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红黄蓝白黑——致未来的中国国会
[打印本页]
作者:
菜鸟搬家
时间:
2011-6-3 22:27
标题:
红黄蓝白黑——致未来的中国国会
嘉蔚
我做了一个梦,在除夕的后半夜。我梦见中国将来的国旗,会恢复中华民国的第一面国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醒来时天色尚黑,却已思绪难平。半醒半睡之中,为这种想象编织理由。越想越清醒,越想越成理。遂起床。此时东方已明。已是辛卯年的大年初一。辛亥革命后第一百年开始了。
记得几年前与友人探望九秩老人黄苗子。友人问苗子先生如何看待辛亥革命。老人沉吟片刻答道:“最好没有辛亥革命。”我闻之深为认同。老人生于1913年,民国二年,亦即“二次革命”之后。鄙人生于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刚满一周岁时,大陆易帜。老人年青时,远非保守之人,既积极入世,亦为时代所裹挟。饱经人间沧桑之后,有此结论。笔者同样在“革命”的洪流中沉浮,最终两代人同样的寻到源头。“最好没有”,是一种表述方式。它的反面说法应是:我们无法避免它。那么为什么“最好没有”?因为革命带来的动荡太剧烈,为它所付的生命代价太大,而且革命中社会走上歧途的可能也更大。苗子和他的一代,笔者和我的一代,多是向往社会变革,向往共和民主的。也因此,都曾是自觉投身于革命的一代。只是在积聚了足够的生命体验之后,才意识到革命未必是最理想的变革方式。但矛盾之处是:我们无法避免它。
二十世纪的中国,既是以八国联军的炮火代替新年爆竹,也是以慈禧太后改革诏书而步入新世纪的。从那时至今,一直是改良与革命赛跑,而革命永远抢先一步乃至无数步。
通常的说法,是立宪派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导致辛亥革命的失败,乃至有中山先生的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其实,首先应该说,是立宪派联同革命派才达致辛亥革命的成功;其次,辛亥革命如果以同盟会宗旨来衡量,除了“平均地权”本来就脱离实际之外,它的主要目标:“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均已随着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立国,而完全实现了。在随后的一年里,政权重心转移到前清重臣袁世凯为总统的北京政府,而革命派组党成为议会主要力量。后来的世事,便是辛亥革命以后的历史了。当然,历史的链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前一环往往与后一环互为因果。倘若比照法国大革命以后法国政治有过帝制独裁与王朝复辟的动荡长达近一个世纪,那么中国的辛亥以后百年动荡也不奇怪。只是中国人对革命的理解很有托洛茨基情结,即“不断革命”。革命时期之长实难以理喻。本已是太平盛世还要弄一个“文化大革命”出来。
两百多年来,震动世界的三场大革命中,中国革命排列时序第二,虽与法国大革命相隔一百多年,但它是以法国革命加上美国革命为模范的。它拒绝了英国改良模式的“虚君共和”,而以推翻帝制建立总统制共和国为目标。晚清立宪派人士,包括帝党即体制外的康梁一路,与后党即体制内的袁世凯一路,实都是“虚君共和”的共和派(袁世凯后来的称帝可与拿破仑相比,并不是满清复辟)。当革命“无可避免”地到来时,他们虽然未必情愿,但也立即或稍后,加入了革命的行列,导致民国的建立。
最耐人寻味的是与此同时,以宋教仁为代表的部分革命党人,在革命成功之际,也完成了一个反向的转变,成为共和国的立宪派。宋教仁不幸出师未捷身先死。他的被暗杀也不幸将中国政治推入一条歧路。如果他的同志坚持其理念而在法治框架内处理此案,则中华民国的共和体制可以续存。但孙文选择二度革命的方式,并随之建立党内独裁制度,为他晚年接受列宁主义党国模式作了预演。
由于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局动荡不已,比它晚了六年才发生的俄国革命,反倒成了中国革命派的老师。俄国革命分两段。1917年二月革命之后数月,是法、美革命模式的民主革命。1917年11月发生的“十月革命”,今人称为“十月政变”,延至次年1月布尔什维克解散立宪会议,合共可称为“布尔什维克革命”,也仍可称为十月革命,则是全新模式的反向革命。通过这场革命确立的列宁主义,将社会推向一种新型的专制统治模式。后人称之为“极权主义”社会。由于列宁主义本身的宣传,导致世人普遍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模式。事实上,列宁主义的实践过程,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自由和平等的核心价值的不断践踏与反动。对此无需赘言,列宁的德国同志罗莎.卢森堡与列宁的导师普列汉诺夫均早在1918年已有直率及深刻的分析与批判。
十月革命确立的“党-国”模式经由共产国际传递到中国,为孙中山雪中送炭。从此国民党奉行党国模式直至蒋氏父子去世为止。而共产国际建立的中国支部中国共产党,更是列宁主义的嫡传,在1949年的中国大陆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易帜为五星红旗。然而它替代的不是1912年的五色旗,而是国民党党国体制中华民国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此旗覆盖全中国土地始于1928年年底,即东北王张学良易帜之日——易五色旗为青白红旗。
屈居台湾的中华民国在21世纪之初遭遇到首次尴尬:在它抛弃党国模式实行民主选举后,原反对党民主进步党上台掌权达八年之久。民进党以台湾地图绿白党旗对抗国民党青天白日旗,却不得不接受青白旗为主体的中华民国国旗。这也是它当政之时天天想要颠覆中华民国国号的重要原因。
台湾的国民党重掌政权后,海峡两岸达成保持现状的共识,将统一推迟至无限的将来,以避开根本不可能解开的结子。这个结子的主要象征物,便是国旗。
由于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与五星红旗均基于一党专政的党国体制,因此它们具有极强的排它性。明显的事实是:一旦两岸实现统一,彼此都不可能接受对方的国旗。
笔者远居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早已是民主国,却还在为保持虚君共和制还是脱离英王室实行没有国王的共和制而讨论不休。与此相关,重新设计国旗也是常被提及的话题。
笔者的梦,便是源于这方面思索的影响。
那么为什么回到五色旗,将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呢?
先要回顾一下五色旗的由来与历史。
易帜是清末革命党的首要议题。同盟会于1905年成立时即为此争议甚炽。先行者孙文坚持他已故同志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旗,黄兴提议用井字旗。五色旗的方案据说由宋教仁等提出亦在此时。由于孙文是同盟会公认的领袖,所以青天白日旗被确认。但从1907年同盟会内哄后,章太炎一派与孙文决裂。据说章太炎在后来去世时也拒用青白旗覆棺。
1911年辛亥首义由湖北的共进会发动,共进会的九角十八星旗成为起义标帜。不久武昌败而南京被江浙革命党攻克。以陈其美,宋教仁等为首的江浙革命党人便采用了五色旗。作为同盟会员而故意不用孙文的青白旗,此举颇耐人寻味。江浙派在南京召集国会,自然五色旗占有强势。孙文当武昌首义时尚流落美国,等他回到祖国时,街头已是五色旗的天下。据他力争,青白旗只落到第三排名,屈为民国海军旗,位在民国陆军旗的九角十八星旗之后。
孙文对五色旗的否定基于如下理由:一是与前清海军官旗相同,二是“然其分配代色,取义不确,如以黄代满之类。且既云五族平等,而上下排列仍有阶级。”
孙文的第一项指责与事实不符。据史载满清海军全军统领旗的五色为“黄白黑绿红”而非“红黄蓝白黑”,且“上角钉单锚。”另据《中国海军史》载在清末新订海军旗中已完全没有五色旗,一律为左上角1/4面积龙旗,余均一色。
孙文的第二项指责已属强词夺理。
因此孙文贵为总统而无法说服议会不要决议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此一事实为中华民国史上第一项民主范例,足为后人资鉴。
五色旗在当时的主要解释为,以红黄蓝白黑象征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表示“五族共和”。
此外的衍生解释包括它与中华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或凤凰五色或仁义礼智信五德相符等。
如果对照武昌起义时对满人格杀勿论的实践以及同盟会宗旨首条“驱逐鞑虏”的口号,那么仅仅数月后民国议会已奉行包括满族在内的“五族共和”,可以想见革命派内部博爱精神已战胜狭隘仇满心态。
由于孙中山的国民党在共产国际支持下日益坐大。从广东北伐统一全国,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新国旗取代了五色旗,且随了北洋政府的不良施政纪录,五色旗逐日蒙羞,自1929年起步入历史。
那么何故笔者提议重举五色旗为未来统一中国的国旗?理由何在?
第一,五色旗是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第一个象征。自它从1912年立国直至1928年在17年内代表共和中国以来时近百年,迄未见世界上有与它相似之国旗。它至今仍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它是一项潜藏的政治资源。
第二,与后来代表中国的青白红旗与五星红旗相较,它是唯一不与单一党派发生关系的纯粹国旗。一经恢复,足以代表全体中国人。
第三,它原有的含义,包括五族共和,以及衍生的含义均没有与今日中国人的价值理念相背。
第四,既有以上三点理由,就没有理由弃上述三旗而另行设计第四种旗。回到共和先驱的出发原点,无疑是使重新统一的未来中国具有了传统合法性。
除此以外,笔者郑重提议对五色旗恢复用作未来统一中国国旗的含义作出新的解释。
第一,根本性的解释:
五色可分作两组。第一组红蓝白,是著名的法国大革命三色旗之色,无论其原始解释如何,世人皆认之为代表博爱、平等、自由的精神。此三色又同是法、美、俄、英四大民主国家国旗的颜色。所以此组红蓝白色,象征了共和精神与共和国体。
第二组黑黄,象征主体为蒙古人种的中国人的种族特色:黑发黑睛黄皮肤。
两组合一,代表中国是中华民族的共和国。
在此笔者申明,本人不是民族主义者,而是世界主义者。笔者的理想是全球一体,由一个治理型政府管理。但此至未来之未来方可成为现实。唯此一方向是不可逆转的。君不见昨日从苏维埃联盟与南斯拉夫联盟分裂出来的小国,无不积极寻求加入欧盟,而无论何个新兴小国,无不要求加入联合国。可见求同乃潮流所趋。但是在看得见的将来,民族国家无疑是一两个世纪都将存在的事实。而中国并非美国式的移民国家。无论它在将来有多少非蒙古人种居民加入,也不可能改变其黑发黄肤人海之基本事实。况且五色旗上,亦有黑白二色在内呢!
第二,基于历史的解释:
鉴于未来中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台湾的中华民国统一的历史基础上成就,因此给予一个统一双方圆满的解释也是必须的。这个解释是:
红黄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中共党旗旗色;红蓝白代表中华民国国旗色,蓝白代表国民党旗旗色;鉴于红黄蓝三原色中任两色相迭可得绿或橙或紫色,倘若届时台湾执政党党旗为绿色,或其它政党为各种其它颜色,均已包容在红黄蓝三原色之内了。
而根据光学原理,红黄蓝三色如颜料相融为黑色,如色光相融为白色。
所以五色旗象征历史上和现实里中国一切党派以国家为最高认同以及民族大和解之事实。
相较国旗而言,国号、国歌与国徽均更易解决。笔者除极力推崇回复使用五色旗为国旗外,其余均无确定无疑的主张。粗浅的已见如下:
国号:不妨只叫“中国”就可以了。
国旗:笔者倾向采用《义勇军进行曲》。虽然此歌由两位共产党员所创作,且一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采用为国歌,但考此歌历史,一为“国防文艺”之经典代表,毫无党派私见,且早自1935年诞生起即为无论长城内外,长江南北之中华民国全体国民所接受,唱遍八年抗战,成为全民歌曲;二为此歌在毛泽东个人独裁的文革期间事实被禁,词作者以生命殉之,使其增添了反专制独裁的精义,足以传世。考中华民族自辛亥革命至今,尚无任何第二首歌,在历史贡献意义与全民普及程度上可与之抗衡。它实为中国之《马赛曲》。
国徽:循外国惯例,“龙”本是国徽的理想选择。但龙的形象与其长期象征男性专制帝王的历史,使笔者转而求以“凤”代之,且取“凤凰涅磐”之义。或退而求其次,“龙凤”合一。
最后为五色旗还有一辨。批评者认为日本侵华期间五色旗曾为汉奸政权使用。但细考之下,仅在南京沦陷之前华北伪政权及汪精卫政府建立之前被短期使用。满州国的国旗是红蓝白黑满地黄,为五色旗的一种亵渎性变种,不入此例。
世人皆知,同为二战时期存世近五年的维希法国即纳粹德国的傀儡政权,其三色旗与正统法国国旗完全一致。法国国旗并末因此而禁用。
此事实足以使批评者封口。
笔者年过六旬,自知有生之年不可见证中国之统一。今愿以此文公开存世,以达未来中国之民主国会。同时也求抛砖引玉,请所有关心此事的人士议论,讨论,争论,让民主之风始于此举。
来源:[
http://www.guancha.org
]《观察》文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