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党”:美国媒体分“左右”,但从不会只有自由派或只有保守派“客观、公正”长久以来是传统媒体业务的统一口号,在新闻事实上追求旁观者视角、客观描述,采用第三人称的新闻写作也已经成为全球新闻业务的学习范式,但价值观选择上,却存在着差异——由于美国两党政治制度选择的问题,根据媒体在两党政策上的态度,媒体也被分为了左(自由派)右(保守派)两派。而美国的自由派和保守派,区别主要在于对于政府角色大小的看法不同,从罗斯福新政开始,被视为自由派的民主党比较强调政府像个大家长那样,更多地照顾民众,但保守派的共和党人则认为,小政府保护纳税人的权利和自由才是最符合美国人的利益,因此反对政府的过多介入。例如一直备受关注的美国医改方案,之所以一直遭到共和党的反对,就是因为不少的美国人认为,不该用自己的税款,去让其它没有纳税的人来分享,因为这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而根据媒体在医改、同性恋等政策上的政策,几乎成为衡量左右的标准——赞同医改/同性恋政策的媒体为左派,反对医改/同性恋政策的为右派。[详细] 但说些到底都是为了美国民众的利益,为了美国的国家利益,无所谓绝对对错,媒体也几乎不存在绝对化地左右党派“站队”行为,更为重要地是,美国从来不会只有自由派或者只有保守派。 “不卖”:美国有媒体集团,但无巨头企业吹鼓手今天的美国主流媒体,形成了五大电视网CBS、NBC、CNN、FOX、ABC和《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等所谓的“主流媒体”圈。虽然在报道风格和形式乃至价值判断上各有不同,但遇到“自家丑闻”时,也并不会选择沉默应对。“窃听门”丑闻爆发时,被默多克收购的严肃报纸《华尔街日报》不仅没有避讳,还进行了滚动报道,并直播了窃听门事件听证会。《华尔街日报》社论也没有选择隐藏自己的观点——在其评论文章中写道,虽然丑闻由电话窃听引起,但却显示了新闻集团老板和英国公众及政客之间的权力斗争。对于丑闻带来的影响,《华尔街日报》也认为丑闻不应波及新闻集团所属所有媒体,英国警方、时时巴结媒体的政客和热衷“购买独家新闻和挖掘名人丑事”的英国媒体应为窃听丑闻承担责任。[详细] “不私”:美国媒体有“家族血统”,但无家族私器美国没有国家报纸或是地方报纸之分,所谓的大小报刊是200年来自发形成的媒体生态,同时美国媒体也形成了“家族企业”式的媒体企业风格。今天为人们所熟知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分别属于奥格斯-索尔兹伯里、格雷厄姆和班克罗夫家族(被收购前)。普利策赫斯特时代,这些创始人们将其浓厚的个人风格引入了媒体报道中,形成了100年前美国报纸的一次“狂飙突进”,而早期的CBS、NBC也带有强烈的佩利风格和萨尔诺夫色彩,当CNN出现时,24小时滚动不间断新闻更是泰德·特纳的个人创举。但无一例外的是,这些家族始终将受众放在第一位,形成了“不污染早餐餐桌”的严肃调查报道,“让每天都充满色彩”的电视节目。[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