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韩三篇”相当幼稚,几乎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phoenixsun    时间: 2012-2-14 01:03     标题: “韩三篇”相当幼稚,几乎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作者:薛涌


当年曾听有人说,中国的教授全加起来影响力不及一个韩寒。《时代》周刊也把韩寒列入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候选名单中。甚至有人把他视为“当代鲁迅”、最有影响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要知道,鲁迅在思想史上的地位,是他一生孜孜不倦地进行思想性写作而得来的。即使如此,似乎也没有整个中国知识界加起来顶不上他一个的说法。韩寒主要是位赛车手、小说家,短期办过杂志,其思想性的写作,最多是自己博客上的若干随笔。如此轻松潇洒地赢得这样至高的地位,自然令人拍案惊奇。不管我们对韩寒本人如何评价,韩寒现象,则是思考当今中国的思想文化所不可跳过的。 
  
去年年底,韩寒发表三篇博文《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被简称为“韩三篇”,一时间网络腾沸。有人攻击韩寒沦为“五毛”,有人则欢呼韩寒掀起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辩论,其冲击力是任何公知都不具有的。结果呢,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韩三篇”已经鲜为人提起,大家的注意力全被所谓“人造韩寒”的争议所吸引。韩寒本人,对于“韩三篇”所引起的思想性质疑,也没有认真回应,而选择了和父亲及合作伙伴们一起和方舟子们战斗。显然,他对自己在娱乐界的声望比思想的挑战更加在乎。这是韩寒现象的又一个奇妙之处:古往今来,每个时代能够攀上思想顶峰的人,都对思想有着最为沉重的承担,并不太在乎世人对他们的评判。韩寒如此潇洒轻松地对待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我们时代的“思想家”?这究竟揭示了他的某种特异素质,还是我们时代的病症? 
  
既然“韩三篇”是韩寒最近的、也是影响最大、最集中的思想写作,大概也比较能够体现他的思想深度吧。但是,通读三篇后,其思想之错陋和陈腐,实在让人大跌眼镜。“韩三篇”以“中国最近群体事件频出,你认为中国需要一场革命么?”这样的自问开始,显然把“群体事件”视为“革命”的前兆。但是,他对于“群体事件”的缘由和意义全无分析,对什么是“革命”也无界定,然后就散漫无序地从“东方社会”开始,到白莲教、太平天国、中东、哈维尔等等无所不谈,大意无非是革命不好,中国人素质太低,一时搞不成民主等等。 
  
稍微有点头脑和知识训练的人就应该能够看出,韩寒几乎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什么叫“东方社会”?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独特的走向民主法治或现代化的道路。怎么能一概而论地得出在这些社会中“革命的最终收获者一定是心狠手辣者”的结论?他甚至说出“捷克至今也不是普选”这样缺乏常识的话,大概是搞不清楚“普选”和“直选”的区别吧。以这样的程度讨论民主,怎么在中国居然还能登大雅之堂?当然,维护韩寒的人可以争辩说:他还年轻,具体细节知识照顾不周。且不说一个快三十的人是否可以把年轻作为信口开河的理由,即使我们抛开知识细节集中检讨其核心思想,发现里面空空如也。“中国人素质低”这类问题,从孙中山、梁启超一代开始就反复讨论,后来有了鲁迅的一系列著作,更不用说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了。在八十年代的启蒙运动中,这样的思想更是渗透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八十年代末一位旅美大陆作家回国访问,后来在香港发表观感:她走访社会各界,询问中国问题之症结。结果,从高级知识分子到市井小民,回答只有一个:中国人素质太低!韩寒所重复的,不过是中国一百多年来妇孺皆知的最为正统的思想。如果一定要说他有什么新意的话,大概就是对“远光灯”的运用:他也许是一百多年来高唱“中国人素质低”的知识分子中第一个开车的。 
  
应该说,即使以中学生作文的标准来衡量,“韩三篇”也相当幼稚。何以在中国受到如此的追捧和重视?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平庸思想的全民化。一百多年来,中国的思想界缺乏进步,老调一遍一遍地唱,乃至“中国人素质低”变成妇孺皆知、未经反省的正统意识形态。一个不读书、不思考、甚至没有太多生活阅历的人,也可以追风式地捡起这个主题高谈阔论,并举出许多生动的例证。在这方面,那些在大学里当教授的除了比普通百姓读书多外,并无任何实质性的思想优势可言。第二,思想的时尚化。既然大家都拥有同样平庸的思想,谁也没法凭借思想本身来显山露水。最能引起注意的,当然就是能把这种平庸思想表达得最为生动活泼的时尚偶像了。“韩三篇”也就是这么打响了。韩寒只需要把八十年代大家都听腻了的启蒙思想重新炒一遍,换上个新的包装即可。毕竟,对八零后九零后来说,“远光灯”比阿Q等等要亲切直观得多。 
  
但是,平庸思想的时尚化并无法掩盖思想的贫困。韩寒不越现代中国启蒙主义的雷池一步。而那些给他提供营养的启蒙主义知识分子,早已丧失了回应时代挑战的思想能力。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思想贫困,恰恰是太看重思想所致。启蒙主义总把一切思想作为变革的“第一推动”,似乎一切都要从国民素质的提升开始。其实,中国的改革并非是那些引进“先进思想”的启蒙知识分子所推动的,而是小岗村农民自发的行动所导致的。知识分子无力进行这样的制度创新,本不奇怪。但至今无法对这种制度创新进行思想性的解释,则纯属失职。三十多年来,知识分子一直用市场经济的模式对小岗村进行解读。因为在他们自以为“先进”的启蒙思想中,市场经济是一个核心。但是,小岗村首先是个“群体事件”。在这个“群体事件”中,村民们自发形成了基层的公共决策,最终导致了是我们受益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 
  
这几年,我一直在进行市场经济生成史的研究,主要利用的是欧洲、日本的资料。在世界史中,我发现了一个非常类似的现象:市场秩序的生成,往往是以一系列“群体事件”为先导。这些“群体事件”导致了地方社会公共秩序的诞生,最终取代了贵族主导的封建秩序。北意大利的城市国家,低地国家的自治城市等等,大致都经过了这样的过程。日本中世纪以来乡村自治的传统,也奠定了日本现代化和民主的基础。我在《学而时习之》中,对这方面的材料略有提纲挈领的介绍,比如类似于当今中国的“上访”的“越诉”,对于江户时代地方秩序的生成有着重要的贡献。可惜,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虽然争先恐后地到日本取经,但眼睛总是盯着日本是怎样西化,对于日本汗牛充栋的村文书等文献史料视而不见,学到的仅仅是最为皮毛的“日本经验”。 
  
“中国人素质低”之论,流行一百多年不衰,早已积累了大量的例证。我也无意一概否认。但是,为什么“中国人素质低”?为什么中国人到了海外素质并不那么低?为什么当年龙应台痛心疾首地大声质问“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如今那个“不生气”的社会中的老百姓反而显得素质相当可观?这些都是启蒙主义所无法回答的问题。 
  
其实,我们如果抛弃启蒙的成见,用另样的眼光看待历史、观察现实,往往能够得出非常不同的结论。所谓“中国人素质低”,主要是指中国人缺乏参与公共事务的品德。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已经略作分析,可惜也没有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在我看来,这种重私德而缺公德的“低素质”的形成,一大缘由就是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缺乏“群体事件”,或者说“群体事情”充分成长的空间太小。所谓公共秩序,最初往往都是在“群体事件”中自发生成的。“群体事件”要求每个参与者顾及他人的利益,大家共同进退,维持着严格的道德规范。这种“群体事件”中的规范,最终自然转化为公共秩序的规范。在群体事件中的人,也渐渐地培养出公德意识。 
  
可叹的是,小岗村三十多年后,乌坎村民已经开始了投票。启蒙主义的知识界竟然拜倒在一位赛车手脚下,对“群体事件”充满恐惧,在那里大谈中国不能革命。“韩三篇”不过是近现代中国启蒙主义的垃圾桶,里面的东西已经陈腐得发臭。如果连这个垃圾桶也踢不开,那么当代中国思想就已经死亡。


作者: lonely516    时间: 2012-2-14 01:33

韩三篇本来就不高深,这话不用别人来掉书袋子了!韩三篇的意义不在于他说的多对,而在于他说了之后,引出了那群懂了几十年却不见放一个大点响屁的砖家们敢出来说这事了!

甭拿乌坎说事,你们轮的是革命民主自由的概念!人乌坎争取到的是货真价实的选举权!

你问问乌坎的村民有几个能说出革命民主自由都干嘛的?可人家实实在在争取到了!

都竟只会卖弄!你问问现在80后90后有多少人对革命民主自由捋得跟您们一样顺溜的?如果不是韩三篇又有多少人会关注思考这个?

捋得再清辩得再明有实用吗?谁生下来就会写字读书懂革命知民主谈自由的?啥不是一点一点由浅入深的学习的?怎么看怎么像一群研究了几十年逮老鼠却自己未曾逮过的老猫看到一只小猫自己摸索逮老鼠时说他这不对那不对逮法错误该扑的时候你却蹲着似的!
作者: norika24    时间: 2012-2-14 08:52

“韩三篇”我看懂了,LZ说的没看懂。可能“韩三篇”真的幼稚吧。
作者: 黄河水    时间: 2012-2-14 09:07

文章先不论,仅仅看看楼主的注册是2003.9.14,可见韩三篇的确不简单。

【在我看来,这种重私德而缺公德的“低素质”的形成,一大缘由就是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缺乏“群体事件”,或者说“群体事情”充分成长的空间太小。所谓公共秩序,最初往往都是在“群体事件”中自发生成的。“群体事件”要求每个参与者顾及他人的利益,大家共同进退,维持着严格的道德规范。这种“群体事件”中的规范,最终自然转化为公共秩序的规范。在群体事件中的人,也渐渐地培养出公德意识。 】

这段话也不失为一个参考的观点吧。
作者: amany    时间: 2012-2-14 14:49

韩三篇我只看半篇就打住了,真希望是别人代笔的,尽管那时未有那一说
作者: lonely516    时间: 2012-2-14 18:22

兄弟,你是基地待久了,看来太多民主革命自由类的文章了对吧?基地言论开放,可天朝环境不同基地,韩寒那三篇是发表在新浪的,很意外的没有被和谐,这点本身值得玩味。另外你觉得就像基地这类话题的文章在官媒上能出现么?怕是早被跨省了吧?全面的想想深思一下吧!像现在你所抱的想法,不正是天朝利益集团希望看到的结果么?他们的目的现在算是达到了。。。
作者: davidoff    时间: 2012-2-14 18:57

要求一个在娱乐时代开赛车的小青年具有深邃的思想性,这个要求本来就不太现实。韩寒是在一个道德沦丧、文化沙漠及思想匮乏的年代里被选择出来的样本。他的讲话的方式与风格得到了一群人的喜欢与拥护,因为这种风格引起了他们的共鸣,即便看上去不是那么美轮美奂,这就是当今中国的现实。
诚如楼上所言,韩寒本身的水平或思想性已不是很重要了。由于这不太高明的韩三篇的抛出,却引发了极大的反响与争议。让民众有机会在一个言论封锁的社会中有机会更有兴趣去讨论民主自由和革命,这就是意义,存在的意义!!!!
不用对他要求太高,他的出现就是抛砖引玉的作用,只要你别把这块砖当成玉就可以了。
作者: paldier    时间: 2012-2-14 20:07

那些人和土共的狗很像,不,应该说就是,除了整天的乱吠乱咬从来不敢有什么实际行动,他们敢进乌坎支持他们吗?不敢,去了必然会打断狗腿还拿不到赏钱,必然只会远远的站着乱吠,乍一听是在支持,仔细想想,那明显就是害人,他们绝不会去学什么昂山素季,什么哈维尔,那不是他们要的,如果人民有了真正的自由,他们就不可能再靠高喊为了自由而获得丰厚的回报
作者: zzz132    时间: 2012-2-14 20:20

韩二团伙和南方报系的关系是值得探究的,报社知道如何发一篇评论而又滴水不漏,老大看了不吭声,群众看了觉得沾边解气,这就是他们需要的和谐。报系集中了一批这样的技术人才,韩二的平台不过是为这类文章找到一个高价专卖店。
作者: 乐以忘忧    时间: 2012-2-14 22:38

确实所有的观点都不是新的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