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工程院院士:不能把长江中下游的问题都归罪于三峡 [打印本页]

作者: 魏珉尘    时间: 2011-5-23 11:39     标题: 工程院院士:不能把长江中下游的问题都归罪于三峡

http://china.rednet.cn/c/2011/05/23/2264445.htm

    卢耀如:直面三峡工程质疑


  卢耀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项目”地质与地震评估课题组副组长。


  这些灾害是否罪在三峡工程


  早报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谈三峡工程争议与三峡后续规划


  最近,湖北、江西等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仅湖北就有50万人饮水困难、千万亩农田受旱,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域面积创下有卫星
观测以来的最小(详见早报5月20日A1、A24版报道)。和近几年三峡及周边频发的泥石流、地震、水灾等一样,又有声音将这次大旱归结为三峡大坝所致。


  这些灾难真的和三峡有关系吗?三峡后续工程要注意些什么?为此,早报记者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专家卢耀如。


  [对话人物]卢耀如


  1931年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三峡工程阶段性评估项目”地质与地震评估课题组副组长。


  三峡问题并非近年发现


  东方早报:温家宝总理5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英国路透社马上就以《中国承认三峡大坝存在弊端》为题报道说,这标志着中国政府承认三峡工程“存在问题”。您觉得可以这么理解吗?


  卢耀如:我觉得不是这个意思。这说明现在政府考虑通盘谋划三峡工程的后续工作,并进行资金上的统一划拨,而且现在正好是“十二五”规划的时候,中央也是听取各方意见后作出系统的安排。


  东方早报:三峡工程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建与不建一直争论不休,您觉得自己属于哪一派?


  卢耀如:这个很难说,那时年轻,血气方刚,觉得中国需要这么一个大工程来扬我国威。


  东方早报:那后来呢?


  卢耀如:后来之所以到90年代才开工,是因为“大跃进”以后中国经济发展受到影响,没钱办这么一个大工程,当时预计要花800亿元。


  东方早报:上世纪90年代初三峡工程开工,您也参与了?


  卢耀如:我1993年给三峡建设委员会写了封信,当时我就预计到建三峡大坝不是问题,因为中国已有许多大坝建设的经验。


  当时,我给三建委的信中强调,三峡工程的关键在移民问题,移民问题的关键又在保持好地质-生态环境。我强调要加强注意三个问题:库区边坡稳定性、库区水质变异和库区泥沙淤积。


  这些建议得到重视。这些建议不是当时想起的,而是有一系列科学分析、论证,也提出了解决途径。这些问题许多人都想到了,工程设计有考虑,政府也有措施。


  要防止移民无序回流


  东方早报:这次国务院的《规划》中说,“到2020年移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要达到湖北和重庆同期平均水平”,这个“2020”是怎么得出的呢?


  卢耀如:这应该就是根据两个五年计划算的吧,但从中我们要看到一个现象:现在很多三峡移民又部分开始回流了,重新聚集到三峡地区,另外还有新到三峡库区来发展的。这说明三峡生态环境在好转,因此,人口反而增多了。


  但是,三峡库区人口一定要控制,人聚集得越多,越影响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若再开辟新的城市,又会引发地质灾害。这是今天需要考虑的,所以需要政府进行产业调整及相关政策引导,避免移民和新移民的涌入。


  东方早报:所以这次国务院出台的《规划》中,移民、库区生态环境、库区地质灾害、中下游不利影响等方面都有涉及……


  卢耀如:国务院提出三峡后续计划非常正确,是根据已取得成就和客观实际的需求,进一步做好有关工作。需强调一点,并不是像外电所说的原先没有考虑这些问题。


  长江这样大的流域,不可能不同地方、不同部门只管自己眼前的一摊事。江河综合治理中,必须包括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合理调蓄,统一综合治理,达到旱涝兼治的目的。


  地质环境是产生水旱灾害的背景条件,进行江河的综合治理,必须立足于地质环境效应,减少与控制灾害的发生与发展,并能不断地提高地质环境的质量。


  千万不能因三峡移民取得的成就、搬迁城镇有全新面貌,而又无序地造成大量人口往这新城镇云集。


  再投1700亿不算多


  东方早报:说到地质灾害,宜昌等地有关部门称,库区面临着一个“库岸再造”的过程,这一般需要多长时间?主要会给当地带来怎样的影响?


  卢耀如:库水主要影响一般由几年到10年时间,不会很长。


  我们应知道,地质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三峡在建坝前,滑坡、泥石流就较多。修建水库后,国家关注地质灾害防治,在三峡库区还是取得很好的进展。重
庆地区由于监测预警起了作用,去年虽然有不少地质灾害发生,但却是零伤亡。今后,不能高枕无忧,仍要密切注意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并继续进行防治。


  东方早报:当初说,三峡工程的防洪功能是第一位的,会成为调节四川盆地气候的空调,可为什么近几年极端天气那么多?


  卢耀如:这种极端天气全都归因于三峡工程,肯定是欠科学的,也不可能。


  当然,在长江中游三峡大坝拦腰一截,必然改变着原先平衡的状态,使长江流域这一个自然系统一分为二,不仅一切地质作用都要产生调整演化,空气中
水气流动也会有相应变化。但是,这和大片地区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相比,应当说是不可等同的。去年福建、海南等许多地区也发生大水灾,这肯定不是与三峡有
关。


  东方早报:您估计三峡后续工作还要投入多少?有媒体报道说还要1700多亿。


  卢耀如:难说,但这个数字不算多。今后的投入主要还在移民,当然,几部分都很重要,但如果不能控制移民,库区不得不建新城市,那防治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系统也是需要投入的,还得有几百个亿,生态保护也得有好几百亿。

  问题不能都归罪三峡


  东方早报:究竟该如何理解这些年来关于三峡的利弊之争呢?


  卢耀如:客观上讲,任何一个工程的修建都会对自然界有所影响,只是程度问题。比如我们建设大都市、对海域的开发利用等,对大自然也有不利影响,所以不仅是一个三峡存在利弊之争。


  我们要做的是将影响降至最低,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和谐自然。这说的是不会诱发更严重后果,而不是没有不良后果。


  所以,我们要对三峡工程作综合评价。不能把长江中下游现在的很多问题都归结到是因为三峡引起的,难道和当地大量抽水、大量建高层建筑无关?长江流域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灾害链,没有三峡,洪水也会引起滑坡、泥石流,各地都可能发生。


  东方早报:就是说,要对三峡工程作长江全流域的考量,那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利益呢?


  卢耀如:目前三峡工程主要还是水利部在考虑,也最主要。有人提出,水利部应该将水电收益中的一部分作为防治灾害和保护环境的费用,作为基本资金。我觉得这样有道理,可以让国家少拨钱了。


  三峡争议焦点


  地震 三峡对地表压力不会构成强震


  东方早报:曾有不少声音质疑说,三峡水库蓄水达到海拔175米,对地表底层的压力加大,可能会造成三峡地区地震活动加剧?


  卢耀如:汶川5·12大地震后,有不少声音认为这跟三峡工程有关,其实不然,川西和滇西本身就在地震带上。


  三峡水库对地表底层或许会有相应的压力,但绝对不会构成大地震。水库诱发地震,国内外都有发生,我曾强调有三种类型:1.重力荷载型;2.气化爆裂型;3.洞穴塌陷型。


  大滑坡、火山爆发也会诱发地震,但一般震级不高,一般不会超过5级。像汶川这样的高烈度强震,都是地下深层次板块碰撞产生的。


  东方早报:那5·12地震对三峡库区究竟有没有影响?


  卢耀如:可以说没有影响。有意思的是,大地震当日,三峡库区的好几个县城都以为是自己这里发生了灾害,三峡库区的人们对地震等灾害很敏感,可见这些年灾害的意识已深入库区民心,防治地质灾害成为当地群策群力的事。


  泥石流 不可避免但有能力做到零伤亡


  东方早报:那这几年的滑坡、泥石流呢?


  卢耀如:我们不可能让地壳不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但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完全有能力将滑坡、泥石流的损伤降至最低,重庆库区去年零伤亡就是一例。


  但三峡的问题并不都集中在库区,要通盘考虑,比如如何防止库区的滑坡、崩塌等灾害。我一直强调要积极发展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防护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有利于降低旱涝灾害及岩漠化(石漠化)程度,相应减少三峡水库的泥沙量。


  另外,需要在长数百公里的(长江三峡)干流库岸,建立完善的库岸稳定检测网络(包括滑坡及岩溶塌陷),以避免隐性发展巨型、超巨型滑坡与岩溶塌
陷的发生,对重要地段应当建立适时监测信息网络卫星检测系统。特别是要建立地震、气象、地质灾害、水文等综合信息预警系统的平台。


  电荒 火电占78%跟缺电的关系更大


  东方早报:那电荒呢?目前多个南方省份面临2004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电荒”,三峡工程水力发电能力世界第一,且大多输往华东和华南地区,为什么还有电荒?


  卢耀如:中国目前主要还靠火力发电,这占全国发电量78%左右。水力发电只有百分之十几,其中,三峡的电量目前又只有水力发电的十分之一,电荒
归根结底还是跟火力发电关系更大,直接原因是煤炭价格高,运输又贵,导致电厂发电越多亏损越大。另外,有的地方干旱,也影响一些水力发电。


  干旱 鄱阳湖缩小很大程度因人工围湖


  东方早报:那长江中下游的干旱怎么解释呢?每年5月中下旬,长江迎来汛期,但近几年来,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水位在汛期一直在退落。今年以来的降水量更是达到50年来新低,洞庭湖、鄱阳湖水位连连告急,这是否与三峡工程有关?


  卢耀如:洞庭湖、鄱阳湖水位连年下降,很大程度上与人工围湖有关,鄱阳湖解放初期有4000多平方公里,后来到2000多平方公里,现在面积更小,但三峡水库蓄水应起调节作用。


  自然界中,经常有旱涝灾害。例如河南解放前有水、旱、蝗三灾;西南地区的旱灾频率、水灾频率相近,水旱灾害频率500多年来可达20%~50%,所以,今年洞庭湖等旱灾不应归因于三峡。


  洪水 泥沙增多湖泊缩小增加洪灾隐患


  东方早报:那三峡工程能不能抵挡住百年一遇的洪水呢?


  卢耀如:我一直强调“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不容忽视”,而且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的不断缩小,孕育着洪水灾害的更多隐患,这是长江流域演化过程的趋势。


  但是,由于人工作用的不良影响,如乱砍滥伐、破坏上游植被,造成大量水土流失。长江没有黄土等堆积,其泥沙含量比黄河少,但前一段时间在迅速增大,大量泥沙势必会造成湖泊淤积,减低有效的分洪蓄洪作用,增大了洪水的隐患。


  比如,人为因素使1998年长江在中等流量情况下,却在中下游产生历史上最高水位。再说三峡工程与防洪作用,如果不能很好地进行上游广大地区水
土保持,并通过绿色工程、上游水利工程、防治污染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以及人文教育工程等系统工程的实施,以提高全流域地质-生态环境质量,三峡工程能
起防洪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1-5-23 11:43

当然不能”都“归罪于三峡。被汽车撞飞了,也不是”都“受伤呢!(真有那种啥事也没有的人)
拿”都“字说事,不进行具体分析,等于就是推卸责任。
作者: 魏珉尘    时间: 2011-5-23 12:00

再投1700亿不算多
====
这个才是重点
作者: 小小色    时间: 2011-5-23 12:03

某某可能就亡于三峡。不是没可能的。那么多受旱地区,庄稼干死了,吃的水都没了。不大乱才怪。
作者: 开车要稳    时间: 2011-5-23 12:04

这个院士的说法不符合很多网民的心理预期,所以这个院士一定是个“伪专家”,一定是喉舌派来的。

黄万里才是唯一正确的水利专家,能源学家,经济学家,地质学家
作者: zzz132    时间: 2011-5-23 12:21

工程院院士:不能把目前中国的问题都归罪于共贪党。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1-5-23 12:25     标题: 回复 5# 开车要稳 的帖子

你这个说法就没意思了。
首先,什么叫”伪专家“?伪专家的意思,不是说他没水平,而是说他胡说。他这个就是胡说。
其次,什么叫”胡说“,胡说的意思,不是说每个字都是错的,只要有重大问题就是胡说。
再次,他这一大套话里面,当然有重大问题,最起码的,很多已经被证实了的错误(比方说移民人数算的不够,等等),他连提都不提。就这样一个早就失信于民的工程,他凭什么说以前的论证都是混蛋,只有他自己是好的?就算他是好的,他也得找几条适当的理由,跟前面的划清界限不是?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1-5-23 12:29     标题: 我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个砖家的砖处:

砖家:这些建议得到重视。这些建议不是当时想起的,而是有一系列科学分析、论证,也提出了解决途径。这些问题许多人都想到了,工程设计有考虑,政府也有措施。

“这些建议”就是指的移民、地质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建议得到重视了吗?显然没有,从这些方面一而再再而三地追加投资,就可以说明:或者是这SB砖家没有看到这些方面问题的严重性,或者是他看到了,上头没重视。这砖家和他为之辩护官方,肯定有一头是SB,或者都是。当然,实际也都是。因为如果他建议得不到位,他就是SB,而政府找不到不SB的专家,也是SB;如果他建议到位了,政府不重视,政府就是SB,而他替政府辩护,他也是SB。
作者: armstrong001    时间: 2011-5-23 12:31

比如在家里的楼板中间,一平方米范围内放上100吨的重物,还在那摇晃摇晃地,各位对此有何感想?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1-5-23 12:33

砖家:再投1700亿不算多

当然不算多,惹了这么大祸,岂能便宜就解决了?问题是:现在这么说了,当年论证的时候怎么说的?论证的时候,有这么说过吗?这砖家当年也敢这么说“投资越多,需求越多,再投XXXX亿,也不算多”?
要我看,现在要1700亿,貌似是狮子大开口,真要是给了,指不定还要多少呢!这么多年,三峡不就是这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要钱的么?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1-5-23 12:37

砖家:所以,我们要对三峡工程作综合评价。不能把长江中下游现在的很多问题都归结到是因为三峡引起的,难道和当地大量抽水、大量建高层建筑无关?长江流域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灾害链,没有三峡,洪水也会引起滑坡、泥石流,各地都可能发生。 

三峡蓄水以前,泥石流滑坡什么的每年发生次数是多少,蓄水以后发生的次数是多少?这砖家有种摆下数据吗?就算这砖家上马路被汽车伤死了,也不能都归结为汽车,他自己有点心脏病什么的(总得有点什么病吧),也对死亡有贡献呢。


[ 本帖最后由 nkpoper 于 2011-5-23 12:40 编辑 ]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1-5-23 12:44

  东方早报:那长江中下游的干旱怎么解释呢?每年5月中下旬,长江迎来汛期,但近几年来,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水位在汛期一直在退落。今年以来的降水量更是达到50年来新低,洞庭湖、鄱阳湖水位连连告急,这是否与三峡工程有关?
  卢耀如:洞庭湖、鄱阳湖水位连年下降,很大程度上与人工围湖有关,鄱阳湖解放初期有4000多平方公里,后来到2000多平方公里,现在面积更小,但三峡水库蓄水应起调节作用。

这砖家是急于指责别人,还是有意回避问题。东方早报说得很清楚:水位下降,降雨减少。这砖家的回答却是面积减少。湖泊的面积和水位有关吗?终不成围湖造田以后,水位就会下降?(要是这样,防汛倒是简单了,把湖都填了就好了)到底说是“围湖造田造成水位下降”合理呢?还是因为“水位下降导致蓄水和防汛需求下降而导致围湖造田”合理?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1-5-23 12:47

砖家:自然界中,经常有旱涝灾害。例如河南解放前有水、旱、蝗三灾;西南地区的旱灾频率、水灾频率相近,水旱灾害频率500多年来可达20%~50%,所以,今年洞庭湖等旱灾不应归因于三峡。

解放前,黄河流域经常有旱涝蝗虫(蝗虫是跟旱灾相关的),所以,解放后,长江流域也要向黄河流域看齐?这砖家言论也太和谐了吧?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1-5-23 12:50

  东方早报:那三峡工程能不能抵挡住百年一遇的洪水呢?
  卢耀如:我一直强调“长江流域的洪水灾害不容忽视”,而且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的不断缩小,孕育着洪水灾害的更多隐患,这是长江流域演化过程的趋势。
  ......

这段话倒他妈的是实话,只是也不肯老老实实地说出来。意思就是说:没戏,谁认为三峡工程能挡住百年一遇的洪水,谁SB。也就是说:别看今年旱灾,三峡救不了;明年要是涝了,您老赶紧准备船就是了。
作者: 雨中漫步666    时间: 2011-5-23 12:54

这年头的砖家不仅是拍砖的,而且还必须被挨砖的!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1-5-23 12:57

简言之,对于专家民众,我们应该分别有正确看待。
错误的看待方式是:民众必须完全正确,专家可以有错误。因为民众没知识,所以我们不能相信民众,而专家有知识,就算是有错误,也是建设性的。
这种看待方式,是从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学校教育学生的方法就是如此:你可以犯错误,但不可以没知识;你努力学习了,敢于应用你的知识判断问题,错了也不要紧;但没知识,蒙对了也不行。
但是,这里不是学校耶!
正确的看待方式是:民众只要大体上对就可以了,人各有事,你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是那个专业的专家(针对我们讨论的问题,就是水利专家,大多数人要都成了水利专家,国家肯定灭亡了)。所以,民众只要知道三峡工程是SB就可以了,不需要准确地知道它哪点SB,哪点还不SB。但是专家必须公正全面地解释问题,不可以推卸责任以偏概全,更不可以有意无意地出错;否则就是砖家。

[ 本帖最后由 nkpoper 于 2011-5-23 13:03 编辑 ]
作者: zxyzxy123    时间: 2011-5-23 13:19

这个SB专家明显在推卸责任
作者: nkpoper    时间: 2011-5-23 13:40

水利工程有一个基本危害,就是把有水的地方弄成没水了,把没水的地方弄成有水了,两头受害。
像三峡,把没水的地方弄成有水,也就是说,把库区的人都赶走了,这是危害;下游湖泊没水了,也不会马上变成良田,只能先变成植被极少的滩涂,成为老鼠蝗虫之类的乐园。
下游湖泊为什么没水呢?貌似三峡只是把水截留了一段时间,但实际上它是有蒸发量的,这也是当初砖家说三峡能“调节气候”的依据。这就必然导致下游水少,滩涂增加。
砖家的意思是说:三峡作为一个水库,可以替代下游湖泊作用。但是,下游湖泊的调蓄是可以根据当地利益来进行的;而三峡水库的调蓄却要考虑诸多需要,尤其是发电需要,因为电费直接进他们的腰包,下游百姓损失再大,跟他们没关系!
所以,三峡始终有反调节的嫌疑,至少它是绝对不肯尽力给你进行正向调节的。钱这种东西,能进它腰包,它会吐出来?

[ 本帖最后由 nkpoper 于 2011-5-23 13:41 编辑 ]
作者: funfool    时间: 2011-5-23 18:49

说得太对了,不该都归罪于三峡。
三峡是无罪的,有罪的是专家和领导!
作者: 小小色    时间: 2011-5-23 19:37

三峡大坝需要它防洪的时候,它确泻洪,也就是往下游放水。需要它抗旱的时候,它确蓄水。因为都旱了,它要蓄水发电。所谓的防洪抗旱就是狗屁。
作者: 1815613    时间: 2011-5-23 22:30     标题: 标题

欲与天公试比高,赫鲁晓夫也比过
作者: agi918    时间: 2011-5-23 23:00

砖家叫兽都不是好东西啊。。。。
作者: bz_bf    时间: 2011-5-23 23:10

按韩少的话,卢院士是条好狗!~~
作者: simonliu751    时间: 2011-5-24 13:06

当然不能归罪于三峡,要归罪于决定造三峡的那帮杂种




欢迎光临 ::电驴基地:: (https://www.cmule.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