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易中天:“中华脊梁”,此脊梁非彼脊梁 [打印本页]

作者: 阿德CECI    时间: 2011-7-19 08:18     标题: 易中天:“中华脊梁”,此脊梁非彼脊梁

 




社会p民


前些时炒得沸沸扬扬的“脊梁奖”一事,最近据说已经水落石出:奖,有两个。一个叫“中华脊梁”,是收费的;另一个叫“共和国脊梁”,大约不收。于是,一些媒体很是松了口气,因为“此脊梁非彼脊梁”。
然而在我看来,收不收费,其实并不要紧。打着共和国的旗号,花着纳税人的钱,做着“达芬奇”的事,那就更加不可原谅。
因此,关键在于何谓“脊梁”。
这事鲁迅先生早有说法——“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先生说:“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先生还说——“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我以为,前一段话是“中国脊梁”的定义;后一句,则是关键的关键。
故,只有顾准先生这样的,才当之无愧地可以称为“共和国脊梁”。至于他倪大姐得的那个,怕真只能叫做“戳脊梁奖”。倒不是他倪大姐有什么不好,是这个“奖”实在山寨得离谱。这就是我要说的“此脊梁非彼脊梁”!
遂赋歌曰:
天皇皇,地皇皇,
京城有个“脊梁堂”。
彩旗飘飘铜钱响,
七姑八姨作道场。
你扬名,我分利,
刀切豆腐两面光,
直把网民当文盲。
不曾想,
机关算尽聪明误,
赔了夫人贴嫁妆,
自己挖沟淹龙王。
哈哈哈!
小李飞刀手一扬,
呼啦倒了粪土墙。
天网恢恢千夫指——
此“脊梁”非彼脊梁!


作者: feizaifei    时间: 2011-7-19 08:44     标题: 易老师说的好

记得之前看到一篇报道题目为:××××到了最无耻的时候!是该有正义和公理站出来吼叫了!
作者: 白崖寨    时间: 2011-7-19 08:58

那位“得奖”的女名人更让人恶心!
作者: qdpan    时间: 2011-7-19 09:56     标题: 北京晨报:分析两个“脊梁” 倪萍所获奖未收费

  北京晨报7月18日报道 据《新京报》报道,倪萍近日获评“共和国脊梁”功勋人物称号。有网友质疑此类评奖活动涉嫌“花钱买奖”。活动组委会秘书长、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副会长刘学文说,“共和国脊梁”没有收取费用。而网友刘先明则称,他收到《关于参加“中华脊梁”大型文献首发式暨首届功勋中国系列人物颁奖盛典活动》的邀请函,主办方要求缴纳9800元费用。对此,刘学文称,“中华脊梁跟共和国脊梁是两个概念”,虽然中国经济报刊协会是“中华脊梁”活动主办方之一,但自己不清楚“中华脊梁”的情况。

  参与主办者都不清楚“中华脊梁”的情况?那么一个免费的“脊梁”,一个收费的“脊梁”,两个评选之间到底是啥关系?该由谁给出个解释?

  质疑

  此“脊梁”非彼“脊梁”?

  说“共和国脊梁”评选未收费,“共和国脊梁”与“中华脊梁”是此“脊梁”非彼“脊梁”,我们如何相信这话呢?网上曝光的“中华脊梁”颁奖邀请函,如果不是假的,那么两个“脊梁”评选的发起者都有一个叫“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的单位,且都在发起者中打头。而据已报道的信息来看,这个“中国经济报刊协会”正是操办“脊梁”的具体负责人刘学文历次“评选”活动所依托的主办单位。刘是这家协会的副会长。并且,刘学文的“脊梁产业”已经纵横了十年。同一个“刘学文”,同一个“脊梁产业”,同一个“中国经济报刊协会”,那么即便此“脊梁”非彼“脊梁”,血缘关系却是不浅的。

  大量关于刘学文、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十年来不断举办类似评选活动,以“脊梁产业”创收的报道也被媒体翻了出来。综合多篇报道,再看“评选”与“收费”的关系以及活动的手段,不能不怀疑“脊梁评选”其实就是一种骗局。

  更要追问的是,与刘学文和他那个“协会”合作了多年的倪萍,真的不知道自己被评为“共和国脊梁”?真的不知道评奖收费?倪萍、史光柱、张继钢、田华等人是刘学文主办的各类评选活动的常客;倪萍曾入选了刘学文评选的“年度影响力人物”,曾担任刘学文牵头的“水族文化旅游形象大使”,而独这一回,倪萍反而被刘学文蒙在鼓里而“被脊梁”了?

  同为一家单位、一个职业评选人操办的“脊梁”评选,“中华脊梁”是“收费脊梁”,“共和国脊梁”是“免费脊梁”,也许是真的;倪萍免费当“脊梁”也有可能是真的,但即便是真的,“免费脊梁”是不是在给“收费脊梁”壮门面,倪萍的免费是不是一种合作酬劳,都不好说。

  马涤明

  “三T奖”的翻版?

  一个是“共和国脊梁”,一个是“中华脊梁”,不好区别,有点乱。但话题聚焦到活动是否收费问题上,让我迅速回想起电影《顽主》中的镜头。“共和国脊梁”也好,“中华脊梁”也罢,和《顽主》中的“三T奖”一样,从操作套路到赚钱秘笈,真是太神似了。

  《顽主》中“三T公司”一边承诺“我们公司的宗旨就是帮助你这样素有大志但无计可施的人”,一边策划“我想给你的同时也给一些著名作家发奖,这样这个奖也显得是那么回事”。针对名作家可能拒绝领奖,“三T公司”表示,“领不领是他们的事,不领我们硬发”。

  “中华脊梁”的评选,颇像是“三T奖”的翻版。参评声明要求“参会代表需缴纳9800元人民币/人,含会务费、注册费、欢迎晚宴等”,欲申请VIP席位和现场发言,须另外申请单独审核后给予安排,潜台词是另加费用。一句话,只要有钱,就可以成为“脊梁”。只要交够足够多的钱,就可以出尽风头。

  其实,姑且不论倪萍、田华、刘兰芳等成为“共和国脊梁”是否实至名归,“共和国脊梁”评选活动虽然不收费,但该活动与“中华脊梁”有一个共同的主办方中国经济报刊协会,露出了主办方借名人拉生意的马脚。很难不令人怀疑: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等是将“三T公司”的策划高招移植到了现实生活中。滑稽的是,电影中没有哪位著名作家去领什么“三T奖”,现实中倒是真的有大大小小的名人对“共和国脊梁”、“中华脊梁”趋之若鹜。

  朱述古

  评判

  对荣誉称号的亵渎

  无论是“中华脊梁”,还是“共和国脊梁”,其名号均如雷贯耳,令人肃然起敬、高山仰止。然而,同一个主办方,却设置了两个极为相似、近乎雷同的评选项目,就有点匪夷所思了。试问,让“中华脊梁”与“共和国脊梁”同台PK,谁是“首发”,谁是“替补”?谁是正宗,谁又是山寨?

  原来,这其中果然充满玄机,“共和国脊梁”不收费,而“中华脊梁”则收费9800元。也就是说,如果候选人不交费,就是“共和国脊梁”;如果交了9800元,就成为“中华脊梁”。

  由此得见,设置两个近乎雷同的评选项目,体现出主办方卓尔不群的敛财“智慧”:只要受到邀请,便可以成为候选人;只要舍得花9800元,当不了“共和国脊梁”,也可以当选“中华脊梁”,反正称号惊人一致,都是齐天的“荣誉”。至于有人质疑借评选之名敛财,主办方完全可以推得一干二净,他们评选的是“共和国脊梁”,没有收费;收费的是“中华脊梁”,与他们无关。问题是,这种充满功利色彩的评选其社会价值何在?

  先不谈这个评选有多大的权威性,具有多大的含金量,也不谈倪萍等是否配得上这至高无上的荣耀,就凭主办方炮制出两个近乎雷同的评选项目,向参评者收费,借机敛财,就暴露出此次活动动机不纯;再者,动辄就冠以“共和国脊梁”、“中华脊梁”之名,是对神圣荣誉称号的一种亵渎;同时,也折射出当今的各类评选活动过多过滥,让许多荣誉称号贬值,失去了标杆意义。

  张西流

  观察

  它们都是李鬼?

  此“脊梁”非彼“脊梁”,主办方语焉不详,让人对“脊梁”评选产生了怀疑,“共和国脊梁”,应该由谁来评选?难道几个草台班子,组成一个评委会,就能随意给公民颁发“共和国脊梁”、“中华脊梁”的称号?这样的评选,有何意义?这样的荣誉,价值几何?显然,“脊梁”评选以及“共和国脊梁”和“中华脊梁”的争议,折射了当下评选之乱。这样的评选,为何能在公众面前公然大张旗鼓地宣传?又为何能在有关部门的眼皮底下“悄悄地”进行?

  近年来,类似的评选活动多如牛毛,只要知道您的地址,“评委会”都会给您寄上一份评选通知,通知您已经入选,只要交上数额不菲的报名费、会务费等相关费用,你就可以如愿以偿地当选“某某脊梁”,成为“某某名人”,获得“某某大奖”,您花钱买奖,我收钱得实惠,双方是各有所需,各取所需,典型的周瑜打黄盖。当然,在这些评选活动中,也不排除一些参评者受到举办方的蒙骗,而被骗破财,一些上当受骗者,因此而投诉无门。

  说白了,一些评奖活动,是骗人的,不过是骗子用来骗钱的道具。而由于一些人沽名钓誉,爱慕虚荣,于是就乐意掏钱买“荣誉”,结果花钱买来的荣誉,一钱不值。笔者身边就有一个爱好古体诗词的老人,近年来为了“参评”,花了十几万,买了很多勋章、奖杯以及几元钱一本的荣誉证书,老人还经常将这些勋章挂在胸前,向人们炫耀,自己是“世界名人”、“中华名人”、“神州名人”……

  这次“共和国脊梁”评选,因为倪萍的当选而引起争议,因为又冒出了一个“中华脊梁”评选而引起了人们的怀疑,“共和国脊梁”和“中华脊梁”谁是李鬼?还是它们都是李鬼?有待有关方面介入调查。

  曹小芹

  分析

  骗子和被骗者演的双簧

  有需求就有市场,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正是抓住某些人的需求心理,卖奖、卖名的骗术应运而生。如今这种骗术还“与时俱进”,通过网络狂轰滥炸,五花八门的奖项层出不穷。只要拿钱来,什么名人名录,什么奖杯都可以被制造出来。

  对那些以卖奖、卖名的骗子们当然要依法严厉查处和打击,可对那些心甘情愿上当受骗的买奖、买名者,如果不追究其责任、不严肃处理、不让其为受骗买单,他们还能长记性吗?卖奖、卖名的产业化是骗子与被骗者共同导演的双簧,不彻底揭穿这种骗局,不仅“中华脊梁奖”可以遍地开花,就连“世界脊梁奖”某一天也会堂皇面世,信不信由你。
作者: mylove7700    时间: 2011-7-19 13:51

现在这个社会,“名”都可以买卖,真是混浊之世。
作者: qfqfwan    时间: 2011-7-19 14: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Yhard    时间: 2011-7-19 15:40

过去名也可以买卖,只不过是暗地里低调地买卖,而今则是公开的买卖


引用:
原帖由 mylove7700 于 2011-7-19 13:51 发表
现在这个社会,“名”都可以买卖,真是混浊之世。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