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年轻就死了,还是想要做点事情。"杨春辉提出要捐眼角膜,想要把自己的这份光明留在世间。
6月,杨春辉进入了生命倒计时,身体已经虚弱到不能坐车返家。他无力地躺在床上,睁大无神的双眼。"这么年轻就死了,还是想要做点事情。"杨春辉提出要捐眼角膜,想要把自己的这份光明留在世间。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杨抒怀
一双苍白的手按在腹部上,这并不是无意识的动作。杨春辉当晚被抢救了回来,扩散的癌细胞不肯放过他,依然在身体里噬咬。每隔一段时间,腹部就会积水,即使是在服用了止痛药后,杨春辉依然忍受着常人难以想像的病痛。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杨抒怀
在外人或者镜头前,杨春辉流露出的痛感,无不是花费巨大意志力克制的结果。在记者走出病房后,透过一扇他事先并不知道的玻璃,才发现他表情狰狞,痛得打起滚来。于这个男人而言,忍受病痛,表现得不为痛苦击倒,或许是一件有关尊严的事。 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杨抒怀
杨磊陪着哥哥。大哥去世后,他将成为家中最年长的男人。捐献角膜,是哥哥生前最后的心愿。杨磊起初并不理解,但他仍然尽力去帮助哥哥完成这个心愿。然而,母亲并不知道这个消息,这让杨磊时常会陷入焦虑,不知道自己是否做对了。 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杨抒怀
一道布帘,两种命运。7月,杨春辉病痛发作,呼吸困难,被送到医院急救。急诊病房里,一个女孩子悠闲地玩着手机,并不知道一帘之隔的病友已经在医学上被判了死刑。 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杨抒怀
高温,尿味,还有无处不在的蚊虫,夏天对于襁褓中的孩子来说,实在很难熬。弟弟们在长沙树木岭租下了一间月租两三百的蜗居,妻子带着两个孩子陪在他身边。最小的孩子还没开始长牙,蚊子令他的皮肤千疮百孔。他们还太小,不知道即将失去父亲。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杨抒怀
一间不到15平米的出租屋,是杨春辉生命的终点。在他死后,眼科医生赶到了现场,因为天气炎热,眼角膜必须在三小时内取下保存。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杨抒怀
医生正在清理杨春辉的角膜。8月,杨春辉的眼角膜很快被用于冶疗患者,这是他对这个世界最后的馈赠。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杨抒怀
死亡的速度快到来不及等到母亲的到来,在儿子眼角膜被取走的半小时后,杨春辉的母亲终于从隆回赶到了长沙,三弟杨鑫紧紧抱着悲痛的母亲。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杨抒怀
殡仪馆人员前来,亲人们的情绪再次暴发,小小的出租屋里哭声一片。懵懂无知的孩子此时也嚎啕大哭,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停动弹,想逃离这个让他难受的地方。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杨抒怀
刚做完角膜移植手术的杨忠祥显得很兴奋,他是杨春辉的第一片角膜受捐者。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杨抒怀
76岁的老人宁背英躺在病床上,对于此时的她来说,世界只有一线光明。老人年轻时因为天花右眼失明,仅剩的左眼也在老年因为青光眼等多种眼疾并发,而面临失明的凶险,移植眼角膜是她唯一的希望。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杨抒怀
宁背英,成为了这份馈赠的第二个受益者。最终杨春辉的双眼救治了三位患者,他们将代替他,继续感受世界的光明。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杨抒怀
8月份,出院后宁背英在女儿的搀扶下出院,每一步都走的小心翼翼,老人不停地在说慢点看不见。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杨抒怀
对于老人来说,眼角膜移植术解释起来很困难,所以现在宁背英也不甚明了:距离邵东88公里的隆回,一位叫杨春辉的年轻人帮助了她。重见光明的老人,再也没要人搀扶。图/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杨抒怀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