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赵华解读:所谓“通过了就好”,不就是用以谋职的硕士学位“骗到手就好”吗?大多数同学与刘菊花同学的唯一不同大概在于,没有谁会像刘菊花这样“反以为荣”。当时刘菊花“没觉得自己是抄袭”,也许是她的“硕导”时统宇老师的“不教”之责。到现在刘菊花仍然认为“文科硕士论文就是综述一个问题,能说清楚就不错了,谁能指望一个硕士生有多么高深的理论水平要通篇原创呢?”就完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难道所有人都像你们方舟子、刘菊花夫妇这样,认为硕士论文不需要“通篇原创”?难道硕士论文“难免抄袭”、只能眼开眼闭这种“潜规则”,能够像你老公方舟子那样大模大样地摆上台面?谁也没指望你这样的劣质硕士生会有“高深的理论水平”。但是请注意,“低浅的理论水平”也同样应该“通篇原创”,以示自己理论水平之“低”,而不能抄袭别人的论文以示自己理论水平之“高”。否则就别扯啥“写论文”,干脆就叫允许抄袭剽窃的“剪贴拼凑文”得了。“到现在”你仍旧“不指望”自己的硕士论文应该“通篇原创”,只能说明你至今“不以为耻”,毫无羞耻之心。不仅如此,当《法治周末》指证刘菊花硕士论文大规模抄袭之后,你还像你老公方舟子一样,有样学样地给“中央政法委”主办的《法治周末》贴上了“方黑报纸”的标签。这标签一贴,《法治周末》就成了存心“黑”你们方舟子夫妇的“私器”(刘菊花此时想必很“激动”,否则也不会无聊到拿她的“论文”注释究竟是多少条来取笑记者“数学没学好”),属于“公器私用”啦?恰如方舟子在境外无牌非法网站“新语丝”上常年“示众”的所谓“不良记者”榜一样,自欺欺人、蒙骗粉丝的阿Q式笑话而已。Who
care
(谁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