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据说,余杰同学去年年末被土共暴打了一顿 [打印本页]
作者: webmaster 时间: 2011-12-18 14:00 标题: 据说,余杰同学去年年末被土共暴打了一顿
上回,俺英明地预言:与狼共舞,结局一定是哑巴吃黄连。
小余同学,这回该深刻理解其导师刘晓波博士夸奖土共“温情的监狱管理”是什么狗屁逻辑了吧?
刘老大满世界地夸奖土共"温情",余跟班的被土共暴打,只能是有苦说不出了。
2011岁末的提醒
作者:林达
(转自《阳光时务》杂志)
我见过一次余杰。
2003年冬天,我在香港中文大学的中国研究服务中心查资料。当时适逢服务中心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活动,我顺便帮着做点海报设计等杂事,也听演讲,见到不少国内外学界名人、学术泰斗。并不觉得这些热闹和自己有太多关系,过后回到乡下的家,大多见过的名人,都速速忘记了。
临走却有件事情给我留下较深印象。那是最后一天,朋友对我说,晚上龙应台要来演讲,演讲前东道主要请她吃饭,朋友受邀也邀我同去。久闻龙应台大名,煞是好奇,就高兴跟去了。席间都是能说的,我不必说、可以多吃,还满足了近距离观察龙应台的好奇心。原来以为,在台湾民主化之前一把把烧着野火的龙应台,总是个强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可眼前龙应台完全不是:被一群陌生人关注,她并不自在;对下面的演讲,她好像还有点紧张。
会场原来只比一般小教室略大。这是中大无数讲座中的一个。东道主为打开学生视野,请出名家,周五下班后,义务为学生举办沙龙式讲座。中大是个开放环境,学生见多识广,并不一见名家就趋之若鹜,这次只二十来个学生。还有十来个恰好撞上的外来访客,就多了些热闹,其中就有余杰。我原来就听说过他,那天下午遇到,我们只匆匆交换联系信箱,什么也没说。
龙应台讲自己在台湾“文人参政”的体会,补充了我对台湾的了解,很有收获。提问她也回答得从容。屋子中间有架钢琴,其间还有个女生为大家演奏,可见东道主营造气氛的苦心。不久,我见旁边的余杰高高举起手来,向龙应台提了令大多数人意外的问题,大意是:你为什么只批评台湾政府而不批评大陆政府?为什么不写文章评论“六•四”?问题显然令东道主尴尬:问题和演讲无关,纯属个人批评,如同主人请了贵客,又当众给客人难堪。主持人陪着小心问:能不能跳过这个问题?立即有人反对。
龙应台表示愿意答,她提到自己分别用中英文写过有关六•四文章,可能余杰还没机会看到。关于是否批评大陆政府,她说,今天的听众提问都局限在演讲内容,并没有机会牵出这个话题;假如泛指以往,她并没有回避批评,但也确有顾虑:身处大陆之外,批评得再尖锐,自己也没有危险,如此反而犹豫,不愿轻易“表现勇敢”充当英雄。接下来短暂休会时,余杰离开了。看得出他没被说服,周身是情绪。散会已是深夜,第二天一早我就离港返美,还没到家,信箱里已有一封余杰来信,原来是继续批评龙应台的长文。我也不知如何回信。当时余杰已是基督徒,我只是简短提醒:基督徒当以谦卑为本。他没有回信。
再往后这十年,断断续续看到他的消息:时而引出争议,时而有新文新书问世。我想,余杰年轻,因才华而气盛,定会渐渐成熟,我没有太多关注,自己距离外部世界本来就远。
今年回国,听到余杰最新消息,吃了一惊。这新消息其实是旧闻,是去年年底的事情,他被抓,被以最残酷方式羞辱殴打,很严重。今年年初“出来”,沉寂很久。待他的故事一点点外传,已是过去近一年的旧事,可对听的人来说,居然是新闻。此刻回想香港往事,当时没把他的险境看作不可忽略的背景,可能不够公允。
在这里回忆和余杰的短暂接触,想说的是,一个你见过的人,有过一次交换意见,他出事,感觉就会很不同,你会难以置身事外。
可是,好像“出事”要变成常态。在香港见过冉云飞,我不善言词,就没聊几句,只记得他圆圆脑袋笑容有点天真,听说是个喜欢琢磨四川历史的读书人。对他一直有点愧疚:那天他演讲,我因急事和朋友一起中途退场,本以为有机会道歉,他却再没出现。我们没有联系。那天有朋友写来一句说:冉云飞被“请喝茶”了。我回说喝就喝吧。心想喝茶他都喝惯了吧。后来上网一看是刑拘,就差点就跳起来,开始在网上焦灼地跟踪进展,幸好最后看他平安回家。我还遇到过艾晓明,本来远观她的劲头,也以为她是个“强人”,结果,看到一个极天真开朗简单的人,我们投缘,也聊得多点,惦记就深。前一阵,她麻烦连连,中山大学的住处,锁眼被人灌了胶水,还骚扰不断。究其原因,还是她写文章拍纪录片冲过了界限,一个主要动因,是她的好友谭作人莫名其妙被判了五年。
我和朋友一直对艾晓明软硬兼施,试图拖住她至少留在原地不再往前。我们明说了:不是为你,你要是冲进牢去,不是逼我们做朋友的去为你呼叫?岂不是拖我们下水?你凭什么改变我们的轨迹,我们原本可是想当一辈子俗人的。可是,料艾曉明會說,誰拖我离开了自己的轨迹?我们难道可以回答她說:是譚作人。我們只好啞口無言。
顺便说说,跟着艾晓明冲过线的,还有个年轻女士,据说她原来一直拍着一点不犯忌甚至有点小资的文化片,只是阴差阳错,和谭作人夫妇做了朋友,就在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被命运一把拍过了线,结果自己也沦为绑架殴打的目标,这一来,更没有了回头路。
不止是熟人,还有未曾谋面的,也会觉得忘掉很难,我在艾晓明纪录片里看到谭作人,他的来路,他的父母和生活轨迹,我再熟悉不过,平平凡凡一个人,置换一下,也可能就是你我;还有张洁平报道的嘎玛桑珠,他和他的妻子,你没法忘记,说起来,我们都干看着,无能为力;还有,海莱特•尼亚孜,试图预防暴力冲突,却反被判了重刑;还有陈光诚……他们都有亲人、朋友和族人。他们四周的一圈人,都被从正常的生活中拖离,猝不及防,身不由己。
我看着谭作人十九岁的女儿,穿着印有她爸爸头像的T恤衫,一个人出去“散步”,不就因为这是她爸、她无以躲避;她的同学打气说,“谭爸爸加油”,不就是看到同窗好友家里有难,不可能不关心;而这位“谭爸爸”,不就是想到倒在豆腐渣校舍下的孩子,心有不忍、想给他们留个名:那是他的家乡,那是他的乡亲。
我想说的是:再温和不介入现实政治的人,在某种情况下都会无法置身事外。 这只是人之常情。
我想,余杰事件是一个标志。因为归根结底,他只是一介书生。事情可以如此发生,而且发生在京城,他可以被暴力碾压,碾压得无所顾忌,这是一个残酷现实的标志。以此可以推想外省、推想边地、推想为什么山东临沂公路的那条生死线可以久久存在,也可以推想专制和法西斯化的孪生关系可能走到哪一步。
对社会稳定最具杀伤力的,是司法不公。它会毁掉人的安全感和对社会的基本信任,在少数民族地区,更无疑会带来种族仇恨和族裔冲突。而镇压其实是对法治的彻底抛弃。在海莱特•尼亚孜被判刑的时候,我曾经试图再一次指出司法不公的危害。而现在,一系列绑架殴打,发展到余杰事件,正在嘲笑此类天真:早已不谈司法,也不是文革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而是无须费力寻找任何罪名和借口,黑进黑出,对异议者干脆以暴力直接扼杀了之。
我曾经写过,纳粹的崩溃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假如它不打出去,只是关起门来,悄悄建立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犹太人唯有死路一条、任人宰割。
法治是对一个现代国家的衡量标准。假如是知识不够经验不足而导致司法不健全,可以逐步完善;如果是决心摒弃法治,横下心来把一个公民群体彻底置于法律保护之外、任权势宰割,那是纳粹德国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在这样的国家,歌舞升平下,没有人真正安全。
真快,2011年即将过去,2012年即将来临。
送旧迎新,自不该扫兴。可在此岁末,面对余杰事件,我只能提醒大家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中国改革身后,尚存巨大阴影:我们有许多宪政专家和学者,可时至今日,“专政”二字,还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中,它毫发无损,仍纹丝不动。
本台选刊网友来稿及网上时评类稿件。所刊文稿为一家之言,期望大家评头品足,也希望大家推荐稿件。摘选文稿以文明、理性、独立、多元为准则,本栏以此自励,并同大家共勉。
—法广编辑部
作者: qdpan 时间: 2011-12-18 14:09 标题: 他应该预料到有这一天吧
不知道我老乡余小哥现在怎么样了
作者: mazila 时间: 2011-12-18 14:33
妥协也不行,反抗也要被打,是得想点儿奇招
作者: qiongao 时间: 2011-12-18 15:08
海莱特•尼亚孜可不是试图预防暴力冲突,在维吾尔在线打过交道,和汉民愤青一个德行
作者: webmaster 时间: 2011-12-18 15:08
没什么奇招。
俺觉得,各位对土共不满的同学可以出钱,这个比较安全。有钱就可以购买商业服务,比如找人把某个共匪暴打一顿,大家高兴高兴。
当然,钱得交给靠谱的同学管理。这回大家借款给艾未未同学,就是类似的招数。老艾,大家都觉得比较靠谱。
本站访客每人出10美元的话,嘿嘿,咱们就可以讨论去暴打谁一顿啦。
作者: cuixianen 时间: 2011-12-18 15:19 标题: 回复 5# webmaster 的帖子
请基地老大公开账号,我先出10美元!
作者: Evo 时间: 2011-12-18 15:52
这是整个系统化的势力,而不是单单的个人。打谁都没有用的,Party内的人都是无脑的执行老大哥BB命令的人形工具而已。
必须有相应的系统化组织与之对抗才有作用...
作者: nannv 时间: 2011-12-18 17:45
:Q :Q :Q 余杰被打似乎与刘先生无关哦。
作者: krombach 时间: 2011-12-18 21:10
向刘先生,小余致敬,他们象孙先生一样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作者: bz_bf 时间: 2011-12-18 21:28
为什么要向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下手?
作者: krombach 时间: 2011-12-18 21:40
我想薛锦波为维护村民的基夲民权而被打死,也是见义勇为行为,不能让英雄家属面对献身又流泪的处境,全国认同普世价值的人们,以自由民主法治的名义,向理亊会捐款,告慰薛义士的英灵,请有办法的人联系上乌坎村理亊会,在网上公布帐号,同意的人请转发
作者: aflyer 时间: 2011-12-18 22:10
?????????????
作者: typee 时间: 2011-12-18 22:22 标题: 回复 5# webmaster 的帖子
暴打谁我觉得没用,如果能挟持谁的话可能还有用些,比如某太子党的家人。
这样一来我的10美元一应该会升值才对。
作者: yougo 时间: 2011-12-19 09:26
一个理性成熟的人,对于自己的行为应该有预见性。
首先,自己为什么要做?
大多数人做事就是为了自己。
一个人做事就是为了自己,这是天经地义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真好汉!
一个人活着,就要理直气壮地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什么救世主。
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勇敢的捍卫自己的利益,就是一个人的责任感。
责任感,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是一个人的担当,就是一个人的勇气,就是一个人的骨气,就是一个人的脊梁。
责任感的扩展,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家庭的担当和守护。
个人利益神圣不可侵犯,这个就是私有制的伦理基础。
每个人的利益的集合,就是国家利益。
每个人对自己的利益的追求和捍卫,就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每个人为自己利益而斗争的勇气的集合,就是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节和脊梁。
但是,勇气仅仅是责任感的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智慧。
一个人不但要有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的勇气,也必须有智慧。就是要有预见性,有方法。
责任感,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要预见到后果。
上面讲了,大多数人做事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但是,有极少数人,他们做事就是为了他人,世界上存在着这样的人。
这种人,已经把责任感升华为使命感。他们把全人类的利益视为自己的利益,他们把全人类都视为自己的家人。
这样的人,是随时准备献身的。
这样的人可遇不可求,但是绝对不能要求人人都是这样的人。
在这两种人之间存在着中间状态,就是在对自己负责的同时,希望能够帮助他人,特别是帮助弱者。
这个帮助是高尚的,从根本上来讲也是对每个人都有利的。但是要有个度,前提依然是保证自己的利益和安全的前提下提供帮助,叫做“君子惠而不费”,这种帮助是可持续的,是自己力所能及的,是对自己没有危害的。
林达文章所要讲的,就是这个度。
作者: 谢勇森 时间: 2011-12-19 10:22
影帝写得和大国沉沦有点像。
作者: chengshilaji 时间: 2011-12-19 11:27 标题: 您们的诉求到底是什么?
大中国的刘晓波比起小缅甸的昂山素季差了不知有多少,这是事实。
被软禁了20多年的翁山素季重获自由后,在仰光发表了演讲,其中就有类似“我没有敌人”的感言:
。。。。。。。。。。。。。。。。。。。。。。。。。。。
今天我来到这里,来到总部,希望在支持我的各位面前说出真心话。对于看管我的那些人,我并没有憎恨。
我的性格决定了我不会憎恨任何人,我心中没有恨意。在我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候,负责看管我的人对我非常客气。我说的是事实,他们真的对我很客气,我会牢记这一点,感谢他们。
我希望大家也能这样,不管地位高低,不管属于哪个领域,每个人都心怀体谅与人交往。如果大家能像客气地对待我一样,以体谅的姿态对待全国人民,善莫大焉。
请不要像将我软禁家中一样,软禁人们。我要请求你们像客气地对待我一样,客气地对待人民。不要因为自己不喜欢,就否定一切。凡事均有好坏两方面,如果被人指出不好的地方也没必要发怒,不要做坏事,但要对抱有好的方面抱有珍惜和感恩的心。
懂得感谢会令人的心灵世界更充实,碰到值得感谢的事情就要感谢。请让我看到值得感谢的事情,我会铭记并感谢你们。不过现在,我必须感謝我们的人民。
。。。。。。。。。。。。。。。。
相比刘晓波的“我没有敌人”,相信看众会有自己的看法。
刘先生的陈述:。。。。。1996 年,我曾在老北看(半步橋)呆過,與十幾年前半步橋時的北看相比,現在的北看,在硬體設施和軟體管理上都有了極大的改善。特別是北看首創的人性化管理,在尊重在押人員的權利和人格的基礎上,將柔性化的管理落實到管教們的一言一行中,體現在「溫馨廣播」、「悔悟」雜誌、飯前音樂、起牀睡覺的音樂中,這種管理,讓在押人員感到了尊嚴與溫暖,激發了他們維持監室秩序和反對牢頭獄霸的自覺性,不但為在押人員提供了人性化的生活環境,也極大地改善了在押人員的訴訟環境和心態,我與主管我所在監室的劉崢管教有着近距離的接
觸,他對在押人員的尊重和關心,體現在管理的每個細節中,滲透到他的一言一行中,讓人感
到溫暖。結識這位真誠、正直、負責、善心的劉管教,也可以算作我在北看的幸運吧。
。。。。。。。。。。。。。。。。。。。。。。。。
个人以为,刘晓波对tg的“怀柔感化”策略,似有心存感激之意,却没有像昂山素季那样,希望当局对本人的“善遇”,也能泛化到其他的“受难者”,比如那个山东的瞎子陈光诚之类的。
也许,刘先生还没有昂山素季的这种境界:“我们并不缺少发展所需要的科学与技术,但我们内心深处依然缺少些什么,一种真正的心理温暖的感觉。”
也许,刘先生在北看的温暖关怀下,涅槃重生、羽化成仙也说不定呢。
据说,余杰是刘先生的学生。兴许受了老师的教导。余同学的行为举止,很让一干坚定的“异见者”看不顺眼。
对于据说的“余杰被暴揍”竟至“幸灾乐祸、冷嘲热讽”,余杰的遭遇不仅仅体现在一人身上,在这神奇的土地上,几乎每天在神奇的上演着。那么请您们告诉俺一下,您们坚定的“民主”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
作者: chengshilaji 时间: 2011-12-19 11:34
唉,枯枝上的昏鸦叽叽嘎嘎...........
能成个什么气候呢?
作者: webmaster 时间: 2011-12-19 11:47
要什么?很简单啊,革命人民得设法暴打共匪一顿,那样才痛快。
当然,前提自然得看见共匪的存在是个事实。
而不能因为打不过而干脆不承认有匪在肆虐,匪都不是敌人了,甚至胡说匪都变温情了,你还玩个鸟啊?
打不过,得想办法。就在去年的今天,利比亚有哪个人会说暴打卡扎菲一顿容易得很?可就在不久前,卡扎菲同学不是被P民们群殴打死了么?

作者: playmen 时间: 2011-12-19 12:05
头头 这个要是行得通 我情愿出100美元 解解气 也痛快
作者: chengshilaji 时间: 2011-12-19 12:15
地球上的生物中,无法寻觅出邪恶过tg的。tg也绝不会,哪怕是稍微收敛其嗜血的本性。所以,对tg加害于任何人的暴行都应反对。
昂山素季的精神向导是圣雄甘地。缅甸很幸运,这么小的地方居然诞生了“女圣雄”。天朝还没有这样的运气,因为天朝 古来的土壤撒满了凶暴的种子,虽然有个孔子的遮羞布。
甘地面对的是英殖民者。
昂山素季面对的是军政府。
天朝呢?我们代价要远远惨重过印度和缅甸,中东非,甚至任何一个国家。不仅仅是暴打一顿那么简单。
作者: well530 时间: 2011-12-19 16:49
从下一届9大常委揍起
大家顶起来!估计土共拼了命也要和谐基地鸟
作者: saltfish 时间: 2011-12-19 16:56 标题: 回复 18# webmaster 的帖子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得快
作者: sunmoon2008 时间: 2011-12-19 18:10
对待暴力还有其他的方法么?
血亲复仇是人本有的权力
作者: kankaneryi 时间: 2011-12-19 18:28 标题: 回复 1# webmaster 的帖子
我们对于文人奢求太多。对于异见文人更是如此。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1-12-19 21:58
昂山素季跟刘晓波本来就不能比,政治家是要拼爹的。地位高的人,自然容易高瞻远瞩。
刘晓波他爹是谁,反正我不知道。
作者: chengshilaji 时间: 2011-12-20 10:47 标题: 回复 25# nkpoper 的帖子
哇靠,您这个万事通连刘sir是个高干子弟都不知道?
作者: shihong 时间: 2011-12-20 17:36
请问刘SIR的爸爸是谁?的确不知道
作者: 自由地飞翔 时间: 2011-12-20 22:24
把钱交给艾未未吗?他行动正在监视之中,怎么和他联系呢?
作者: 自由地飞翔 时间: 2011-12-20 22:27
应该声援乌坎!如果全国声援乌坎事件,那该多好!如果全国各地访民都团结起来。那么声势就会浩大。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