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来渝实习体验的香港大学生体验民心佳园公租房小区。记者 徐元宾 摄
重庆国企已成为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经济力量,为政府扩大民生支出提供了巨大的财力空间。我们要继续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缩小差距中的重要作用。——薄熙来
国有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要为缩小三个差距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继续发挥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二是继续发挥造福全民的中坚作用;三是继续发挥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作用。——黄奇帆
《决定》摘要
■继续坚持“国进民也进”的原则,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基础性作用,确保国有资本收益的30%用于民生。
■继续发挥国有企业在全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以及民生等领域的主力军作用,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缩小劳资分配差距,建立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机制,规范国企管理层薪酬,普通职工平均工资增幅不得低于管理层薪酬增幅。
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提出,要确保国有资本收益的30%用于民生、缩小劳资分配差距……对于为什么要提出这些目标,如何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本报记者采访了市国资委、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国有企业的相关人士。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资委主任崔坚表示,要推动共同富裕,重庆国企将重点做实8件大事,包括将确保一线普通员工的年均收入增幅在10%以上、要坚持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上缴比例全国最高等。
目的
推动共富 发挥国企中坚力量
重庆为何提出要确保国有资本收益的30%用于民生?市国资委主任崔坚说,国有企业的资产属于国家、属于人民。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就是按照国家和人民的意图,经营好资产,回报人民的过程;就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担当政府履职手段、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过程,这是国有企业资产属性的根本要求。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全委会《决定》,就是要把缩小“三大差距、推动共同富裕”作为核心实践,担当起中坚,发挥好引领和带动的特殊功能。
“从目前的情况看,重庆国有企业实力呈现强劲增长态势,造福于民的带动能力也在增强。”市综合经济研究院经济咨询研究中心主任丁瑶说,目前,我市国有资产已形成“433”布局,即40%在基础建设投融资领域、30%在金融业、30%在工商产业。
丁瑶说,基础建设板块的国企可为提速建设“五个重庆”、打造“三港两枢纽”等再立新功。金融板块的企业则可加快完善担保、小额贷款、信托、租赁、私募基金等新型业态,为工商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融资服务,确保银行贷款增量的50%用于民营企业。
“国企收益用于民生,还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探索。”丁瑶表示,以前有人认为,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改善民生,而重庆提出的一系列举措,是对发展过程中也能改善民生的积极尝试。
现状 国资收益成重庆“第三财政” 全委会提出这样的目标,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崔坚说,去年市属国企资产总额跨越万亿,达到1.25万亿元,重庆成为全国国资系统第四个实现“万亿国资”的省市,利润总额368亿元,其中经营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47%,营业收入和经营利润连续5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重庆国企实力进一步提升。 此外,重庆国企还是政府“第三财政”的重要“钱口袋”。崔坚表示,2005年开始,重庆国企率先实现“财政断奶”以来,每年至少向市财政贡献100多亿元,相当于重庆政府的“第三财政”。 自2007年起,我市开始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为落实“民生十条”等惠民政策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证,国有企业对财政的贡献大幅增加。市国资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仅在去年,全市国企上缴税金388亿元,同比增长31%。“八大投资集团”上缴资产增值收益和投入基础设施、公益项目1026亿元,同比增长36%。 崔坚表示,除了对财政的贡献加大,近年来,还有不少国企直接让利于民、惠及民生。例如,去年,粮食集团、渝惠集团、商社集团、农投集团贡献4697万元收益,全力保障粮油、蔬菜市场稳定;交通开投、能源集团、电力公司为保障煤电气供应、补贴免费公交等,让利15.6亿元。 数据 去年超11亿经营收益用于民生 记者从市国资委考分处了解到,目前所统计的,主要是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用于民生的情况,其中并不包含土地出让收益等。 在2010年,重庆国企的利润中有15%(比例全国最高)上缴,计算下来,上缴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达到了13.9亿元,是2009年的1.8倍。这13.9亿元当中,用于民生方面的资金达11.11亿元,占比超70%。市国资委提供的部分“清单”显示,去年,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政府采购企业污水处理费、解决国企部分困难“双解”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支持微型企业发展、安排国有企业职工工伤保险…… “三届九次全委会提出要确保国有资本收益的30%用于民生,我们有信心实现。”崔坚说。今年,重庆国企上缴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预计可达15亿元以上。伴随国企利润提高,投入民生的资金还将水涨船高。 根据2010年度财务决算数据,按照15%征收比例计算,预计今年,我市20户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将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15.02亿元,拟安排涉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10.67亿元。其中包括:为稳定水价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有6.78亿元将用于政府采购企业污水处理费;1亿元用于解决国企部分困难“双解”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将安排1亿元支持微型企业发展;0.46亿元用于安排国有企业职工工伤保险。 路径 发挥带动力 重点做好八件事 “支撑民生导向发展,国企义不容辞。”崔坚表示,要确保国有资本收益30%用于民生,国企必须加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推动国企提速整体上市步伐、积极实施海外并购,力争到“十二五”末,国资总额保持在2.5万亿元左右,所有者权益6500亿元以上,年利润超过600亿元。 伴随实力增强,国企将进一步做大“第三财政”规模,充当好缩小三个差距、推动共同富裕的“资金源”。崔坚称,为发挥带动力,国企将重点做好八件事情(附后)。 比如,要提速推进第二轮融资50亿元帮扶“两翼”16个区县和万州区、潼南县的特色园区建设工作,按照第一轮50亿元资金的帮扶效果简单测算,力争新带动投资3000亿元、新增工业产值4000亿元、新增税收200亿元、解决就业40万人;国有企业要用五年时间,上缴国资收益5亿元,专项补贴微型企业的资本金;主城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中,国有企业承担了2300万平方米的融资和建设任务,约需资金600亿元,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建设质量和速度。 国有企业还要率先解决好自身问题,当好缩小“三大差距”的表率。确保国有企业中的各类职工足额按时交齐“五险一金”,落实好同工同酬。调控好国有企业职工的收入分配,建立起国有企业普通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物价指数、贡献程度等联动调节的正常增长机制,确保一线普通员工的年均收入增幅在10%以上。按去年国企一线职工人均年收入4.5万元计算,到了2015年,在岗职工年收入至少可达7万元以上。 首席记者 孙黎明 实习生 冯雪莹 推动共同富裕 国企将做实八件大事 1 提速推进第二轮融资50亿元,帮扶“两翼”16个区县和万州区、潼南县的特色园区建设工作。 2 积极支持微型企业发展,要用五年时间上缴国资收益5亿元,专项补贴微型企业的资本金。 3 高效优质建设好公租房,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多模式保证资金的远期平衡,确保建设质量和速度。 4 强力助推农村“三权”流通融通,打通制约“三农”发展的金融瓶颈。 5 市属重点国企已形成具有重庆特色、符合重庆发展需要的三大板块,分类发挥带动力。 6 做大“第三财政”规模,充当好缩小“三大差距”、推动共同富裕的“资金源”。 7 国有企业要率先解决好自身问题,当好缩小“三大差距”的表率,落实好同工同酬。 8 探索解决改革遗留问题,从源头上化解一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程中可能引发的问题。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