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媒体的生存空间、发展方向,研讨会上七嘴八舌;
"很 高兴能参加这样一个研讨会,BBC中文早就应该整改了,
BBC越来越象CCTV靠拢, 以发表一些转来了新闻作为新闻重点, 更使人厌恶的是那些转来的不客观 真实的新闻却还被放在头条。一个媒体以撒谎欺骗作为主要宣传, 那一定是被厌恶的抛弃,BBC中文就已经走到了这样的地步。 我很高兴的看到BBC中文已经看到了问题, 但更重要的是能看到BBC中文能解决这些问题。 希望BBC能听听一个善意的观点,看法,回到一个新闻客观, 真实,公正的媒体人的角色中来。 "
许北方,英国伦敦
许北方参加的是在伦敦英国皇家国际关系研究所举办的首届“
顾名思义,
当威斯敏斯特大学中国传媒中心主任戴雨果发言时提到,“
就如何看中国媒体的自由,
年年六四,今又六四。22年后,如何反思,如何纪念。
"我 作为当年六四亲历者,
基本经历整个当年整个学生运动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 当年参加学生运动的我们这一代 人,基本上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 从小就接受爱国主义和爱党主义教育, 在加之当时整个社会对文革反思和 清算不够,从政府到普通民众普遍希望尽快忘记过去, 我们这些学生对文革历史知道不多。另外客观讲,当年整个 官僚阶级还是比较清廉的。所以当年参与学运我们这一代人, 根本就不知道民主和自由是什么,专制危害有多严重 ,从心里仍然热爱着中国共产党。 我们无非要求党给予我们多一点自由和民主, 反反官倒和刚刚出现的那一点点腐 败。"
KM,昆明
22年前,KM走到天安门广场,其实并不清楚自己要什么、反什么
"但 六四颠覆了中共十几年来苦心在我们心中建立形象和合法性,
让我们亲身感受什么叫专制和独裁,是六四让 我们这代人开始成熟起来。六四之后的苏东剧变, 曾经让我们认同过六四必要性,但这二十年来,整个中共集团彻 底堕落和社会溃败,已经让我们, 包括中国的每一个普通百姓都认识到,中共已经成为一个腐败、 独裁的权贵集团 和保守集团。经济发展不过是建立牺牲普通民众利益之上, 并且人民并没有充分分享这牺牲人民利益和环境而来的 经济发展成果。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不能证明中共的合法性, 如果中共不自我变革,另一个六四将不可避免。"
KM,昆明
署名“基层人士”的一位读者对中国现状的判断正好相反
"六四是不会出现了,中共的根实在是太深了,
而且老百姓普遍麻木不仁,除非中国经济崩溃或者与周边国家的战乱 。"
基层人士 中国
读者秦晋对比22年前后的中国,则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今 天形势相对于1989年的那场学生运动有很大的不同。
89学运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无意要求中共下台, 并不直接造成对中共政权的威胁,但是邓小平却实在地感 受到那场运动可以成为冲破中共政权最后一道堤坝的滔滔洪水, 因而下令武力镇压;当时国际环境也有所不同, 东西方冷战还没有结束,美国为首的西方一无勇气二 无见识, 只对中共进行口惠而实不至的道义的谴责和短暂的经济的制裁。 而今天的“茉莉花革命”通过互联网发生的时候, 中国积压下来的民怨已经不可能使得中国 民众像八九年时候一样冷漠旁观, 而会寻求一种历史机会彻底地改变中共的政治统治;在国际上, 由于东西方冷战不再,中共同意识形态互为依托的政体也不再,虽 然西方普遍地对中共绥靖,助长中共的实力, 但是一旦中国发生重大政治变化,也会乘势推波助澜。 当今中共领导人胡锦涛即使有决心和意志但却不再有能力命令野 战军用武力进行镇压, 而且美国为首的西方也会由于反恐战争已经擒贼擒王击毙了本拉登, 全球战略进行微调转而对残余专制政权不利。 中共动用武力解决的机率在 降低,现中共领导人的武力镇压的决心和意志也在降低, 军人服从命令镇压“茉莉花革命”民众的可能性更在降低, 整个形势不可于20年前同日而语。而且可以预 见,“茉莉花革命”如果得到进一步激发而启动, 中国的政治变化很有可能是通过民变到兵变再到政变。 也就是茉莉花行动引起“民变”,中共高层冒死一博发布命 令进行镇压而引起军队掉转枪口产生“兵变”, 进一步导致中共的倒台而形成“政变”。 蓄势待发的各种力量形成合力,汇聚形成排山倒海之势, 雷霆万钧之力,冲刷中国绵延千年的专制政治, 让中共成为中国最后一个专制王朝,成为历史翻过的一页, 才是纪念“六四”的真正意义所在,根本之根本。 "
秦晋
一位没有署名的读者则认为这是痴人说梦
"中国人民不会自毁长城,去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梦。
我们就是不要走前苏联的路。谁要是敢把八国联军再次引 进中国,谁就没有好下场。 看看bbc就知道什么是虎狼环视中国了。"
未署名
看看BBC? BBC中文网“大家谈中国”栏目登出署名ZLR的文章,《
为BBC喝彩的典型观点:
"BBC登这篇文章,终于有了一回人性了....
文章写得太棒了!太现实了,说出了中国人的心声!!感谢作者! 感谢BBC !"
梅花, 澳洲
"这篇文章可能连环球时报的编辑见了都惧怕噢,
登了更要被丢了乌纱冒-----!可见狠的程度。 作者要生在40年代德国,绝对一个纳粹准秘书!写得好!"
秋少少
对BBC不解甚至愤怒的代表观点:
"吃 惊BBC中文网将这样一篇反人类主张暴力的文发表,
以前从未见到过。我几乎每天都要听BBC英文台, 还从来没有听过类似这样的文章。难到你们准备和 CCTV为伍, 不负责任的刊登这类与先进文明反其道而行之的文吗? 至少改一下标题嘛,难到你可以登为拉登杀人喝彩, 为卡扎菲镇压喝彩,为恐怖活动喝彩的标 题吗?英国警察不找上门来才怪,你们这样没有专业精神的做法, 不就是在跟着专制独裁欺负那些无可耐何只有受国家机器蹂躏的份没 有公权力保护的民众吗?"
正义之声
"为 “六四枪声”喝彩>是一篇充满血腥味的文字,
是一段赤裸裸地宣传暴力和屠杀的文字。为什么能在BBC登出呢? 我记得BBC的编辑人员对我讲 过:BBC不能刊登有主张暴力或者类似的文章。 我以为BBC是否实行双重标准:所有的文章都不能有暴力倾向, 但是,中共的“五毛”例外。对吗?"
林绿野, 中国大陆
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但有必要提醒两点。一是这篇文章是放在“
选择刊登文章,主要是看作者的观点是否有一定的代表性。而“
二是如果大家看看BBC中文网的六四专辑,里面的报道、分析、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