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朱永嘉的牢骚和余秋雨的欺诈 [打印本页]

作者: 菜鸟搬家    时间: 2011-7-4 21:27     标题: 朱永嘉的牢骚和余秋雨的欺诈

杜光  
今天偶然在百度里搜索到一篇朱永嘉的文章,批判我在《炎黄春秋》上发表的两篇文章。批文写于去年8月,却在9月9日毛泽东去世的日子发出,“以此纪念你逝世三十四周年的忌日。” 尽管文章带有文革的气息,我仍然尊重他的言论自由,他有权发表他的观点,也有批判我的权利。倒是文末的两句牢骚,引起我的注意。(2011-06-08 21:13)

他说:“你今天的待遇比我好得多,是离休干部”,“我可没有什么离休待遇,只是拿着普通工人的退休工资”。在批判我的文章里居然发这样的牢骚,可见心中是多么不平。不想想你朱永嘉文革期间在上海是何等得意,何等猖狂! 还是多想想你当年欠下的罪债有没有还清吧, 别忙着向文革的罪魁祸首毛泽东表忠感恩。(2011-06-08 21:42)

《炎黄春秋》第6期刊登朱永嘉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前后》(朱永嘉口述,金光耀整理)。我赞赏《炎黄春秋》的求真务实精神,只要是揭示真相的文章,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不论作者是谁,都可以发表,当然朱永嘉的文章也不例外。但这样一来,也就否定了朱永嘉在文章里对<炎黄春秋>和我的抱怨了。(2011-06-15 20:44)

朱永嘉在批判我的文章里说起《炎黄春秋》发表了我的一篇文章后说,“相比之下,我在言论和出版上就没有你们这些右派先生那样的自由度,在你们掌握的一些报刊上,历来是只准右派放屁,是没有我发言机会的。”“你比我自由得多了,你还想争取什么样的言论出版自由呢?实际上恐怕是想让你们来垄断话语权罢了!”(2011-06-15 20:58)

这里且不说他那些文革式的语言,至少这个“历来是只准右派放屁”的刊物,用发表他的文章的事实批驳了他所说的“是没有我发言机会的”断言。不知道他的文章算不算是右派放屁?至于他说的我比他“自由得多”,我不知道他是怎么计算的。我七八年来在网上发了二百多篇文章,能在报刊上发表的只有十几篇,大体上是百分之五吧。 (2011-06-15 21:14)

朱永嘉不是说什么言论和出版上的自由度吗? 我的自由度就是这5%,你朱永嘉这几年也写过些文章,难道发表的文章还不到5%吗?你说我争取言论出版自由是“口是心非”,实际上是想“垄断话语权”,有什么根据?何不说得更清楚些,让大家看看我是怎么想垄断话语权的。没有根据而入人以罪,这是典型的文革手法。(2011-06-15 21:54)

一位上海的朋友寄来香港《百家文学杂志》刊登的司马方舟的文章,题目是《余秋雨原来是“李鬼”》,文章揭露:余秋雨吹嘘他1979年夏经徐中玉邀请,参加在庐山召开的全国文艺理论研讨会,并被选为全国艺术理论研究会秘书长。这个故事在他的一些散文、回忆录、访谈、答问等公开材料里被再三说起,不下七八次。(2011-06-17 20:39)

事实上1979年庐山根本没有开过这样的会,余秋雨参加的是1980年夏天的全国高等学校文艺理论研讨会。在专门报道这次会议的《文艺理论研究》第三期第三部分“论文摘登”里,有余秋雨的论文《艺术与政治的逻辑关系》的摘要。第四部分“会议报道”里,公布了高等学校文艺理论研究会的领导机构,秘书长是徐中玉教授。(2011-06-17 20:53)

华东师大一位当年参加这个会议并承担会务工作的教授说:余秋雨“当时是个‘小八拉子’,没有几个人认识他,怎么可能选举他当秘书长呢。”徐中玉教授在接受电话询问时斩钉截铁地说:“余秋雨完全是胡说八道”,“我当时甚至没有听说过余秋雨这个人,怎么可能邀请他参加会议?不知道余秋雨为什么要这么瞎说。”(2011-06-17 21:10)

我看过听过不少关于余秋雨的故事,但读了司马方舟的文章,仍然对他的大胆和无耻感到惊讶。文革上海真是个出人才的地方,当年兴风作浪、翻天覆地的人物,今天还能施展他们偷天换日、颠倒是非的才能。这是当局不许总结文革经验教训的结果,姑息养奸,才有余秋雨的欺诈和招摇,才有朱永嘉的张狂和牢骚。(2011-06-17 21:31)

作者惠寄 节录字杜光微博选录(2011年5—6月)
Monday, July 04, 2011



来源:[http://www.guancha.org]《观察》文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