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原创)莫名的纠结---推荐本年度最佳电影《分居风暴》 [打印本页]
作者: 西来 时间: 2012-1-7 00:35 标题: (原创)莫名的纠结---推荐本年度最佳电影《分居风暴》
有一件事一直不明白,在核问题上纠结的两个所谓“流氓”国家---朝鲜和伊朗,在电影上大不一样,朝鲜不用说了,超不过《卖花姑娘》,而近十多年来,韩国和伊朗电影异军突起,从电影奖项看,伊朗更胜一筹,《樱桃的滋味》《黑板》《小鞋子》《生命的圆圈》《天堂的颜色》《谁能带我回家》等等等等...,不胜枚举,各个震撼人心。而中东其他国家差远了。
昨天看了2011柏林金熊奖--伊朗电影《分居风暴》,痛苦而惊喜,喜的是碰到了本年度(2011)最佳影片,而由于被内敛的悲剧击中,痛苦发自于自身。
故事情节不必叙述,推荐浴神的黄昏写的影评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3ac9770102dxo0.html?tj=1,感觉不错。
不同的感受:信仰伊斯兰教的伊朗民众在他们的电影中没有坏人,说真话,尊重法律,不耍心眼。电影的主题往往是好心办坏事,通过这些或大或小的坏事来反思。而这部电影中所有的人放在咱们这里都是有信仰的老实人,但又有一点私心,结果整个发展都是由这一点私心操纵,最终走向悲剧,每个人都无力解决。悲催的是,这件事在中国早就解决了,但是事情解决痛苦更深,只能靠麻木来回避。各位看完后体会我说的对不对,导演隐晦的指出了罪魁祸首---极权制度的化身---大陆法系。看似秉公执法的法律体系严重缺乏对人性的理解,反而把宗教、传统、现实三者打了个麻花,使较真的伊朗人纠结其中。
类似于英国电影《又一年》,平铺直叙,日常生活,但是反映的问题极为深刻,观众感同身受,理念受到动摇。这类影片导演演员功力出众,内敛中孕育风暴,厚积薄发。《分居风暴》更为出色,情节令人信服,发展入情入理,观众平静的跟随分析,但最后爆发时,力道甚大,宗教、传统、法律都不稳了,每个人都只能吞食苦果。
回想自己盼望民主法治,以为从此可以舒心的活着了,还是幼稚,北欧(福山眼里的理想社会模式)电影作品大多很灰暗,压抑的想自杀,他们的痛苦,我们还不容易理解。感觉最需要的是反思和允许反思的社会,才会找到治愈痛苦的药,才能保持机体的良性运转。
作者: 64memo 时间: 2012-1-7 01: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yougo 时间: 2012-1-7 08:28
【有一件事一直不明白,在核问题上纠结的两个所谓“流氓”国家---朝鲜和伊朗,在电影上大不一样,】
伊朗的自由度比朝鲜要大,伊朗人已经敢于上街了,朝鲜还是死水一潭。
自由是文化的灵魂,没有自由,就没有创作的空间。
【回想自己盼望民主法治,以为从此可以舒心的活着了,还是幼稚,北欧(福山眼里的理想社会模式)电影作品大多很灰暗,压抑的想自杀,他们的痛苦,我们还不容易理解。感觉最需要的是反思和允许反思的社会,才会找到治愈痛苦的药,才能保持机体的良性运转。】
讲的很好,民主法治仅仅是特供了一个优胜劣汰的机制,社会进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期的反思和实践。
同时,每个国家的国情都不一样,起点低的国家,过程会痛苦些。
作者: yougo 时间: 2012-1-7 08:52
在过去的25年内,伊朗电影有300余部获得过国际奖项,最著名的导演是阿巴斯·恰罗斯塔米。
伊朗的宗教是很强的,几种世界重要的宗教如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巴哈教、马兹达教等都是起源于伊朗,目前伊朗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大部分人属于什叶派穆斯林,也有属于逊尼派的。
伊朗的文化历史悠久,古代波斯文化正如波斯地毯一样绚烂多彩,波斯文化将西方和中亚连接起来,古代中东许多民族都是从属于波斯帝国的。
古代波斯文化一直延续了几千年,现代伊朗、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都和波斯文化属于一个系统,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达吉斯坦历史上也受到波斯文化的很大影响。
伊朗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史称“波斯”。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盛极一时,创造了灿烂的波斯文化。从公元7世纪以后,伊朗一直处于动荡不安和遭受外族入侵的状态之中。先是经历了阿拉伯帝国的刀剑和蒙古人的铁蹄,随后又是突厥人的清洗和阿富汗人的入侵。近代史上,各族纷争,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峙。由于伊朗十分敏感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石油资源,自十九起就被英、法、俄、美等列强瓜分,从此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但是,这也使得伊朗受到了西方文明的熏陶。
伊朗史前社会和埃兰文明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古代埃兰独特的三头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状况。在埃兰国家灭亡之前和灭亡之后,为亚述、米底、新巴比伦和波斯帝国吸取继承,并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有重要影响,甚至在今天世界现实生活中也不难发现其痕迹。
作者: yougo 时间: 2012-1-7 09:04
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曾经赞扬过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很难找到确切的字眼评论基亚罗斯塔米的影片,只须观看就能明白它们是多么了不起。雷伊去世的时候我非常伤心。后来,我看到基亚罗斯塔米的影片,认为上帝就是派这个人来接替雷伊的,而法国电影大师戈达尔更是公开表示,“电影始自格里菲斯,止于基亚罗斯塔米”。可以说,作为伊朗电影导演的代表者,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代表着伊朗电影的典型风格(故事比较简单,情感基调在苦涩里夹杂着人性的甜蜜的温情等)。
每一位电影大师对电影本体的看法都有所不同,对于来自于一个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神权政治统治国家的电影大师——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来说,电影是一个奇妙的立方体。"我觉得,当人们拍摄立方体的一个面时,必须想到还有其它的面和其它可能存在的边界。道理很简单,不应该忘记立方体具有六个面。现实中的事物是立体的,具有六个面,尽管我们无法同时看到它们。"就像阿巴斯自己,他不仅是当今世界上在世的伟大电影导演之一,他更是我们当今世界的最主要艺术家之一。
阿巴斯.吉亚罗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2009-08-12 10:12:06)
1. Bread and Alley 《面包与小巷》
1970, 35 mm, 黑白 , 10 mins.
2. Breaktime《课间休息》
1972, 35mm, 黑白 , 14mins
3. The Traveller《过客》
1974, 35mm, 黑白 , 74mins.
4. Two solutions for one problem 《一个问题两种解决办法》
1975, 35mm, 彩色 , 4mins 45.
5. So can I! 《我也能》
1975, 16mm, 彩色 , 4mins.
6. The Colours《颜色》
1976, 16mm, 彩色 , 15mins.
7. How to make use of leisure time: Painting 《我们如何度过空暇?》
1977, 16mm, 彩色, 7mins.
8. The Report《报告》
1977 , 35mm,彩色,105mins.
9. Toothache《牙疼》
1980, 16mm, 彩色, 23mins.
10. Orderly or Disorderly《有序或无序》
1981, 16 mm, 彩色 , 15mins.
11. The Chorus《合唱》
1982, 35mm, 彩色 , 17mins.
12. Where is my friend's home? 《何处是我朋友家》
1987, 35mm, 彩色 , 87mins.
13. Homework《家庭作业》
1989, 16mm, 彩色 , 86mins.
14. Close-Up《特写》
1990, 35mm, 彩色 , 90mins.
15. And Life Goes On《生生长流》
1992, 35mm, 彩色 , 91mins.
16. Under the Olive Trees《橄榄树下的情人》
1994, 35mm, 彩色 , 103mins.
17. The Taste of Cherry《樱桃的滋味》
1997, 35mm, 彩色 , 99mins.
18. The Wind Will Carry us《随风而逝》
1999, 35mm, 彩色 , 118mins.
19. Ten《十》
2002, DV, 彩色, 91mins.
20. Roads of Kiarostami《基阿鲁斯达米的道路》
2006, DV, 黑白, 32mins.
作者: yougo 时间: 2012-1-7 09:23
喜欢楼主的帖子,查了一些资料帮助理解楼主的主贴。
作者: 西来 时间: 2012-1-7 10:35 标题: 回复 5# yougo 的帖子
大部分没看过,以后要找到,一一品味,谢谢yougo的评价和资料,受益中。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