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走自己的路,正确认识感冒 正确认识伤寒!(如果有兴趣,请移玉步到35楼) [打印本页]

作者: 二五仔    时间: 2011-5-31 12:55     标题: 走自己的路,正确认识感冒 正确认识伤寒!(如果有兴趣,请移玉步到35楼)

中医的“阴”和“阳”在西医中是什么?



这个问题,十分重要,是探索中医理论阴阳的本质是什么。
目前,中医界大多数人回答不出阴阳是什么,只能告诉你阴阳是事物的属性,所指无定在,其实这是哲学阴阳的含义。
中医学的阴阳应该指人体的阴阳,大多数中医只会告诉你上下、内外、寒热、水火等阴阳。他们都说不清人体的阴阳平衡其阴阳是什么。
唯有《中医气化论讲座》明确地告诉你,阴阳平衡是人体阴气和阳气的平衡。阴阳是气的名称,阴气包括精气、血气、津液之气,阴气具有主降、入、敛、合、纳、静、藏、滋养凉润作用;阳气包括动气、少火之气,阳气具有主升、出、散、开、宣、动、化、推动温煦作用。阴气和阳气就是具有上述作用的活性物质的统称。
综上所述,中医的阴阳本质是阴气和阳气,在西医里它们囊括了众多具有上述作用的活性物质。


 


个人感觉,对于中医的气,阴阳,五行的理论来说,千万不要与西医去联系。两者风马牛不相及。阴阳概念的形成更多是为了描述事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相互关系,通常没有具体的指标。而西医没了指标则什么玩意都不是。同样当对阴阳进行具体的量化时,则中医就掉进了西医的陷阱,从而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们所能阐述的道,仅仅时真正的道很小的一部分,人们基于自己的认识和利用方便对具体事物进行命名,也仅仅是这种事物本源中很小的一部分,离其本源还差之千里。如果通过所谓的道,名,将事物进行具体化,那人的思维就会固化,不知变通。阴阳则不然,它阐述的是一种关系,一种状态,一种趋势,而这种状态又通过阴阳的无限可分割性,向更加细微或更加广阔的方向推演分析。这些在西医和西方的思维中是找不到的。


 


========================================================


打个比方:如果你受到别人攻击,你打不过他。这时候,中医是教你功夫,让你强大起来去战胜对方,而西医是找个高手来帮你打败对方。



中医的后果:一,你暂时可能还是打不过对方,但慢慢强大起来,最后胜过对方。二,你因为各种原因,功夫练不成,或者不想练,最后死路一条。


西医的后果:一,高手立马打败对方,你安全了,很快。二、下次来的可能更厉害,这个高手不一定打的过,你要么找更强的高手,要么等死。


所以,中医是个老师,成败在于你自己。西医是个寻找者,不停寻找高手,如果找不到,你就死定了。


===========================================================


再补充一个个人理解:阴阳,即计算机中的0和1,能有无限多的组合。阴阳是个属性,如果量化了,就要用无限大的计算式来算计!


围棋和国际象棋哪个简单?看似是围棋只有黑子白子简单,但真的是这样吗?这问题大家都会思考!



[ 本帖最后由 二五仔 于 2011-6-1 22:39 编辑 ]
作者: 党产共倒打    时间: 2011-5-31 13:02

阴阳,在中医,是一个概念,是指事物的两个方面,相互依存。中医的目标是寻求两者的平衡。
西医没有这个概念,西医理论目前还只在研究局部。比如你失眠的时候,它给你安眠药,中医可能让你温水泡脚、足底按摩。一个是所谓头疼医头,一个是头疼医脚,哪个高明,你会懂的。反中医者认为头疼医脚是原始的、愚昧的、不科学的。
作者: regiser    时间: 2011-5-31 13: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zzy2915678    时间: 2011-5-31 15:53

一个钓友,是个资深的老中医,在一次为失足妇女开光时不幸地感染了淋病,我好奇地问他,用中医还是西医治愈的,他没好气的答:中医医个球!!哈哈!!!!
作者: dugujx    时间: 2011-5-31 16:03

没人能搞死中医,是中医自己搞死了自己!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1-5-31 16:41

如果你说中医有效,当然还可以一说。
如果你贬低西医...那你有种就一辈子不看西医好了。注意:抗生素什么的都不要吃哦!再注意:不许吃掺了西药的中成药哦!
然后,我们就可以靠这个防止人口爆炸了,如果有人信你的话。
作者: 二五仔    时间: 2011-5-31 20:28     标题: 回复 6# nkpoper 的帖子

我哪个字眼贬低了西医?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作者: 二五仔    时间: 2011-5-31 20:29

我会继续发常见病例药方,欢迎光临

https://72.52.124.207/viewthread.php?tid=325509&extra=page%3D1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1-5-31 21:03     标题: 回复 7# 二五仔 的帖子

有种你就别打针。
作者: dczwww    时间: 2011-5-31 21: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itycamel    时间: 2011-5-31 21: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1-5-31 21:32     标题: 回复 10# dczwww 的帖子

嘿嘿。
他这个题目,用的是挑衅语言,你没看出来吗?
其内容虽然不像题目这么尖刻,但也是顺着题目的意思说的。
这就比方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那么,如果这个别人有所指(对照这篇文章,当然有所指),自然要回你一句:有种别按我说的做。这有什么奇怪的呢?

一个基本常识:世界上没有中医,不会有什么特殊的结果,明摆着的,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不需要中医;可西医就不同了。这种情况下,把中医和西医对等起来说,已经是妄尊自大,还非要压人家一头,凭什么啊?
作者: fwz00001    时间: 2011-5-31 21:34

愚昧的中医呀  愚昧了五千年文明  愚昧了华人的祖宗

或许没有所谓的医  人类可以活的更好  比如畜牲
作者: 二五仔    时间: 2011-5-31 21:38     标题: 回复 12# nkpoper 的帖子

是吗?呵呵,可能标题有误导性,我改标题~~呵呵呵!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1-5-31 21:57

阴阳五行理论,其实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
它永远是对的,但是也永远没用;因为它只能解释问题,而不能独立得出结论。
中医,归根到底是以经验为主导的,这从历代中医成名的年龄就可以看出来(都很老)。阴阳理论只是一个噱头,充其量有点辅助记忆的作用。(为了方便记忆,往往需要进行某种归类;但此时的归类有无实质意义则无所谓。)
作者: citycamel    时间: 2011-5-31 22: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fwz00001    时间: 2011-5-31 22:19

引用:
原帖由 citycamel 于 2011-5-31 22:14 发表 从纯粹生物进化的方面来看是这样的 现代医学进步 好多疾病都可以治疗和控制 自然情况下应该死亡的个体都救活了 并且有了后代 这些比较孱弱的人就把自己的不那么优秀的基因传给了后代 把这就带来一个问题 人的体质是越 ...


 


如君所言  西医也错了    


作者: sunkist303    时间: 2011-5-31 22:31     标题: 回复 15# nkpoper 的帖子

你说得太好了
作者: 呼吸自由空气    时间: 2011-5-31 22:33

我觉得,中医,西医,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1 ,个人觉得,中医的哲学思想,是有道理的,,还有中医,不是指中国的医学,中医的中是指:中和,平衡的意思,,

[ 本帖最后由 呼吸自由空气 于 2011-5-31 22:35 编辑 ]
作者: 呼吸自由空气    时间: 2011-5-31 22:36

我觉得,中医,西医,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1 ,个人觉得,中医的哲学思想,是有道理的,,还有中医,不是指中国的医学,中医的意思是,中和,平衡的意思,,
作者: citycamel    时间: 2011-5-31 22: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itycamel    时间: 2011-5-31 22: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doom    时间: 2011-5-31 22:52

中医不仅仅是博大精深的传统医学,更包含中国深奥的哲学思想,西医研究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但中医的气血阴阳五行是糙浅的可见之物无法媲美的医学理论。很多话不是说能说清楚的,希望各位可以自己体会,道可道非常道。
作者: citycamel    时间: 2011-5-31 22: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antting    时间: 2011-5-31 22:58

中医确实在这些年被庸医给搞烂了。
作者: 二五仔    时间: 2011-5-31 23:01     标题: 回复 15# nkpoper 的帖子



你可以这样认为和理解,也没有说错或对,并没有硬性方向和解释,与禅宗一样,因际遇和认知不同而异!

只要认知得到阴阳论的存在就可以


[ 本帖最后由 二五仔 于 2011-6-1 00:05 编辑 ]
作者: 二五仔    时间: 2011-6-1 00:08

簡論中醫的陰陽五行 - 泰然子


    陰陽和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的哲學理論,概括了古人對自然界發展變化規律的認識,為原始的歸納辨證法。早在約兩千年前,陰陽學說就被引用於醫學領域,成為中國醫學的一種理論。在我國醫學中,無論對人體的組織結構、功能活動、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藥物治療,都運用陰陽五行學說。為了完整地理解我國醫學的精華,有必要了解陰陽和五行學說。 


1.陰陽學

中醫基本理論及陰陽學說


    陰陽和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的哲學理論,概括了古人對自然界發展變化規律的認識,為原始的歸納辨證法。早在約兩千年前,陰陽學說就被引用於醫學領域,成為中國醫學的一種理論。在我國醫學中,無論對人體的組織結構、功能活動、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藥物治療,都運用陰陽五行學說。為了完整地理解我國醫學的精華,有必要了解陰陽和五行學說。


一、基本概念:


     陰陽是代表互相對立又互相統一之兩面,是一切事物和現象正反雙方的概括。中醫用這種正反兩面的觀點來說明人體和疾病現象的屬性。一般凡具有熱的、動的、興奮的、強壯的、明亮的、無形的、輕的、在上的、在外的、向上的、增長的等等特性者都屬於陽;與此相反的則屬陰。例如人的體表屬陽,體內屬陰;背側屬陽,腹側屬陰:六腑屬陽,五臟屬陰;機能活動屬陽,組織結構屬陰;機能亢進屬陽,機能低下屬陰等等。但是,事物的陰陽屬性并非絕對不變,而是相對的、變化的,要根據一定的條件來決定。例如胸與腹相對而言,胸在上屬陽,但與背相對而言,胸又屬陰。


陰陽變化的規律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陰陽的互根:陰陽既有對立性,又有統一性,以對方作為自己存在的依據。沒有陰,就不可能有陽,沒有陽,也不可能有陰,〞陰生於陽,陽生於陰〞,〞孤陰不生獨陽不長〞。例如,人體各種機能活動(陽),都必須有營養物質(陰)作為基礎,沒有營養物質就無從產生機能活動;而機能活動又是化生營養物質之動力,沒有臟腑的活動,飲食就不可能變成體內的營養物質。這種陰陽的對立和統一始終貫徹在生命的全部過程,一旦〞陰陽難絕〞生命也就終止。


(二)陰陽的消長:陰陽並不是處於靜止不變的狀態,而是不斷地進行著〞陽消陰長〞或〞陰消陽長〞的競爭。例如,人體在進行機能活動時(陽長),必然要消耗一定數量的營養物質(陰消);在化生各種營養物質時(陰長),又必須消耗一定的能量(陽消)。


    陰陽既是處於不斷消長的過程,因此陰陽只有相對的、動態的平衡,而沒有絕對的、永久的平衡。人體中陰陽在一定限度內不斷的有消有長,有盛有衰,這是生理活動的過程,這個活動過程出現異常,就會發生病理變化。如果機體的物質基礎(陰)消耗過多,則機能活動(陽)就會相對地亢盛,陰陽的平衡不能維持而產生形體虛弱、頭暈耳鳴、燥熱盜汗、虛煩不眠等〞陰虛陽亢〞的證候。治療這種病理要用〞滋陰潛陽〞法來調整體內陰陽的消長,使之恢復正常,達到陰陽的相對平衡。


(三)陰陽的轉化:中醫認為〞重陰必陽,重陽必陰〞,〞寒極生熱、熱極生寒〞,陰陽可以各自向相反的方向變化。例如,機能亢盛的陽證可以變化為機能衰竭的陰證。肺炎病人,症見高熱、面紅、煩燥、脈數而有力,這些都是機體反應機能旺盛的表現,中醫叫做實熱證,應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但是當發展到嚴重階段而出現毒性休克時,病人反而手足發涼、面色蒼白、脾搏細弱、血壓下降,也就是機體反應機能衰竭,實熱證轉化為虛寒證,應急用溫熱的藥物〞回陽救逆〞。


二、臨床應用:


(一)在發病方面:中醫認為陰陽相對平衡方能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若遭受某些致病因素的破壞,體內陰陽任何一方偏盛或偏衰,都可發生疾病,既是〞陰陽失調〞。所以我國醫學認為疾病發生的基本環節就是〞陰陽失調〞。例如,根據陰陽消長的道理,陰盛之病症(如寒痰阻肺)常常引起陽衰,而出現怕冷、手足涼、面色蒼白、舌質淡、脈弱等陽氣不足之症狀:陰虛的病症(如心陰不足)往往引起陽亢,而可出現煩躁、生眠、口乾、舌紅、脈細數等陽亢的病狀。根據陰陽互根的道理,當陰陽任何一方有明顯虛損時,常能導致另一方的虛衰即所謂〞陽損及陰〞。臨床上,常見某些慢性病的晚期出現陰陽兩虛的證候。


(二)在辨證方面:中醫臨床辨證首先要辨別〞陰陽〞,這是辨證的根本。(內經)說:〞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就是這個道理。


    例如:發熱口渴、喜飲冷水、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等屬於陽證;怕冷、口淡、喜熱飲、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大便溏泄、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遲等屬於陰證。外科瘡瘍局部發紅、灼熱、腫脹、發展迅速、易潰易愈、潰後膿稠者為陽證;反之,不紅不熱、平塌陷下,發展緩慢,膿液清稀者為陰證。


(三)在治療和用藥方面:根據陰陽偏盛或偏衰的情況確立治療原則。如陰不足要滋陰,陽不足要溫陽,又如中醫認為〞陽盛則熱、陰盛則寒〞,故陽偏盛畏清熱,陰偏盛要祛寒,以此來調整陰陽的相互關係,恢復陰陽的平衡,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在用藥方面,我國醫學將藥物的氣味、性能也分別歸納為陰陽兩種屬性,以此作為處方選藥的依據之一。如以藥性的寒、熱、溫、涼四氣來分,寒、涼屬陰,溫熱屬陽;以藥物的辛、甘、酸、苦、鹹五味來分,辛、甘為陽,酸、苦、鹹為陰;以藥物的升、降、浮、沈(一般性能)來分,升、浮為陽,沈、降為陰等等。臨床上就是利用藥物的陰陽屬性來調整機體陰陽的偏勝或偏衰,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此外,這種陰陽屬性的歸類方法,還被廣泛的應用到其他方面,如經絡方面有:手三陰經、手三陽經、足三陰經、足三陽經,奇經八脈中任脈屬陰,督脈屬陽等。在病因方面,六淫中的風、火、暑、燥為陽邪,寒、濕為陰邪等等。


2.五行學說

    在數千年前科學未見發達之時,中國的老祖先就已創立一套五行學說,而經由西方科學之驗證及數千年來中醫之臨床實驗獲得了實證,在古代並無現今的解剖學之時,這項學說集合了多少老祖先之智慧心血結晶,在西方醫學讚嘆並用於臨床之餘,身為中國人的我們有鑑於今日科技進步,但文明病卻有增無減,醫院愈開愈多家且愈開愈大的同時,為您自己也為您周遭的親友您不可不知的養生之道,不僅現在連您的後代子孫都受用。


何謂五行?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也就是我們習慣上說的金、木、水、火、土)


五行對於人體作用為何?

五行學說為我國古代的一種哲學學說,認為五行是構成宇宙的基本物質元 素,宇宙間各種物質都可以按照這五種基本物質的屬性來歸類,五行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係。我國醫學便借用五行學說來說明人體內部以及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用以補充陰陽學說 。中醫師之診病即是以五行學說為理論基礎,如果您對它了解之後您也可以為自己做一個概略診斷,到底您毛病出在那裡?應從何著手才是治本之道?為何要從這些看似無關聯的器官著手?及如何做好個人保健工作? 五行之於人體作用為何?中國醫學的五行說,是將人體各部份歸屬成木、火、土、金、水五大類。歸納的同類事物之間發生縱的聯係(如肝臟與筋路有關聯、心臟與血路有關聯、脾胃與肌肉有關聯、肺贓與皮膚有關聯、腎臟與筋路有關聯等) ,各類事物之間發生橫的聯係(如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剋之關聯性)。


3.五行的相生相克

何謂相生、相剋?(宇宙萬物有相生必有相剋、能相生必能相剋)

相生:有相互滋生、促進、助長的意思。

相剋:有相互制約、抑制、克服的意思。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剋: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

木生火:木(材)燃燒產生火所以木生火。(木不足火即熄)

火生土:火燃燒之後產生灰燼即為土所以火生土。(燃燒物質多產生土也多)

土生金:土石中可以提煉金屬所以土生金。(多土並不足以多金,好土才會有好金)

金生水:金屬燃燒熔化後會產生水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水可以灌溉、滋養樹木所以水生木。(水不足木即枯萎)

木剋土:樹木由土中長出(破土而出)所以木剋土。

土剋水:土可以吸收水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所以土剋水。(水氾濫反制土成水患)

水剋火:水可以滅火所以水剋火。(火過大而水不足則水不足以剋火)

火剋金:火可以鍊金(熔化金屬)所以火剋金。

金剋木:金屬可以砍材(如斧頭、柴刀等)所以金剋木。


    ◎五行中之相生、相剋只有相對的、動態的平衡而沒有絕對的、永久的平衡﹔是相互滋養助長、相互牽制約束,過與不及都將會造成危害。


4.五行對映人體五行相对人体的脏器

五臟是指哪些?

五臟:肝臟、心臟、脾臟、肺臟、腎臟。(屬陰)


六腑是指哪些?

六腑:膽囊、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屬陽)


如何區分臟腑:臟為實心之器官、腑為空心之器官。(臟腑:泛指人體內臟器官) 


◎三焦:中醫之特有名稱,為六腑之一,是水液運行的道路,總司全身體液氣化功能。目前中醫臨床以三焦來區隔人體器官部位。


一、上焦:橫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臟、肺臟),和頭、面部及上肢等。

二、中焦:橫膈以下、肚臍以上的腹部,即從胃的上口(賁門)至胃的下口(幽門),包括脾、胃、肝、膽等。

三、下焦:肚臍以下的小腹部,包括小腸、大腸、腎臟、膀胱等。


5.五行相互關係五行相互關係

土脾、胃黃色 主肌肉口唇

土:為中央乃是一切之根本,脾胃主管飲食的消化吸收,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器官,故中醫有〞後天之本在於脾胃〞的說法。臨床上調理脾胃是中醫治療的重要環節。


   土質不良(營養份吸收不足)將無法供應各個器官應有之營養,又其顏色為黃色(一般常稱為黃土)主肌肉,我們常說的"面黃肌瘦"就是這個道理.(脾氣健運,則營養充促,肌肉豐滿,四肢溫暖而活動輕健有力,口唇紅潤而光澤,因此說〞脾主身之肌肉〞),土質過硬將造成便秘,土質過於鬆軟將造成下痢。土質過硬或過於鬆軟乃為吸收水(份)不足或排出不良囤積於腸道所引起,而水份除日常之補充外其不足與過多則因水之排解、木之吸水性、火之燃燒有關(水分過多可由腎臟、膀胱排出,不足將對人體造成重大危害,如代謝不良毒素囤積體內等)。


脾臟對水有調節作用:這一功能發生障礙時,可導致水濕停滯。如停於頭部則覺頭部沈重如裏;停於胸膈則胸悶嘔惡;停於肺部可凝聚為痰;停於體腔則產生胸水或腹水;停於腸道則見腹瀉;停於肌膚則見水腫;充溢四肢則身困體沈等等。


    因土生金所以土質不良將無法生金,就是無法產生健康的皮膚(有光澤)及容易長青春痘(如為內在的因素則與內分泌系統有關因土剋水,若水(腎臟)質不良----過剩則造成土質鬆軟或污濁會反制土造成下痢、若水不足則土質過硬將造成便秘),外在的皮膚因素則源於長期使用鹼性清潔劑而破壞原有之酸性健康皮膚質(酸性可以抑菌)有關。

(胃屬消化系統、脾臟屬免疫系統)


木 肝、膽(相照) 青色 主筋 眼睛

木:肝為解毒器官,當人體吸收或食入有毒物質時(如藥物、酒精)會經由肝臟分解毒素後再經由腎臟排出。所以長期使用藥物及酗酒將造成肝臟及腎臟負擔,又因肝臟及腎臟為無痛覺神經之器官,所以當發覺肝臟或腎臟有異狀時往往已經是肝硬化、肝癌末期或必需洗腎了。


    肝臟功能異常可以由日常生活中查知(因其主筋路)肝主管筋的活動,從而支配全身肌肉關節的屈伸,而筋又賴肝血的濡養。肝血不足則筋失所養,出現肢體屈伸不利、麻木、痙攣、拘急等症狀。〞爪(指指甲)為筋之餘〞,肝血不足則指甲變形,色澤枯槁。如出現容易疲勞、口乾、口臭、便秘、下痢、精神鬆懈、注意力不能集中、容易疲勞、肩胛酸痛、容易落枕、晚上睡覺時易抽筋、頭痛、頭暈、急躁易怒、耳鳴、耳聾、目赤、胸部脹痛、急躁易怒,或情緒抑鬱、胸悶痛等症。肝氣鬱結可進而影響脾胃,出現納呆、噯氣、嘔吐、腹脹、泄瀉等症狀。若濕熱蘊結,疏泄失調,膽液外溢,則可能出現黃疸。


    眼與肝有密切關係:肝血不足,目失所養(養份),就會出現兩眼乾澀,視力模糊或夜盲;肝火上炎,則兩眼紅赤。某些眼科疾病,中醫認為與肝有關,常從肝治療。

又因肝臟為魂顏色為青色,一般常聽到的三魂七魄是指當受到驚嚇過度時(失魂)臉色會發青即是這個道理(肝臟為三魂中之一)。

(膽屬消化系統、肝臟屬免疫系統)

(一般常稱之筋脈指筋路與血脈,筋骨則指筋路與骨髓)


    因水生木,如水不足或木之吸水性過強(肝火旺盛)都將造成木之枯萎(肝臟運轉不良),又木剋土將造成脾、胃功能之障礙 。


水腎臟、膀胱黑色主骨髓耳朵

水:先天之本在於腎(腎是主宰人體生長發育、生殖及維持水液代謝平衡的重要臟器。腎臟先天之精,稟受於父母,秉賦的強弱,與先天腎精是否充盛有密切關係,故稱腎為〞先天之本〞)腎臟為排毒器官,主水主骨髓(主骨、生髓、通腦:腎主骨、即腎與骨骼的生長、發育、堅軟有關)


其華在髮:毛髮生長脫落的過程反映了腎氣的盛衰。腎氣盛的人毛髮茂密光澤;腎氣衰的人毛髮易於脫落,枯槁發白。又〞髮為血之餘〞,故髮也與血有關。


齒為骨之餘:故某些牙齒疾患也與腎有關,如小兒生牙過晚,成人牙齒鬆動、容易脫落等均為腎氣不足或衰弱的反映。


    腎的生理功能包括現代醫學的生殖、泌尿系統及部分內分泌、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這些系統的疾患都可能與腎有關。


    膀胱的功能與現代醫學的認識基本相似,主要是儲尿和排尿的作用,其病變也主要表現在泌尿功能方面。


    腎臟功能退化最常見的現象為全身水腫,因其排洩(水)不良所造成.又因與耳朵有關(老人家有重聽即因腎臟功能退化有關).日常生可活中自我檢測,如:耳鳴、腎性腰酸背痛等均要注意(腎在上開竅於耳,腎氣充足,則聽力正常;腎虛時則出現耳鳴、耳聾等症。腎在下開竅於二陰,與大小便的排泄、性機能活動有關。故大便溏泄,小便困難或淋漓不盡、陽痿、早泄等均可從腎治)。而腎臟病最嚴重者莫過於洗腎,洗腎者只會次數越來越多,不會越來越少。


    因水生木,故腎臟功能不健全或退化時將連帶影響肝臟之正常運作,又土剋水將會影響脾、胃功能之障礙。


火 心臟、小腸 紅色 主血脈 舌


火: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統管機體各部,使之協調活動,在臟腑中居於首要地位,所以〞五臟六腑,心為之主〞。


主神志:神志的含義包括神精狀態、意識、思維活動等。這些機能活動都由心來主管,所謂〞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人舍也〞。如心的這方面功能發生障礙,就會出現失眠、多夢、健忘,甚至精神異常、胡言亂語、思維混亂、意識朦朧或神志昏迷等症。


主血脈:其華在面(表現在臉部,因為面部血管豐富,故從面部的色澤上能反映出心氣、心血的盛衰。正常時,面色紅潤光澤;心血虛,脈失充盈,則面色蒼白所以說〞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主血脈即主管血液在脈管內運行。血液之所以在脈管內循環不息,營養全身,主要是靠心氣的推動作用。因此有〞氣行血亦行,氣滯血則凝〞之說法。脈與心相連,是血液渾行的通道,心氣的強弱,心血的盛衰直接影響血液的運行,都可從脈搏上反映出來。


開竅於舌:前人認為〞心氣通於舌,心和舌則能知五味從上可反映出來。舌尖紅赤或舌體糜爛生瘡;痰迷心竅時則舌強不語等。因此,又有〞心開竅於舌〞及〞舌為心之苗〞的說法。


    小腸的主要功能是受盛胃中的水谷(飲食),主化物(消化)和分別清澤(〞清〞指飲食消化後的精華部份;〞濁〞指消化後的糟粕)。胃中水谷進入小腸後,由小腸進一步消化,使清者吸收,再通過脾的轉輸而注入身體各部,成為組織器官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濁者或下注大腸,或滲入膀胱,形成大小便而排出體外。所以小腸有病時,除影響消化吸收外,還會出現大小便的異常,但小腸的這些功能,又往往概括在脾臟功能之內。


    根據上述生理和病理的表現,可見中醫的心包括了循環、血液、中樞神經和植物神經系統等。臨床上某些心血管疾患、血液疾患、神經精神疾患、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舌體疾患等,往往與心有關。小腸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有病時主要表現消化吸收不良和大小便異常。


    因水剋火(腎臟與心臟)兩者間若無法達到平衡對身體將會造成危害,如水過於旺盛則氣血將無法正常運行,如火過於旺盛則將反制水,我們常說的火氣過大即是一例。


金 肺臟、大腸 白色 主皮膚 鼻子

金:肺位於胸腔,上達氣道,喉為門戶,開竅於鼻,為氣體出入之所,司呼吸,主氣的生化和分布,助血液循環而貫通百脈。


(一)主氣:


    主呼吸之你:即通過肺的呼吸作用,吸進自然界的清氣(氧氣)和呼出體外的濁氣(二氧化碳)。正常情況下,氣道通暢,呼吸均勻;如因病邪所傷玫使氣機不暢,肺氣壅塞引起呼吸功能不調時,則有咳嗽、氣喘、呼吸不利等症狀。


主真氣:飲食經過脾胃消化後產生的水谷精微之氣與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氣相結合,而成為真氣的重要組成部分。真氣是人體一切生命活動的動力,它的生化、分布與調節均有賴於肺,即肺主一身之氣,故肺氣虛時可見體倦無力、氣短懶言、自汗等氣虛的症狀。


(二)肺主宣發和肅降:正常肺氣應宣發通暢,以使肺發揮正常生理作用。如外邪犯肺,肺氣失宣,可引起氣滯胸悶、咳喘等症狀。


  肅降即清肅下降的意思。肺氣以清肅下降為順,如病邪犯肺,則可使其肅降功能失常,引起咳喘或水濕停留、尿少、水腫等症。


  宣發與肅降這兩種功能互相協調,一方面使氣和津液輸布於全身,另一方面又能使機體不致於發生氣滯、氣逆和水濕停留等病變。


(三)主通調水道:水體內水液的運行依靠肺氣的通調、脾氣的轉輸、腎氣的開闔及膀胱的氣化,因而小便通利。肺所以能通調水道,主要是以靠肺氣的肅降,使水液歸腎而下注於膀胱,排出體外。如外邪襲肺,肺氣不宣,肅降無能,水液不得通調,則可出現小便不利、浮腫等症。故有〞肺為水上之源〞的說法。(金生水)


(四)主聲:聲音的產生與肺的功能有關。肺氣充足人的聲音宏亮,肺氣虛弱的人聲音低微。風寒襲肺時,肺氣閉塞,可出現聲音嘶啞或失聲。


(五)開竅於鼻:鼻是氣體出入之通道,與肺直接相連。肺氣正常,則鼻竅通利,嗅覺靈敏。若肺有病則可出現鼻塞、流涕、嗅覺異常,甚則出現鼻翼煽動,呼吸困難等症。


(六)肺合皮毛:皮毛指人體的肌表與毛孔,是人體抵抗外邪的屏障。肺能將衛氣和津液輸布到肌表,溫養皮毛,以維持其正常的生堙功能。肺氣充足則皮毛潤澤,汗孔開合正常,機體不易受外邪的侵襲。若肺氣虛弱,則衛外之氣不足,肌表不固,容易自汗,並易受外邪侵襲而經常感冒,而外邪侵襲肌表,又多引起肺的病症。肺與肌表、皮毛關係密切。中醫有〞肺與皮毛相表裏〞、〞肺合皮毛〞等說法。


    大腸的主要功能是排泄糟粕(廢物)。飲食經脾胃小腸消化吸收後,糟粕進入大腸然後排出體外。大腸有病,如排泄功能減弱則便秘;排泄功能亢進則泄瀉。


  總之,根據上述生理和病理的表現,可見中醫的肺主要是指呼吸系統,但對體液和血液循環也有調節作用。肺與鼻、皮毛、聲音均有密切關係,臨床上凡屬呼吸系統、體液和血液循環、咽喉等方面的疾患,多可從肺論治。大腸有病則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和症狀之異常。


    因土生金,故脾、胃功能無法正常運作時肺臟也相對受到影響,而肺臟與皮膚、鼻子有關聯,故皮膚健康與否,與肺臟有直接關聯性,而現今空氣之嚴重污染造成大多數人有的鼻病(如氣喘、氣管炎、過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炎、鼻竇炎、鼻蓄膿、皮膚過敏等)其治本之道仍必須由肺部條理。




[ 本帖最后由 二五仔 于 2011-6-1 00:13 编辑 ]
作者: xp1999    时间: 2011-6-1 08:01

中医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就是远古时身体有外伤了,开始用些野草止血一类,然后有人逐步开始关注这些杂草,喜欢关注这个的人就成了郎中,再下去,就开始胡说了,給自己使用杂草上升理论,什么阴阳,什么调和,开始成气候。那时没有西医,草药王就开始兴风作浪,很。法轮功一类。中医不是不行,而是越来越不行,有个关键因素,中医用玄妙代替科学,现在草药又都是种植的,本来还有的一点儿疗效也打折扣了。
作者: 党产共倒打    时间: 2011-6-1 08:09     标题: 回复 28# xp1999 的帖子

中医很法轮功?....
作者: 党产共倒打    时间: 2011-6-1 09:01     标题: 回复 12# nkpoper 的帖子

人家说个标题就就人家挑衅!你不怎么看看那些诋毁中医的人,专门来帖来骂中医,讽刺中医,对中医极力往地下踩!
只会要求人家尊重你西医,不准挑衅西医的同时,你们尊重过中医吗?
你就喜欢这样选择性失明!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作者: kehongw    时间: 2011-6-1 09:51

人家说的是道理,没必要上升到针对人家个人呀
作者: rovingstar    时间: 2011-6-1 10:48

引用:
原帖由 二五仔 于 2011-5-31 12:55 发表 ... 中医的后果:一,你暂时可能还是打不过对方,但慢慢强大起来,最后胜过对方。二,你因为各种原因,功夫练不成,或者不想练,最后死路一条。

西医的后果:一,高手立马打败对方,你安全了,很快。二、下次来的可能更厉害,这个高手不一定打的过,你要么找更强的高手,要么等死。


所以,中医是个老师,成败在于你自己。西医是个寻找者,不停寻找高手,如果找不到,你就死定了。

 ...

这段话太有意思了!简单一点说就是:治好了(或者是自愈了),那都是中医牛逼,治不好,那是你自己不好,跟中医无关......  LZ真是一语道破中医的精髓啊!

作者: nannv    时间: 2011-6-1 11:12     标题: 中医基本属于巫术!但不宜全盘否定

:Q 中医理论是古代中国人对未知世界的一种幼稚、模糊、混沌的认识,其用语、用词均含混不清,任意性很大,根本谈不上是什么“科学”,也不是什么“理论”。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需要用西医的科学方法检验、鉴定后逐步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完全否定中医似乎也不是上上策!!
作者: citycamel    时间: 2011-6-1 17: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二五仔    时间: 2011-6-1 22:38     标题: 正确认识感冒 正确认识伤寒 正确认识温病 正确的保全自己的健康

什么是伤寒?人伤寒之后会怎么样?我们医生该怎么治疗?
从感觉上说,伤寒就是冻着了。冬天,气温很低,没有穿好衣服,人会冻着;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我们进了空调屋,会冻着。。。。。。也就是说,人被寒邪所伤而出现的症候,就是伤寒病。
寒为阴邪,他会伤害人体的阳气。
五脏六腑的正常生理活动都赖于阳气。阳气被伤,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就会失常而发生病理变化,于是,人就得病了。
人的体表有阳气,其作用是:1抵御外邪的入侵,体表的阳气就像我们这个国家的国防部队,有外敌入侵,御敌的首先就是国防部队,所以,受伤害的也是国防部队,我们都知道,打仗就得死人,同样,得了病就会消耗人体的正气。“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同样,人体表的阳气,来源于体内,一个是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转化来的能量,一个是肾阳。如果,脾胃功能很好,肾阳有很充足,即使表阳有所伤害,也会及时得到补充,在人体的体表把寒邪解决掉,逐邪外出,不致寒邪入里,伤及脏腑。
中医把人体由表及里,分成若干层次,最外面的就是皮毛。我们都看得见,摸得着,我们的皮毛是直接与外界接触的,皮毛是我们人体的第一道保护屏障,所以,他最容易受到伤害,他是首当其冲的,但是,他也是抵抗力最强大的。
正因为如此,《伤寒论》把寒邪造成的体表的疾病叫做“太阳病”,把体表叫做“太阳”。想想太阳对于我们地球的意义吧,你就能想象出体表对于我们人体的意义!
中医上把在最表层解决疾病的方法叫做“解表”。
解表的意义,我想就像解放初年的抗美援朝战争。美国打朝鲜,目的是打中国。毛主席的英明决断,“抗美援朝”,这是先见之明啊!只有这样,才使战火不会烧到我们的国土上啊!要是在我们的国土上打起来了,不仅仅会伤到我们的军队,还有我们的老百姓,我们的家园,即使,这场仗打赢了,我们的损失会多严重呢?“抗美援朝”,我们不仅仅打退了我们的敌人,我们的百姓没有受到干扰,我们的家园没有损失,虽然我们的军队蒙受了一定损失,但是,因为我的国家没有受损,慢慢的就会补充过来。
同样,疾病在人体的最表层,我们一定想办法解决掉,不让他深入。
怎么解表呢?
这就要提到《伤寒论》的一些方子,你看看古人是多么的高明。
寒邪伤人,人就会有怕冷的感觉。狗咬人,人就会怕狗。这是生理反应!
寒邪的性质是收隐,他会把汗毛口给闭住。天冷了,汗毛口就会闭住不排汗散热了,这一点都有体会,但是,汗毛口还是在呼吸的,要不,你把自己装在一个塑料袋里,一会,塑料袋里就有一层水珠,哪儿来的?汗毛眼呼出来的。他能呼,他就能吸,皮肤吸入引起的中毒,这种病例多的是!现在,汗毛孔闭住了,不得呼吸,呼吸的功能全都落在口鼻上,就会有点喘。汗毛孔可以排汗,可以散热,而今,闭住了,热散不出来了,就会积郁在肌肤里,造成发热的症状。
所以,就有了《伤寒论》的一条:“太阳病,恶寒发热,不汗出而喘,脉紧者,名曰伤寒”
这里说的“发热”,不是用体温表量一量,提问38度这个烧。古人没有体温表。这里这个发热,是医生去触一触病人的肌肤,的确很热。现在有体温表了,可以量一量。
这个症状,似乎我们都有过经历,谁没有发过烧呢?谁没有感冒过呢?
那么,就这个症状,我们该怎么办呢?
从常理出发,我们冷了,就会找个暖和的地方,喝一些暖水,总之是“驱寒就暖”。这是对的,我们要是用药,也得选一些温热性的。
就这种情况,《伤寒论》制出一个方子,叫做麻黄汤。里面四味药,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这四味药都是温性的。温性的可以补阳,寒伤了人体的阳气了嘛!当然得补补阳,就像战争起来了,兵肯定得有损失吧?!那就得征兵啊?补充兵力,一样的道理。
四味药都是温性的,所以都有一点补阳的作用。阳气得以补给,兵力就足,御敌有力,很容易就把寒邪逐出去了。
麻黄,有开汗毛孔的作用,汗毛孔开开,郁热就会随汗而解。呼吸得畅,喘自平。
四味药合用,损失的阳气得以补给,寒邪逐出,恶寒平;汗毛孔开,汗出郁热散,发热愈;呼吸顺畅,喘息平。诸证皆愈。
西医不晓解表,更不懂伤寒,见烧就认为是炎症,一味消炎药,造成人类抗生素耐药越来越严重。不知道补阳,大量的激素,退烧药,物理降温,使体表的阳气更加虚少,不仅仅不能御敌外出,更不能阻止敌人深入。寒邪深入,及至五脏六腑,变生实质性病变。如:脾胃阳气不足,运化无力,此后天之本的功能衰弱,就会出现抵抗力下降,百病丛生。心阳受损,血脉不得以温通而阻滞,则变生肿瘤癌症。
所以,正确认识感冒,正确认识伤寒,正确认识当代医学,才能保护好自己。
作者: 参观者    时间: 2011-6-2 10:58

西医不晓解表,更不懂伤寒,见烧就认为是炎症,一味消炎药,造成人类抗生素耐药越来越严重。不知道补阳,大量的激素,退烧药,物理降温,使体表的阳气更加虚少,不仅仅不能御敌外出,更不能阻止敌人深入。寒邪深入,及至五脏六腑,变生实质性病变。如:脾胃阳气不足,运化无力,此后天之本的功能衰弱,就会出现抵抗力下降,百病丛生。心阳受损,血脉不得以温通而阻滞,则变生肿瘤癌症。



作者: citycamel    时间: 2011-6-2 16: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sir_funr    时间: 2011-6-2 21:19

有点道理。
中医不是药方,而讲求的是对症下药。不知其症,不用其药,别让照本宣科的庸医把老祖宗千百年传下来的这点好东西给糟蹋了。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