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BBC評說中國:自討苦吃的中國發展方式
[打印本页]
作者:
無恥下流
时间:
2012-2-14 14:02
标题:
BBC評說中國:自討苦吃的中國發展方式
現居美國的華人經濟學家何清漣在BBC中文網2月13日“點評中國”欄目撰文指出,中國經濟面臨的困境,除了經濟結構轉型之外,還面臨一個更嚴重的挑戰,即發展方式的轉變。這一轉變包含兩大內容,第一,中國的能源使用方式必須從高能耗模式轉變為低能耗模式。第二,整治國土。首先是停止大量污染企業的運作,其次是從現在開始持續投放巨額資金,逐漸修復被嚴重污染的生態系統,讓國人的食品用水恢復安全標准。
文章說,國際社會曾熱切希望中國積極調整能源結構,參與全球減排協議,但在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中國讓國際社會碰了一個軟釘子,付出的代價是讓自身的國際境遇變糟糕。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中國狂妄自大,實際上還有一層北京難言之苦衷,因為它無法優化中國的經濟結構,無法扼止中國高能耗產業的高速發展。
中國從政府官員到企業都是“邊做環保邊撒謊”,連保護環境的第一道門環境評估都已經成了利益集團俘獲國家的重要手段,許多嚴重破壞環境、污染空氣的項目上,就是在利益集團的共謀下上馬,最後導致中國的環境污染達到北京都不敢正視的程度。
中國人均能源消費雖然與世界平均水平大體相當,但人均GDP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0%。中國的能源消耗超過美國,但GDP總量卻僅為美國的37%。當前中國能源消費總量是日本的4.7倍,但GDP總量只與日本大體相當。中國能源消費增速已超過了GDP增速,這給能源生產和節能減排都帶來了巨大壓力。
同日BBC中文網“大家談中國”欄目發表中國廣東作者沈崢的評論,質問:中國現有近十四億人口,遇到能源危機,可以節能減排少用點;遇到農業及糧食危機,可以節衣縮食少吃點;遇到水資源危機,可以節約用水少喝點;但遇到空氣質量危機,我們總不能整天捂住鼻子嘴巴也節制型地少呼吸幾口空氣,面對現在日益嚴重的城市空氣環境污染,作為人類生命之源吸入健康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我們究竟還能呼吸什麼?
評論引述2月12日揚子晚報的報道說,據醫學分析統計,南京市民人均年吸尾氣90公斤,南京的灰霾天氣已是健康的主要殺手,城市空氣污染成為導致各類重大癌症疾病高發的重要原因。
評論說,中國最大的環境污染,應該是空氣污染日趨嚴重,因為空氣環境污染具有三大與其它環境污染如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固體廢品污染等截然不同的顯著特點:一是污染面積很廣很難有效控制,因為空氣污染隨著大氣流動、風向流動而飄逸不定,只能自動稀疏,不可能做到污染後人為控制;二是污染影響的人群眾多,根本不可能疏導、遷移或控制,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是一種能跨越市界、省界甚至於國界的公害;三是空氣污染根本性治理難度很大,因為形成空氣污染的因素常常較復雜,幾乎涉及社會生活或經濟的方方面面及各個環節,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治理。
從中國空氣污染的現狀看,主要有工業排氣污染、生活用爐排氣污染及汽車、火車等運輸工具排氣污染三大污染源,二氧化硫排放量呈急劇增長態勢。隨著近二十年來中國城市化及機動車數量的大幅度增長,實際上類似南京灰霾天氣的全國大中城市空氣中懸浮顆粒物濃度不但普遍超標而且日益有增無減。
眾所周知,空氣中有害氣體及污染物達到一定濃度後,會對人類和環境帶來巨大災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及危害也是極其嚴重的。改善中國城市空氣質量,唯一辦法只能從根本上扭轉經濟發展模式,必須找到一條城市化發展與控制空氣環境污染相互和諧平衡共存之路。
作者:
duanmu2000
时间:
2012-2-14 14: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xp1999
时间:
2012-2-14 14:42
有些西方的观点就整个世界来说或许有些许道理,对中国或某个单个的国家就不那么贴切了,世界是弱肉强食的,只要发展起来,别的可以暂时不管,慢慢纠正。对中国来说不是发展的问题,是财富分配不均,权力和权力家族倚靠国家机器的属性掠夺了大多数属于屁民的财富。至于污染、至于资源,资本主义在最初放纵的消耗后到今天来说三道四,道义是好的,但这就像放高利贷发达的那些家伙一样,他们率先发达,今天又对高利贷本身说三道四。他们先把世界强奸了,今天又来立规则,要求性交必须戴两层避孕套,否则艾滋病会威胁世界。奶奶的。
作者:
sagmire
时间:
2012-2-15 21:24
这个世道,真的是弱肉强食,西方作为现有秩序的既得利益者,使劲儿打压中国,他们会真心期待中国好吗?鬼才信
作者:
duanmu2000
时间:
2012-2-15 21:44
标题:
回复 4# sagmire 的帖子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Evo
时间:
2012-2-15 22:23
标题:
别的还可以躲,空气躲都没法躲
基本上完蛋了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