转到其他话题上。当一再被问及《三重门》时,你索性话锋一转,不谈内容,不谈创作心得,开始侃这本书加印了多少,赚了多少钱,你又拿着钱买了什么车等等。

太多内容不再赘述,在我能看到的你所有的采访中,只要谈到自己的作品,你就是上面的状态。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作家,他可以对自己的作品不熟悉至此,可以对自己小说的文眼——标题,那么大意,那么健忘,甚至随便从电脑里选字……

一次,你可以说气氛不好。
两次,你可以说是不好意思回答。
三次,你可以说是在装酷。

可所有的回答都是如此,你告诉我是为什么?

你在《写给每一个自己》中说,有人把你以前的电视采访都挖了出来,挑了回答差的问题和木讷的地方拼接在一起,以验证你是一个草包。可作为一个看过你几乎所有视频采访全程录像的人,我必须要说,这不是事实!

质疑派发布的那些“视频集锦”,并没有刻意挑选你“回答差”的内容,而只是挑选了你谈作品、谈文学的内容而已,而说到这些,你总是“木讷”的,“回答差”的。如果他们挑选你谈女人、谈赛车、谈长跑的内容,那你确实是机灵而又健谈的。

为了证明这世上还有跟你一样不谈文学,不谈作品的作家,我甚至找了不少以“木讷、寡言”著称的作家的采访视频,比如贾平凹,比如金庸,比如麦家,比如王小波,而即便是最不善言辞的作家,他们的语言都是精准的,最重要的是,他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抑制不住要谈自己创作的冲动,他们提到自己作品时双目绽放的光彩,让人难忘。

所以韩寒,看着你的这些采访,我一次次的迷惑,又一次次的试图说服自己,最后,是一次次的失败。

【七】最后的呼吁——请你勇敢的走出来!

在镜头后,你下笔有如神助;可在镜头前,你对自己的作品是如此陌生。

在镜头后,你引经据典,古文根底雄厚,中外小说俱佳;可在镜头前,你几乎从不谈文学,不谈自己的作品。被主持人逼得不得不说的时候,基本就是以“还可以”,“还行吧”示人。

韩寒,你是一个有着无上话语权的人。很多人并不关注这场论战,但他们选择相信你。因为他们不会有我这般“无聊的耐心”,他们只是觉得,你为自己的辩白是那么感人,那么发自肺腑,你甚至把自己比作一只狗,卑微到了泥土里,只是为了衬托质疑者的不堪!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你是无辜的,但在更多人眼里,你早已不是从前的你,你隐瞒、回避了太多对自己不利的内容。你的行为,不够坦白!

韩寒,你总在试图摆脱各种质疑,可质疑却越积越多,以至于很多原本喜欢你的读者,他们也逐渐开始心生疑惑,你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你永远在被动防守,你永远无法用自身行动来回应质疑。人们质疑的是“你有代笔”,质疑的是你“没有写作那些作品的能力”,而你永远躲在电脑后回应,你拿出几乎没有修改的手稿回应,你找出当年的同学作证,甚至,你写下很多“让人心生怜悯”的博文,可这些又能说明什么呢?

我必须告诉你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质疑你的人,除极少数外,大多是有学识、有素养的人,很多更是各个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与你素昧平生,无冤无仇,有的甚至曾是你的忠实读者。他们质疑你,纯粹是因为你身上有太多疑点“值得”怀疑罢了。他们之中,有来自美国的曹长青先生、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导戴建业教授,清华大学的肖鹰教授,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赵鼎新教授,哈佛大学的任意先生,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石毓智,香港大学法律系教授郑戈……

我还清楚的记得,戴建业教授第一次质疑你时发的微博,他说他以前很爱看你的博客,还经常向学生推荐你的文章,可同样是戴教授,他痛心疾首地退出新浪微博,并向世人呼吁:“韩寒,你自己一个大活人都不能证明自己的‘现在’,你那一堆死手稿还能证明你自己的‘过去’吗?”

最后,我想跟你说的是,如果最后能够证明,你确实不是“人造”,你赖以成名的那些文章,确实全部出自你手,上述所有的疑点,确实都是巧合,我愿意向你公开道歉,并从此退出新浪微博。虽然我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我认为这是我的态度,我也愿意把话说得那么绝。

我曾在微博上多次呼吁,希望你能站出来,谈文学,谈自己的作品,谈创作心得。这并不是对你的侮辱,而是你最简单、最便捷、最彻底证明自己的唯一方式!如果你坚持拒绝与读者交流创作经验,如果你始终躲避与质疑者正面对峙,如果你就是不愿意出来谈文学、谈作品,你必定会引起越来越多读者的质疑!

你曾无数次的质疑名人、质疑作家、质疑社会,我希望你也能坦然面对,公众对你的质疑。

你塑造的最成功的形象,便是那个进言社会、尊重民智,具有批判精神的“公知韩寒”。可你应明白,尊重民意,尊重民智,应首先从尊重质疑开始。

用能力证明自己的时候到了!别再说什么作家无法自证,那是荒谬的!
作者: victoruss80    时间: 2012-4-13 17:10

现在双方阵营已定,干脆一揽子解决:
韩寒和范爷出2千万还是4千万的,应该再号召加镑,挺韩一方出到5千万,倒韩的一方也出到5千万,有人出来领钱,能证明代笔的,拿走保韩方的5千万。这种证明必须符合刑事案件的标准。设一个期限,到期无人出头,倒韩方交出5千万给崔永元做慈善。要是信不过小崔,找个双方信得过的第三方就行啦。怎么样?nk接招。
作者: shockman    时间: 2012-4-13 17:21

引用:
原帖由 victoruss80 于 2012-4-13 17:10 发表
现在双方阵营已定,干脆一揽子解决:
韩寒和范爷出2千万还是4千万的,应该再号召加镑,挺韩一方出到5千万,倒韩的一方也出到5千万,有人出来领钱,能证明代笔的,拿走保韩方的5千万。这种证明必须符合刑事案件的标 ...

刑事案件标准比较难,因为就不是刑事案件,但是闹到法庭还是没问题,主流媒体关注最好,律师是要请的,我倒是可以找挺韩的律师,不求代理费,只求露脸.


作者: zhaobob712    时间: 2012-4-13 18:05

韩三篇最近没人提了,另外,韩寒这两天很高产,估计把方舟子忙坏了找破绽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2-4-14 02:27

引用:
原帖由 shockman 于 2012-4-13 16:52 发表
那你应该质疑作家这个群体,为什么只揪着一个?
揪也得一个一个揪。
谁叫韩寒有名呢?谁叫韩寒谩骂民众呢?
不能论及民众,就抛开制度论民众;论及韩寒,就抛开韩寒论别人吧?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2-4-14 02:32

引用:
原帖由 victoruss80 于 2012-4-13 16:57 发表
韩寒写的书一本也没看过,代笔与否不关心。他的博客都用不着去,茶馆每篇必转。以后是转不过来啦。他有多大的影响力不知道,反正没影响我,一,我不买斯巴鲁,二,我不买凡客,三,新浪博客、邮箱啥的都不用。也不明 ...
每篇必转,恰恰说明韩寒影响太大,所以必须苛求。
现在的问题是:
很多人(包括韩寒和大多数挺韩人士)苛求起民众来,理直气壮,绝不会说:共产党坏到这个份儿上,制度烂到这个份儿上,人民尚且没有彻底丧尽天良,已经不错了。
同样这批人,论及公众人物(尤其是韩寒),却一定要替他百般解释,韩寒自己都不直接出来辩解,他们出来。人家质疑韩寒,他们要绝对的证据,达不到“绝对”的标准就骂;但是见到了韩寒所谓“不是我写的”,他们却直接说是“出版社给改了的缘故,不算代笔”,也不知道这个证据是哪儿来的。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