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国企进军波兰建高速 赔大了 指示:不得接受采访 [打印本页]

作者: 菜鸟搬家    时间: 2011-6-17 21:19     标题: 国企进军波兰建高速 赔大了 指示:不得接受采访

2011-06-17  
 



中国海外工程有限公司(COVEC简称中海外)竞标获得承建华沙至柏林两段高速公路项目,开工不久即因无力支付建材货款及费用而与波兰当地分包商发生资金纠纷,被波兰政府中途解除合同,中方赔偿1亿8千8百50万欧元。这个曾经被中国媒体吹嘘为中国企业首次进军欧盟摘取公共工程承建项目的壮举,最终却落得个解约赔偿的结局,是怎么回事呢?其中原委令人深思。

此案虽然只是中国大型国企在海外的一桩商业奇案,但其从中标到解除合同退出工程市场的整个过程,却充满违背逻辑以致令人怀疑的种种荒谬做法。首先,这个工程项目通过超低“廉价竞标”获得,反应出中国企业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那种“大跃进”心态和违反生产力的做法;其次,反映出中国企业并不了解欧盟工程市场和社会环境,对在欧盟投资或承建项目时须考虑的相关行为规章一无所知,尤其忽视企业或合作分包商在当地所须承担和支付的社会成本;第三,反映出中国国有大型企业决策机制缺少论证的弊端,拿国家公共资产当儿戏,甚或为打造“国家形象”不惜做亏本生意,将商业行为服务于政治目的。

中海外超低廉价竞标

2009年9月,由中海外牵头,中铁隧道集团、上海建工集团等组成的联合体在波兰A2高速公路5个标段中一举中标,拿到A、C两个标段,全长约49.2公里,合同总价13亿兹罗提。项目直接由波兰政府公开招标,欧盟资助。

中国海外工程有限公司系中国铁道部国有企业,中铁股份有限公司(CREC)旗下的全资子公司,由中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号称亚洲第一大建筑工程公司,主营工程总承包、建筑工程勘察、咨询和设计,还兼营对外经济援助、海外劳务、国际矿产资源开发、资本经营和金融信托业务等。如此一个大型国资企业,在承建波兰高速公路项目中,怎么会落到信誉扫地,半途解约赔偿地步?

中海外竞标从一开始就受到国外业界和媒体的质疑。按照中海外的报价单,相当于以每50公里13亿兹罗提(约合4.65亿美元)的报价参加竞标,比波兰政府预估的28亿兹罗提标价要低出一半多。而据法新社的报道,在这个项目中,中国公司称修建每公里高速公路的成本是660万欧元,比出价最高的竞争对手低了 200%还要多。

如此超低的竞标价,不仅令波兰业界震惊和难以置信,也引起欧洲同行企业强烈的质疑、不满和不安,纷纷指责中国公司“低价倾销”,甚至怀疑中国企业在投标过程中使用了不正当手段。据透露,中方也有人认为标价过低,“我们的中标价和其它三段相比,人家的中标段,长度比我们的短很多,但价钱反比我们的高。”

中国公司的做法被外国同行认为是不惜血本,不顾后果,盲目抢标,目的是为了打开进军欧盟基建工程市场的道路,但这样做最终是会亏损的。波兰公路建设者协会会长评论说:中国人这种做法“必将是亏损的。他们想通过此获得一个好的参考,方便以后竞标欧盟其它项目。由于这是一家国有企业,损失也不会由企业自己承担。”

波兰分包商:“中国人不付钱!”

今年初,500多名中国工人入住波兰,中海外承建的路段终于有了规模建设。但不久,中海外不能按时支付波兰分包商材料货款和相关费用,分包商拒绝向工地运送建筑材料,导致工程从5月18日起停工。这更加引起外界对中国公司“廉价承包”的质疑。

5月19日,中海外在波兰中步城市罗兹(Lodz)的办公室门前堵满了沙子,这是追讨债款的分包商和工程机械手们拉来堆放的。债主们在马路上游行抗议,连去附近Łyszkowic镇的路都堵塞了。警察赶来疏导。抗议者打出的横幅上写着:“中国人不付钱!”

停工后,中海外派总经理去华沙解决问题。协商后,中海外承诺在5月30日前结清拖欠款项,分包商同意在拿到钱后24小时内复工。

但是到了5月30日,中海外没有付款。6月2日,波兰总理图斯克对新闻界说:“我们知道这家中国公司存在资金问题。我将和基础设施部部长研究,看能不能避免工期严重拖延,或者是干脆与这家中国公司解除合同。”图斯克对媒体表示,他同意对中方公司采取强硬措施,迫使其遵守合同,以防中国公司的行为最终变成对波兰政府的敲诈。

把中国式的廉价劳动力生产模式搬到欧洲

中国公司超低竞标的做法,在整个欧洲都引起关注。法国《十字架报》引述业内人士指出,中国人以低廉报价获得波兰高速公路建筑工程项目,其实是一个不实际的商业行为,宁可做亏本买卖,也要取得这一项目,将它作为进入欧洲高速公路建设的开路先锋。而欧盟的商业规章禁止以做亏本生意的不公平竞争获得招标。针对此一商业案例,法国业内人士甚至主张欧盟委员会就此向世贸组织提出上诉。

对于欧洲业界和舆论的质疑,中国一些所谓“专家”却为中国企业盲目“冲出去”辩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欧问题专家李俊5月27日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西方媒体质疑中国公司竞标成功,是出于“眼红”利润被中国公司赚走的矛盾心态。李俊甚至认为,中国公司低价竞标不是做亏本生意。对于外界质疑中海外的做法是“赔本赚吆喝”,李俊却说:“欧洲公司认为不可能赚到钱的工程,中国公司却做得到,主要依靠的是中国人的勤劳和低廉的人力成本。”

中青报还将法新社对中国企业做法的批评性报道当作赞扬,用来印证李俊这位“中东欧问题专家”的说法,赞美中国式压榨廉价劳动力的经营方式。该报写道:在波兰“A2高速公路上工地,中国工人住在由一个学校改建的统一宿舍里,工人们每天工作 12个小时,每周7天,节假日也不休息;即使一月份波兰全国建设项目都因天气停工的时候,中国工地仍照常运转。一位38岁的中国工人说,他的工资由公司直接寄回中国家 中,因为工地吃住全包,不需要花钱”。这是一幅什么图景?每周7天工作,每天工作12小时,没有一天休息日!欧洲人看到的不就是一种来自中国的现代集中营式的奴隶劳动方式吗?

中国官媒和一些“御用学者”可以说对欧洲社会经济环境和规章一无所知,竟拿“中国人的勤劳和低廉的人力成本”作为中国企业到欧洲做生意的成功诀窍。须知在全面保障劳工权益的欧盟国家,是不可能存在压榨低廉劳动力这种“中国特色”的。中国虽然经济高速发展,但劳动者权益却得不到相应的提高,至今中国经济仍然是一种社会成本很低、忽视劳动者权益、不顾人的价值和榨取廉价劳动力的经济。这种“中国特色”已经成了中国共产党文化在各个领域的代名词,经济也不例外。一方面是庞大的国企体系和国家资本积累,另一方面则是社会萎缩。中海外的做法,其实与所谓“中国人的勤劳”毫无关系,而纯粹是把中国特色的经济模式搬到欧洲来。

一个公司因资金周转问题而被解约赔偿,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但中海外把中国式的密集廉价劳动力生产模式搬到欧洲,是完全行不通的。欧盟有严格的劳动法及社会规章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工人工作时间有严格限定,一般不超过8小时。欧盟国家的企业除了遵守这些规章,还须承担工人福利及社会分摊金等的社会成本。而中国公司以劳动集中营的方式,让工人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2小时,节假日也不休息,这在欧洲是令人难以想象的!除了让欧洲居民和舆论看不顺眼之外,还可能会引起人权组织的抗议,因为这样做违反欧盟的劳动法。

中国工人和管理人员接到指示:拒绝一切媒体采访

据波兰媒体报道,从6月8日起中海外已让中国工人陆续撤离波兰,飞回中国。自停工后,中国工人和管理人员接到指示:拒绝一切媒体采访。

6月13日,波兰交通局副局长马切耶夫斯基向外证实,中国放弃了波兰高速公路合同。而据《波兰选举报》报道,由于中方公司无力支付拖欠波兰分包商的货款和其他费用,波兰政府不得不与中国公司解除合同,中方赔偿7亿4千1百万兹罗提(折合1亿8千8百50万欧元)。

波兰的A2高速公路,是为波兰2012年和乌克兰联合主办欧洲杯而兴建的重点基建项目,必须在明年春投入使用。现在因中海外的违约,至今没修建成几公里的公路,严重拖延了工期,令波兰政府和民众十分忧虑。中国公司的盲目作为,也使自己刚进入欧洲工程市场就信誉扫地。


       来源:法广
作者: fanjianjun    时间: 2011-6-18 08:19

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你以为在中国呢,不用遵守游戏规则!
作者: 阿尔斯兰    时间: 2011-6-18 09:26

在中国搞工程,低价中标,通过贿赂业主管理人员获得联系单签改,提高结算价,所谓堤内损失堤外补!为减少资金压力,对分包商、供应商要求垫资,恶意长期拖欠货款进度款,这样一番操作,投标时看似会亏损的项目往往有可观的盈利,这样的公司被吹嘘为管理水平高超,这样的公司走出去演砸了,被说成是水土不服。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靠坑蒙拐骗歪门邪道挣钱的企业,一旦离开了那个光怪陆离的土壤,来到一个法治世界,当然就演不下去了!
作者: qiongao    时间: 2011-6-18 10:21

领导搞政绩工程,中标了好升官,至于亏损,财务报表做点手段,留给下任了
作者: gjggjg213    时间: 2011-6-18 18:25

国企啊!伤不起啊! 咱有的是钱!咱不玩了!嘿嘿!
作者: 大大白兔    时间: 2011-7-24 22:14

撞车了,以后出不去咯
作者: mylove7700    时间: 2011-7-24 22:38

在家里面搞家长制,还跑到外面搞,真以为天下就你说了算呀。还说别人怎么怎样地剥削劳动力,你TMD能够取得这样的小成绩,不都是完全靠剥削劳动力吗?变态的经济发展,靠的就是牺牲大多数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来取得的。你以为自己就是神呢?可怜还是很多人都被虚荣所蒙蔽,还不知道自己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以为能够天天玩麻将,还能够吃点鱼肉,过逍遥的日子还是xx给的呢。可悲!
作者: whyjoke    时间: 2011-7-24 23:28     标题: 标题

中国在非洲各国(主要安哥拉利比亚尼日利亚赞比亚苏丹等)这样的项目多如牛毛,在东南亚和俄罗斯也比比皆是。出国劳务工人承担了治安和疾病等高风险,付出一般每日10至12小时的高强度劳动力,得到的却是2到3年后统一结算的无息月薪,且低的可怜,泥瓦工等约5至6.5千人民币每月,重机驾驶员约0.8至1.1万人民币每月。但是他们无一例外出国前就已经上交了3至5万的操作费(机票,签证,境外保险)!看看中铁四局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的两个机场项目吧,惨不忍睹。
作者: jessechen    时间: 2011-7-25 00: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idy_006    时间: 2011-7-25 09:43

我们将走向哪里?我们的国家要走向哪里?
如果不是政府的问题,那中国几百年社会风气怎么改变?
作者: zxyzxy123    时间: 2011-7-25 17:04

楼上,还“我们的”国家,你再好好想想,这国家到底是谁的呀?几百年中国的社会风气?应该是“新”中国以来的风气吧
作者: pp2qq    时间: 2011-7-25 17:58

在中国搞工程,低价中标,通过贿赂业主管理人员获得联系单签改,提高结算价,所谓堤内损失堤外补!为减少资金压力,对分包商、供应商要求垫资,恶意长期拖欠货款进度款,这样一番操作,投标时看似会亏损的项目往往有可观的盈利,这样的公司被吹嘘为管理水平高超,这样的公司走出去演砸了,被说成是水土不服。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靠坑蒙拐骗歪门邪道挣钱的企业,一旦离开了那个光怪陆离的土壤,来到一个法治世界,当然就演不下去了!

如果不是政府的问题,那中国的社会风气怎么改变?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