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廖亦武:中国人的生存之术
[打印本页]
作者:
菜鸟搬家
时间:
2011-6-6 14:53
标题:
廖亦武:中国人的生存之术
作者:廖亦武 文章来源:中国人权双周刊 更新时间:6/4/2011 12:32:43 PM
这是德意志国家学术交流中心的命题作文。在约稿信中,组织者希望多些奇思妙想,借此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的门窗。
可我绞尽脑汁,“未来的门窗”依旧紧闭着。这个专制国家的门窗,已经紧闭了许多年,虽然现在有飞机,有网络,有种种跨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市井交流,但多数中国人的思维,是在一个长期封锁的环境里形成的,特别是我,一个曾经的政治囚徒,一个十几年不准出境的底层异端,“门窗紧闭”乃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门缝或窗缝望出去,只能瞅见一线天、一线云、一线高楼,甚至一线监视我的警察。
埋下脑袋,像一只秃毛老鼠,在幽暗里嘎嘎嚓嚓啃古书。这是我爸爸的遗传。他是中文教师,活了80岁,有上万名学生,可自己的儿子却缺乏教养。我两岁遭遇大饥荒,差点饿死;8岁遭遇文革,沦为流浪儿。幸好爸爸有先见之明,我才过3岁,说话还结巴,他就开始启蒙,逼迫我认字一年多,背诵古诗古文一年多。我天生反应迟钝,一副没睡醒的模样,经常是读完后页就忘掉前页。但旧社会私塾先生用竹条抽屁股的野蛮教学法,爸爸从来不用。他是无比慈祥的,狠招仅仅是:猛然将皮包骨头的我,举上半人多高的八仙桌,完不成功课,就休想下地。我当然不敢跳桌潜逃,求饶、耍赖、哭闹也无效,唯一的出路就是摇头晃脑地背书。除开唐诗宋词元曲,《古文观止》里,一个朝代必选一篇,比如魏晋曹操的《求贤令》、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北宋苏轼的前后《赤壁赋》等等。什么“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之类,小孩子懂个啥?爸爸真是太坏了!在怒不可遏的幻觉中,我砍杀爸爸无数次。直到稍微长大了,不觉得爸爸坏了,还是惧怕古文;又直到坐牢、出狱、落魄不堪,一步步抵达爸爸当年培养儿子的年纪,才咀嚼出别样的滋味儿。
流亡者胡平曾说: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那么困境的出口,包括我们的未来,只能在历史书里寻找。依照老祖宗的思路,天地总是循环的,狗类一般的人类总兜着圈子,那么未来一拐弯儿,或许又绕回从前。古代圣贤是怎样存活下来的?不识时务的老子、庄子、孔子、司马迁、李白、杜甫是怎样存活下来的?为什么在他们消逝若干年后,这个世界的皮肤,依旧留有他们的体温?
共产党的独裁,许多人受尽迫害,有时感觉喘不过气了。祖先被过度戏弄,矿山被过度开采,河流被过度污染,言论被过度压制,城市被过度消耗。这个经济腾飞的社会正在变成全球最大的垃圾场。太黑暗了。老百姓无可奈何地哀鸣,太黑暗了。但是现代中国和古代中国,哪种黑暗更加来势汹汹?通读《周易》和《史记》,历史的漫漫长夜,还是有星星,有灯塔,星星和灯塔牵引着一代代孤独的行路人,摸索向前。
古代圣贤都生不逢时,他们往往厄运连连,甚至死去活来,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恼怒至极。他们下贱过、书写过、奔走呼号过、四处碰壁过。如果没人懂,他们就在假想中,设计许许多多的“未来读者”。他们将在未来读者中永生。
他们是“永生的师傅”,教会我们在不可预测的、即使万劫不复的未来,不仅生存,而且只为终极意义生存——我不晓得,我的老朋友刘晓波同不同意,他曾那么激烈地否定传统,他曾说“大陆应该如香港,殖民三百年”,却最终因为起草倡导政治改革的《零八宪章》,判刑11年,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我也不晓得,我的老朋友冉云飞同不同意?他是本城最著名的藏书家,曾日日饱读典籍,且如李白一般,酒量和才情都震惊四座,却转而成为孔子那样较真的“网络民意领袖”。
冉云飞突然失踪,几天前又突然传出消息,他以“颠覆国家政权罪”被抓捕。他的未来会怎样?他在未来的生存之术如何?读完了以下正文,大家也许会比较一番,再唏嘘一番。
编者注:本文为几篇论述古人文字的前言。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