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苏联解体
[打印本页]
作者:
lmm1999
时间:
2011-12-25 11:52
标题:
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俄语:Распад СССР)发生在1991年12月25日,由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的事件作为标志,为立国69年的苏联划上句号。
解体过程
各国独立
在苏联解体之前,立陶宛于1990年3月11日率先宣布独立,其他共和国也纷纷加以仿效,先后发表了宣布恢复或收复主权的声明,并开始制订实现独立的步骤和措施。
导火事件
1991年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发动了一场不成功的政变,软禁了当时正在黑海畔度假的 苏联解体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但是在人民、军队和大多数苏共党员的联合反对下,政变仅仅维持3天便宣告失败。虽然戈尔巴乔夫在政变结束后恢复了职务,但苏联中央政府已经无法控制在平息政变的过程中大大加强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势力。叶利钦下令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俄罗斯境内的活动。 八一九事件后,除俄罗斯外的各加盟共和国全部宣布独立,在俄罗斯境内的鞑靼斯坦、车臣、西伯利亚等地也出现了要求独立的主张。
1991年4月9日,由于格鲁吉亚的独立。因此,阿布哈兹被吞并,成为了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共和国。
独联体诞生
在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通过建立一个类似英联邦的架构来取代苏联。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其他苏联加盟国纷纷响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
总统辞职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从此,苏联正式解体。
改旗易帜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代之的是白、蓝、红三色俄罗斯联邦国旗。 俄罗斯联邦于1991年12月27日在联合国正式取代前苏联的席位,联合国总部大厦前的前苏联国旗也换成俄罗斯国旗。 换旗仪式于27日下午举行。由于联合国各成员国的旗帜是根据其国名的字母顺序排列的,俄罗斯的三色国旗在罗马尼亚与卢旺达两国的国旗间升起。
编辑本段解体原因
1991年以来,国内外政治界、学术界许多人士对苏东剧变的原因、影响和后果进行了多视角的探视和研究,已经出版的著述和发表的论文数量浩繁,观点各异。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根本原因
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一定像过去苏联教科书所说“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但是也绝不是一次普通的朝廷更替或政权转手,它的世界意义在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开辟了一条非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尝试。在苏联,这一伟大的社会实验曾经取得过辉煌,[1]高度集中 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史称“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 漠视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时代主题逐渐向着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步凸现。显然,这种体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国建成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反而使俄国在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
直接原因
改革失败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动荡的世界和困难重重的国内环 解体前的苏联
境。有人比喻此时的苏联犹如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这就决定了戈尔巴乔夫受命之时,必须实行改革,以挽救这艘航船危亡的命运。可是,这名“船长”很不称职,缺乏一个大国领导人应有的胆略和能力,面对种种困难和压力,他仓促应对,在领导改革中出现种种失误和错误的导向,致使整个国家迷失方向,危机骤增,秩序失控。在此危急关头,戈尔巴乔夫又只顾自己的得失,在复杂的政治较量中节节败退,主动放弃阵地,提出改革要从根本上“改造整个社会主义大厦”,改革的目的“是要使社会有质的更新”,就是要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全面改造,改革的含义已经不是自我完善而是根本变更现存制度。 领导失职 直至八一九事件发生,苏联共产党处境到了危难关头,“船长”竟弃船而逃,自动辞去苏共中 叶利钦坦克演说
央总书记的职务,使苏共迅速走向衰败。苏共衰败,是苏联剧变的前兆;苏联解体,是苏共垮台不可避免的结果。从戈尔巴乔夫当政7年特别是最后时期的言行看,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当然有着不可推诿的历史责任。 然而,有一种观点值得商榷,国内外有些学者把苏联解体的原因过多地甚至全部归咎于戈尔巴乔夫一个人。例如,博尔金认为,“苏联是被人从内部攻破的,是被一小撮有影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葬送的,是被反对派搞垮的”。国内也有学者提出一个所谓“叛徒论”,认为戈尔巴乔夫是苏共亡党、苏联亡国的罪魁,是社会主义的叛徒。
外部原因
外因论者通常不否认内因及其他原因的作用,但他们往往凸现和平演变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 苏联解体
体中的作用。和平演变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颠覆的一种战略,即以武力为后盾对社会主义国家遏制的同时,强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手段,全面推出西方世界的价值观,或明或暗地支持苏联国内的反对派和民族分立主义势力,加速美国式的所谓“全球民主化”进程。应该说,和平演变战略对苏联的剧变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只有当苏联国内出现政治、社会危机和动荡的时候,外因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和平演变 不容忽视的是,自戈尔巴乔夫改革以来,东西方交流大幅度增加,使苏联人民得到一个了解西方、与西方国家生活水平作比较的机会,由于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存在短缺经济,使国内民众看到自己国家与西方世界的差距,增加了对本国当政者的不满和对西方生活方式的向往,从而为西方和平演变打开了方便之门。 军备竞赛 有学者还认为,西方大国除有计划地对外渗透、进行和平演变外,特别提到美国诱使苏联扩军备战,开展两国间的军备竞赛,使国家财力过多地投入国防军事预算,加剧了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穷兵黩武,发动侵略阿富汗战争,使国防军事开支猛增,国内各类矛盾积聚,成为苏联解体原因之一。
相关因素
民族问题 苏联是在沙俄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以民族为特征的邦联制国家。因而,苏联民族问题 八一九事件
由来已久。从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建立沙皇俄国开始到1917年被推翻,在长达370多年中,沙俄先后兼并了外高加索、中亚、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西伯利亚和远东等地,使其版图扩张了8倍,征服的民族达120多个。为巩固其野蛮统治,历代沙皇均对被征服的民族实行残酷压迫与奴役,极力煽动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情绪,唆使俄罗斯人鄙视、仇恨、欺压非俄罗斯民族。非俄罗斯地区的一切重要职务都由俄罗斯人担任,俄语为官方语言,禁止用非俄语出版书报,学校禁止用非俄罗斯语授课,非俄罗斯民族被迫俄罗斯化,并经常遭到蹂躏和屠杀”。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虽然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旧俄疆域上形成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体及其民族问题却历史地遗留给了苏联。苏联党和国家为解决民族问题作了不少努力,也曾取得一些成绩,但由于历史上传袭下来的民族问题的严重性和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加在处理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失误,使民族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苏联存在的69年中,其民族问题可谓头绪纷繁、盘根错节。 政党腐败 苏联各级干部的特权现象早就存在,二次大战后逐渐形成为特权阶层,享有各种既得利益。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更形成一个个“官僚氏族集团”,这些集团内部儿女联姻,官官相护,贪污渎职,使执政党与民众之间隔阂越来越大,民心尽失。有一种观点认为,搞垮苏联的不是反共分子,不是外国敌对势力,就是这些官僚特权阶层为维护和扩大其既得利益而造成的。 具体地说,20世纪80年代末,这个集团羽翼已经丰满,他们已将大量国家财富占为己有, 改旗易帜
此时,他们急切希望共产党的垮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剧变,以便通过国家制度的公开变更,在新制度下从法律上承认他们攫取的财富合法化,并能名正言顺地将这些财富传给子孙。基于这样的认识,有的学者认为,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剧变,是“一次来自上层的革命,旧统治集团中的主体部分自行背叛了以往对自己借以统治的体制的忠贞,掉头而去” 。国内也有学者认为,苏共党内官僚特权阶层“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既得利益集团、苏联上层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而产生的‘自我政变’”。
历史影响
政治崩溃
早在苏联解体发生之前,社会主义阵营的崩溃就已经变得不可扭转。苏联的解体,为从波兰开始的东欧剧变大潮画上了句号。苏联解体后,世界上只剩下美国这一唯一超级大国。
经济冲击
苏联的解体,对各个前加盟共和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以俄罗斯为例,1985年苏联官方比价为1美元约合0.87卢布,然而至解体后的1992年7月1日,官方汇率已成为1美元换125.26卢布,而1993年5月31日的汇率已达到1美元换1012卢布。俄罗斯政府进行的卢布改值仍然不能阻挡汇率贬值的浪潮,到2000年1月1日时,1美元已可兑换28.5新卢布,即28500旧卢布。许多俄罗斯老百姓毕生积蓄化为泡影,只得蜂拥银行抢兑外币。
文化真空
由于之前共产主义的教育突然抽去,而传统的俄罗斯东正教又不能迅速填补空白,使得原苏联这一代青年形成思想真空。俄罗斯青年中甚至产生了新纳粹主义团体“光头党”。
作者:
近猪者痴
时间:
2011-12-25 13:12
日本的路,中国走不了。只能步苏联后尘。
作者:
山登绝顶我为峰
时间:
2011-12-25 18:19
苏联解体(俄语:Распад СССР)发生在1991年12月25日,由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的事件作为标志,为立国69年的苏联划上句号。
=========================
苏共夺权立国于1922年?
作者:
elect
时间:
2011-12-26 03:01
六十九呀!又是一个六十九!
作者:
ilovelily
时间:
2011-12-26 10:15
69这个数字看来是个大不吉利的数啊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